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达标测试
展开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它。因为《红楼梦》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它让你看到这些人经历的各种状态,以及他对生命态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们眼前发生了一件事情,在朋友在谈这个事情,转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不喜欢谁,我们称之为主观。在文学里面有“全知观点”,不成为小说里面任何一个角色。我们没有个别的爱恨,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就像镜子一样,也没有爱恨,你走近镜子,是一个全然客观的状态。但是人很难做到像镜子,这种全知的超越感其实非常难把握。我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林黛玉的哭泣、薛宝钗的周到、王熙凤的精明,都只是在呈现而已,作者没有说他喜欢谁。
(摘编自蒋勋《蒋勋说〈红楼梦〉》)
材料二: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三: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蒋勋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像镜子一样的小说,作者对其中的人物基本上是全然客观的呈现状态,这种“不写之写”为读者留下评判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相得益彰。
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
C.《红楼梦》还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深入体味。
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
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并“讲与贾母听”;宝玉做完。
4.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空白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进行合理想象,在原文省略号的“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①
曹雪芹
又到探春院内。众人来了,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
那王善保家的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着他说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就只不会背地里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惜春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
来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遂往丫鬟们房里来。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先从别人箱子搜起,皆无别物。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是司棋表弟潘又安的。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凤姐只瞅着他嘻嘻的笑,向周瑞家的笑道:“这倒也好。不用你们作老娘的操一点儿心,他鸦雀不闻的给你们弄了一个好女婿来,大家倒省心。”周瑞家的也笑着凑趣儿。王家的气无处泄,便自己回手打着自己的脸。凤姐带了人,拿了赃证回来,且自安歇,等待明日料理。
(有删改)
【注】①选自《红楼梦》第74回。因贾母的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内拾到了绣春囊(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是绣有暧昧图案的香囊),被贾赦之妻邢夫人得到,交给了掌管贾家内政大权的贾政之妻王夫人。王夫人盛怒之下,责问当家人王熙凤之后,又下命令对住在大观园里的丫鬟、婆子们进行突击搜查。
6.下列对节选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冲在前面,却被探春打了一个巴掌,随后又查出了自己的外孙女司棋的情事。这样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
B.贾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这次抄检行为的极大愤怒。
C.回目中“惑奸谗”三个字暗示着曹雪芹的情感倾向。文本通过人物对话和具体情节设置等,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这次抄检传达出的不赞同的态度。
D.选文故事表现了贾探春和王善保家的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仇恨对峙,折射出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7.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姐说“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这句话,其用意是说主人和仆人有着一样的个性。
B.贾探春在婢仆前竭力维护自己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C.选文中贾探春与贾迎春面对凤姐等人时有不同的答话和语气,说明二者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是截然不同的。
D.选文结尾写王善保家的在凤姐、周瑞家的等人的调侃中泄气打脸,这一细节说明她带人查抄大观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贾探春、贾惜春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9.选文是怎样通过其他人物的表现来侧面烘托贾探春这一形象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袭人答应着,方要走时,王夫人又叫:“站着,我想起一句话来问你。”袭人忙又回来。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只听说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还有别的原故。”袭人道:“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
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
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感,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又道:“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服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内有因,忙问道:“我的儿,你有话只管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好,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10.“宝玉挨打”是《红楼梦》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之一,联系全书来看,宝玉挨打最根本的原因是( )
A.金钏自杀事件。B.贾环诬告陷害。
C.忠顺王府索要琪官事件。D.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
11.画线句所说的“还记挂着一件事”是指( )
A.让贾宝玉进学读书。B.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
C.劝贾宝玉留意仕途。D.劝贾宝玉接受父亲训斥。
12.脂砚斋在点评《红楼梦》时说“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意思是晴雯、袭人身上分别有黛玉、宝钗的影子。红学界把这种写法称作“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谈一谈你对“袭为钗副”的理解。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①这两首诗选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夺魁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画菊》为蘅芜君即薛宝钗所作,《菊梦》为潇湘妃子即林黛玉所作;②东篱:化用陶潜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④依依:留恋不舍;⑤故故:常常,时时。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菊》首联一个“戏”字表明诗人作画是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表现了诗人的自得之意。
B.《画菊》颔联用国画中泼墨、晕染方法,借浓墨以烘托花姿,用宣纸化水的特点染出物象,更显生动逼真。
C.《菊梦》一诗颔联借庄周梦蝶和陶潜爱菊的典故,正面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追寻。
D.《菊梦》一诗以景结情,尾句描写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秋景,表现了诗人梦醒之后悲凉失落的秋情。
14.《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其性情与命运。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画菊》和《菊梦》中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情和命运?
四、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几千年历史证明,在宗法等级制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它剥夺了人的一切“财产权”,包括人的思想。这种高度专制的制度既使人失去说话的自由,也失去了不说话的自由。荣宁二府是18世纪中国社会中的典型宗法森严世家,贾家的祠堂就是这个宗法世家的一个象征,而族长是这个宗法世家的代表者。因此,在荣宁二府高墙之内就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在这个大家族中,主子们可以任意妄为,鸡鸣狗盗,无法无天,但是就大多数人来说在家庭内部还必须按礼制行事,这是社会的现实。曹雪芹对荣宁二府的描写,一方面再现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写出他们的奢华靡费、腐朽不堪,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另外,一方面又要为以宝黛钗等青年男女创造一个符合他们天性需要的“理想乐园”,让他们在人生中品尝另一种甘甜,于是他借省亲事创造了一个与贾府相对独立的大观园。在大观园中,贾宝玉纯真浪漫的天性,再也不受空间位序的拘谨,摆脱了礼制的种种束缚。园内的自然景色、山水树木的随情适性,给贾宝玉和他的姊妹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天性宣泄场。当然,如此一来,自然构成对礼制的消解。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甘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之类的历史小说,是在事实和想象之间摆渡。
B.青年人需要通过不断阅读鲁迅来获得前行的力量。
C.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
D.这个故事的主角经历了上至庙堂下到江湖的惊涛骇浪。
16.请联系《红楼梦》和本段文字,分条概括“大观园”在小说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䀉”。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隨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17.填入上文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杯为解渴,二杯可视为饮牛饮骡,三杯方是品鉴
B.一杯为品,二杯为饮牛饮骡,三杯为解渴之用
C.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D.一杯为解渴之需,二杯方能品鉴,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18.请写出妙玉所说的“这话明白”背后的潜台词。
五、名著阅读
19.根据《红楼梦》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林黛玉进府见到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下面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指_________。
(2)椿龄,就是梨香园的演员龄官,她演小生,相貌有点像_________。她恋慕着_________,害了相思病,一人躲在蔷薇花下,用簪子在地上不断画心上人的名字。
(3)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_________,黛玉住了_________。
20.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就已有画家为之创作插画。经典品读沙龙活动上,为进一步熟悉《红楼梦》,几位同学从图书馆借来几种插图画册,就插画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展开交流。假如你是参加沙龙活动的学生,请你为下面四幅插图各拟一个标题,并按照故事情节发生的顺序为插图排序。
标题: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顺序: 、 、 、 (填序号)
21.根据句子提示,填补下面的空格。
(1)一语成谶:十二金钗中______的判词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犯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此语道破了她的命运。
(2)一眼识人:曹雪芹刻画人物擅长描摹眼睛,比如凤姐的眼睛特点是______,这一特征点明了她的漂亮与阴险。
(3)一名隐意:《红楼梦》中隐喻极多,人物的姓名往往就带有象征意义,如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香菱的原名______,隐喻了她可怜的身世。
22.第62回中,宝玉生日,众人在红香圃射覆。阅读以下情节,选出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准确的一项:( )
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湘云说道:“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道:“不止时事,这也是有出处的。”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纪载并无,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众人笑道:“这可问住了。快罚一杯。”湘云无语,只得饮了。
A.香菱本是甄士隐的女儿,幼时被拐卖,如今识文断字,确实可做薛蟠正室了。
B.香菱原本不会做诗,跟着湘云学诗,加之又用功,现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C.香菱的这番解释固然有理有据,但说得湘云无语,委实有点僭越主仆关系了。
D.香菱才学渐长,性情也渐开朗,却终逃不过被虐待致死的结局,真“英莲”。
23.第63回中,邢岫烟向宝玉解释妙玉或称“畸人”是受了( )的影响。
A.老子B.庄子C.墨子D.孟子
2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纨笑道:“逐句评去都还一气,只是宝玉又落了第了。”宝玉笑道:“我原不会联句,只好担待我罢。”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湘云黛玉一齐说道:“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湘云早执起壶来,黛玉递了一个大杯,满斟了一杯。湘云笑道:“你吃了我们的酒,你要取不来,加倍罚你。”宝玉忙吃了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说:“是。”
——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从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上面这段文字描绘了大观园里充满雅趣的悠闲生活。
B.黛玉“拦说”的话体现了她的细心和敏感。
C.李纨完全不知道宝玉和妙玉关系非同一般。
D.宝玉不擅长即景联句是因为联句限制较多。
25.第四十九回里,邢岫烟来到贾府后,王熙凤安排她住在大观园,跟_____(谁)住一起。( )
A.薛宝钗B.迎春C.惜春D.李纨
26.第五十一回中袭人要回家探母,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凤姐为她回家省亲做的安排( )
A.安排宝玉跟着袭人去。
B.跟随去的仆妇和丫头都坐车。
C.给了袭人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包袱、一件半旧大红猩猩毡。
D.安排晴雯和麝月在宝玉屋里上夜。
2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得很,耽搁了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忙进前了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睛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狼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选自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注释】打擂台:比喻存心计较,与人过不去。
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普遍贫困的社会现实。
B.这段文字刻画了庄头乌进孝忠心耿耿、办事牢靠的特点。
C.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宁国府已经处在衰败的颓势中。
D.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断贾府败亡有外因更有内因。
28.下面语段是对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情节的复述,其中复述错误的一项是( )。
贾母带着刘姥姥及众人到栊翠庵。妙玉亲自煮茶招待众人(A)。贾母喝了半杯老君眉茶,剩下的给了刘姥姥喝。妙玉却又私下招待林黛玉和薛宝钗喝好茶,贾宝玉也跟着沾光(B)。 宝玉爱好洁净,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杯(C),就向妙玉要来送给了刘姥姥(D)。并答应派人打几桶水给妙玉洗地。
A.AB.BC.CD.D
29.《红楼梦》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30.下列关于《红楼梦》前五回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B.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因葫芦庙失火,家宅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又被拐走,连番打击之下和道士出走了。
D.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31.写出下面段落中人物的语言、行为所表现出的身份或性格。
①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第3回)
②林黛玉: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第3回)
32.《婚姻法》规定:直系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如果贾宝玉生活在今天,他可以与谁成立合法婚姻?( )
A.林黛玉B.薛宝钗C.贾探春D.贾惜春
3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上述二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六、材料作文
3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宝玉挨打当天,连续发生了好几件事情:金钏被打并跳井身亡;贾宝玉听说后走路撞上了贾政,贾政生起三分气;忠顺亲王府的人到贾府向贾政讨要戏子琪官;贾政刚要问宝玉话,贾环又来诬陷宝玉强奸金钏未遂,王夫人打了金钏,致使金钏跳井死了。此时,贾政非常生气,要打宝玉。宝玉被喝禁在边厅上,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时,贴身小厮焙茗偏偏不见影踪。正当贾宝玉如坐针毡,无人可找之际,恰巧遇到个老妈子,可是,这老妈子偏偏又是个聋子,把“要紧”听成“跳井”,将“小厮”说成“小事”,把个贾宝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最终,宝玉被贾政狠狠毒打了一顿。以上几件事是凡有一件没发生,宝玉都有可能逃过这一打,可见宝玉挨打包含了很多偶然性。贾政为何打宝玉?贾政给宝玉定的罪名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由此可见贾政和贾宝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宝玉挨打是必然。
从以上材料可知,曹雪芹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偶然事件来引出宝玉挨打的必然。对此,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七、简答题
阅读下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红楼梦》阅读状况专项调查信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国民初次接触《红楼梦》的时间
国民初次接触《红楼梦》的原因
35.请概括上面图表反映出的主要信息,要求语言简明,概括准确条理,表述中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80个字。
36.调查显示,从人们对《红楼梦》各方面内容的关注度看,超过半数的国民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印象深刻,近三成的国民对诗词印象深刻,对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的精雅生活方式和建筑、园林艺术印象深刻的占两成左右,对美食、养生和服饰印象深刻的都超过一成。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红楼梦》哪一方面内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八、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熙凤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文本二: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五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付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文本三: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宝玉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虽说太阳落下,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半日,黛玉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打后院子里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躁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拿着取笑开心了。”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3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贾王两府的两次联姻,交代了贾王两大家族的密切关系。
B.“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这一连串的问话,看似是说给别人听的,实际表达了王熙凤对黛玉的体贴关心。
C.“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一方面说明王熙凤能力强、管事多,另一方面突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D.“心动神摇”“如醉如痴”“心痛神痴”,既是对林黛玉听曲时的心理和神态的刻画,也表现出她细心敏感的特点。
3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两句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王熙凤“眼”“眉”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两句吹到耳内”“止住步侧耳细听”“不觉点头自叹”等细节,层层推进,细细描画,写出黛玉由“不留心”到“点头自叹”的听曲过程。
C.“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流花谢两无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黛玉对青春易逝、寄人篱下、爱情无望的感伤之情。
D.“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宝玉得遇这些红颜知己的感慨与暗喜。
39.作者是如何塑造王熙凤风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三简要回答。
40.同样是前来看望挨打的宝玉,宝钗与黛玉两人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文本三简要分析。
接触原因
百分比
看了影视曲艺等相关作品
59.4%
老师、家长指导、朋友介绍
44.0%
书店、图书馆里看到
8.2%
书摘书评中看到
3.1%
现场或电视讲座
2.9%
相关社团、读书会等影响
1.5%
浏览网上论坛、贴吧、读书频道等
1.2%
其他
3.6%
参考答案
1.D 2.B 3.B
4.①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
②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
③可以设置种种悬念;
④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5.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
6.D 7.C
8.贾探春:能够洞察贾府的危机,有远见;敢于抗争,性情刚烈。
贾惜春:年小怕事,主动与丫鬟入画撇清关系,做事有点决绝。
王熙凤:说话得体,做事周全,城府极深,能见机行事。
9.①通过凤姐、周瑞家的和平儿等人对贾探春的陪笑、解劝甚至服侍,侧面表现贾探春的刚烈性格。
②通过写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等心理活动,侧面表现出贾探春具备不惧权势的胆识。
③通过对丫鬟待书呵斥王善保家的描写侧面写贾探春的能言善辩。
10.C 11.B
12.宝钗和袭人有很多相同点。①她们都是符合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女性,宝钗恪守闺范,袭人也严格遵守封建尊卑之分;②她们都希望宝玉不要整天跟女孩儿玩闹,要用心读书科举,今后走上仕途;③她们都懂得经营人际关系,都在贾府受到了赞誉;④她们都少言寡语,说话注意揣摩别人心理。
13.C
14.《画菊》表现薛宝钗豁达灵活的性情和寂寞的命运。“戏笔”“泼成”“染出”“跳脱”等潇洒的状态或动作,表现其豁达而灵活的性情;“粘屏聊以慰重阳”,以画菊为真菊安慰自己,暗示她与宝玉有婚姻之名而无爱情之实的寂寞命运。
《菊梦》表现林黛玉多愁幽怨的性情和悲剧的命运。“恼”“幽怨”等词透露出哀怨忧伤的性情;“醒时幽怨同谁诉”暗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是一场空的悲剧命运。
15.B
16.(1)伏脉千里。连接元春封妃、抄检大观园等前后情节。(2)与秦可卿的丧事冷热对比,同写贾府之强盛。(3)对礼制的消解,对纯真美好人性的呼唤。(4)象征太虚幻境,助力贾宝玉悟出繁华如梦。
17.C
18.(1)赞同。之前宝玉说他深知自己能够在栊翠庵吃茶是托钗黛之福,“这话明白”是说宝玉确有自知之明。
(2)嗔怪。妙玉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这是给予“特殊待遇”,但宝玉却视之为“俗器”。“这话明白”语含讥讽,是说宝玉不明白少女心,不解风情。
(3)失落。以清高孤傲著称的妙玉主动向宝玉显示好感,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积极回应。“这话明白”语含失落和酸涩。
19. 探春 黛玉 贾蔷 蘅芜苑 潇湘馆
20.标题示例:①湘云眠芍/湘云醉卧;②晴雯补裘/晴雯病补雀金裘;③元妃省亲/元春省亲;④黛玉焚稿
顺序:③②①④
21.迎春 丹凤三角眼 甄英莲
22.D 23.B 24.C 25.B 26.A 27.B 28.C
29.林黛玉 贾宝玉 薛宝钗
30.C
31.①王熙凤:机变逢迎,受宠专权。
②林黛玉:她懂礼节识大体,谨慎、周全。
32.D
33.第一问:这三句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
第二问:王熙凤聪明伶俐,善于逢迎,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她的思想感情和老祖宗的融会贯通。“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一句最妙,妙就妙在“忘记了老祖宗。”明明她的笑和哭都是做给老祖宗看的,话都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却偏说忘记了老祖宗。其原因是“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一个“忘”字,就把王熙凤的虚伪做作变成了真情实意。而且“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这句既讨好黛玉,又逢迎贾母,体现了王熙凤的聪明伶俐,机变逢迎;“又是喜欢,又是伤心”“该打,该打”都是短句,符合王熙凤贾府管家的身份,也符合她风风火火的性格。
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介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更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着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妹妹”。
34.略
35.国民初次接触《红楼梦》的时间大多是在初中或小学;大部分国民都是因为看了相关影视曲艺作品,或者在老师、家长指导和朋友介绍后,才开始接触《红楼梦》的。 36.《红楼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最突出的是林黛玉。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到头来却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恨。
37.B 38.C
39.(1)神态描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表现了王熙凤的美丽和威严。
(2)语言描写:通过写王熙凤夸赞黛玉像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询问她读书及身体情况,最后通过两个“只管告诉我”交代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写出了王熙凤善于讨好、左右逢源、喜欢炫耀的性格特点。
(3)侧面描写:通过文本一黛玉的观察、贾母的介绍和文本三黛玉的评价,侧面写出了王熙凤性格外向,泼辣精干的特点。
40.(1)宝钗生怕宝玉不知道她关心宝玉,故意地表现出亲切稠密,大有深意,而且表现得娇羞怯怯的。
(2)黛玉与宝钗不同,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关心宝玉。她偷偷去看宝玉,听到有人来看宝玉赶紧躲出去。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红楼梦》当堂检测题</a>,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红楼梦》习题</a>,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名著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小阅读-课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名著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