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同步练习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532158/0-17113640399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同步练习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532158/0-17113640399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同步练习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532158/0-17113640399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同步练习,共12页。
部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香皂具有抑菌的作用。如果长期使用专门除菌的香皂,在消灭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保护皮肤的正常菌群,过度地使用除菌香皂也会导致皮肤产生大量的耐药菌,对传统灭菌产生抵抗,可能会引发感染。这说明( )①在度的范围之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要坚持适度思维②量是关节点范围内的规定,是引起质变的节点,要重视量的积累③质是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积极创造条件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④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防止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当人们沉溺于“指尖社交”,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在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而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这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应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③量变不断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④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①善与恶性质不同、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然导致相应的质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市场经营主体。下列关于家庭农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农场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②家庭农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家庭农场作为新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家庭农场发展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A.①③ B.②③C.①② D.③④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在0~100℃这个范围,在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或100℃),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下列关于“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②保持在度的范围内,事物就不会有变化③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④只要突破度的范围事物就能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依据是( )①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微杜渐③事物的量变是渐进的,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④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事物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古希腊一农夫养驴以运货。某日,驴驮货轻快而行,遂略加货物,驴仍走得轻快,再加一点,驴依然走得轻快,再加……最后,驴身体不支倒地而毙。这个故事包含的道理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B.事物发展最终是通过量变实现的C.量变和质变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8.“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有其因必有其果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渐进性与飞跃性相互包含9.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 )①事物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④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质变意味着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10.漫画《一切正常》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坚持适度原则 B.勿以恶小而为之 C.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D.重视量的积累11.“鲶鱼效应”是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通常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如果船舱中放入的鲶鱼过多,则效果适得其反。这说明(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人们能够改造和利用规律12.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列宁的话告诉我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对事物进行量的研究13.时下,夜跑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健身的新选择。但在经历一天的辛苦工作和学习后,大脑和身体都在晚上处于一个休息状态,强制性的夜跑使身体剧烈运动,从而会影响晚上休息,甚至导致失眠。对此,喜爱夜跑者应( )A.从自身喜好出发进行身体锻炼B.积累量变,促成质变C.全面地认识跑步就能使身体健康D.控制锻炼的强度进行适度运动14.扫码、解锁、出发,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增长,单车过剩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并且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难题。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①坚信其光明前景而忽略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②坚持适度原则,以防止“便民”转化为“扰民” ③正确把握“便民”和“扰民”的关系④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经过几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这体现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所以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的积累可以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A.①③ B.③④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6.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携带的遗传资源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核心战略资源。为摸清中国植物资源的“家底”,我国的植物学研究者遍访各地,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记载核实工作,对所有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系统位置、地理分布、经济用途等重要信息进行整理。经过四代研究者几十年前赴后继、攻坚克难,《中国植物志》终于问世。依据这本权威而全面的中国植物“户口本”,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应运而生。为保障生物多样性,依托二者,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4月18日正式揭牌,翻开我国野生植物研究保护工作新篇章——进一步构建以代表典型气候带和典型植被特征的区域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国家植物园体系。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野生植物研究和保护的过程是如何推进的。17.当人们沉溺于“指尖社交”,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在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则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有关研究显示,当前,青少年的幸福感与花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密切相关。为此,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最好把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的时间控制在每天两小时以内。结合材料,从思维方式上说明应如何把握适度原则。18.亚里士多德曾说:“饮食过多或过少,同样损害健康;运动多和太少,同样损伤体力;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欧里庇德斯(希腊悲剧作家)曾说:“既然我们都是凡人,就不如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太深。”张贤亮也说过:“能够白首偕老的夫妻,大概就是能够掌握适度感情的夫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三位名人都强调的适度的含义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有人说“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参考答案:1.B【详解】①④:过度地使用除菌香皂也会导致皮肤产生大量的耐药菌,对传统灭菌产生抵抗,可能会引发感染,这说明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在度的范围之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要坚持适度思维,防止过犹不及,①④符合题意;②:关节点是引起质变的节点,且材料并不强调量的积累,②错误;③:质规定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材料并不强调积极创造条件使该物转化为他物,而是强调要坚持适度原则,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没有体现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怎样, ①不符合题意。②: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而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这说明应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②符合题意。③: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会对颈椎造成伤害,表明量变不断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③符合题意。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不一定就是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④错误。故本题选C。3.A【详解】①③: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体现了善和恶是对立的,不足以成名和不足以灭身,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③正确。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②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B【详解】①: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①错误。②③: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市场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出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②③正确。④: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家庭农场是否会成为新事物不是依据发展速度来确定的,排除④。故本题选B。5.D【详解】①③: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①③正确。②:事物保持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但有量变,不是没有变化;②错误。④: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离不开质变,但质变不一定都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突破度的范围事物发生了质变,但不一定是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D。6.C【详解】①: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①错误。②③: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这是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微杜渐,也是因为事物的量变是渐进的,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的质变,②③正确。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质变和飞跃,而不是表现为量变过程,④错误。故本题选C。7.D【详解】D:农夫不断给驴添加货物,导致驴被压死,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D正确。A:材料只讲到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并未再引起新的量变,A不符合题意。B: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B项说法错误。C:量变与质变有明确的界限,区分二者要看事物的质态是否发生根本改变,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8.C【详解】C:溪水能够胜利是因为坚持,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C符合题意。A:“有其因必有其果”反映的是因果联系,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排除。D:“渐进性与飞跃性相互包含”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但未揭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不符合“坚持就是胜利”揭示的哲学道理,D排除。故本题选C。9.D【详解】①③:“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说明事物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①③正确。②: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②错误。④:质变并不都意味着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D。10.D【详解】D:漫画《一切正常》主要警示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不论好事坏事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变,故D入选。AC:选项ABC均与漫画主旨不符,故AC不选。B:选项B不属于哲学,故B不选。故本题选D。11.B【详解】B:由于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发生由萎靡不振到整个鱼群激活的变化,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B入选。AC:选项AC与题意不符,故AC不选。D: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消灭、改造规律,故D不选。故本题选B。12.A【详解】A: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告诉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故A入选。BCD: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BCD不选。故本题选A。13.D【详解】A:材料不是强调要从自身喜好出发进行身体锻炼,而是强调不能进行剧烈运动,A错误。B:题干强调锻炼要适度,并不是说明积累量变,促成质变,B错误。C:仅仅全面的认识跑步,身体不一定就能健康,C错误。D:“强制性的夜跑使身体剧烈运动,从而会影响晚上休息,甚至导致失眠。”对此,喜爱夜跑者应控制锻炼的强度进行适度运动,D正确。故本题选D。14.C【详解】①:“忽略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法错误,应该是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①错误。②:“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增长,单车过剩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并且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难题”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以防止“便民”转化为“扰民”,②正确。③: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增长,单车过剩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并且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难题。说明要正确把握“便民”和“扰民”的对立统一关系,③正确。④:“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属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④错误。故本题选C。15.D【详解】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离开量变就没有质变的发生,但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能说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①排除。②④:题干中从“经过几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到“具备了产业化基础”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的积累可以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需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②④正确。③: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③排除。故本题选D。16.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中国植物学四代研究者历经几十年的接续奋斗,为《中国植物志》的出版提供条件。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保存量变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研究者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所有植物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问世和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产生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奠定基础。③在我国推进野生植物研究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重视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分析】背景素材:我国野生植物研究和保护考点考查: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野生植物研究和保护的过程是如何推进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四代研究者历经45年进行接续奋斗→可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角度,说明中国植物学四代研究者历经几十年的接续奋斗,为《中国植物志》的出版提供条件;关键词②: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中国植物志》→可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角度,说明研究者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所有植物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问世和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产生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奠定基础;关键词③:以统一性的观念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可从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角度,说明在我国推进野生植物研究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17.①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由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青少年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要坚持适度原则。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没有利弊的权衡,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也就不可能达到取舍选择的适度状态。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最好控制在每天两小时以内。【分析】背景素材:“指尖社交”;考点考查:适度原则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如何把握适度原则,注意作答主体为我们,需要调用适度原则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对颈椎造成伤害→可联系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关键词②:,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可联系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1)①适度,就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②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我们要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不让其发生质变,就要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2)①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不仅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而且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③当我们要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就要坚持适度原则,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④当我们要改变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在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分析】背景素材:三位名人的一段话考点考查: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中的三位名人都强调的适度的含义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太深;能够掌握适度感情的夫妻→可联系适度,就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适度,就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太深;能够掌握适度感情的夫妻。(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对“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加以评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注意,一般这类试题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考生生就其正确的观点进行阐述,就其错误的观点给与指正。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可联系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不仅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而且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我们要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就要坚持适度原则,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当我们要改变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在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不仅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而且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我们要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就要坚持适度原则,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当我们要改变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在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点睛】评析类主观题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是以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学生对试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这类试题由于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 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解题方法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有两种形式。(1)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2)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课标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观点。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个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