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3.2.1原子的结构、离子(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3.2.1原子的结构、离子(原卷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3.2.1原子的结构、离子(原卷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3.2.1原子的结构、离子(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的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精讲
    【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结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的可分性。
    图 3-3 原子结构模拟图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核电荷数指的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2)原子不显电性,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质子数等于核 外电子数。
    (3)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种类的区分
    从上表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2)同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典型例题】
    (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举一反三】
    1.(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森发现电子
    B.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C.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发现酸碱指示剂
    2.(2021·浙江)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eq \\al(4,1)H)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eq \\al(4,1)H2分子。一个eq \\al(4,1)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技巧方法】
    1.关于原子结构: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②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⑤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2.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判断是否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时为2)个电子的是相对稳定结构。
    4.判断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电子层的除外)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针对训练】
    1.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136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13153I 和 12753I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电荷数数相同
    2. 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 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铝原子的中子数 D. 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3. 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4. 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氘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①上表中x=_______。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氛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基本概念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 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所以具有不同能量的电 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层运动。
    (2)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 1 层,次之为第 2 层,依次类推为第
    3、4、5、6、7 层,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依次为 K、L、M、N、O、P、Q。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 电子层上。
    (2)每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 8 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
    4.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又称惰性气体,从原子结构上观察可知,当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只有一层时为 2)时,为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
    (2)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时,该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该原子易得电子,从而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时,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 容易失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典型例题】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B.该粒子是阴离子
    C.核外有3个电子层D.核电荷数为18
    【举一反三】
    1.(2022年云南省中考)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钠元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外有3个电子层B.质子数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D.“+”表示钠原子带正电
    2.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
    D.氧原子在化学而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
    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
    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
    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
    【技巧方法】
    1.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原子之父”的美誉。
    主要观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原子模型:铅球模型。
    2.汤姆森:发现了电子的存在,认为原子是可分的。主要观点: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原子模型:西瓜模型或叫“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
    3.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一少部分α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
    实验解释: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说明原子中存在着很大的空间,是电子的运动空间。一少部分α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原子模型:行星模型。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的主要观点: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处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质量占原子绝大部分、体积非常小(如原子为10层大楼大小,原子核约为樱桃大小)。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质量可以忽略、运动空间相对较大、时刻围绕原子核在做高速运转。
    4.原子和分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针对训练】
    1.科学家正在设法研究探索“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反粒子”中不存在“反中子”
    C.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约是一个“反质子”质量的12倍
    D.“反氧原子”是由8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8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2.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 x 等于 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S2-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 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空隙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④⑥
    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 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知识点三】离子
    1.离子的形成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个的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结构就很容易得到电子,得电子后变成了离子。则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从而原子带上了负电,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2)反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个的原子就很容易失去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从而原子带上了正电,如图所示:
    2.离子的定义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Cl、 Cu2+ 、SO42−等。
    (2)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按照一定的个数比例组成的整体,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作为一 个整体参与反应,常见的原子团离子如下表所示:
    3.离子的分类与书写
    (1)离子的形成与分类
    ①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 在后。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阳 离子:Na+、Mg2+、Al3+等;阴离子: Cl、SO42−等。
    ②含义:镁离子(Mg2+)中数字“2”的意义表示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
    【典型例题】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金属离子的是( )
    A.B.C.D.
    【举一反三】
    1.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阳离子
    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3.下列有关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④⑥都是相对稳定结构的阳离子
    B.③⑤所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所属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①和⑥能形成AB型化合物
    【针对训练】
    1.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C.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其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
    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4.下列各组粒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不相同的是( )
    A.H2O、NeB.SO32﹣、PO33﹣
    C.S2﹣、Mg2+D.NH4+、OH﹣
    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寻找规律,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空白① 。
    (2)图2是A、B、C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有 (填字母);
    ②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
    (3)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名称)。
    (4)若“”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 (填化学符号)。
    【知识点四】相对原子质量
    1.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1 个氢原子的质量为 1.67×10-27kg,1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7×10-26kg。由于原子质量 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标准碳-12 原子(原子核中含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 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Ar。
    (2)公式: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r =eq \f(一个该原子实际质量,一个标准碳原子实际质量的eq \f(1,12)),如 1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7×10-26kg,1 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eq \f(2.657×10-26kg, 1.993×10-26kg×eq \f(1,12))。
    (3)单位: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为 1,一般不写。
    (4)说明:由于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即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另外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氧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为 16。
    【典型例题】
    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96B. 72C. 48D. 36
    【举一反三】
    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g B.16 ×10-26kg D.16kg
    2.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2倍,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 B.12 C.24 D.36
    3.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俄美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使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7
    B.这6个新原子其中有176个中子的5个原子与另一个原子是同位素原子
    C.这6个新原子其中有176个中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
    D.这6个新原子其中有177个中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177个
    考点达标
    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氮气B.硝酸钠C.二氧化碳D.金刚石
    2.(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3.(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B.该粒子是阴离子
    C.核外有3个电子层D.核电荷数为18
    4.(2022年云南省中考)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钠元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外有3个电子层B.质子数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D.“+”表示钠原子带正电
    5.(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H2O2: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
    B.SOeq \\al(2-,3):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C.只能表示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Ag:只能表示金属银
    6.如图为原子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7.(2021浙江衢州)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8.(2021山东东营)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
    9. 2019 年 5 月,英国科学家利用稀有化学元素镅成功点亮了一只小灯泡,该实验的成功为接下来在太空电池中使用镅奠定了基础。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1,核外电子数为 95,则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95B.146C.241D.336
    10.原子和离子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下列对于同元素原子和离子差别表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整体上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C.很多离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而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除外)一般不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D.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巩固提升
    1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kg,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B.C.D.
    12.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同 ⑤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粒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的一组是( )
    A.Cl-与S2- B.Na与NH4+ C.Mg2+与Al3+ D.Ne与H2O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5.下列关于Cu、Cu+、Cu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 B.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它们的质量几乎相等
    16.(2021秋•普宁市期末)质子数和电子数与NH4+相同的微粒是( )
    A.NH3B.Na+C.K+D.H2O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物质、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①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举一例),b、c粒子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
    ②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2)图乙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乙中D若为原子,则X=___________,其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
    ②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相同。
    ③由A、B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原子数目比为___________。
    (3)图丙是工业上生产尿素[化学式:CO(NH2)2]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如铜、氧气、金刚石、氯化钠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___________(填名称),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构成的。
    (2)学习“原子的构成”之后,小张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12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
    小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的错误 ___________(填句子前的序号)。请帮助小张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以镁原子为例,谈一谈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是该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请写出图中转化①和转化②的微观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2天津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______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1和图2:
    (1)放射源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厚度1um(等于0.001m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是实心的
    D.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
    (3)在图3中3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的运动轨迹的是___________。
    A.a B.b C.c D.d
    21.(2022湖南岳阳中考)化学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下图①②是硼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③~⑥分别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⑥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则 x=______;
    (2)③和⑤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3)④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4)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5)观察上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相对原子质量铝比硼多 8B.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 ④对应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 ①~⑥中共有三种金属元素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2
    12
    12

    17
    18
    17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1

    x
    2
    1
    符号
    OH+
    NO3-
    CO32-
    SO42-
    NH4+
    名称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 1/1836
    3.2.1 原子的结构、离子
    考点精讲
    【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结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的可分性。
    图 3-3 原子结构模拟图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核电荷数指的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2)原子不显电性,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质子数等于核 外电子数。
    (3)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种类的区分
    从上表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2)同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典型例题】
    (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A、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无中子,说法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离开化学变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说法错误;C、原子得失电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能转化为原子,说法错误;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少1,说法正确。故选D。
    【举一反三】
    1.(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森发现电子
    B.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C.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发现酸碱指示剂
    【答案】D
    【解析】
    A、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叙述正确;
    B、1911年,卢瑟福等人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叙述正确;
    C、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叙述正确;D、1775年,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了空气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的eq \f(1,5);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叙述错误。
    故选D。
    2.(2021·浙江)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eq \\al(4,1)H)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eq \\al(4,1)H2分子。一个eq \\al(4,1)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一个eq \\al(4,1)H2分子中原子、质子、电子的个数均为2,而中子的个数为6。
    故选C。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答案】A
    【解析】
    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巧方法】
    1.关于原子结构: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②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⑤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2.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判断是否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时为2)个电子的是相对稳定结构。
    4.判断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电子层的除外)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针对训练】
    1.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136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13153I 和 12753I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电荷数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13153I 质子数为53,核外电子数为53,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131-53=78,,12753I质子数为53,核电荷数为53,核外电子数为53,中子数为127-53=74。
    2. 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 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铝原子的中子数 D. 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答案】B
    【解析】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 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4. 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氘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①上表中x=_______。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氛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①1 ②可燃性 (2)A
    【解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1。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可燃性。(2)氚原子结构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1,只有一个电子层。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基本概念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 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所以具有不同能量的电 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层运动。
    (2)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 1 层,次之为第 2 层,依次类推为第
    3、4、5、6、7 层,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依次为 K、L、M、N、O、P、Q。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 电子层上。
    (2)每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 8 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
    4.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又称惰性气体,从原子结构上观察可知,当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只有一层时为 2)时,为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
    (2)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时,该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该原子易得电子,从而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时,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 容易失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典型例题】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B.该粒子是阴离子
    C.核外有3个电子层D.核电荷数为18
    【答案】B
    【解析】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A 正确;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为2+8+8=18,即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B 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 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为18,D正确。
    故选B。
    【举一反三】
    1.(2022年云南省中考)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钠元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外有3个电子层B.质子数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D.“+”表示钠原子带正电
    【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C、该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D、“+”表示质子带正电,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
    D.氧原子在化学而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D
    【解析】A.氧原子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6-8=8,核外电子数为8,故A错误;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电子数为2,故B错误;C.无法看出,故C错误;D.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D正确
    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
    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
    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
    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A.若x=17,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其离子符号是Cl-,故A正确;
    B.若x=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故B正确;
    C.若x=19,质子数=19,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故C正确;
    D.若x=20,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技巧方法】
    1.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原子之父”的美誉。
    主要观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原子模型:铅球模型。
    2.汤姆森:发现了电子的存在,认为原子是可分的。主要观点: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原子模型:西瓜模型或叫“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
    3.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一少部分α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
    实验解释: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说明原子中存在着很大的空间,是电子的运动空间。一少部分α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原子模型:行星模型。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的主要观点: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处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质量占原子绝大部分、体积非常小(如原子为10层大楼大小,原子核约为樱桃大小)。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质量可以忽略、运动空间相对较大、时刻围绕原子核在做高速运转。
    4.原子和分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针对训练】
    1.科学家正在设法研究探索“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反粒子”中不存在“反中子”
    C.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约是一个“反质子”质量的12倍
    D.“反氧原子”是由8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8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A、“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电荷的符号相反,那么“反氢原子”的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A说法正确;
    B、由于电荷的符号相反,而中子不带电,所以“反粒子”中不存在“反中子”,故B说法正确;
    C、“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同的质量,所以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反质子”的质量相等,因此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约是一个“反质子”质量的12倍,故C说法正确;
    D、氧原子是由8个带正电荷的质子,8个中子和8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所以“反氧原子”是由8个带负电荷的质子,8个中子和8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故选:D。
    2.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 x 等于 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S2-
    【答案】B
    【解析】
    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
    B.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C.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得:16=2+x+6,解得x = 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 ;
    故选B。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 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空隙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微粒;③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④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⑤ 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空隙。
    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 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 ;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数目都不变;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
    D.一个丙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
    故选C。
    【知识点三】离子
    1.离子的形成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个的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结构就很容易得到电子,得电子后变成了离子。则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从而原子带上了负电,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2)反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个的原子就很容易失去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从而原子带上了正电,如图所示:
    2.离子的定义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Cl、 Cu2+ 、SO42−等。
    (2)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按照一定的个数比例组成的整体,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作为一 个整体参与反应,常见的原子团离子如下表所示:
    3.离子的分类与书写
    (1)离子的形成与分类
    ①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 在后。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阳 离子:Na+、Mg2+、Al3+等;阴离子: Cl、SO42−等。
    ②含义:镁离子(Mg2+)中数字“2”的意义表示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
    【典型例题】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金属离子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A、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为金属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举一反三】
    1.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阳离子
    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A、图中粒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中粒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粒子,质子数=13,为铝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答案】D
    【解析】
    A、①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
    B、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B说法不正确;
    C、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说法不正确;
    D、在④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是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④⑥都是相对稳定结构的阳离子
    B.③⑤所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所属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①和⑥能形成AB型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⑥质子数为17,电子数为18,属于阴离子,故A错误。
    B、③⑤都是稳定结构的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
    C、②核电荷数为12,电子数为10,失去2个电子,所以②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属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C错误。
    D、①最外层1个电子,易失去,⑥是稳定结构,不容易得失电子,所以①和⑥不能形成AB型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针对训练】
    1.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C.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答案】B
    【解析】
    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说法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有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如氢原子,故错误;
    C.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正确;
    故选: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其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答案】B
    【解析】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其中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错误;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正确;
    C、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无中子,故错误;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故错误;
    故选:B。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
    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离子,如电子、质子也带电,但不是离子,故错误;
    B.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些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故正确;
    D.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4.下列各组粒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不相同的是( )
    A.H2O、NeB.SO32﹣、PO33﹣
    C.S2﹣、Mg2+D.NH4+、OH﹣
    【答案】C
    【解析】A、H2O的电子数是1×2+8=10,Ne的电子数是10,故A不符合题意;
    B、SO32﹣的电子数是16+8×3+2=42,PO33﹣的电子数是15+8×3+3=42,故B不合题意;
    C、S2﹣电子数是16+2=18,Mg2+的电子数是12﹣2=10,故C符合题意;
    D、NH4+的电子数是7+1×4﹣1=10,OH﹣的电子数是8+1+1=1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寻找规律,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空白① 。
    (2)图2是A、B、C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有 (填字母);
    ②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
    (3)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名称)。
    (4)若“”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 (填化学符号)。
    【答案】原子;AC;AB;汞;水分子;H2
    【解析】(1)①是原子,是因为原子能够构成物质,能够构成分子,也能够变成离子。
    故填:原子。
    (2)①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有AC,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故填:AC。
    ②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B,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
    故填:AB。
    (3)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汞;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填:汞;水分子。
    (4)若“”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H2。
    故填:H2。
    【知识点四】相对原子质量
    1.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1 个氢原子的质量为 1.67×10-27kg,1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7×10-26kg。由于原子质量 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标准碳-12 原子(原子核中含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 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Ar。
    (2)公式: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r =eq \f(一个该原子实际质量,一个标准碳原子实际质量的eq \f(1,12)),如 1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7×10-26kg,1 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eq \f(2.657×10-26kg, 1.993×10-26kg×eq \f(1,12))。
    (3)单位: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为 1,一般不写。
    (4)说明:由于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即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另外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氧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为 16。
    【典型例题】
    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96B. 72C. 48D. 36
    【答案】A
    【解析】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eq \f(8mkg,mkg×eq \f(1,12))=96。
    【举一反三】
    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g B.16 ×10-26kg D.16kg
    【答案】B
    【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单位不是克,故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选项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2.657×10-27千克,故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单位不是千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2倍,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 B.12 C.24 D.36
    【答案】
    【解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由题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2倍,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2=24。
    故选:C。
    3.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俄美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使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7
    B.这6个新原子其中有176个中子的5个原子与另一个原子是同位素原子
    C.这6个新原子其中有176个中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
    D.这6个新原子其中有177个中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177个
    【答案】D
    【解析】A、新元素的质子数为117,则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新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7,故正确。
    B、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7,其中子数176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7+176=293,其中子数177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7+177=294,故正确。
    D、新元素的质子数为117,则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新元素原子的电子数为117,故错误。
    故选:D。
    考点达标
    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氮气B.硝酸钠C.二氧化碳D.金刚石
    【答案】B
    【解析】
    A、氮气由氮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钠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答案】C
    【解析】
    A、钠原子核外共3层电子,第一层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1个电子。A 正确。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变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正确。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所以C错。
    D、钠原子的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化合价为+1价。所以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B.该粒子是阴离子
    C.核外有3个电子层D.核电荷数为18
    【答案】B
    【解析】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A 正确;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为2+8+8=18,即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B 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 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为18,D正确。
    故选B。
    4.(2022年云南省中考)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钠元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外有3个电子层B.质子数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D.“+”表示钠原子带正电
    【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C、该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D、“+”表示质子带正电,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H2O2: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
    B.SOeq \\al(2-,3):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C.只能表示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Ag:只能表示金属银
    【答案】A
    【解析】
    A、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该分子的个数,故2H2O2只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故A正确;
    B、SOeq \\al(2-,3)表示1个亚硫酸根离子,不表示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因为x的大小不确定,所以图示微粒表示的粒子种类不能确定。当x>18时表示阳离子;当x=18时表示氩原子;当x<18时表示阴离子,故C错误;
    D、符号Ag可以表示1个银原子,也可以表示银元素,还可以表示金属银这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6.如图为原子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故选:B。
    7.(2021浙江衢州)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8.(2021山东东营)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
    【答案】D
    【解析】A.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说法正确;
    B.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说法错误;
    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说法错误;
    D.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9. 2019 年 5 月,英国科学家利用稀有化学元素镅成功点亮了一只小灯泡,该实验的成功为接下来在太空电池中使用镅奠定了基础。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1,核外电子数为 95,则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95B.146C.241D.336
    【答案】A。
    【解析】镅的核外电子数为 95,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电荷数等于95。
    10.原子和离子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下列对于同元素原子和离子差别表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整体上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C.很多离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而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除外)一般不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D.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
    【解析】A.原子整体上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故A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故B正确;
    C.很多离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而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除外)一般不是相对稳定的结构,故C正确;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离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最外层电子不同,所以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错误。
    巩固提升
    1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kg,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B.C.D.
    【答案】D
    【解析】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eq \f(bkg,akg×eq \f(1,12))=eq \f(12b,a)。
    故选:D。
    12.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同 ⑤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铁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2个、3个电子就转变成了Fe2+、Fe3+,Fe3+,Fe2+,Fe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电子层结构不同。但核内的质子数没有发生变化,故三种微粒核内质子相等,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三种微粒的质量质量几乎相等。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等,因为微粒发生电子得失的情况不同,所以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一定不同。A正确。
    13.下列粒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的一组是( )
    A.Cl-与S2- B.Na与NH4+ C.Mg2+与Al3+ D.Ne与H2O
    【答案】D
    【解析】A、氯离子质子数为17,电子数为18,硫离子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质子数不相等,错误;
    B、钠原子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1,铵根离子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错误;
    C、镁离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铝离子质子数为13,电子数为10,错误;
    D、氖原子质子数与电子数都是10,水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也为10,正确。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质子数(9)电子数(2+8=10),是阳离子。
    D、质子数(13)>电子数(2+8=10),是阳离子。
    故选A。
    15.下列关于Cu、Cu+、Cu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 B.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它们的质量几乎相等
    【答案】D。
    【解析】A、由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可知,Cu、Cu+、Cu2+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故选项错误;
    B、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Cu+,Cu+再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了Cu2+,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C、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D、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Cu、Cu+、Cu2+的质量相差不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2021秋•普宁市期末)质子数和电子数与NH4+相同的微粒是( )
    A.NH3B.Na+C.K+D.H2O
    【答案】B。
    【解析】NH4+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7,H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NH4+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A、NH3中质子数为10,电子数=10,故A错误;
    B.Na+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故B正确;
    C、K+中质子数为19,电子数=19﹣1=18,故C错误;
    D、H2O中质子数为10,电子数=质子数=10,故D错误;
    故选:B。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物质、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①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举一例),b、c粒子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
    ②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2)图乙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乙中D若为原子,则X=___________,其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
    ②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相同。
    ③由A、B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原子数目比为___________。
    (3)图丙是工业上生产尿素[化学式:CO(NH2)2]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H2O 原子、离子 ②Cl-、Na+
    (2)①18 稀有气体元素 ②质子数 ③2:1
    (3)①BD ②2NH3+CO2eq \\ac(\s\up7(一定条件剂),\(======,=======))CO(NH2)2+H2O
    【解析】
    (1)①由图甲知,a是由分子聚集的物质,则a的化学式可以为H2O;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b的名称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则c的名称是离子;
    ②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Cl-、Na+;
    (2)①图乙中D若为原子,D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X=2+8+8,X=18,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③A是氟原子,B是镁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A变成F-,B变成Mg2+,故由A、B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A、B元素的原子数目比为2:1;
    (3)由微观示意图知,该反应为2NH3+CO2eq \\ac(\s\up7(一定条件剂),\(======,=======))CO(NH2)2+H2O;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叫做化合物,这四种物质中,BD是氧化物。
    18.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如铜、氧气、金刚石、氯化钠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___________(填名称),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构成的。
    (2)学习“原子的构成”之后,小张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12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
    小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的错误 ___________(填句子前的序号)。请帮助小张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以镁原子为例,谈一谈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是该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请写出图中转化①和转化②的微观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铜、金刚石;Na+、Cl﹣;
    (2)④;;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H2+Cl2eq \(=====,\s\up5(点燃))2HCl;C;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物质的结构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解析】
    (1)铜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故答案为:铜、金刚石;Na+、Cl﹣;
    (2)电子的质量很小,与原子核的质量相比微乎其微;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因此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答案为:④;;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eq \(=====,\s\up5(点燃))2HCl,C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图中转化①和转化②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答案为:H2+Cl2eq \(=====,\s\up5(点燃))2HCl;C;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9.(2022天津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______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氮元素
    (2)101
    (3)①. 2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Na2O
    (4)H2+Cl2eq \(=====,\s\up5(点燃))2HCl
    【解析】(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
    (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
    (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eq \(=====,\s\up5(点燃))2HCl,故填: H2+Cl2eq \(=====,\s\up5(点燃))2HCl。
    20.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1和图2:
    (1)放射源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厚度1um(等于0.001m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是实心的
    D.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
    (3)在图3中3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的运动轨迹的是___________。
    A.a B.b C.c D.d
    【答案】(1)原子核;(2)B;(3)A
    【解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1)很小的结构是指原子核,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不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的运动轨迹的是a。
    21.(2022湖南岳阳中考)化学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下图①②是硼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③~⑥分别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⑥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则 x=______;
    (2)③和⑤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3)④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4)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5)观察上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相对原子质量铝比硼多 8B.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 ④对应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 ①~⑥中共有三种金属元素
    【答案】(1)17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NaCl (4)4Al + 3O2eq \(=====,\s\up5())2Al2O3 (5)BC
    【解析】(1)由于⑥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说明该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了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x=2+8+8-1=17,故填:17;
    (2)根据③和⑤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④表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⑥粒子的质子数为17,且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为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该化学式是NaCl,故填:NaCl;
    (4)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 + 3O2eq \(=====,\s\up5())2Al2O3,故填:4Al + 3O2eq \(=====,\s\up5())2Al2O3;
    (5)A、相对原子质量铝比硼多16.14,而质子数或是原子序数铝比硼多8,故说法错误;
    B、根据③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说法正确;
    C、④对应的单质是钠,钠是金属单质,由此钠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根据①元素名称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根据②的名称可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根据③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根据④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一般为金属元素,根据⑤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根据⑥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表示为非金属元素,则金属元素有两种,故说法错误;
    故选BC。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2
    12
    12

    17
    18
    17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1

    x
    2
    1
    符号
    OH+
    NO3-
    CO32-
    SO42-
    NH4+
    名称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 1/1836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微观粒子非常小,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课后作业题,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铁架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必备题典【考点精讲精练】第八讲离子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必备题典【考点精讲精练】第八讲离子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卷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元素,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