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0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原卷版+解析)
展开A.辰溪酸萝卜
B.溆浦枕头粽
C.新晃风干牛肉
D.靖州杨梅酿制酒
2.(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下列具有达州特色的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酿“苞谷烧”酒B.编制竹蒌
C.采摘“巴山雀舌”茶D.包装“灯影牛肉”
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
4.(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B.蔗糖溶解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
5.(2022年云南省中考)“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
6.(2022年重庆市中考)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B.南辕北辙C.火中取粟D.绳锯木断
7.(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制镁B.钻木取火C.粮食发酵D.冰雪融化
8.(2022年江西省中考)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修剪盆栽B.制作木雕C.烧制瓷器D.整理桌椅
9.(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湿衣晾干
10.(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毛线织衣B.晾干湿衣C.雕刻石像D.木柴燃烧
1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凿河道B.裁制船帆C.炼铁铸锚D.伐木造桨
12.(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D.产生白烟
13.(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1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15.(2022年安徽省中考)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16.(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17.(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随意丢弃聚乙烯塑料不产生污染
C.强热使煤焦化属于化学变化D.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18.(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19.(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2021年CCTV中秋晚会主会场设在西昌。下列烘托晚会气氛的场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B.燃放烟花C.气球升空D.歌声嘹亮
20.(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衡阳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南岳剪纸B.石市竹木雕C.常宁版画D.未阳糯米酒
2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从微观角度可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下图所示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2.(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2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24.(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5.(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26.(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生石灰可作发热剂D.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27.(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现有A.氮气 B.氯化钠 C.熟石灰 D.甲烷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4)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
C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辰溪酸萝卜
B.溆浦枕头粽
C.新晃风干牛肉
D.靖州杨梅酿制酒
【答案】B
【解析】
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
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
故选B。
2.(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下列具有达州特色的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酿“苞谷烧”酒B.编制竹蒌
C.采摘“巴山雀舌”茶D.包装“灯影牛肉”
【答案】A
【解析】
A、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编制竹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
C、采摘“巴山雀舌”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
D、包装“灯影牛肉”,属于物理变化,错。
故选A。
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
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B.蔗糖溶解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
【答案】D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研碎胆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2年云南省中考)“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
【答案】C
【解析】
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拉坯造型,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6.(2022年重庆市中考)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B.南辕北辙C.火中取粟D.绳锯木断
【答案】C
【解析】
A、盲人摸象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南辕北辙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中取粟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绳锯木断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制镁B.钻木取火C.粮食发酵D.冰雪融化
【答案】D
【解析】
A、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8.(2022年江西省中考)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修剪盆栽B.制作木雕C.烧制瓷器D.整理桌椅
【答案】C
【解析】
A、修剪盆栽,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制作木雕,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烧制瓷器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整理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9.(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湿衣晾干
【答案】A
【解析】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酒精挥发涉及物质物态的变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毛线织衣B.晾干湿衣C.雕刻石像D.木柴燃烧
【答案】D
【解析】
A、毛线织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晾干湿衣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雕刻石像改变了石头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木柴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凿河道B.裁制船帆C.炼铁铸锚D.伐木造桨
【答案】C
【解析】
A、开凿河道,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裁制船帆,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炼铁铸锚,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伐木造桨,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2.(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D.产生白烟
【答案】A
【解析】
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水汽凝结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A。
13.(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答案】A
【解析】
A. 点燃“飞扬”火炬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A。
1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解析】
A、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B、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
C、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D、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综上所述:选择B。
15.(2022年安徽省中考)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水的形状发生改变,但依然是液态。错误。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正确。
C. 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所以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正确。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带有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了气味。正确。
故选:A。
16.(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则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氦气通电时发出粉红色的光,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煮沸能使硬水软化,是因为煮沸时能除去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7.(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随意丢弃聚乙烯塑料不产生污染
C.强热使煤焦化属于化学变化D.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答案】B
【解析】
A、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B、聚乙烯塑料是塑料,很难降解,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错误;
C、隔绝空气强热使煤焦化产生了煤焦油、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钙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正确;
故选B。
18.(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化学变化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重连,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释放能量,所以会有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9.(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2021年CCTV中秋晚会主会场设在西昌。下列烘托晚会气氛的场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B.燃放烟花C.气球升空D.歌声嘹亮
【答案】B
【解析】
A.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烟花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气球升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歌声嘹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0.(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衡阳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南岳剪纸B.石市竹木雕C.常宁版画D.未阳糯米酒
【答案】D
【解析】
A、南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市竹木雕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常宁版画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未阳糯米酒为糯米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从微观角度可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下图所示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生成物为 和 ,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2.(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答案】C
【解析】
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符合题意;
D、“人要实,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故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答案】C
【解析】
A、熟石灰呈碱性,可和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除去异味,用做冰箱除味剂,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错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正确;
故选C。
25.(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答案】D
【解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生石灰可作发热剂D.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答案】A
【解析】
A、酸雨是pH<5.6的雨水,石蕊试液不能准确测得雨水的pH,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说法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故生石灰可作为发热剂,说法正确;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可以切割大理石,说法正确
故选:A。
27.(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现有A.氮气 B.氯化钠 C.熟石灰 D.甲烷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4)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答案】(1)D (2)A (3)B (4)C
【解析】
(1)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填:D;
(2)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作保护气,故填:A;
(3)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故填:B;
(4)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
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
C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04氧气(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04氧气(原卷版+解析),共53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03空气(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03空气(原卷版+解析),共2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2溶液(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2溶液(原卷版+解析),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