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2硝酸(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 7.2.2硝酸(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 7.3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件 0 次下载
- 8.1.1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件 1 次下载
- 8.1.1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件 1 次下载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7.3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分层练1.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答案] B[解析]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2.下列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B.铵盐受热均可分解生成NH3C.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D.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答案] A[解析]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生成NH3,如NH4NO3;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NH3,有些铵盐也能与酸反应,如NH4HCO3;铵盐中,N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3价,如NH4NO3中的NOeq \o\al(-,3)中的N元素是+5价。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答案] B[解析]①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所以不能用于制取NH3;②中的漏斗位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漏斗要紧贴水面;③可用于NH3的发生装置,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等制取NH3;④中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4.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的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 )A.碳酸氢铵 B.碳酸氢钠C.氯化铵 D.碳酸铵[答案] B[解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碳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即铵盐受热分解无固体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固体碳酸钠,试管底部的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5.将某化肥样品与熟石灰混合,可闻到氨味。这表明该化肥样品中含有( )A.K+ B.NOeq \o\al(-,3)C.NHeq \o\al(+,4) D.SOeq \o\al(2-,4)[答案] C[解析]四种离子中可以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气体的是NHeq \o\al(+,4),NHeq \o\al(+,4)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6.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铵溶于水放热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C.氯化铵固体是离子晶体D.氯化铵是强电解质[答案] A[解析]氯化铵溶于水吸热,A错误;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B正确;氯化铵固体是由NHeq \o\al(+,4)、Cl-构成的离子晶体,C正确;氯化铵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氯化铵是强电解质,D正确。7.施用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并能提高作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关于氮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尿素CO(NH2)2是一种氮肥B.储存碳酸氢铵时,应密封并置于阴凉通风处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施用D.氮肥溶于水,其中的氮元素均以铵离子形式存在[答案] D[解析]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高效氮肥,A正确;由于碳酸氢铵在温度较高时易分解,则储存碳酸氢铵时,应密封并置于阴凉通风处,B正确;铵态氮肥水解呈酸性,碳酸钾水解呈碱性,二者混合可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氨气而降低肥效,C正确;氮元素在尿素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是铵离子,D错误。8.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A.温室效应——CO2B.臭氧层破坏——COC.酸雨——SO2D.光化学污染——NOx[答案] B[解析]A项,二氧化碳可以造成温室效应,不合题意;B项,臭氧层破坏不是因为一氧化碳,选B;C项,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形成酸雨,不合题意;D项,氮的氧化物可以形成光化学污染,不合题意。9.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反应式为2NO+O2+4COeq \o(=====,\s\up7(催化剂))4CO2+N2[答案] C[解析]由题目提供的图可知:2NO+O2===2NO2,2NO2+4COeq \o(=====,\s\up7(催化剂))4CO2+N2,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A项正确;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为有毒的CO和NO,B项正确;NO和O2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NO2,C项错误;由图示可知,该反应过程分两步进行:2NO+O2===2NO2、2NO2+4COeq \o(=====,\s\up7(催化剂))4CO2+N2,总反应为2NO+O2+4COeq \o(=====,\s\up7(催化剂))4CO2+N2,D项正确。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肥中含有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会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B.化肥的施用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持续农业运动是以将化肥、农药施用保持最低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为中心的D.合理使用化肥力争农作物丰收的同时能修复土壤、保护环境[答案] B[解析]有的化肥中能挥发出NH3,造成大气污染。11.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NaOH溶液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并冷却D.加入水[答案] C[解析]铵盐受热均易分解,NH4Cl加热分解,生成的NH3和HCl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NH4Cl。而NaCl受热没有明显变化。12.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往往结构和性质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晶体,下列对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离子化合物B.这种化合物水溶液显中性C.这种化合物加热能分解D.这种化合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答案] B[解析]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因此PH4I的性质与NH4Cl相似,NH4Cl为离子化合物,推知PH4I也为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NH4Cl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使氯化铵溶液呈酸性,推知PH4I的水溶液显酸性,B项错误;NH4Cl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推知PH4I加热能分解,C项正确;NH4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推知PH4I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D项正确。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NHeq \o\al(+,4)+OH-eq \o(=====,\s\up8(△))NH3↑+H2O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eq \o\al(+,4)+OH-eq \o(=====,\s\up8(△))NH3·H2O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eq \o\al(+,4)+H2O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2NHeq \o\al(+,4)+Fe(OH)2↓[答案] C[解析]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项,加热条件下NH3·H2O应分解为NH3和H2O,离子方程式应为NHeq \o\al(+,4)+OH-eq \o(=====,\s\up8(△))NH3↑+H2O;C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D项,向氨水中滴加FeCl3溶液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eq \o\al(+,4)。14.检验试管中盛有的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试纸是否变蓝B.将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C.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答案] A[解析]检验铵盐的方法:将某固体(或其溶液)与强碱共热,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固体为铵盐。15.依据下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是N2O5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D.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NH3→N2的转化[答案] B[解析]NO遇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为NO2,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故B错误。16.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含有氮元素B.反应Ⅱ、Ⅲ和Ⅳ的氧化剂一定相同C.Ⅵ的产物可在上述流程中被再次利用D.丁为NaHCO3[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甲是氮气,与氢气化合生成氨气。反应Ⅴ是侯氏制碱法,故丁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故乙是一氧化氮,丙是二氧化氮。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A正确;反应Ⅱ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氧化剂为氧气;反应Ⅲ为一氧化氮的氧化,氧化剂为氧气;反应Ⅳ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是二氧化氮,B错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在反应Ⅴ中循环利用,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Ⅴ为侯氏制碱法,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所以丁为NaHCO3,D正确。17.下列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生成SO2 B.用排空气法收集NO C.制取并检验氨气 D.用水吸收氨气[答案] D[解析]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A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A错误;NO不稳定,遇到空气会被氧化为NO2,所以B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B错误;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C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C错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采用防倒吸装置,故D正确。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A.甲:NaOH溶液;乙:稀盐酸B.甲:水;乙:NaOH溶液C.甲:NaOH溶液;乙:水D.甲:稀盐酸;乙:NaCl溶液[答案] A[解析]NH4HCO3和NH4Cl能与碱反应产生NH3,所以试剂甲不可能是H2O或稀盐酸,排除B、D;NH4HCO3、NH4Cl中只有NH4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泡(CO2),A符合。19.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回答下列问题:(1)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2)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3)若“反应h”是在NO2和H2O的作用下实现,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4)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eq \o\al(-,3)与Zn的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2)k和c a和l (3)2∶1 (4)4Zn+2NOeq \o\al(-,3)+10H+===4Zn2++N2O↑+5H2O[解析] (3)反应h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HNO3是氧化产物,NO是还原产物,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0.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图装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并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Ⅰ、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氨气A B C(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C装置用于收集氨气,则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b(3)氨气的尾气处理装置不能选用__________(填写代号)。A B CⅡ、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将铂丝烧至红热,放入盛有氨气和空气的锥形瓶中,请回答:(4)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5)锥形瓶内铂丝始终保持红热状态,说明该反应是反应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6)锥形瓶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2NH4Cl+Ca(OH)2eq \o(=====,\s\up8(△))2NH3↑+CaCl2+2H2O (2)干燥气体 d c (3)C(4)4NH3+5O2eq \o(=====,\s\up12(催化剂),\s\do4(△))4NO+6H2O (5)放热 (6)锥形瓶内产生红棕色气体[解析] (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氨气为碱性气体,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可选择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选择短进长出,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d→c→b。(3)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吸收应防止倒吸的发生,A、B装置均有防倒吸功能,C不能防倒吸。(4)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eq \o(=====,\s\up12(催化剂),\s\do4(△))4NO+6H2O。(5)氨气在被氧化生成NO过程中,铂丝始终保持红热说明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6)NO是无色气体,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所以锥形瓶内的实验现象为锥形瓶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21.氨(NH3)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装置:(1)三位同学制取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A.氨难溶于水 B.氨极易溶于水C.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小(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假设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检验氨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A.闻到有氨逸出B.棉花被气体冲出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答案] (1)2NH4Cl+Ca(OH)2eq \o(=====,\s\up7(△))CaCl2+2NH3↑+2H2O(2)BD(3)乙 2NH3+H2SO4===(NH4)2SO4(4)C[解析](2)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不能用排水法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干燥NH3应选择碱石灰,不能选择浓硫酸,因为NH3可以和H2SO4反应,因此乙同学设计装置无法收集到NH3。(4)检验氨收集满的方法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1.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C.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D.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答案] D[解析]X为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A错误;常温下,铁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B错误;若A为碳单质,则C为CO2,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沉淀产生,C错误;工业上,SO2转化成SO3是500 ℃左右、常压、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D正确。2.如图为含有同一种元素的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c是氧化物,d是酸,各步转化均为一步实现,则a可能是①C、②N2、③S中的( )eq \x(a)―→eq \x(b)―→eq \x(c)―→eq \x(d)A.①和③ B.只有①C.①②③ D.①②[答案] C[解析]①Ceq \o(――→,\s\up12(O2),\s\do4( ))COeq \o(――→,\s\up12(O2),\s\do4( ))CO2eq \o(――→,\s\up12(H2O),\s\do4( ))H2CO3,符合转化关系;②N2eq \o(――→,\s\up12(O2),\s\do4( ))NOeq \o(――→,\s\up12(O2),\s\do4( ))NO2eq \o(――→,\s\up12(H2O),\s\do4( ))HNO3,符合转化关系;③Seq \o(――→,\s\up12(O2),\s\do4( ))SO2eq \o(――→,\s\up12(O2),\s\do4( ))SO3eq \o(――→,\s\up12(H2O),\s\do4( ))H2SO4,符合转化关系;因此符合转化关系的为①②③,C正确。3.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B.汽车尾气中的NO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x反应D.NO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答案] D[解析]CO、NOx在铂表面发生的反应为CO+NOx――→CO2+N2(未配平),也可能是CO与O2反应,此过程中铂作催化剂;CO2不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4.尿素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氮肥B.尿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C.尿素在水中可以电离出NHeq \o\al(+,4)D.尿素的分子式为CH4N2O,是一种有机氮肥[答案] C[解析]据尿素的结构简式,尿素分子中不含NHeq \o\al(+,4),在溶液中也不能电离出NHeq \o\al(+,4)。5.当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研究表明,含TiO2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部分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该“消除”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消除总变化为NOx+O2+H2O―→HNO3C.消除反应能全天候发生D.使用纳米TiO2的消除效率更高[答案] C[解析]在TiO2的催化作用下紫外线提供能量,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故A项正确;题中示意图表明,在TiO2的催化作用下紫外线提供能量,发生反应:NOx+O2+H2O―→HNO3,故B项正确;没有紫外线时上述反应不能发生,故C项错误;纳米TiO2与紫外线接触面积更大,将产生更多的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从而消除更多的NOx,故D项正确。6.从某物质A的水溶液出发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D、E的化学式: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检验B溶液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足量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D按体积比1∶1通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A+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SO2 NH3 Na2SO3 (2)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B中含有SOeq \o\al(2-,4) (3)①NHeq \o\al(+,4)+HSOeq \o\al(-,3)+2OH-eq \o(=====,\s\up8(△))SOeq \o\al(2-,3)+NH3↑+2H2O ②NH3+SO2+H2O===NHeq \o\al(+,4)+HSOeq \o\al(-,3) ③HSOeq \o\al(-,3)+H2O2===SOeq \o\al(2-,4)+H++H2O[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A既能和浓硫酸反应,又能和NaOH溶液加热生成气体D,可知A为铵盐,且为弱酸铵盐。又A与H2O2反应生成B,说明A中含SOeq \o\al(2-,3)或HSOeq \o\al(-,3),由C、D体积比1∶1得A,推出A中含HSOeq \o\al(-,3)。由上述推断得出A为NH4HSO3。由此,其他问题就可较容易地解决了。7.A、B、C、D是四种常见气体单质。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F小16,且F为红棕色。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与部分反应的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__。(2)Y与氧化铜反应,每生成1 mol B消耗3 mol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Y与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气体F和气体SO2在通常条件下同时通入盛有BaCl2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洗气瓶中是否有沉淀生成?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H2 NH3 NO(2)2NH3+3CuOeq \o(=====,\s\up8(△),\s\do6( ))N2+3Cu+3H2O(3)6NO+4NH3eq \o(=======,\s\up8(一定条件),\s\do6( ))5N2+6H2O(4)有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可将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氧化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解析] 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F小16,且F为红棕色,可确定E为NO,F为NO2,C是O2,综合题中信息知,Z是H2O,G是HNO3,则D是H2,B是N2,Y是NH3,A是Cl2。(2)NH3与CuO反应生成Cu、N2和H2O,每生成1 mol N2消耗3 mol Cu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eq \o(=====,\s\up8(△))N2+3Cu+3H2O。(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可将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氧化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8.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其工业生产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容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塔C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两个反应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容器代号)。(3)浓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并放置在阴凉处,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稀硝酸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4NH3+5O2eq \o(=====,\s\up8(催化剂),\s\do6(△))4NO+6H2O(2)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 C(3)4HNO3eq \o(=====,\s\up8(光照),\s\do6( ))4NO2↑+O2↑+2H2O(4)3Cu+8H++2NOeq \o\al(-,3)===3Cu2++2NO↑+4H2O 酸性和氧化性[解析] 由NH4NO3的工业生产流程可知,N2与H2在铁砂网的作用下反应产生NH3,NH3在PtRh合金作用下加热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和水,NO在吸收塔中与O2反应产生NO2,NO2被水吸收得到HNO3和NO。HNO3与NH3作用生成NH4NO3。(1)反应容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eq \o(=====,\s\up8(催化剂),\s\do6(△))4NO+6H2O。(2)在吸收塔C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NO氧化成NO2;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NH3===NH4NO3。前两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第三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容器为C。(3)浓硝酸不稳定,光照容易分解,温度越高越容易分解,为防止浓硝酸的分解,常把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在冷暗处。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eq \o(=====,\s\up8(光照),\s\do6( ))4NO2↑+O2↑+2H2O。(4)硝酸有强氧化性,不仅能把活泼的金属氧化,还能把不活泼的金属如Cu氧化。金属Cu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eq \o\al(-,3)===3Cu2++2NO↑+4H2O。在该反应中一部分HNO3中的N元素由+5价变为+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表现氧化性,还有一部分HNO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提供酸根离子用来形成硝酸盐,起酸的作用,故硝酸的作用是酸性和氧化性。9.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并进行有关氨气的性质探究。(1)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________(填序号)来制取氨气。①烧碱 ②生石灰 ③氯化铵(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①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② (2)①锥形瓶 4NH3+5O2eq \o(=====,\s\up12(催化剂),\s\do4(△))4NO+6H2O ②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 ③吸收NH3等尾气,防止空气污染[解析] (1)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使氨气溶解度降低而逸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可促使氨气挥发,可用于制备氨气。(2)①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为锥形瓶,氨气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eq \o(=====,\s\up12(催化剂),\s\do4(△))4NO+6H2O。②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4NO+3O2+2H2O===4HNO3),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NH3+HNO3===NH4NO3),所以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③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氨气等气体,直接排放能够引起空气污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252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演示课件ppt</a>,文件包含824糖类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824糖类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252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课内容课件ppt</a>,文件包含823酯油脂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823酯油脂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252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示范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822乙酸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822乙酸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