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教案及反思
展开一 内容解读
1.“笑”剧的主角。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在整部小说的情节架构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借她的三次出场,即“三进大观园”,赋予了她见证荣、宁二府从繁荣到败亡的特殊地位。
一方面,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处处透露着新鲜好奇,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一项新奇东西所流露出的神态,说的每一句言辞,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造作。所以她虽俗,却俗得可爱。
另一方面,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所以,刘姥姥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从而得到些恩惠。她在饭桌上的一系列俚俗之语和滑稽之态,完全是为了迎合大家取乐之需,这足见刘姥姥的机敏之处。
2.“笑”剧背后的悲悯。
刘姥姥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农家老妇,来到京城贵族之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这个小人物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饱含着悲悯、尊敬的感情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以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
二 技法总结
1.妙趣横生的场面描写。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刘姥姥进大观园》就生动地描绘了大观园里的一次宴会场面。由于刘姥姥的出现,宴会高潮迭起。这是一场“笑”的盛宴,先总体概括场面特点“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连写了八个人的“笑”。同样是“笑”,却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笑”得各有特色,如“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等。这样写,点面结合,条理清楚,特点鲜明。
2.抓住细节,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文中的刘姥姥可谓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主要是因为作者善于把握细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来展现人物特点。如,一个鸽子蛋掉在了地上,刘姥姥想捡起来吃掉,可是被人拣了出去,她心疼地说:“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这说明她勤劳而俭朴;当贾母让她吃饭,她却不怕丢人,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说明她快言快语,开朗豪爽。
三 主题概括
本文写王熙凤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故意出洋相,导演了一场各具情态的“笑”剧,体现了刘姥姥粗直、风趣、热情、纯朴的乡下人本色和非比寻常的亲和力。同时,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突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生活的奢侈和腐朽。
资料库
1.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时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现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及主要人物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3.背景故事。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曾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给贾府送去一些土产品表达作为远方亲戚的心意;第三次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课文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编者加的题目。刘姥姥是一个乡下老妇,其女婿王狗儿的祖上担任过京城小官,曾与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之一的金陵名门望族王家——王夫人之父即王熙凤之祖——因同姓而“连了宗”,攀作侄儿,于是刘姥姥与荣国府有了这么一个“转折亲”的关系。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打秋风”是在第六回,作为管家奶奶的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并一吊钱。事隔两年,刘姥姥再次来到荣国府,带来了不少“枣子倭瓜并野菜”。这一回描写贾母在大观园内设家宴的情形,恰逢“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国府,贾母便邀请她赴宴,参观大观园。
4.文体知识。
白话小说是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白话小说经历了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过程,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至明代才迎来了真正的繁荣。
(1)发祥期:唐代。当时,市人小说、寺院俗讲成为白话小说的两个发展源头。
(2)黄金期:宋、元。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宋末及元代,在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3)全盛期:明、清。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等。如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明代的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双峰”,即《儒林外史》《红楼梦》。而《红楼梦》更成为中国古代白话现实主义小说辉煌的顶点。
字词库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发怔(zhèng)筵席(yán)蓼溆(liǎxù)戗金(qiàng)
麈尾(zhǔ)砒霜(pī)漱盂(yú)琥珀(hǔpò)
银箸(zhù)捉弄(zhuō)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促xiá(狭)tiá(调)停chà(岔)气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名著的热爱。
4.拓展阅读相关情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导入一:同学们,你们读过《红楼梦》吗?(学生回答)有这么多同学读过这本文学巨著呢,真了不起。你们知道《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中有关刘姥姥的选段——《刘姥姥进大观园》。
导入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吟诵的这几句诗出自哪里吗?对,它们出自《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红楼梦》是我国妇孺皆知的一部巨著,曹雪芹在这本书中,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刘姥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刘姥姥的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 快速阅读:一句话述情节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述情节。
【明确】凤姐联合鸳鸯拿刘姥姥取笑来哄老太太开心。
三 聚焦细节:多角度“寻开心”
1.这场“笑剧”演出效果如何?何以见得?
【提示】梳理文中多次众人“笑”的场景和细节。
2.玩味课文中的“笑”的场景,尤其是第7段旁批说:“此处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
【明确】(1)妙在展示了人物的层次和类别。对众人的笑的方式进行层次划分,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桌边吃饭的包括喝茶的薛姨妈等各种笑翻了的举动,以彻底放松、难以克制为特征。第二层是在旁边站着伺候的丫鬟婆子,她们也都笑得弯腰屈背。不同的是,她们有的躲到外面蹲下去笑,有的忍住笑上前给主人换弄脏了的衣服,这样退出和上前的行为,显示了下人们笑与克制的兼而有之。第三层就是王熙凤和鸳鸯两人,能够努力克制自己,忍住不笑,继续着这幕喜剧的“导演”工作。
(2)妙在初步展示了众人的特点。比如林黛玉体弱多病,经不起大喜大悲的折腾,所以容易笑岔气。而长辈贾母和王夫人都知道是王熙凤等在搞鬼,本来都可以来数落她们,只不过贾母首先顾及的是滚到她怀里的宝玉,当然自己也处在大笑的剧烈震荡中,还来不及数落王熙凤,等缓过一阵后,才来笑骂凤丫头这个“促狭鬼”;王夫人则笑得想说却说不出来。再比如,同样是依靠老人,贾宝玉是滚到贾母的怀里,而惜春是拉着奶母叫揉揉肠子。两人动作幅度、闹出动静的差异,跟各自的性格、地位有一定关系。
(3)妙在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这波大笑的人员中,没有写到薛宝钗和贾迎春。她们明明身处现场,作者为何不提?薛宝钗是冷美人,而且一直以庄重大度见长,所谓“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面对这样恶作剧式的玩笑,她完全可能出于维持形象而不笑,这样才能够体现她的层次与品味;贾迎春是个对生活稍显迟钝的人,作品中鲜有写她发自内心的笑。如果说薛宝钗可能是自觉不笑的话,那么贾迎春就是不懂得笑,这个场面尽管有趣得很,但也并不是她能够理解与感受的。此处让学生稍作想象,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不必定论。
3.这场“笑剧”为什么好笑?
【明确】(1)凤姐和鸳鸯设计巧妙且配合默契。无论是让刘姥姥饭前致辞还是用金筷子夹鸽子蛋,都是利用了宴席上的自然流程,没有溢出吃饭这个主干情节,且众人中只有凤姐、鸳鸯和李纨知道,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众人才会措手不及,忍俊不禁。其次凤姐洞察人性,她了解刘姥姥的阶层,深知刘姥姥此行目的,她料定无论怎样要求刘姥姥,都不会被拒绝,这是凤姐的精明与傲慢,也是穷人的辛酸和卑微。
(2)这一场“笑剧”的成功,刘姥姥功不可没。
请你用第二人称,当面夸一夸刘姥姥的演技。
【预设】①刘姥姥,表演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你本色出演,真挚自然,不矫情;面对贾府贵族的太太小姐,不怯场不局促;即使全体笑趴,你仍旧把持得当,不笑场,好样的!
②刘姥姥,你是用生命在演出,因为你知道,演好了,家里的几年温饱就不在话下,强烈的动机激发出你强烈的表演热情;你也是用真我在演出,看到滚在地上的鸽子蛋,你心疼内疚——“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看到金筷子换上银筷子,你真心感慨——“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你不为富贵所惑,不妒恨,你淳朴、惜物、守本色,戏品即人品。
③刘姥姥,你幽默且智慧。你七十多岁的高龄,放下身段,以“老牛”“老母猪”自我丑化,为自己接下来酣畅地“吃”做铺垫;你说自己没见过鸽子蛋,你说自家吃的菜是砒霜也都是实话。你知道,这家的贵族太太和小姐是不懂的。她们只是觉得新鲜和好玩,但未必会觉得心疼和怜悯。哪怕深受苦难折磨,你也不是去哭诉和乞讨,这样会惹人讨厌。把她们逗乐了,自然而然得到施舍。刘姥姥,你是有大智慧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理解很有深度,但是也不排除刘姥姥有谙于世故、圆滑精明的一面。网络上有句人生感慨: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是中年妇。有的人物是需要我们自己有了故事后才能更深切地懂得的。刘姥姥跟贾府的渊源,有来路也有后续,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读完你对刘姥姥的理解肯定会深刻很多。
(3)众人心理上的舒展与松弛。应该说,《红楼梦》前半部分组局玩乐是贾府后院的日常。贾府命运衰落之前,行文基调整体偏于轻快,而这次刘姥姥的造访,更是让大家从礼仪和规矩中暂时解脱出来,由上而下,完全放松。繁文缛节、等级身份、算计筹谋、烦恼不快,都可以在这一刻完全抛却脑后。 快乐是具有传染性的,这样的氛围让“笑剧”的效果达到了高潮。
四 教师总结
贾府饭桌上精心导演的一场“笑剧”,展现了众人百态。那么这场“笑剧”的幕后导演到底是谁呢?我们留下一个悬念,下节课继续探讨。
五 布置作业
课下收集关于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相关故事,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讲一讲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故事。
上一节课我们看了一场“笑剧”,深入剖析了导致“笑剧”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
二 争鸣思辨:谁是真正的导演
1.回顾上节课一开始,同学们概括故事情节时,我们发现对于同一个故事,有两种不同的表述。这个不同很有意思:
凤姐联合鸳鸯拿刘姥姥取个笑儿。
刘姥姥哄老太太开个心儿。
你们认为,在这场“笑剧”中,刘姥姥和凤姐,谁才是真正的导演?同学们可自选立场,展开课堂辩论。
【明确】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双方的动机和目的出发。到底是谁在被取笑,谁在被捉弄?从凤姐的角度来看,她首先提出“取笑”刘姥姥,并且设计了具体的情节,掌控全局,达到了让贾母开心的效果,赢得了贾母的欢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贾府掌权的地位;从刘姥姥的角度来看,她善于察言观色,自加戏码,出色地完成了凤姐交代的任务,且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满载而归。
【小结】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不知自己到头来反遭他人算计。刘姥姥拙朴卑微,却世事洞明。人生在世,活成真正的“明白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刘姥姥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这样的“明白人”。
2.其实幕后真正的导演是作者曹雪芹。在全书中刘姥姥前后进贾府三次,结合本文来看,曹雪芹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与贾府阶层悬殊、关系疏离的乡下人进贾府呢?或者说为什么要塑造出刘姥姥这个角色呢?
【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相关回目(可课件出示),从回目上看,刘姥姥出现了四次: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从篇幅上看,第六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三大整回,以及第三十九回后半回、第四十二回前半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前半回、第一百一十九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明确】从本文来看,可从“陌生化”视角考虑,即通过刘姥姥的“看”,细致展示贾府世家奢靡的豪门生活,从住、行、吃等方面体现贫富悬殊。尽管之前“林黛玉进贾府”已从林黛玉的视角表现了贾府的格局和气派,但林黛玉进贾府的新异感带着贵族的自尊和警惕。曹雪芹显然觉得才气还没有用够,让刘姥姥进贾府,则是以不同的视角,以贫苦百姓卑微的新异感来看荣国府。探讨到这一点后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全书,从而深入了解作者塑造刘姥姥这一形象在情节和主题上的用意。
三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篇小说节选,管窥到世家大族的显贵、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世态人情。而《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也已经向你发出了邀约,刘姥姥后来会怎样?贾府的后来会怎样?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完整阅读《红楼梦》,相信你会踏上一段精彩的阅读之旅。
四 板书设计
五 布置作业
细读《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的片段,加强对刘姥姥这一形象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刘姥姥形象的重要意义。
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9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