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1 教案 2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优化》教学设计1 教案 2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日》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生活中的平均数,完成“试一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平均数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下
学习
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在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能力。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明确平均数的含义,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拥有超级记忆力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特别是在科幻大片,小说里都有类似一样的神人,那么现实中,是否有这样的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看一看。
课件出示:
缅甸奇人能够背诵16000页佛经。
克赖顿卡维洛一眼能记住321张纸牌.。
乌克兰神经外科教授安德烈.斯卢沙齐克能背圆周率100万位,2分钟默记5100个数字。
英国男子本.普里德摩尔堪称是英国的“记忆超人”,只花10分钟记住7副扑克牌顺序。
师:今天我们也来挑战一下超强记忆。
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玩了这个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记住数字的情况。
学生了解。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数字玩记忆游戏。
通过了解关于记忆力的相关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为后面的做游戏做准备。
通过做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说一说
课件出示:
师:观察统计表,说说淘气能记住了几个数字?
反馈:每次都不一样,这怎么回答?
5出现了2次,记住5个数字吧。
……
师:到底淘气记住数字的实力怎样呢?
师:其实淘气平均每次记住了6个数字。平均每次记住数字多少个实际就是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能帮我们判断淘气的记住数字个数的水平。
二、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师:关于这个结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课件出示——合作提示:
1.利用手中的作业纸, 用箭头在图上移一移,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每一列的圆片同样多呢?
2.也可以动笔算一算, 求出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数。
师巡视指导。
师: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研究出来的?
展示:
师:观察移动的过程,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反馈:
我发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变了,5次记住数字个数的总数不变。
师:像这种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多的移给少的,使每次的个数变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展示:
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师:能说说这样列式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得出:5+4+7+5+9表示的是5次记住数字的总个数,5表示总次数,用总数÷总次数可以得到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也就是平均数。
师:比较两种求平均数方法,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当数字比较小又接近的时候,用移多补少更简便;当数字比较大而复杂的时候,用计算的方法更为简单。
三、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看到计算结果,机灵狗感受非常的疑惑。
课件出示:
师:你能帮忙解决机灵狗的问题吗?
师: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并不是真正的相同,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所以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四、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平均数。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课件出示:
1.填一填
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厘米;
这个月的平均气温是( )℃。
2.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五、完成“试一试”
课件出示: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师: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反馈: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700+600+900+1000+1300)÷5=900(张),大约900张。
师: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反馈: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为:
(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前5天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为:
(700+640+910+990+1300)÷5=908(张)
1100-908=192(张)
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每天增加了192张。
师:平均数非常敏感,它极易受极大数或极小数的影响。
课件出示: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的记录。
师:大家认为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反馈:每周都在增加,第4周还可以再增加1箱。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摇头。
学生:平均每次记住了6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说:可以把多的补给少的。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自由说说。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6个”是几次“匀”出来的。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估一估。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平均数进货比较保险。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
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积极性。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中感悟算法,理解算理,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解决机灵狗的疑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符合学生额认知规律。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解决“试一试”的问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巩固运用
1.第一组给第三组( )个时,三个小组就一样多。
2.请算出今年他们四人的平均年龄。
3.植树节到了,三年级一共植树58棵,四年级植树66棵,五年级植树78棵,三个班平均植树多少棵?
4.拓展练习: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个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个的平均分是80分,第五名比第六名高2分,第六名得多少分?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不同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利用说一说帮助学生回忆新知,整体感知。
板书
通过板书呈现本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框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讨论探究,感知平均数,拓展深化,丰富概念,巩固应用,培养数据意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平均数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