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11《核舟记》

    (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11《核舟记》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优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优秀、勤劳、聪明灵巧,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其中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核舟记》就向我们展示了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趋之若鹜。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其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器皿(mǐn)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yòu 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髯(rán) 石青糁之(sǎn) 诎(qū)
    壬戌(rén xū) 舟楫(jí) 篆(zhuàn)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①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②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2)一词多义。
    ①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②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③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一方)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
    ④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
    启窗而观(连词,表承接)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
    ⑤之 径寸之木(助词,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这)
    (3)同义词。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钩画了了(分明可数的样子,清楚明白)
    ③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1.自学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四、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探究古汉语中数词的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
    【交流点拨】(1)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左右各四,共八扇。(3)船头坐三人。(4)舟尾横卧一楫。(5)为字共三十有四……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也就是说,数词+名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有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2.说说文言文数词的翻译规律并解释文中出现的数词。
    【交流点拨】文言文中数量词翻译时:(1)省略的量词应补出。(2)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幅)手卷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篆章一(枚) 一(条)舟
    为人五(个) 为窗八(扇)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内容丰富,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靠的是什么?一是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二是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说明构思巧妙、雕刻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交流点拨】对象:核舟。特征: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文字数量多)。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交流点拨】(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
    (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列数字:“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通计一舟……共三十有四。”核舟体积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作比较:“通计一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
    (二)文本探究
    4.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一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与雕刻技艺的高超,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5.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交流点拨】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活灵活现的人和物,使人领会到制作人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性文字;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性文字。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的相关段落: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1 *核舟记/魏学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1 *核舟记/魏学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课堂讨论,拓展延伸,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