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巩固练习
展开A.地理位置的独立性
B.专制王朝的封闭性
C.西亚大国的侵略性
D.王权观念的宗教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古代埃及文明传播的地域,古代埃及虽然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点,但北边的地中海和东西两边的沙漠,构成了天然屏障,使得对外联系相对困难。这种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性,对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故A项正确。
2.“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表明希腊文明在发展形成过程中深受其他地区文明的影响,说明希腊文明具有包容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探讨的是希腊文明,不是世界文明,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东方文明比希腊文明先进,排除C项;希腊文明吸收其他文明成分,不属于民族性的体现,排除D项。
3.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出现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
B.导致城邦制度的建立
C.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
D.确立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在希腊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下,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建立,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对希腊本土城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古代希腊工商业发达,A项错误;城邦制度的建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殖民建立的城邦对本土城邦的影响,与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地位无关,D项错误。
4.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在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 )
A.希腊文明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
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
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加速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互相交流,故B项正确;希腊文明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故A项错误;C项夸大了波斯帝国征服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5.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也有几条重要的驿道。这些大道沿途的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古代世界大国的这种做法( )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
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利工具
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无论是秦朝的驰道和直道,还是波斯帝国的驿道,其共同的特点是沿途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这便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故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故A项错误;修建大道必然劳民伤财,可能会激化阶级矛盾,不一定会确保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秦朝二世而亡就是典型事例,故B项错误;题干的大道并没有强调其用于帝国的扩张,故C项错误。
6.古罗马是一个喜好战斗的民族,古罗马斗兽场就是为了满足那些喜好观看各种竞技的奴隶主而诞生的,参赛的双方不仅仅是奴隶对奴隶,还有奴隶对各种野兽,如果奴隶能够侥幸取胜,或许会一时声名远扬,但是一旦失败,几乎是没有活路的。这反映了( )
A.罗马帝国的扩张具有历史必然性
B.古罗马奴隶制下奴隶地位的悲惨
C.古罗马社会的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D.罗马帝国的强大源于奴隶制繁荣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强调了古罗马奴隶制下的奴隶只是奴隶主玩乐的工具,斗兽场的角斗士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这反映了古罗马奴隶制下奴隶地位的低下与悲惨,故B项正确;题干虽然反映了古罗马人喜好战斗,但不是从对外扩张的角度来讲述这一特点的,故A项错误;题干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矛盾是否会调和,故C项错误;题干也没有强调罗马帝国强大的根源,故D项错误。
7.有人评价屋大维说“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
A.罗马城址是屋大维发现的,富丽堂皇的罗马城也是屋大维修筑的
B.屋大维凭借武力攻占了罗马古城,用大理石代替了砖瓦结构的建筑
C.肯定了屋大维结束罗马数十年内乱,确立了帝国体制并带来了繁荣
D.屋大维夺取政权以后,出于独裁统治需要把罗马城建成了军事要塞
答案C
解析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制的创始人,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他因功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故应选C。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卷四十八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
参考答案(1)特点: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交往;以经济联系为主。
(2)状况: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乘驿诣王都);对外贸易发达(安息、天竺交市)。
(3)主要条件: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汉朝、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使西域);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等。
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二与材料一的比较,可知材料一以使者往来的政治交往为主,而材料二则以经济联系为主,从交往的方式、内容和交通等方面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二,从物产、货币与商业、交通、外贸等方面概括。第(3)问,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机构管理、政府支持等方面概括。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a href="/ls/tb_c16038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达标测试</a>,共4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达标测试,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英国历史学家AR,发明字母文字的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