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三轮】最新中考生物考前必杀800题
专练04 考点分类8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
展开这是一份专练04 考点分类8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04考点分类80题教师版docx、专练04考点分类8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注重根底,回归教材
1、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
2、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材是有编写体系的,各单元、章、节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二、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1、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教师一定要关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新闻事件、科学技术开展的成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初中生物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和思路,掌握要点和规律。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专练必杀题
专练04 基础选择题(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发现自己拔出的一个萝卜长在地下部分表皮颜色为白色,长在地上部分表皮颜色为浅绿色。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萝卜的性状只与环境有关
B. 萝卜的性状只与基因有关
C. 这个萝卜一定发生了变异
D. 萝卜的性状由基因控制,还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 D
【考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萝卜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马烟虫的体细胞中有两对染色体,则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为( )
A. 2条 B. 2对 C. 1条 D. 1对
【答案】 A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马烟虫的体细胞中有两对染色体,则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为2条。
3.下列有关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 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 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D
【考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A.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A不符合题意。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不符合题意。
D.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故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D符合题意。
4.如图一为人的性别决定图解,图二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所有乙精子的染色体类型都为22条+Y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③的变化最为明显
C. 正常人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均为46条
D. 儿子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
【答案】 C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A.由图一可知乙与卵细胞结合的性染色体组合为XY,所以乙精子的染色体类型都为22条+Y,A不符合题意。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③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首先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
C.每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正常人的体细胞中,③染色体的数量为46条,生殖细胞中为23条染色体,C符合题意。
D.儿子的性染色体为XY,其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一条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D不符合题意。
5.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 人的A型血与B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
C. 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
D. 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
【答案】 D
【考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A.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故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人的A型血与B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不符合题意。
C.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所以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符合题意。
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或矮茎
B. 人类的能卷舌或不能卷舌
C. 人类的卷发或黑发
D. 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
【答案】 C
【考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ABD、豌豆的高茎或矮茎、人类的能卷舌或不能卷舌、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不符合题意。
C、而“人类的卷发或黑发”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
7.人群中,能卷舌(A)与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理论上他们所生的孩子能卷舌的概率是( )
A. 1 B. 1/2 C. 3/4 D. 1/4
【答案】 C
【考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中可以看出,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3种类型(AA、Aa、aa),理论上他们生的孩子表现为能卷舌的概率是3/4(75%)。
8.下列各组疾病全部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白化症、色盲、唐氏综合征
B. 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 侏儒症、乙肝、唐氏综合征
D. 色盲、甲肝、乙肝、佝偻病
【答案】 A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白化症、色盲、唐氏综合征都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B.佝偻病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坏血病是缺维生素C,B不符合题意。
C.侏儒症是婴幼儿阶段缺少生长激素造成的,乙肝属于传染病,唐氏综合征属于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色盲属于遗传病,甲肝、乙肝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9.一对基因A对a为显性,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 )
A. 隐性性状 B. 显性性状 C. 都有可能 D. 都没有可能
【答案】 B
【考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显示隐性性状。一对基因A对a为显性,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10.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这对相对性状由基因控制。一个长食指的父亲和一个短食指的母亲,他们生了一个长食指的孩子。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长食指一定由显性基因控制
B. 母亲一定含控制长食指的基因
C. 孩子一定含控制长食指的基因
D. 父亲一定不含控制短食指的基因
【答案】 C
【考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A.假如父亲的长食指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生了一个长食指的孩子基因为组成为Aa,则母亲为短食指杂合体基因组成为Aa,与A结论不符合,A不符合题意。
B.假如父亲的长食指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母亲为短食指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则他们生了一个长食指的孩子基因组成为Aa,与B结论不相符,B不符合题意。
C.一个长食指的父亲和一个短食指的母亲,他们生了一个长食指的孩子,孩子表现出来了长食指的性状,则孩子一定有长食指的基因,C符合题意。
D.由B可知,当父亲的长食指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含有50%短食指的基因,D不符合题意。
11.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如果基因是杂合时,且个体表现是无病的,却携带有隐性致病基因,婚配或生育前一般是不清楚的。为了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可行的措施是( )
①禁止近亲结婚 ②婚前健康检查 ③婚前遗传咨询 ④有效的产前诊断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考点】人类优生优育
【解析】优生优育的措施有:①禁止近亲结婚、②婚前健康检查 、③婚前遗传咨询 、④有效的产前诊断等。①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②通过婚前全面的体检,可以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和疾病,从而达到及早诊断、积极矫治的目的,如在体检中发现有对结婚或生育会产生暂时或永久影响的疾病,可在医生指导下作出对双方和下一代健康都有利的决定和安排。③婚前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④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
12.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B.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C. 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D.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 D
【考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解析】A.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A不符合题意。
B.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其成对的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是单个存在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当生物体内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它们就表现为显性性状或者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没有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只有子代的基因组合是两个隐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D符合题意。
13.下列对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论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B. 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
C. 女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
D. 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
【答案】 B
【考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A.不论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或22条+X,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女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D不符合题意。
14.如图是某家族的系谱图。图中9号个体的X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
A. 1号个体 B. 2号个体 C. 3号个体 D. 4号个体
【答案】 A
【考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9号是女性(XX),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其中一个X来自6号,另一个X来自7号。7号是女性(XX),其中一个X来自3号,另一个X来自4号。6号是男性(XY),其中X来自2号,Y来自1号。所以9号的X不可能来自1号。
15.下列关于人的性别遗传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 男女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
C. 含X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
D. 一个国家的人口中,男女比例一定是1:1
【答案】 D
【考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A.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Y染色体上有一段DNA (即基因)与雄性性别的决定有关,X染色体上也有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因此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也与基因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B不符合题意。
C.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因此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C不符合题意。
D.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但是一个国家中男女比例不一定是1: 1,D符合题意。
16.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举措。某夫妇第一、二胎均为男孩,第三胎生女孩的概率是( )
A. 12.5% B. 25% C. 50% D. 100%
【答案】 C
【考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且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所以,该夫妇第一、二胎均为男孩,第三胎生女孩的概率是50%,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C符合题意。
1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B. 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C. 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
D.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答案】 B
【考点】遗传和变异现象,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A说法正确。
B、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也是遗传的变异,B说法错误。
C、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C说法正确。
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D说法正确。
18.“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B. 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
C. 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
D. 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痛的土壤中,后代得到“小花生”的种子,这是可遗传变异
【答案】 B
【考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A.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故并非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所以,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B符合题意。
C.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故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会永远都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C不符合题意。
D.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痛的土壤中,后代得到“小花生”的种子,这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19.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产量高、果形大,营养丰富的太空椒,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 种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 种子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C. 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种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答案】 C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20.2019年我国嫦娥四号着陆器在月球登陆,它所携带的棉花种子也成功发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棉花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自身光合作用合成的
B. 棉花种子萌发时胚芽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
C. 若在太空射线的照射下棉花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这种改变是可以遗传的
D. 为探究棉花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可用等量的棉花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对照实验
【答案】 C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A.棉花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这也是棉花种子萌发的营养物质的来源,A不符合题意。
B.棉花种子萌发的过程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开始萌发,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储存在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芽、胚轴、胚根。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为幼苗的根,B不符合题意。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太空棉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故这种变化引起的性状的改变是可以遗传的,C符合题意。
D.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探究棉花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变量是光,因此必须使用相同数量的棉花种子,D不符合题意。
21.“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这是网友对袁隆平院士的追忆。袁隆平院士为了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毕生研究的科技项目是( )
A. 杂交水稻 B. 小麦 C. 克隆羊 D. 太空椒
【答案】 A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袁隆平通过实践证明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可能的,并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被营为“杂交水稻之父”,A符合题意。
22.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 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
B. 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C. 近亲结婚导致的白化病
D. 爱美人士美容手术后变成高鼻梁
【答案】 C
【考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A.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这是野外日晒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B.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这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C.近亲结婚导致的白化病,这是近亲婚配导致基因重组引起,是可遗传的变异,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符合题意。
D.美容手术后变成高鼻梁,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不符合题意。
生物技术
23.下列食品或调料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发酵技术的是( )
①米酒 ②葡萄干 ③酸奶 ④酱油 ⑤刀削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①酿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③酸奶要用到乳酸菌、④酱油要用到霉菌,都运用了发酵技术。②葡萄干、⑤刀削面等都不是发酵食品,没有运用发酵技术;因此运用了发酵技术的有①③④。
24.下列食品与保存方法不对应的是( )
A. 盒装牛奶─巴氏消毒 B. 牛肉罐头─脱水法
C. 袋装火腿─真空包装 D. 咸鱼─腌制
【答案】B
【考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盒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属于巴氏消毒法,A正确;牛肉罐头是利用封盖前高温灭菌,瓶内无细菌,封盖后密封很严,细菌不能进入,来延长罐头食品的保质期,因此属于罐藏法;B错误;袋装火腿是利用真空环境缺氧的特点,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肠的保质期,因此属于真空包装法,C正确;咸肉是利用食盐腌制,利用盐溶液除去肉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的保质期,因此属于腌制法,D正确。
25.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
①酸奶、米酒②酱油、豆腐③酱油、食醋④火腿肠、牛肉干.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①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都要用到微生物发酵技术,正确;
②酱油要用到霉菌,是发酵技术,豆腐与发酵无关,错误;
③酱油要用到霉菌,是发酵技术,食醋用到醋酸杆菌,是发酵技术,正确;
④火腿肠、牛肉干,制作时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以延长保质期,后期是利真空原理隔绝空气,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抑制其生长和繁殖,与发酵无关,错误。B正确。
26.下面是酸奶的制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
①接种 ②密封 ③发酵 ④灭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D
【考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先是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再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乳酸菌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最后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1天,即发酵.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③
27.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霉菌的发酵 B. 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醋酸菌发酵 D.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答案】D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D符合题意。
28.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3种化学物质,其相对含量变化趋势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 氧气、酒精、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C. 氧气、二氧化碳、酒精 D. 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答案】C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R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质P是氧气,Q是二氧化碳,R是酒精。
29.中国人的祖先们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携手让食物转化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被时间二次发酵制造出来的新食物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下列发酵食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可以用来酿制红酒、白酒、黄酒等产品
B. 利用醋酸菌的发酵可以用来制作酸奶和泡菜
C. 豆豉、腐乳等食品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发酵
D. 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的种类也有可能是相同的
【答案】B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A、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可以用来酿制红酒、白酒、黄酒等产品,A不符合题意;
B、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和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B符合题意;
C、制豆豉、腐乳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C不符合题意;
D、由AB可知,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的种类也有可能是相同的,D不符合题意。
30.在盛有牛奶的甲、乙、丙三个奶瓶内分别加入乳酸菌,甲、乙两瓶封闭,丙瓶敞开,将甲瓶加热100°C再冷却.然后将三个奶瓶放于温室下12小时,可以变成酸奶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全部变成
【答案】B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甲、乙、丙三瓶奶分别加入乳酸菌后,甲乙两瓶密封,丙瓶敞开处于有氧环境,甲瓶加热到100℃后再冷却可能把乳酸菌杀死了,然后均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只有乙瓶可以变成酸奶。
31.下图表示发面是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 B. 4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30℃
C. 60℃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D. 发面过程中不可能产生酒精
【答案】A
【考点】发酵技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制作面包等过程中需要加入酵母菌,有氧的情况下将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可以看到面包等中大量的孔隙。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增高,酵母菌的活性越强,超过45℃以后酵母的活性减弱,酵母菌发酵面包最适宜的温度是30—45℃,此图基本反应了酵母菌发面的最适宜温度。
32.下列实例与运用的生物技术匹配正确的是( )
A. “多莉”羊的诞生一转基因技术 B. 太空南瓜的培育一组织培养
C. 酸奶、泡菜的制作一发酵技术 D. 试管婴儿的培育一克隆技术
【答案】 C
【考点】组织培养,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不是转基因技术,A错误;
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属于改变生物的基因进行育种,B错误;
酸奶、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获得的,因此采用的是发酵技术,C正确;
“试管婴儿”的诞生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属于有性生殖,而不是克隆技术,D错误。
33.研究人员用高产小麦与优质小麦杂交,获得的种子(F0)用γ射线处理后,再将F0种在田间获得F1代种子。随后经过代代选育,最终获得了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小麦,培育新品种小麦所用的方法有( )
①杂交育种 ②转基因技术 ③克隆技术 ④植物组织培养 ⑤诱变育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③
【答案】 C
【考点】组织培养,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①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
②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③克隆技术是利用体细胞来繁育生物体的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④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⑤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特殊的宇宙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使种子在不同于地球上的大气条件和重力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
由此可知,研究人员用高产小麦与优质小麦杂交(杂交育种),获得的种子(F0)用γ射线处理后(诱变育种),再将F0种在田间获得F1代种子。随后经过代代选育,最终获得了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小麦,培育新品种小麦所用的方法有:①杂交育种、⑤诱变育种。
34.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固氮醋杆菌”的特殊固氮菌,这种固氮菌的固氮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研究人员已经用西红柿成功实验,目前正用小麦、玉米等进行更大规模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固氮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真菌,都能固氮
B. 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运用了转基因技术
C. 西红柿因有了固氮基因也能固氮,说明性状由基因决定
D. 由资料推测,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可以少施用氮肥
【答案】 A
【考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A、固氮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细菌而不是真菌,故A错误;
B、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B正确;
C、把固氮基因植入到西红柿植株内,使西红柿的细胞具有固氮能力,说明基因决定性状,故C正确;
D、固氮菌的固氮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可以少氮肥的施用量,故D正确。
35.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有关生物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要在30℃~35℃的无氧环境中进行
B. 把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使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C. 克隆技术可用于快速改良动植物性状
D. 干燥处理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
【答案】 C
【考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A.乳酸菌是厌氧菌,有氧时,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要在30℃-35℃的无氧环境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生产胰岛素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不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保持母体的性状,不会改变,所以克隆技术不会用于快速改良动植物性状,符合题意。
D.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干燥处理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不符合题意。
36.去年我国首只克隆猫——“大蒜”降生。科研人员从一只英国短毛猫腿部采集了一块表皮,提取细胞核,之后跟去核的卵细胞进行融合,获得克隆胚胎。最终由代孕猫分娩产出“大蒜”。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关于“大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出生便具备猫的各种技能 B. 与代孕猫相似程度最高
C. 性染色体组成为XY 或 XX D. “大蒜”性状不受环境影响
【答案】 C
【考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A.猫具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猫出生便有的技能是先行性行为,经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大蒜”与提供细胞核的英国短腿猫相似程度最高,B错误。
C.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性染色体组成,雄猫为XY、雌猫为XX,C正确。
D.生物的性状表现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
37.我们学过的生物技术或生命活动中,一般不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的是( )
①发酵技术②克隆技术③转基因技术④扦插技术⑤组织培养技术⑥动物或植物的杂交繁殖⑦太空育种
A. ①②④⑤⑦ B. ③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考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组织培养,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①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
②“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因此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动植物在媒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④扦插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
⑤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的繁殖速度很快,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
⑥⑦杂交技术分很多种,最初的一种是孟德尔发现的,利用豌豆之间不同的性状进行杂交,从而找到遗传的规律。这个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也可以利用外界因素使得基因重组。比如把种子带到外太空,受辐射基因变异等等,改变生物基因组成。
所以①②④⑤不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
38.中国科学家通过对皮肤干细胞基因进行重新编辑,使编辑后的皮肤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脏细胞。下列关于两种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肤干细胞编辑前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 皮肤干细胞与心脏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C. 该分化过程需要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完成
D. 该研究过程利用的是克隆技术
【答案】 D
【考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A.由于中国科学家通过对皮肤干细胞基因进行重新编辑,编辑的是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皮肤干细胞编辑前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正确。
B.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皮肤干细胞与心脏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B正确。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而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因此细胞的分化过程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完成的,C正确。
D.该研究过程利用的是基因编辑技术,D错误。
39.下列应用实例与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中,正确的是( )
A. 制作酸奶--组织培养技术 B. 试管婴儿--动物克隆技术
C. 黑枣树结柿子--发酵技术 D. 培育抗虫小麦--转基因技术
【答案】 D
【考点】组织培养,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A.制作酸奶利用的是发酵技术,乳酸菌发酵利用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错误。
B.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属于有性生殖,而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错误。
C、黑枣树结柿子利用的是嫁接技术,错误。
D.抗虫小麦的培育,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正确。
40.海水稻”是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首选粮食作物,开发海水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水稻耐盐碱的性状是由盐碱环境控制的
B. 耐盐碱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C. 耐盐破基因使海水稻在盐碱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
D. 可以通过杂交或转基因等技术培育高产海水稻
【答案】 A
【考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A、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有些生物的性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含有许多遗传效应的片段即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耐盐碱基因控制水稻的耐盐碱性,体内含有含有耐盐碱基因的水稻会表现出耐盐碱性状,能适应盐碱环境,所以与其他的普通水稻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见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转基因是转入生物体内相关的基因,从而表现出人们需要的性状,杂交和转基因都是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改变生物的性状的方法,可见题干中提到的“可以通过杂交或者转基因等技术培育高产水稻”说法是正确的,故D不符合题意。
健康地生活
4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病毒性结膜炎 B. 夜盲症 C. 白化病 D. 高血压
【答案】 A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A.结膜炎是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它的主要症状是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等,又称之为红眼病。它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属于接触性传染病。病人眼睛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体表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A符合题意。
B.夜盲症是由于饮食中长期缺少维生素A所致,不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白化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高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超过或等于140 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了90 mmHg,即血液压强高于标准值,不属于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
42.安全用药能够及时治疗疾病,解除病痛,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分价钱一分货,买药尽可能买贵的
B. 中药是没有副作用的,多喝可以增强免疫力
C. 只要药品没有过期,儿童可以服用成人药
D. 服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答案】 D
【考点】安全用药
【解析】A.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并非越贵的药疗效越好,A不符合题意。
B.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小,不是没有副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成人药儿童不宜服用,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D符合题意。
43.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生活,中学生需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选择均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的发生
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放心的外出活动,不担心会被感染
③野外考察或外出旅行时,有必要随身携带一个家庭小药箱
④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⑤进入公共用餐场所,用适宜浓度酒精擦手,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 C
【考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①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防御机能过强,而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错误。
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留在体内,但是具体留在体内是时间多久因人而异,同时病毒又在不断的变异,所以外出旅行还是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去高风险地区旅游,错误。
③野外考察或外出旅行时,应准备一个小药箱,以备急用。 如:给晕车的人准备乘晕宁,给心脏病患者准备硝酸甘油,为了防划伤还应准备创可贴、红药水、碘酒等,正确。
④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常识和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切勿盲目救人,正确。
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入公共用餐场所,用适宜浓度酒精擦手,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正确。
44.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很有必要。以下急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 如果患者心跳停止,那么必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C. 若意外导致动脉出血,应立即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
D. 当发现煤气中毒病人后,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通风的地方进行抢救
【答案】 C
【考点】急救常识
【解析】A.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赢得救助时间,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B不符合题意;
C.若意外导致动脉出血,应立即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C符合题意;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D不符合题意。
45.为了能够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我国正全面有序推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 抗体,特异性免疫
C.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 抗原,特异性免疫
【答案】 D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陆续接种各种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D符合题意。
46.2019年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021年6月1日,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7亿,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是疫情防控最好的国家,研发出多款疫苗,其有效性、安全性高,并免费为全国人民注射。2021年2月21日。《今日俄罗斯》报道,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阅读了这段文字感触很深,以下观点不能认同的是( )
A. 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
B.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C.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以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群体免疫
D. 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 C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A.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从2019年底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到2021年2月共计发现了240种新型变种,可见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传染性和流行性是传染病的特点,新冠肺炎主要靠飞沫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会更快,B不符合题意。
C.群体免疫概念:一个人感染某种传染病康复后,当他再次接触到这种传染病时,就不再被传染或发病,此人就对该传染病产生了免疫力。所谓群体免疫,就是在人群中让绝大多数人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在社会层面形成一道保护屏障,当一个或者多个传染病患者进入这样的人群时,也就不会发生传染病流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传播快、防控难的特点,如果采取群体免疫对整个人类社会将是灾难性的毁灭,C符合题意。
D.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47.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下列免疫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B. 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不会患乙肝
C. 肾脏移植后,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 人的唾液中有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答案】 D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AB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不会患乙肝,肾脏移植后,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AB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唾液中有溶菌酶,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48.以下饮食习惯,有利于健康的是( )
A. 早上急着去上学,经常不吃早餐
B. 不爱喝水,就爱喝饮料
C. 菜多加盐,吃起来才有味道
D. 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
【答案】 D
【考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A.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早上不吃早餐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对身体不好,A不符合原题。
B.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每天要喝适量的水,B不符合题意。
C.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少吃味精,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C不符合题意。
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D符合题意。
49.对患有人禽流感或怀疑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 保护易感者 B. 清除病原体 C. 切断传播途径 D. 控制传染源
【答案】 D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患有人禽流感或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属于传染源,对患有人禽流感或怀疑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是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因此对患有人禽流感或怀疑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这一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50.下列有关用药和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处方药可以由患者自我诊断后购买和使用
B. 动脉出血时,可用指压法压迫伤口的近心端
C. 发现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D. 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再拨打120急救电话
【答案】 A
【考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A.由分析可知:处方药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A符合题意。
B.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故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B不符合题意。
C.人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大脑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在心源性猝死发病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并在8分钟内完成生命支持,可以使患者生存率达43%,4-6分钟心肺复苏生存率为17%,超过6分钟的生存率仅为4%。因此,当发现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应该首先拨打120,然后对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C不符合题意。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首先关闭气阀,禁止明火。然后,立即打开门窗,将煤气中毒人员移到通风处,再拨打120急救电话,D不符合题意。
51.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新冠肺炎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向人们进行接种。下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有活性的病毒
B. 是一种失活或减毒的病毒
C. 是一种能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抗体
D. 是一种能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抗生素
【答案】 B
【考点】计划免疫
【解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所以,新冠肺炎疫苗不是一种有活性的病毒,而是一种失活或减毒的病毒,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是一种能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抗体。
5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A. 无伤无病 B. 心情愉悦 C. 适度情绪 D. 身心健康
【答案】 B
【考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悦,B符合题意。
53.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传染病( )
A. 肺结核 B. 肝炎 C. 蛔虫病 D. 心脏病
【答案】 D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A.肺结核是有结核杆菌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心脏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属于传染病,D符合题意。
54.2021年初,我国全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式启动,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下列有关新冠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新型冠状病毒即可作为新冠疫苗
B. 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C.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D. 接种新冠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 C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A.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不符合题意。
B.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体内才能产生抗体,不符合题意。
C.注射疫苗,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故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符合题意。
D.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
55.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大规模免费接种疫苗阶段。下列关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B. 能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
C. 能够预防所有的传染病
D. 可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
【答案】 C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A.接种疫苗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A不符合题意。
B.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不符合题意。
C.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 特定的传染病起预防作用,不针对所有传染病,C符合题意误。
D.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任何一个环节被控制传染病都不能传播,所以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D不符合题意。
56.“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有关身体健康和急救措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心肺复苏的正确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B. 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没有副作用
C. 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在近心端压迫止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答案】 B
【考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A.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顺序规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再实行开放气道,接着是人工呼吸,A不符合题意。
B.“是药三分毒”虫药也有副作用的,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B符合题意。
C.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所以应在近心端止血,由于是大动脉出血,血流量大,危险,应该立即拨打“120”电话,C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以及营养成分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不符合题意。
57.2020年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B. 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C. 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D. 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答案】 B
【考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
58.目前,各种短视频平台催生了很多火热的“主播”,但直播内容良莠不齐。以下直播行为不合法的是( )
A. 医疗救护者演示心肺复苏步骤
B. 禁毒民警宣传新型毒品危害
C. 保健医生介绍吸烟酗酒的危害
D. 美食博主烹饪野生保护动物
【答案】 D
【考点】急救常识,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ABC、医疗救护者演示心肺复苏步骤、禁毒民警宣传新型毒品危害、保健医生介绍吸烟酗酒的危害这些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值得肯定,不符合题意。
D、“美食博主烹饪野生保护动物”的直播内容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符合题意。
59.(2021·长沙)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疫苗接种刻不容缓。在接种疫苗过程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
A. 接种时全程佩戴口罩
B. 接种疫苗前后按时作息
C. 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
D. 隐瞒发热症状接种疫苗
【答案】 D
【考点】计划免疫
【解析】A.接种时全程佩戴口置、可以切断传播新冠肺炎的途径,A不符合题意。
B.接种疫苗前后按时作息,尤其是接种疫苗后,有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按时作息有利于身体恢复,B不符合题意。
C.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减少被病菌感染的风险,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前,应该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D符合题意。
60.(2021·长沙)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以下行为不恰当的是( )
A. 向家长和朋友倾诉
B. 憋在心里闷闷不乐
C. 适度宣泄自己的烦恼
D.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答案】 B
【考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所以,选项中不恰当的是“憋在心里闷闷不乐”。
61.生活中准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因此,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急救措施错误的是( )
A. 遇到突然溺水者,急救时采用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B. 发现煤气中毒时,立即关闭气源,并打开门窗通风
C. 心肺复苏,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D. 被毒蛇咬伤的病人,立即用绷带缚扎远心端
【答案】 D
【考点】急救常识
【解析】A.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A不符合题意。
B.发现煤气中毒时,首先关闭气阀,禁止明火。若感到全身无力不能站立时,要在地上匍匐爬行,迅速打开门窗逃生,同时及早向附近的人求助或拨打120急救电话,B不符合题意。
C.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胸外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手掌根部紧贴病人胸部,两手重叠,五指相扣,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30次。然后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分泌物,进行人工通气。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C不符合题意。
D.蛇毒是通过静脉传递的,静脉分布在人体表。用粗布条在近心端大面积压迫体表的静脉,可以有效防治蛇毒蔓延,同时又不会因为局部扎结过紧而阻断血液流通。这样可以尽可能阻止毒液的扩散,防止毒素进入淋巴系统。D符合题意。
62.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全民接种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新冠病毒、新冠疫苗、新冠肺炎患者分别属于( )
A. 病原体、抗原、传染源
B. 抗体、抗原、传染源
C. 传染源、抗体、抗原
D. 病原体、抗体、抗原
【答案】 A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新冠病毒、新冠疫苗、新冠肺炎患者分别属于:病原体、抗原、传染源。
63.目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会影响、加速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是( )
①积极锻炼 ②遗传物质 ③环境污染 ④作息规律 ⑤高脂饮食 ⑥心情舒畅 ⑦抽烟熬夜
A. ②③⑤⑦ B. ①③⑤⑦ C. ③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答案】 A
【考点】生活方式病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②遗传物质,③环境污染,⑤高脂饮食,⑦抽烟熬夜都会影响、加速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
64.我国已颁布了戒烟令,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吸烟可提神并有助于社会交际 B. 吸烟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诱发肺癌
C. 青少年吸烟对肺的伤害更大 D. 烟雾可进入吸烟者的气管和支气管
【答案】 A
【考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吸烟会损坏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A说法错误。
B、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首先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对其造成危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能诱发肺癌,可见B说法正确。
C、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时,烟雾首先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对其造成危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青少年正处在发育期,对肺影响更大,可见C说法正确。
D、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首先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其进入的途径是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可见,烟雾可以进入吸烟者的气管和支气管,可见D说法正确。
科学与探究
66.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
A.修改实验数据B.认真分析原因
C.重新进行实验D.继续查找资料
【答案】A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67.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C.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D.调查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记录
【答案】D
【考点】调查法.
【解析】A、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A正确;
B、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正确;
C、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正确;
D、调查时,必须实事求是,不能随意观察,更不能根据自已的喜好进行观察,D错误。
68.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 )
A.B.C.D.
【答案】 C
【考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解析】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可知,此实验需要的器材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等,刀片在此实验中用不到.
69.下列观察实验中,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 )
①观察蝗虫 ②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④观察花的结构 ⑤观察叶片的结构 ⑥观察鸡蛋的结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④⑤⑥D.②③⑥
【答案】 A
【考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解析】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所以①观察蝗虫;②观察葫芦藓和肾蕨;④观察花的结构用到放大镜;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必须用显微镜观察;⑥观察鸡蛋的结构和⑤观察叶片的结构直接用肉眼观察即可.因此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①②④.
70.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答案】 B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湿度等.因此应该设置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两种环境进行对照.
7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般不包括( )
A.适当的光照B.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D.适量的水分
【答案】 A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A、适当的条件与种子萌发无关;
BCD、“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所以,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般不包括“适当的光照”.
72下列选项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探究活动不相符的是( )
A.此探究活动不需要作出假设
B.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应抽取种子总量的2\3
作为待测种子
C.抽取待测种子时应随机取样
D.应重复测定2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答案】B
【考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A、此探究活动不需要作出假设,正确;
B、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应抽取种子总量(5~10)%的作为待测种子,而不是抽取种子总量2|3作为待测种子,错误;
C、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抽取待测种子时应随机取样,正确;
D、为了减少误差,应重复测定2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正确.
73.小金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
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
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
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答案】 C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反应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错误;
B、该实验可用水银温度测量用来加热热水的温度,控制在37℃,该实验结果与温度计无关,不需要测量并记录,B错误;
C、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正确;
D、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中没有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D错误.
74.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菩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汽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答案】 D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解析】A、当时范•海尔蒙特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他当时不知道,增重的物质除了部分来源于水以外,主要还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
B、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B错误;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避免叶绿素影响显色效果.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时要隔水加热,C错误;
D、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正确.
75.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
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答案】 A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解析】A、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正确;
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错误;
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错误;
D、叶片A只有中间变蓝而不是叶片A变蓝;叶片A中间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错误.
76.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解析】A、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A正确;
B、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B正确;
C、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C正确;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恒温培养,D错误.
7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若几次测得的实验结果均超过标准值很多,原因可能是材料燃烧不充分
B.“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在接种前要对配制的培养基高温灭菌,然后直接接种
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测得大花生和小花生平均长轴长度有明显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
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答案】 D
【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解析】A、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若几次测得的实验结果均超过标准值很多,可能与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称量方法错误等均有关,而材料燃烧不充分一般会使测量值偏小,A错误;
B、“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B错误;
C、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环境引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C错误;
D、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D正确.
78.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答案】 D
【考点】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解析】A、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正确;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B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错误.
79.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的功能
B.②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人患炎症时②的数量会增多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会凝聚成团
【答案】 D
【考点】观察血涂片.
【解析】A、①是红细胞,里面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A正确;
BC、②是白细胞,有细胞核.白细胞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BC正确;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①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错误;
80.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表膜
B.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
C.为了看清其体表上的纤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使光线减弱
D.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
【答案】 D
【考点】观察草履虫.
【解析】A、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即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但是表膜不属于器官,因为草履虫只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
B、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B错误;
C、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避免染液对草履虫的伤害,对制成的标本不进行染色,在视野中就会出现一条黑色棒状物,这样 就能将这个物体与明亮的背景分开,因此要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用暗视野,C错误.
D、草履虫是一种动物,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这种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生物的应激性,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练13 实验题2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13实验题20题教师版docx、专练13实验题2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练10 综合知识3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10综合知识30题教师版docx、专练10综合知识3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练06 高分突破5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06高分突破50题教师版docx、专练06高分突破5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