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三轮】最新中考生物考前必杀800题
专练05 高分突破5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专练05 高分突破5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05高分突破50题教师版docx、专练05高分突破5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注重根底,回归教材
1、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
2、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材是有编写体系的,各单元、章、节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二、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1、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教师一定要关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新闻事件、科学技术开展的成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初中生物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和思路,掌握要点和规律。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专练必杀题
专练05 高分突破
1.下面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海豚捕食大马哈鱼——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蘑菇能够由小长大——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D.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 B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海豚捕食大马哈鱼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是为了进行呼吸;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蘑菇能由小
长大体现了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的特点,B符合题意。
2.下列诗句和谚语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C.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答案】 A
【考点】生物的特征,生物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藻类植物
【解析】A.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A符合题意。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的是莺的求偶行为和燕子的筑巢,二组都属于繁殖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应该是藻类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3.澳洲为控制野兔数量,引入了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引入病毒初期野兔死亡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野兔死亡率逐年降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野兔对该病毒的抗性是不可遗传的
B. 病毒和野兔是寄生关系
C. 病毒对野兔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D. 引入病毒前野兔群体中就存在能抵抗该病毒的个体
【答案】 A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没有抗性的兔子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因此野兔对该病毒的抗性是可遗传的,A符合题意。
B.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因此病毒和野兔是寄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D.在病毒感染之前,部分野兔就突变产生抗病毒能力,病毒感染可以对野兔的抗病毒能力进行筛选,CD不符合题意。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
④草盛豆苗稀 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⑥北燕南飞 ⑦草尽狐兔愁
A. ②④⑤⑦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④⑤⑥⑦
【答案】 A
【考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①葵花朵朵向太阳、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和⑥北燕南飞,都是描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而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④草盛豆苗稀、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和⑦草尽狐兔愁,都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则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②④⑤⑦,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5.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
B. 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 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鹰
D. 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A.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A不符合题意。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故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故鹰的迁入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增加,故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不符合题意。
6.图中图一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选出正确的答案( )
A. 图一中包含四条食物链;沿食物链流动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在生物圈消失
B.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吃虫的鸟,它与蜘蛛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C. 图三中的乙表示生产者,它通过生理过程②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 生态农业在图三中的甲类生物主要是牛羊等动物
【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A、图一中的食物链有:草→食草的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的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食草的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共四条,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能在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中循环,能量会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并不会消失,A说法错误。
B、 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浓度越高,图二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故该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草→食草的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故甲是吃虫的鸟,它和蜘蛛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说法正确。
C、图三中乙的双向箭头代表既能进行①光合作用又能进行②呼吸作用,所以乙是生产者,它能通过①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说法错误。
D、图三中的甲类生物能分解生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故D说法错误。
7.如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包含四种生物的食物链有四条
B. 该食物网中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 生物C和D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 在该食物网中,G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
【答案】 A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A、该食物网中包含的食物链有:A→C→D→G;B→E→C→D→G;B→E→D→G;B→F→G,因此包含四种生物的食物链有二条,A符合题意。
B、在该食物网中,这些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不符合题意。
C、生物C被D吃,形成捕食关系,C和D都吃E,形成竞争关系,C不符合题意。
D、某些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的越多。G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不符合题意。
8.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生物圈中的生物能影响和适应环境 D.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概述,生物圈的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A、生物圈的资源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保护资源,避免浪费,A说法错误。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说法错误。
C、生物圈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或改变环境,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C说法正确。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可见D说法错误。
9.流程图能够帮助你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它能有效地概括出某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下列流程图不合理的是( )
A.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青春期的男孩出现遗精的过程:睾丸→输精管→尿道→体外
C. 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D. 对光时光线通过显微镜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答案】 B
【考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男性生殖系统
【解析】A.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A不符合题意。
B.在男性的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精子的器官是输精管,前列腺能分泌粘液,阴囊有保护睾丸和附宰的作用,尿道能排出精液和尿液。遗精的过程可表示为: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体外,B符合题意。
C.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故操作顺序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对光的过程: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调节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故对光时光线通过显微镜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D不符合题意。
10.使用显微镜时,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物镜由4×换成40×,则视野更亮
B. 对光时,若环境光线太强,应选用大光圈、平面镜
C. 视野中看到了物像,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D. 视野中看到一个黑色污点,向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向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
【答案】 D
【考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A.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物镜由4×换成40×,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加,则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对光时,若环境光线太强,应选用小光圈、平面镜,B不符合题意。
C.视野中看到了物像,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C不符合题意。
D.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视野中看到一个黑色污点,向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向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D符合题意。
11.如图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B. 要使视野①变清晰,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C. 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D. 由②到⑤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 C
【考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A、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在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的④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中央,则需要向左下方移动才能移到正中央,可见A说法错误。
B、要使视野①变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B说法错误。
C、观察物象,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慢慢找到物象,移到中央后,调节视野的清晰度即可,所以,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C说法正确。
D、由②到⑤的过程中除了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还需要移动装片,把视野移动到中央,D说法错误。
12.图中甲、乙分别是显微镜结构及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②④
B. 图乙中⑦是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C. 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的③
D. 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的⑥
【答案】 B
【考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②物镜和④目镜,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⑦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符合题意。
C.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的③反光镜,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的⑥细准焦螺旋,D不符合题意。
13.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B.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最深的是紫色液泡
C.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前要先用凉开水漱口
D. 盖盖玻片时,应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答案】 B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A.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B符合题意。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C不符合题意。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D不符合题意。
14.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 表膜是草履虫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C.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 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 D
【考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单细胞生物
【解析】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故A正确。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表膜能够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故B正确。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C正确。
D.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内都有叶绿体,如尖根等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故D错误。
15.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B. ②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 ⑤里面含有遗传物质 D. ⑦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答案】 B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A.③是叶绿体,叶绿体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不符合题意。
B.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符合题意。
C.④细胞核里面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不符合题意。
D.⑦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 D不符合题意。
16.19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从而揭示了植物界与动物界的统一性。下列对细胞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一般是一样的
B. 与动物细胞相比,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C. 细胞膜能控制所有物质的进出,使细胞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D.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答案】 C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分裂
【解析】A.细胞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分裂时,核会先一分为二,染色体会均分为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核中,这样,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A不符合题意。
B.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少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但这种能力是相对的,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病菌、病毒会进入细胞,C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17.虽然大家外貌有别,性格有差异,但我们都是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开始的,这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的形成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B. ④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C. 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而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
D. 玉米植株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同
【答案】 D
【考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A.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分裂出来的细胞除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经过图中④细胞的分化,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其中神经组织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的作用。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而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玉米植株的结构层次相比,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多了系统,D符合题意。
18.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通过插艾叶、挂五色蛋、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来纪念我国诗人屈原。根据图示,下列有关概念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艾的六大器官,Ⅰ表示生殖器官,则a可以表示叶
B. 若该图表示鸡蛋中的营养物质,Ⅰ表示无机物,则a可以表示蛋白质
C. 若该图表示人体运动系统,Ⅱ表示肌肉,则a可以表示肌腹
D. 若该图表示被子植物,Ⅱ表示双子叶植物,则a可以表示水稻
【答案】 D
【考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运动系统的组成,被子植物
【解析】A.艾草的[Ⅱ]营养器官是:根、茎、[a]叶;艾草的[Ⅰ]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A不符合题意。
B.鸡蛋中营养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Ⅰ]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Ⅱ]有机物有:糖类、脂肪、[a]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B不符合题意。
C.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Ⅰ]骨骼与[Ⅱ]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包括肌腹和[a]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包括[Ⅰ]单子叶植物和[Ⅱ]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而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D符合题意。
19.下列植物类群都具有输导组织的一组是( )
A.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B. 藻类植物、颜类植物、裸子植物
C.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D.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答案】 D
【考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是较高等的植物类群。
20.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的星球上的伙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 蕨类植物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可为植株向高处生长提供物质运输
C. 银杏所结“白果”由子房发育而来,内部没有胚珠发育成的种子
D. 桃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具有双受精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答案】 C
【考点】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A、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数量庞大,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A说法正确。
B、蕨类植物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可为植株从根部向高处输导水和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B说法正确。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种子裸露,所结“白果”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C说法错误。
D、桃树属于被子植物,有真正的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受精方式为双受精,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D说法正确。
21.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以下选项中对于绿色植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被子植物
B. 卷柏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C. 小麦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D. 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它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 D
【考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A.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故绿色植物也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A不符合题意。
B.卷柏是卷柏科,卷柏属的土生或石生蕨类植物,呈垫状,靠孢子繁殖。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而一旦滚落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吸水后枝叶舒展,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小麦种子由种皮(和果皮)、胚、胚乳组成。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故胚乳不属于胚,C不符合题意。
D.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符合题意。
22.下列植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考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A.苏铁,俗称“铁树”,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A不符合题意。
B.玉米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不符合题意。
C.墙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无根,C不符合题意。
D.桫椤又称树蕨,长得像椰树,具有根、茎、叶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属于蕨类植物,可用孢子繁殖,D符合题意。
23.下面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颗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主要是因为种子的胚中有子叶
B. 只要经历传粉,就一定会形成果实和种子
C. 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雌蕊的子房里有胚珠
D. 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和无机盐,植株生长只需要氮、磷、钾三种无机盐
【答案】 C
【考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A.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其中胚是主要的结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四部分。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于是种子的胚叫发育成了幼苗。因此,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主要是因为种子有胚,A不符合题意。
B.绿色开花植物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B不符合题意。
C.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C符合题意。
D.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和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量多的是氮、磷、钾三种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24.下列关于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菜豆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胚乳
B. 侧芽一般优先于顶芽生长
C. 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D.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光照
【答案】 C
【考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A.菜豆种子无胚乳,故其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子叶,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顶端优势的存在,顶芽一般优先于侧芽生长,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C符合题意。
D.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故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D不符合题意。
25.如图描述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番茄的部分生殖发育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胚乳为甲的萌发提供了营养物质
B. 土壤中缺少含氮的无机盐,会导致乙的叶片发黄
C. 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D. 丙完成传粉和受精后,[③]发育成丁
【答案】 A
【考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及功能,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A.番茄有两片子叶,根为主根系,故是双子叶植物,无胚乳。子叶为番茄种子的萌发提供了营养物质,A符合题意。
B.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是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矮小、叶片暗绿色是缺少含磷的无机盐;茎杆软弱易倒伏是缺少含钾的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C不符合题意。
D.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故丙完成传粉和受精后,[③]子房发育成丁果实,D不符合题意。
26.如图是豌豆花和果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B. 豌豆花的传粉需要风作为媒介
C. 豌豆花中的⑤将来发育成果实
D. 豌豆花中的⑤中含有多个胚珠
【答案】 B
【考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
【解析】A.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雌蕊和雄蕊,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不符合题意。
B.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的植物,花粉成熟后自然散落在柱头上,不需要风来传播,符合题意。
C.在花的结构中,雄蕊的花药里有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中有子房,子房里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⑤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不符合题意。
D.豌豆是荚果,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来,一个荚果里有多个种子,胚珠发育成种子,说明一个子房里面有多个胚珠,不符合题意。
27.下列关于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的生长依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B. 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 根尖的伸长区细胞较长,排列整齐,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D. 移栽幼苗后,出现萎蔫现象,是由于损伤了根冠和分生区
【答案】 D
【考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A.由分析可知: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故移栽时损伤了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D符合题意。
28.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相关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追加钾肥可促进桃树等植物开花,使果实提早成熟
B. 移栽植物时常去掉一些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
C. 适时摘除番茄的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有利于多分枝多结果
D. 移栽幼苗要带土移栽,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有利于幼苗成活
【答案】 A
【考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A.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所以桃花快开花结果时,追加磷肥可促进开花,使果实提早成熟,A符合题意。
B.移栽植物时对根系会有一定的破坏 ,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不符合题意。
C.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有利于多分枝多结果,C不符合题意。
D.移栽的时候最易损伤幼根和根毛,这样使植物根的吸收功能大大降低,会导致缺水萎蔫,甚至死亡。因此移栽植物带土的目的是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29.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B. 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运输提供动力
C. 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D. 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是相同的
【答案】 D
【考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向高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C不符合题意。
D.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而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又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可能不相同,D符合题意。
30.某市为绿化美化环境,在市中心公园移栽了一些树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移栽时根部带一个土坨有利于保护根毛
B. 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光合作用
C. 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 移栽后给树木“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 B
【考点】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A.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
B.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
C.阴天蒸腾作用弱,植物散失的水分少,故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输的液体中含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D不符合题意。
31.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见证了一代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到目前为止, 共有 8 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 12 名科学家摘取。下列相关经典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 90 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缘故
B.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C.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在上述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 D
【考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A、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说明土壤中水和可溶性无机盐被植物吸收了,A说法正确。
B、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将小白鼠和绿色植物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可以 生活很长的时间,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了的空气,B说法正确。
C、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说法正确。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等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去掉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但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能通过实验实际测得,只能通过计算得到,所以,D说法错误。
32.下列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B. 叶绿素能够溶解在图④小烧杯内的酒精里
C. 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D. 此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 D
【考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A.绿叶片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③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②漂洗加碘→⑤观察颜色,A不符合题意。
B.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可以用④小烧杯内的酒精水浴加热来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B不符合题意。
C.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叶片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合成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变蓝,C不符合题意。
D.此实验能得出结论:①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D符合题意。
33.下列有关大棚蔬菜种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大棚中通入“气肥”,目的是提高氧气量以增产
B. 适当施加有机肥,可提高蔬菜对有机物的吸收量
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D. 只要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就可提高蔬菜的产量
【答案】 C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A、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气肥”实质上二氧化碳气体,A不符合题意;
B、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施加有机肥是为蔬菜提供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C符合题意;
D、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蔬菜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不能提高蔬菜的产量,D不符合题意。
34.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和②可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B. 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说明了阳光和柳树生长的关系
C. 图1中A可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D. 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仅用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
【答案】 C
【考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A、图中①水,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说法错误。
B、 海尔蒙特实验中,只是把水加到桶里的,海尔蒙特则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而不是阳光,B说法错误。
C、图中A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是指叶绿体,C说法正确。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D说法错误。
3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 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 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到了 重要作用
B. 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
C. 植物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D. 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D
【考点】呼吸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A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正确。
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生命体提供能量,B正确。
C .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场所是线粒体,C正确。
D .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要进行,有无光都可以,D错误。
36.如图所示实验中,3小时后往瓶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是( )
A. 甲变浑浊,乙无变化 B. 甲无变化,乙变浑浊
C. 甲、乙变浑浊 D. 甲、乙无变化
【答案】 A
【考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3小时后往瓶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此实验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37.农业生产中常蕴含一些生物学原理,以下前后不相符的是( )
A. 播种玉米时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扞插的枝条常被剪去大量枝叶——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C. 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D. 移栽茄子秧苗时根部带一个土团——保护根毛,为了更好的吸收水分
【答案】 C
【考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A.播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正确。
B.扦插的枝条常常被减去大量枝叶−−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蒸发,B正确。
C.早春播种时覆盖地膜有利于提高温度和保持水分,因此利于种子萌发,C错误。
D.移栽茄子秧苗时,根部总要带一小块土团−−保护根毛,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更好地吸收水分,D正确。
38.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因具①过程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仅②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①②过程依次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D. 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答案】 A
【考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叶肉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过程①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①为光合作用,过程②利用氧气,将有机物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释放能量,②属于呼吸作用。
A.小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还养活了其他生物,小麦属于生产者,A正确。
B.小麦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错误。
C.①光合作用必须要在光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有光或无光条件都能进行,C错误。
D.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促进光合作用,适当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可通过增大昼夜温差等方法实现,D错误。
39.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
B. 人类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C.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 “露西”化石是人类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证据
【答案】 B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A、黑猩猩属于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与人类是近亲,A说法正确。
B、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所以, 人类起源与环境变化有关,可见B说法错误。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说法正确。
D、露西生活的年代是320万年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D说法正确。
40.如图是人类同卵双胞胎形成的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发生在输卵管中
B. 过程③④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过程②③④所需能量均来自受精卵中的营养物质
D. 两个胚胎发育成的个体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
【答案】 C
【考点】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A、过程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发生在输卵管中,A说法正确。
B、过程③④是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胚胎的过程,此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说法正确。
C、过程②所需能量来自受精卵卵黄中的营养物质,③④所需能量均来自母体,C说法错误。
D、这两个胚胎是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遗传物质相同,因此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D说法正确。
41.“试管婴儿”为不易怀孕的女性带来了希望。下列关于“试管婴儿”说法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分别由睾丸和卵巢产生
B. 人体自然情况下的受精场所是子宫
C. 胎儿通过胚盘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D. “试管婴儿”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 A
【考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A.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符合题意。
B.人体自然情况下的受精场所是输卵管,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B不符合题意。
C.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C不符合题意。
D.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42.关于人类生殖和发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在子宫内形成和发育 B.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C. 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第二性征 D. 月经现象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答案】 A
【考点】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A、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A说法错误。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胎盘由母体排出,所以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B说法正确。
C、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孩和女孩表现出第二性征,C说法正确。
D、月经是子宫内膜脱落产生的,这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D说法正确。
43.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少年应选择含蛋白质、钙较丰富的食物
B. 米、面中含有淀粉,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C. 皮肤干燥、夜盲症患者多吃新鲜的柑橘可以大大缓解症状
D.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答案】 C
【考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钙是构成骨骼是重要成分,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的黄金时期,因此青少年应选择含蛋白质、钙较丰富的食物,A不符合题意。
B、米、面中含有淀粉(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B不符合题意;
C、缺乏维生素A易患皮肤粗糙、夜盲症,动物肝脏含丰富的维生素A,胡萝卜中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新鲜的柑橘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皮肤干燥、夜盲症患者多吃新鲜的柑橘不会缓解症状,C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D不符合题意。
44.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 B. 每组食物必须燃烧完全后测量水温
C. 同质量的以上食物,大米中能量最多 D.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
【答案】 C
【考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不符合题意。
B.为了使数据准确, 要待每组食物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不符合题意。
C.同样的水(30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3(℃)。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符合题意。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实验,不符合题意。
4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温度对两种酶的影响后,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温度对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酶在0℃时都会失去作用
B. 两种酶的最适合温度范围是相同的
C. 两种酶都随着温度升高而一直加快反应速度
D. 据图可推测每种生物体内酶的作用都有最适合温度
【答案】 D
【考点】食物的消化,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酶A在0℃时仍然发挥作用,A不符合题意;
BD、根据图示可知,酶A最适合温度范围是20﹣40℃,酶B最适合温度范围是60﹣80℃,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两种酶都随着温度升高而一直加快反应速度,超过最适合温度范围后酶的作用减弱,C不符合题意。
46.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象来建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饭后 1 小时(BC 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上升的原因是糖类被消化吸收
B. 某人每次呼吸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可以用图乙表示
C. 图丙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 A 代表的物质是尿素
D. 图丁中脂肪在器官 d 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 B
【考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A、由图中曲线可知,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在餐后,人体内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所以血糖浓度会升高,即BC曲线升高是糖类被消化吸收的结果,A说法正确。
B、人在平静状态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的前后径、左右、上下径都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正好相反,可见,吸气时,气压减小,呼气时,肺内气压增大,B说法错误。
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A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物质含量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B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C说法正确。
D、脂肪的初始消化部位是小肠,在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图丁中脂肪在d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说法正确。
47.下图中的曲线(Ⅰ—Ⅲ)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I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B. 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始于图中的区域C
C. 区域D内含有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D. 营养物质在区域A中只有化学性消化,没有物理性消化
【答案】 D
【考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A.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故曲线I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始于图中的区域C(胃),B不符合题意。
C.区域D表示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C不符合题意。
D.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胃肠的蠕动,把大的食物颗粒变为小的食物颗粒,物质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所以,营养物质在区域A(口腔)中有化学性消化,也有物理性消化,D符合题意。
48.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在呼吸时胸廓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乙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的a 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
B. 图甲曲线的c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
C. 图甲曲线的cba段,膈肌舒张,位置上升
D. 图甲曲线的adc 段,膈肌处于图乙的②→①状态
【答案】 D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A .图甲曲线的a 点,胸腔容积小,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小,A不符合题意。
B.图甲曲线的c点,胸腔容积大,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大,B不符合题意。
C.在图甲曲线的cba段时,肺内气压上升,表示呼气,膈肌舒张,位置上升,C不符合题意。
D.图甲曲线的adc 段,肺内气压下降,表示吸气,膈肌收缩,位置下降,膈肌处于图乙的①→②状态,D符合题意。
49.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对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优势,解释错误的是( )
A.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人的空气变得温暖
B. 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C. 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D. 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
【答案】 D
【考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A、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温暖,A说法正确。
B、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使空气比较湿润,B说法正确。
C、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C说法正确。
D、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而嗅觉的形成部位则在大脑,D说法错误。
50.如图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AB段表示吸气
B. 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C. 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
D. 本次呼吸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答案】 B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A.分析曲线图可知,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压,表示吸气,A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AB段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B符合题意。
C.分析曲线图可知,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C不符合题意。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既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D不符合题意。选项
名称
特征
A
苏铁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B
玉米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C
墙藓
有根、茎、叶的分化
D
桫椤
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
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练10 综合知识3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10综合知识30题教师版docx、专练10综合知识3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练09 情景化试题5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09情景化试题50题教师版docx、专练09情景化试题5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练08 图像分析5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08图像分析50题教师版docx、专练08图像分析5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