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前思考:
1、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属于反省认知知识,它包括策略性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以及自我知识,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有着紧密联系。
2、“转化”是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是无意识的,需要将碎片知识串联起来。
3、本节课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中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经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发展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3、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2、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知道怎样去转化。
教学准备:
课件、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醒旧知
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二、观察思考,体会转化策略的优越性
1.出示教学例1观察、思考。
提问:那么这两个图形呢,它们跟之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面积又该如何比较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拍照记录。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讲解思路。
仔细观察这几位同学的方法,你能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吗?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思想叫做转化,转化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巧妙的策略。
5.演示转化过程。
6.提问: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三、回顾旧知,感知转化策略的通用性
1.谈话:同学们,其实我们这学期就在很多地方用到过“转化”的策略。回忆一下。
2.汇报评价。
3.小结
原来,转化不仅体现在图形方面,还体现在计算方面。
4.思考
运用转化策略将什么样的问题转化成什么样的问题?
(板书:未知----已知 复杂——简单)这就是转化策略的内涵。
【课中反思】此环节回顾转化在之前学习中从数的运算、周长的策略及面积公式的推导中都有转化的身影,感受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借助学习方向和转化方向的辨析,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由简单到复杂,转化的方向是由复杂到简单,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新知的学习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为新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
四、尝试练习,体验转化策略的多样性
1.“小试身手”(练习十六第1题)
(1)出示方格纸上的图形,学生默读题目,找准题目的关键词(周长)思考怎样计算右边的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2)提问:在这个题目中,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火眼金睛”(练习十六第2题)
让学生各自看图填空。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课中反思】不同层次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转化”策略,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在反思比较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变”与“不变”。
五、交流感受,升华思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能灵活地运用转化的策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迷茫为清晰!
【教后反思】
一、选题缘由
“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多次经历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更多是针对具体问题而言,是无意识的。本节课意在提取“转化”最核心的本质,从而达到思维串联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
起初,我打算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预埋转化策略,然而故事文字较多,需要大量时间来阅读,效果并不突出。后来在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情前测发现,即使没有预习新课,也有不少学生也会运用转化策略。于是,我选择放弃这种暗示,直接进入正题,让学生在对比各自解题方法中感受转化策略的优越性。随后,通过学生回忆、课件展示,呈现教材中运用转化策略探索“数”“形”方面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感知“转化”无处不在,体会转化策略的通用性。在巩固环节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让学生感受转化策略的多样性——它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考方式。最终让学生能够深刻感悟“数学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攻击,而是通过不断地将它变形,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
三、讲课后记
“转化”的内涵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果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另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有悖“转化”的本意。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就是在将复杂的问题复杂化吗?在之前的试课中,我总是在追求如何将课堂顺利推进下去,预设所有能想到的教学情境,却忘了教学过程本来就是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的想法也是多样的,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接下来的课中,我有意识地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出发,生成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可能我还太过稚嫩,有时候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那么妥当,但我知道我离“生本”课堂又近了一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我认为,反思的目的,是把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变成信息,通过思考与总结,累积成经验,最终有意识地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之中。仔细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转化”呢?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9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呈现情境,激趣导入,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巩固深化,提升策略,总结回顾,内化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9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析题意,画图分析,列式解答,回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9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画图分析,检验,回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