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延伸至欧洲南部沿海。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向西经过南海后,途经( )
A.琼州海峡→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
B.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地中海
C.琼州海峡→印度洋→德雷克海峡→北海
D.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英吉利海峡→北海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充足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近年来当地依托已有的风力、光伏发电设施进行旅游开发,促进区域发展。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该地( )
A.夏季的偏南风是风力发电的主要风源B.冬季晴天多,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季节
C.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停止开发常规能源D.风力和光伏并网发电可提高发电稳定性
3.区域( )
A.都有明确的边界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内部特征性质绝对一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Ⅰ、Ⅱ、Ⅲ分别代表的能源和图乙所表示的能源是( )
A.Ⅰ—天然气,Ⅱ—煤炭,Ⅲ—石油;图乙—石油
B.Ⅰ—天然气,Ⅱ—石油,Ⅲ—煤炭;图乙—煤炭
C.Ⅰ—天然气,Ⅱ—石油,Ⅲ—煤炭;图乙—石油
D.Ⅰ—石油,Ⅱ—天然气,Ⅲ—煤炭;图乙—太阳能
5.省区③在能源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6.在我国南方沿海,分布着很多红树林,这些红树林分布在沿海地区,能起到的作用有( )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增加用材林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
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
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8.中国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庄严签字,但现实不容乐观。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为此,中国政府必须( )
①促使“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②切实加强环境保护③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关闭一切排放二氧化碳的生产企业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如图中M是绿色植物,
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调节大气成分
10.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新型绿色能源,科学家估计,全球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约1000年。2021年4月7日,我国首台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采设备--“海牛Ⅱ号”在南海海域超2000米水深处成功下钻231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此回答“海牛Ⅱ号”的研发和应用,利于我国( )
A.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增加土地资源供给B.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
C.提高海洋资源勘采技术,保障能源安全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11.“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是( )
A.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增加能源供给
C.颠覆渔业养殖模式D.减少农产品供给
读中国、英国、印度和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百分比图,回答下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
A.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
B.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英国、中国、俄罗斯
1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国乳肉畜牧业发达
B.乙国北部山区属于印度洋板块
C.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现代型
D.丁国电脑软件业发达
14.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如下图)之一的中缅管道油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2013 年 9 月 30 日开始输气。2015 年 1 月 30 日开始输油。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通道( )
A.油源相对不足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
C.运输连续性较差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古巴矿产能源极其匮乏,近年来,该国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由我国提供电气设备并负责建造的古巴某生物质发电厂,位于距首都哈瓦那约445千米的中部小镇西罗雷东多,1~5月榨糖季利用糖厂的甘蔗渣发电,6~12月利用野生疯长的灌木“麻拉布”(原产地:非洲)继续发电。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5.与风能、太阳能发电相比,生物质发电的主要优势是( )
A.清洁可再生B.节能减排C.发电量稳定D.运营成本低
16.该生物质发电厂使用“麻拉布”发电的生态优势是( )
A.降低发电的成本B.扩大耕地面积C.促进就业多元化D.防治生物入侵
17.“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战略。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 )
A.亚洲、欧洲和北美洲B.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C.亚洲、欧洲和非洲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18.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酸雨污染蔓延②水土流失加剧③臭氧层空洞扩大④生物多样性减少⑤湿地面积萎缩⑥土地石漠化
A.①②④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③⑤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区域内主要分布的人种为 ( )
A.黄种人B.白种人C.黑种人D.混血种人
20.图示区域内,在世界上占有最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是( )
A.天然气B.煤C.石油D.有色金属
21.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内流河B.都是外流河
C.都注入印度洋D.都注入大西洋
22.下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生产活动是:
A.交通运输B.电厂发电
C.工业生产D.毁林开荒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务院《征收排污费用暂行办法》,分别属于( )
A.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B.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标准
C.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D.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标准
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发展风力发电最有优势的地方是( )
A.E地B.F地C.G地D.H地
25.图中I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D.晴天多,大气洁净,透明度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小题,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家,中国、越南、日本、印尼等国为主要市场。20世纪初,澳大利亚大力推广地下储粮技术,该储粮方式采用大型机械化装卸,可以存储过剩粮食,调整销售时间,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损耗。
材料二:我国河南省不仅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粮储大省。原有的传统地上房仓式结构存在建设成本高、储量少等弊端。因此,近年来河南省利用原有储粮条件基础,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建设地下式储粮结构,用于冬粮存储。
材料三:图左为澳大利亚地理概况简图,图右为地下储粮库示意图。
(1)G区域的自然带为 ,B-F-E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影响因素是 。
(2)从市场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小麦出口的优势。
(3)简述河南省建设冬季地下储粮库的出发点。
27.(12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
(1)图1的气压带、风带中,甲为 带;乙为 带。
(2)在图1中丙、丁交替控制下形成了 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图2中的(①—⑤) 位置,气候特征为 。
(3)图中④为 气候,图示区域赤道附近东西两侧,分别形成④⑤两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
28.(12分)读下列两地区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甲是 气候,乙是 气候
(2)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 河属于 (内、外)流河。C河流的名称是 。
(3)乙地向北美地区输出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应当是 。
(4)有关该地区由于石油泄漏引发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造成水体富营养化B.引起水体放射性污染
C.引起水体盐度异常增高D.造成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29.(14分)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
材料二 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
注 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① ;② ;③ 。
(2)分析材料二,东部沿海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是 。请简要分析其成因 。
(3)水土协调度小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向西经过南海后,途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地中海,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2.D 3.C
【解析】2.甘肃省深居内陆,离海洋胶较远,夏季风影响不明显,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势力强,风力发电的主要风源是冬季的偏北风,A错误。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冬季晴天多,但光照时间较短,夏季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伏发电的主要季节是夏季,B错误。光电发电量波动较大,整体电量不足,且甘肃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停止开发常规能源不合理,C错误。由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具有季节性差异,因此风力和光伏并网发电可提高发电稳定性,D项正确。故正确选项D。
3.区域的特征,有的区域具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A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区域,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还是主要原因,如荒漠化,B错误。不同的区域特征不一样,每个区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C正确。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但并不是绝对一致,也有相对差异性,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4.C 5.B
【分析】4.读图甲,四川省Ⅰ百分比较大,Ⅰ为天然气;内蒙古天然气和煤炭比例应较大,所以Ⅲ为煤炭,所以Ⅱ为石油。所以Ⅰ为天然气,Ⅱ为石油,Ⅲ为煤炭,AD错;图乙中,黑龙江生产量极多,山西生产量极少,所以图乙表示的能源可能为石油,不可能为煤炭,B错,C正确,故选C。
5.省区③煤炭生产占绝对优势,应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B正确;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会加大环境污染,A错;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在能源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过程中”,相比于B选项而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保护植被等均不是其关键措施,CD错。故选B。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对我国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分布、生产等基础知识加强记忆,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6.C
【详解】红树林分布在浅海滩涂地带,过往船只不能靠近,因此不能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①错误;红树林可以减小风速,减缓海水流速,因此可以阻挡海浪侵蚀海岸,②正确;红树林一般树干弯曲,较小矮小,难以提供木材,③错误;红树林可以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7.A
【详解】试题分析:全球变暖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升高,会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易于患病乃至灭绝,使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
考点:全球变暖对动植物的影响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全球变暖给生态系统带来影响的综合认知能力。
8.D
【详解】促使“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以及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①②③正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不意味着关闭一切排放二氧化碳的生产企业,④的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D。
【点睛】
9.D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若a表示绿色植物,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大气成分有调节作用,D正确;图中并未体现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减弱噪声的作用,美化环境,排除ABC。故选D。
10.C
【详解】由材料可知,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新型绿色能源,科学家估计,全球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约1000年。“海牛Ⅱ号”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勘采技术,保障能源安全,C正确。没有增加土地资源供给,也没有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没有起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ABD错误。故选C。
11.B
【详解】根据国家资源安全角度来看,发展海上风电,能够增加发电量,增加能源供给,B正确;海上风电虽然是清洁能源,但其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仍然较低,难以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A错误;颠覆渔业养殖模式、减少农产品供给不是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CD错误。故选B。
12.C 13.A
【解析】12.图中甲国草地比重大,耕地比重次之,林地比重稍小,应该是英国,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合草类生长;乙国林地比重大,判断为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面积广;丙国耕地比重大,林、草地地比重小,判断为印度,人口多注重耕地开发;丁国草地比重相对大,耕地、林地比重小,其他土地多,判断为中国,山地多耕地少。所以选C。
13.结合上题分析,甲为英国,乳肉畜牧业发达,A正确;乙国为俄罗斯,属于亚欧板块 ,B错误;丙为印度,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传统型,C错误;丁是中国,电脑软件业还不发达,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国家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政策,人民饮食偏好等)。
14.C
【详解】油源充足,A不符合题意。需要经过海运,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B不符合题意。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全部是管道运输,中缅油气通道是先经海运到缅甸港,然后再经管道进口,所以中缅油气通道运输的连续性较差,故C正确。中缅油气通道到达港口,不能直达我国主要消费市场,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16.D
【分析】15.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发电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因此A错误;都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因此B错误;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由于受到天气影响大,因此发电量不稳定,而生物质由于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因此数量大,供应稳定,发电量稳定,这是它的主要优势,因此C正确;由于生物质资源分散、不易收集、能源密度较低等自然特性,导致运营成本不会低,因此D错误。故选C。
16.由材料可知,灌木“麻拉布”的原产地是非洲,由于该地与非洲自然环境相似,所以能够野生疯长,具有生长速度快,扩展地盘快,会侵占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属于外来生物入侵。因此大量使用它来发电的生态优势是能够减少其数量,防治生物入侵,D正确。降低发电成本、促进就业多元化、扩大耕地面积都不是生态方面的优势,因此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世界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自1990年以来,生物质发电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
17.C
【详解】“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到非洲,延伸至欧洲,所以“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C符合题意;“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不包括北美洲,拉丁美洲,排除ABD。故选C。
18.B
【详解】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导致的,臭氧层空洞扩是由于大量排放氟氯烃,破坏了臭氧层,两者均与砍伐森林无关,①③错。大面积破伐森林,造成森林资源减少,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加剧,②对;森林被砍伐,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受破坏,生物减少或者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对;在大部分的湿地地区,森林面积和湿地面积呈负相关,森林被破坏,植被涵养水土能力下降,流入湿地的有所径流增加,湿地面积不会萎缩,⑤错;森林减少,土壤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可能在部分地区形成土地石漠化,⑥对。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②④⑥,ACD错,B对。故选B。
【点睛】卫星数据表明,2000年至2016年间,我国增加了33万平方千米森林,其中,19万平方千米在湿地附近,伴随着约1500平方千米湿地的丧失。森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湿地附近草地被森林所替代,造成当地土壤湿度的下降,流入湿地径流的减少,从而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严重。
19.B 20.C 21.B
【解析】19.读图可知该区域主要表示西亚和南亚地区,主要的人种为白种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西亚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相比于其他选项来说,西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在世界上占有的地位最为重要,C正确,ABD错。故选C。
21.读图可知,图中河流包括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等河流均为外流河,A错,B正确;尼罗河注入了地中海,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等均注入了印度洋,CD错。故选B。
【点睛】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除了3大人种之外,因为各人种之间的相互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人口最多的是白色人种,集中分布地方是欧洲,西亚、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各国中白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阿根廷。
22.D
【详解】读图可知,交通运输占比为4%、 电厂发电占比为5%、工业生产占比为7%、而土地利用变更和林业占比高达50%,因此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是“土地利用变更和林业”说明该地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生产活动是毁林开荒,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C
【详解】单行法律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行为而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制定的标准。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属于环境保护单行法律;《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环境保护标准;国务院《征收排污费用暂行办法》属于环境保护行政法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B 25.B
【分析】24.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发展风能发电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图示可知,E地位于东北的北部,F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G地位于四川盆地,H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根据所学,我们知道距离风源地近,开阔平坦的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风能发电站。E、G、H三地位于内陆,受山地的阻挡风能资源少。F地位于东南沿海,距离夏季风源地近,东侧是海洋,阻挡物少,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风力发电的优势条件,因此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25.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Ⅰ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之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首先纬度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A正确,不符合题意;其次青藏高原地区是海拔最高的高原,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C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使得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D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受纬度、地形、天气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距离太阳远近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关系不大,故B不是该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
【影响风力大小因素答题要点】1.水平气压梯度力: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气压带、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位于低气压带内,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位于高气压带内,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
3.摩擦力:(面朝大海),水域宽阔,所受摩擦力小,风力大;高大建筑物、山地林立,所受摩擦力大,风力小;
4.地形因素:(1)山脉阻挡:地势高,盛行风受山脉阻挡,风力小;地势平坦,盛行风长驱直入,风力大;(2)狭管效应:位于谷口(或谷内),峡谷与盛行风的风向一致;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3)岬角效应:位于岬角地带,易形成岬角效应,风力增强。
26.(1)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水分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高,受市场欢迎;与北半球主要小麦产区错峰销售, 填补主要市场需求;国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距离东亚、东南亚等主要市场近,运输便利(运输成本低);小麦产量大,本国市场需求量小,商品率高。
(3) 增加粮食储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利用已有设备,改造成本低; 靠近小麦主产区及消费区,储粮需求大;冬季降水少,利于长时间存粮;传统粮食产区,有储粮设施和专业人才基础;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和河南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河南省农业生产条件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G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F-E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分。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澳大利亚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家,面向中国,越南,日本,印尼等主要市场,市场需求量较大;澳大利亚采用大型机械化装卸,小麦产量较大,本国市场需求量小,因此商品率较高、同时,距离东亚,东南亚等主要市场较近,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而市场主要位于北半球,小麦上市时间实现错峰上市,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小麦品质较好,受市场欢迎。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粮储大省,建设冬季地下储粮库,可以增加粮食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河南省利用原有的储粮条件基础,改造成本较低;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储粮需求量较大;冬季时降水较少,有利于长时间储存;河南省生产粮食历史悠久,有专门的储粮设施和专业人才基础。
27.(1)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
(2) 地中海 ②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 热带雨林 赤道附近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赤道附近非洲西部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分析】该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判读,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图1的气压带、风带中,甲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东北信风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盛行西风带。
(2)在图1中丙副热带高气压带、丁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到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图2中的②(环地中海)区域的位置,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3)图中④为热带雨林气候,⑤为热带草原气候。两种气候分布在图示区域赤道附近东西两侧,赤道穿过的东部是东非高原,属于⑤为热带草原气候,这里没有像西部的刚果盆地一样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原因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水热条件。赤道附近非洲西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28.(1) 温带大陆性 热带沙漠
(2) 外 伏尔加河
(3)海运
(4)D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地区图为背景,涉及中亚和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中东石油的发展及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中亚地区,为里海沿岸,地处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乙地区位于西亚,为波斯湾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
由图可知,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a河流为幼发拉底河并注入了波斯湾,因此为外流河。C为欧洲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
(3)
地区位于西亚,为波斯湾沿岸,海湾地区与北美地区远隔大洋,因此向北美输出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应海运。
(4)
石油泄漏后,油膜覆盖海面,导致水中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D正确;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与石油泄漏无关,A错误;水体放射性污染是多指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水体,B错误;水体盐度与水体的温度、蒸发、降水等有关,C错误。故D正确。
29.(1) 我国东部水资源是南多北少 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水土配合不协调
(2) 福建 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山地、丘陵比重大,耕地比重小。
(3)使农业减产。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及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活动关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图中省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其中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耕地资源是北多南少;根据水土协调度的含义,南、北方都不协调。
(2)图中的福建水土协调度最高,达4.0左右,主要原因是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降水丰沛,同时山地丘陵地形使其耕地比重较小,则单位面积的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较多。
(3)水土协调度小,结合材料一体现的是耕地比重大多水资源比重少,水土配合不平衡会使农业减产。措施从开源和节流去分析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通过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0,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30,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甲、乙两地区,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