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十八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B.蚕丝织布C.使用火药D.粮食酿酒
2.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舒适”生活理念的是( )
A.工业废气,直接排放B.金属回收,资源再生
C.垃圾分类,资源再生D.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3.某种药品说明书里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AB.BC.CD.D
5.“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 燃烧,发白光,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烫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稀有气体被称为“惰性气体”,所以它们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B.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氢气点燃前须验纯
C.阳离子都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8.北京冬奥会冰壶赛场,制冰师在冰道上喷洒水珠,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该过程称为“打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粒中分子停止运动B.“打点”过程中分子间空隙没有改变
C.水珠与冰粒的分子构成相同D.水珠凝固成冰粒后分子数目减少
9.闽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谢素原专注于“碳族化学”研究并取得合成、分离、表征“第一个小于的小富勒烯”等丰硕成果,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产物为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g
C.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分子由50个碳元素构成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解答相关问题:
(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持氮气化学性质最小微粒是______。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医疗急救B.食物防腐C.航天火箭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稳定”),因此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4)使用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
12.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三个氢原子______。
(2)+2价的镁元素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4)三个铁离子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______。
(6)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由______构成。
13.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在进行操作①时,小明发现液体C有些浑浊,其原因不可能是______(填写序号)。
A 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B.承接液体C的容器不干净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D.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是杀菌消毒,属于______变化,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______,生活中通常用______检验硬水和普通水。
(3)如图为电解水制氧气实验,气体a在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气体b为______。
14.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1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②含有X元素的化合物常用作化肥,X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请用化学用语作答:
①硅元素的氧化物是天然水晶的主要成分。在该氧化物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②氢氧化铝是一种应用极广的阻燃剂,写出其化学式______。
③碳酸钠广泛用于生活洗涤及食品加工中,写出其化学式______。
15.化学小组对教材中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见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图2)。(选用容积为4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1、图2,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该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2)该实验获得结果偏小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该实验还能获得剩余气体化学性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图2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适量红磷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处,并按图2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在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5)图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16.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下图为制取气体的部分实验装置图。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应选择_____(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其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是______。下列收集氧气的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3)若选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______(化学式表达式),若用E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装置B常用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若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
(5)若用D检验二氧化碳,D中装入的试剂是______,化学式表达式______。
三、实验题
17.小林探究分解生成氧气速率的影响因素,借助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1)此实验探究______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定量测定______来比较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若要证明是催化剂,还必须证明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不变。
(5)小金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他在等体积的三个锥形瓶中加入40mL5%的溶液,分别加入、、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2)。观察该图回答问题:通过该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某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下表,为测定此食盐中的含钙量,取50g这种盐进行检测,测得其中含有碳酸钙()1.5g。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2)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1.5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C、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是淀粉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A、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符合题意;
B、金属回收,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实现了资源的再次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
D、限放鞭炮,能够减少有害气体与烟尘的排放量,能够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碘、镁、锌、锰指的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成分,不是指分子、原子或离子等;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应稍倾斜,图中试管没有稍倾斜,所以操作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2+(-2)×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A、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不是烟雾,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的通红,错误;
D、镁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烫,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它们不易与其它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有的物质反应,错误;
B、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前须检验纯度,正确;
C、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不属于阳离子,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因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打点”时,水珠由液态变成固态冰粒,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珠与冰粒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珠凝固成冰粒后分子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0=600,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1个分子是由50个碳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根据白烟能否燃烧,可以确定白烟是否为可燃物,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11.答案:(1)氮分子或
(2)B
(3)稳定
(4)二氧化碳或
解析:(1)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氮分子。
(2)A、氧气能供给呼吸,则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B、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时,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
12.答案:(1)3H
(2)
(3)
(4)
(5)
(6)、
解析:(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氢原子可表示为3H,故填:3H;
(2)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2价的镁元素表示为,故填:;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故填:;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铁离子可表示为,故填:;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两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填:;
(6)是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
13.答案:(1)吸附沉降;C
(2)化学变化;煮沸;肥皂水
(3)负;氧气或
解析:(1)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
由图可知,操作①可将固体和液态分离,则为过滤,若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则:
A、滤纸破损,混合液未经过滤流下,会使滤液仍浑浊,不符合题意;
B、承接液体C的容器不干净,会使滤液又被污染,仍浑浊,不符合题意;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使过滤太慢,但不会影响滤液,符合题意;
D、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出,使滤液仍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煮沸可以将部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比为2:1,由图可知,a中收集的气体较多,则为氢气,则连接的为负极;b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氧气。
14.答案:(1)钠、铝;15;30.97
(2);;
解析:(1)①通常最外层电子数<4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图1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元素、铝元素,故填:钠、铝;
②含有X元素的化合物常用作化肥,X元素是磷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磷的原子序数是15,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故填:15;30.97;
(2)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硅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故填:;
②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其化学式为,故填:;
③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故填:。
15.答案:(1)产生大量的白烟;;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
(2)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3)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③①②④
(5)1
解析:(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实验结果更准确;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填:产生大量的白烟;;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
(2)该实验获得结果偏小,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故填: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3)红磷在剩余气体中不能燃烧,说明剩余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步骤为: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将红磷装入试管中,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等冷却后再读数,因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故填:③①②④;
(5)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则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因此注射器活塞最终停在10mL-9mL=1mL刻度处,故填:1。
16.答案:(1)长颈漏斗;锥形瓶
(2)A;;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b
(3);收集前集气瓶没有装满水(合理即可)
(4);①;
(5)澄清石灰水;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仪器b为锥形瓶。
(2)氯酸钾制取氧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故选b。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原因为收集前,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或刚产生气泡就开始收集等。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①端进入;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中装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17.答案:(1)温度;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恢复到原位置,则气密性良好
(2)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3)氧气中混有较多水蒸气
(4)化学性质
(5)金属氧化物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解析:(1)右表中数据可知,水浴温度不同,则该实验为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速率的影响;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若装置气密性良好,由于装置中的气体压缩,则松手后注射器活塞会恢复到原位置。
(2)对比化学反应速率时,可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
(3)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会使制取的氧气中混有较多水蒸气,则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4)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要证明其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由图2信息可知,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均为金属氧化物,均能使反应速率加快,且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集等体积的气体时,二氧化锰所需时间最短,则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18.答案:(1)100
(2)1:4
(3)0.6g
解析:(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40+12+16×3=100
答: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2)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3)=1:4
答: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3)1.5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答:1.5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0.6g。
A
B
C
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B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用排水法,若导管口冒气泡立即开始收集
C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D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观察颜色
实验1
实验2
的质量/克
0.5
0.5
5%的的体积/毫升
40
40
水浴温度/℃
20
80
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
净含量:500g
成分表:氯化钠≥88%
钙(以钙计):(0.25-0.65)g/50g
碘(以碘计):(5-12.5)me/50g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金丰片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金丰片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0页。
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