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黑河—腾冲线是一条贯穿我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差异。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东密西疏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 )
A. 自然环境B. 城市化C. 交通状况D. 农业基础
2. 图中Q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气候寒冷B. 纬度低,气候湿热
C.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 地势高,气候寒冷
3. 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 )
A. 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B. 扶持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C. 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D. 完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取决于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西北地区的气候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均不及东南地区,因而人口容量较小,人口密度也小,A正确;城市化、交通状况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BC错误;农业基础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Q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故人口稀少,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D正确,Q地纬度位置较低,但气候寒冷,气候寒冷的原因主要因为地势高,AB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改变人口分布格局举措在于人口迁移,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会使人口向东部迁移,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并未改变,A错误;扶持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可使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人口格局发生变化,B正确;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非人力能平衡,C错误;完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以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地形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形态,最高海拔超过2600米,居住着包括佤族、彝族、傣族、壮族、回族在内的众多少数民族,经济较为落后,是云南省的贫困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制约沧源县环境承载力最主要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B. 水资源C. 土地资源D. 气候资源
5. 该地实现快速脱贫采取的方式是( )
A. 金融扶贫B. 教育扶贫C. 产业扶贫D. 异地搬迁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沧源县地处山区,地形崎岖,很多地区海拔高,耕地较少,制约沧源县环境承载力最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C正确;沧源县隶属云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水资源、气候资源丰富,不是制约因素,BD错误;材料中没有矿产资源的相关信息,A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该地能够短期实现快速脱贫最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异地搬迁,同时,还可以减少生态压力,D正确;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的周期较长,短期见效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
【点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P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位于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形平坦开阔
B. 油气资源和煤炭丰富,能源充足
C. 地域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D. 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相对适宜
7. 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唐地区)较近
B. 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C. 草场广阔,畜牧业比较发达
D. 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相对适宜,更适合居住,D正确;新疆油气资源丰富,地域面积大,B、C错误;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A错误。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P是指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内蒙古现实人口数量低于P的原因是当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量人口居住,B正确;内蒙古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大部分地区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A错误;畜牧业较发达,易导致现实人口量大,不符合题意,C错误;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与二、三产业比重低关系不大,若二、三产业比重低,农业比重大也可能导致现实人口多,D错误。
【点睛】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城镇与交通线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影响山脉南北两侧聚落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 水源、热量B. 热量、水源C. 交通、交通D. 水源、水源
9. 推测图示区域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
A. 金昌B. 西宁C. 银川D. 兰州
【答案】8. B 9. D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由经纬度及山脉走向可知,该山脉为祁连山,山脉北侧为河西走廊,影响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水源,在山前冲积扇地区,高山冰川融水较为丰富,地形较为平坦,聚落较多;山脉南侧为青藏高原,影响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为热量,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湟水谷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西宁、兰州、银川均为省会城市。兰州降水、交通条件优于金昌,且兰州为甘肃省省会,A错误;兰州热量条件、交通条件优于西宁,B错误;兰州的交通条件、降水条件优于银川,C错误;兰州为甘肃省省会,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图示区域中人口规模最大,D正确,故选D。
【点睛】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干旱是区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聚落主要分布在水源较多的河谷或绿洲地带。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发展缺乏热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如湟水谷地。
日前,济南市出台《2021年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全面保障落户权益等内容。为把济南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助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济南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常住户籍人口B. 储备高素质人才
C. 缓解学生就业压力D. 提高城市知名度
11. 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对济南市的影响表现在( )
①降低城市管理难度②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③缓解就业压力问题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0. B 11.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本次济南市发布的人口新政策中,针对的主要是大学生,说明该政策的发布是为了进一步吸纳入才,储备高素质劳动力,增加人才储备,B正确;能够增加户籍常住人口,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主要目的是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济南,其主要目的并非解决学生就业问题,C错误;济南本身知名度高,无需借助该措施来提高城市知名度,D错误。所以选B。
【11题详解】
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不会降低城市管理的难度,①错误;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能够吸纳高素质人才,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②正确;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没有增多就业岗位,不会缓解就业压力,③错误;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可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各城市为了吸纳高素质人才,纷纷出台相关的人才政策,促进高技术、高学历人才的落户,有利于促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等。
某典型岭南村落历史悠久。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落三个阶段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村落各功能区布局呈现的空间形态多为( )
A. 扇形B. 圆形C. 带形D. 半圆形
13. 影响图中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环境B. 经济水平C. 历史文化D. 交通运输
14. 第3阶段,该村落的发展状况是( )
A. 大量本地人口流出B. 风俗文化大变样
C. 服务业推动工业化D. 农业生产规模化
【答案】12. A 13. C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该地逐步出现了工业区和现代居住区,且由图可知,外围的工业区和现代居住区的规模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而非圆形、半圆形或者带状分布,A对,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村落历史悠久,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区始终处于该村落的核心区域,工业区、现代居住区、商业区等用地未布局在区域中心,这和一般的受地租因素影响的城镇布局不同,主要是为了保护传统的住宅区和公共服务区,属于历史文化因素,C对。村落形成早期公共服务设施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工业化时期受自然影响小,A错;若受经济水平或交通运输影响,村落中间应分布着付租能力最高的商业区,B、D错。故选C。
【14题详解】
第3阶段,非农用地规模超过了农业用地,土地价值提高,这会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农业生产效率大幅上升,D正确;工业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当地人口不会外流,A错;虽然当地开始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但中央仍保留着传统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保留了传统的风俗文化,B错;由该地第2阶段至第3阶段的发展过程可知,商业区出现晚于工业区,说明是工业化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C错。故选D。
【点睛】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广阔的乡村空间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类型。虽然乡村随着工业化发展,农业产业逐渐边缘化,但传统文化习俗仍然可以保留,形成特有的文化景观。
城市副中心是城市核心中央商务区(CBD)以外城市经济流的高效聚集区,是城市中新兴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我国中部某平原城市提出了多中心发展目标。下图示意该城市多中心分布,其中特殊功能区以大学城、会展等单一职能为主。完成下面小题。
15. 不同的区级组团中心具备相似的( )
A. 规模等级B. 空间形态C. 交通区位D. 辐射面积
1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升级为城市副中心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区级组团中心规模等级相似,在该城市中心体系中处于第三级,A正确;空间形态取决于区级组团中心附近的路网形态、规划等因素,不同区级组团中心空间形态未必相似,B错误;不同的区级组团中心道路、交通站点等基础设施不同,交通区位不同,C错误;通常情况下,相对偏远的区级组团中心辐射范围更大,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四地中丙最靠近城市主中心,受辐射带动作用最强,区位条件在四地中最好,最有可能升级为城市副中心,C正确;甲、乙、丁离主中心较远,受主中心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区位条件较差,升级为城市副中心的可能性较小,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经济辐射效应是指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指某经济区域的发展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或周围区域产生联动增长的间接经济效应。
小张和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某一规划合理的城市进行用地调查,该城市依山傍水。下图为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对应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甲、乙、丙三类城市用地的平均地价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乙>甲D. 甲=乙=丙
18. 关于该城市的推测合理的是( )
A. 总体地势为西低东高B. 未来发展方向可能向东扩展
C. 该城市地形支离破碎D. 平原广阔,多分布在西南外围
【答案】17. A 18. 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图为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图中甲距离市区越远、用地越小,为商业用地;乙市区小,郊区最大,边缘其次,为居住用地;丙距离市区越远,用地越大,为工业用地。地价与距离市中心的距离成正比,因此三类城市用地的平均地价为甲>乙>丙,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8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城市呈同心圆或扇形,故地形以平原为主;又由图可知,该城市西部扩展较少,东部扩展面积较大,由材料“该城市依山傍水”,因此该城市总体地势西高东低,A错误;地形并没有支离破碎,C错误;东部平原较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向东发展,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1、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往往占据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2、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位置上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3、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分布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胡同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开放型街区,其道路转折距离一般不超过30米;胡同两侧主要建筑为四合院,以居住功能为主,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在全国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其主要原因是( )
A. 住宅分散B. 邻里来往少C. 道路分级D. 居民素质高
20. 北京四合院结构布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是( )
A. 崇尚耕读文化B. 遵循严格礼制C. 尊重自然和谐D. 追求御外凝内
【答案】19. C 20.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结合图例可知,胡同社区内既有机动车道,也有步行道及次一级步行道,道路多种多样,由于多为步行道,通行能力有限,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少,对居民的影响小,所以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 C对;从图中可看出,住宅聚集,AB错;居民素质高不是噪音少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C。
【20题详解】
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及伦理道德制约下的民居形式,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北京的四合院强调对称的平面布局,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中间设有多个庭院,反映严格的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宗法思想。四合院结构布局体现出的鲜明的文化意蕴是遵循严格礼制, B正确。崇尚耕读文化、尊重自然和谐、追求御外凝内没有鲜明的体现, ACD错误。故选B。
【点睛】住宅区选址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会受到收入高低、历史、文化、经济、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宗教信仰等的影响。
台湾兰屿岛上的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主要是指( )
A. 地震B. 台风C. 暴雨D. 风暴潮
22. 地下屋室内火堂的主要作用是( )
A. 缓解阴暗潮湿B. 提高冬季室温C. 加热食品D. 驱赶蚊虫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台湾兰屿岛距离台风发源地近,台风强度大,对地上物体破坏性极强,因此岛上居民创造性地这种地下屋,以减轻台风的危害,B正确;地下屋对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没有帮助,A错误;暴雨和风暴潮会引发洪涝灾害,对地下屋的危害更大,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根据生活常识,地下屋光照缺乏,阴暗潮湿,“火堂”可以加强蒸发,增加光亮,弥补阴暗潮湿的特点,A正确,兰屿位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B错误;加热食品和驱赶蚊虫不是“火堂”的主要作用,CD错误。故选A。
【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下表为美国与墨西哥不同年份城市化水平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与美国相比,墨西哥( )
A. 城市化水平高B. 城市化速度快C. 城市人口数量少D. 城市用地规模大
24. 20世纪后期,美国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市中心区环境恶化B. 小城镇环境压力减轻
C. 城郊之间交通压力减小D. 周边小城镇房价上涨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从表中看美国2019年时城市化水平为82%,墨西哥为80%,二者相比,美国城市化水平更高,A错误;1900年时美国城市化水平为40%,2019年时为82%,增长42%,墨西哥则增长了67%,故墨西哥城市化速度快,B正确;城市人口数量多少还要看总人口,材料中未体现两国总人口数量,C错误;一般情况下,城市化过程会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但墨西哥是否大于美国材料中无法推断,根据美国和墨西哥的国家概况,可推测墨西哥总的城市用地规模可能更小,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市中心区环境恶化是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不是其影响,A错误;逆城市化导致小城镇人口增多,环境压力会加重,B错误;逆城市化后会使城郊之间人口流动增加,使城郊之间交通压力变大,C错误;小城镇人口增加会推动房价上涨,D正确。故选D。
【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处于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以加速阶段为主;出现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⑤~⑥阶段,该区域城市化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
A. 逆城市化B. 郊区城市化C. 城市郊区化D. 城市化加速
26. 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②地表水下渗减少③出现城市“热岛”现象④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27. 为了有效防御城市化问题,该区域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 限制人口迁入B. 分散城市职能C. 压缩工业规模D. 提高商贸水平
【答案】25. A 26. D 27. B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据图可知,⑤~⑥阶段﹐该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市化水平较高; 而后城市化水平在下降﹐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正确。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加速都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BCD错误。故选A。
【2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容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地表水下渗减少,出现城市“热岛”等现象,综上所述,②③正确,即D正确。①、④错误,A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问题是因城市规划不合理,人口和经济规模过大,城市职能过于集中等造成的,所以防御城市化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分散城市职能,B正确。限制人口迁入、压缩工业规模,以此防御城市化问题不太现实,AC错误。提高商贸水平与防御城市化问题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问题: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住房紧张,城市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社会治安不稳定等。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京、沪B. 黑、吉C. 粤、鄂D. 渝、黔
29. 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 “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 “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3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 向城市群集聚B. 向中西部迁移C. 沿长江带集聚D. 分布更加均衡
【答案】28. C 29. D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选C。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3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A。
【点睛】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开展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各地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普查重点是掌握分析预测各地现有人口发展变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单身、适婚人口、老龄人口等,全国人口普查也属于国情国力调查。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各项数据结果,相关部门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深度和进度,各地应分批及时适时准确公开。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707万人。加拿大能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世界上社会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下图为加拿大人口、矿产、铁路分布示意图。
(1)简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加拿大北冰洋沿岸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
(3)有人认为加拿大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其理由。
【答案】(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人口集中分布南部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少。
(2)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冻广布;极夜期长;植被稀少。
(3)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加拿大人口 的分布及影响该国人口容量的因素,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纬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北部人口稀少,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北冰洋沿岸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主要有:纬度高,气候严寒;常年被冰雪覆盖,冻土广布;纬度高,极夜期长;冰雪覆盖,植被稀少等。
(3)加拿大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且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较大,然而加拿大人口约为3707万人,因此,加拿大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
【点睛】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钢铁厂布局的合理性。
(2)说出图中①②③最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的地点及原因。
(3)若要在A、B、C新建一大型批发超市,说出最佳选址地并阐述理由。
【答案】(1)靠近煤矿和铁矿,原料充足;位于郊区,地价低;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市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污染小;与城区之间有绿化带隔离。
(2)②;远离工业区和主要交通线;位于城市上风上水向;靠近公园和湿地,环境优美。
(3)A;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低价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功能区及其区位选择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钢铁厂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煤、铁等原料、燃料,靠近煤铁产地,节省运费;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运入,产品运出;钢铁厂生产过程会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原料城市和农田的郊区,地价低,对城市环境影响小;在钢铁厂与城市之间有绿化带,利于保护城市环境等。
【小问2详解】
高级住宅区一般选择在距城市中心较远,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线周围环境较好的地方,图中②地远离城市中心,据工业区、交通干线较远;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周围有公园、湿地,环境质量好,符合高级住宅区的区位条件。
【小问3详解】
大型批发超市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地价较低的地方。图中A地,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距城市较远,土地价格较低,适合大型批发超市布局。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但是在城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地方的城市建设进入了误区,将加速城镇化等同于加强城市建设,不考虑地方的实际经济情况,透支未来进行城市建设。
材料二 现代田园城市是以良好的生态基础为基底,以多中心、多组团为新型城乡空间格局,以经济、社会、生态、交通一体化作为城乡发展模式,拥有人性化、现代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分工明确、分类精细的社会性城市功能,由多级城乡组团构成的城市,也是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生活的城市。
材料三 下图为现代田因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研究思路图。
(1)说明我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原因。
(2)从城市等级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产业类型等方面分析现代田园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
(3)指出影响现代田园城市等级规模的因素。
【答案】(1)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镇化质量低;现代田园城市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的生活。
(2)现代田园城市由城、镇、村共同组成,而传统城市只包括城市本身;现代田园城市各功能区比较分散,形成多中心、多组团、网格化的空间格局,而传统城市功能区多为集中式布局,采用单中心模式;现代田园城市产业类型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传统城市的产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3)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工作半径;人口分布密度。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原因、特点以及影响规模大小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原因。主要从我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城市环境问题以及现代田园城市的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近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可推测,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均衡;过快的城市化导致城市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城镇化质量较低;由材料二可知,现代田园城市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的生活。
【小问2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田园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从城市等级结构来看,现代田园城市由城、镇、村等多级城乡组团构成,而传统城市只包括城市本身;城市空间布局来看,现代田园城市以多中心、多组团为新型城乡空间格局,而传统城市功能区多为集中式布局,采用单中心模式;城市产业类型来看,现代田园城市产业类型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可推测其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产业为主导,而传统城市的产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小问3详解】
由材料三图可知,影响现代田园城市等级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工作半径、人口分布密度等。省份
生态适度人口(万人)
P(万人)
现实人口(万人)
广西
3276.2
2970.6
5331.4
新疆
1957.3
1937.2
2164.4
四川
2990.3
3229.2
9001.3
内蒙古
1825.8
3912.3
2453.2
1900年
1950年
2008年
2019年
美国
40%
64%
82%
82%
墨西哥
13%
41%
77%
80%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