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4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重难点05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专题训练.zip
展开1.燃烧的条件主要以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形式考查,探究燃烧的条件从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角度分析,控制变量时,只需要改变一个探究,其他条件需要相同。
2.灭火的原理常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考查,根据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或解释现象。试题常为选择题、填空题。
3.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主要是选择题,主要考查与燃烧和爆炸等相关的图标。
4.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等进行综合考查。
5.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试题多以信息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新能源的判断和能源的开发利用。
重难点01 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处水中的白磷 不能 燃烧,原因是 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
(2)比较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和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处的白磷能否燃烧情况,说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 、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
(4)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此实验的缺点是 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必须为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有足够的空气(氧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 接触面积 。
重难点02 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根本就是要 破坏燃烧的条件 。
1.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如森林着火,建立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
2.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高楼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吹灭蜡烛等。
重难点03 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1.防范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前,要先 验纯 ,防止可能发生爆炸。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2.火灾自救:用 湿毛巾 捂住口鼻,蹲下逃离;森林火灾, 逆风 逃离。
3.室内救火:救火时为何不要打开所有门窗 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旺。
4.下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的图标的含义。
当心爆炸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放易燃物
重难点04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三大化石燃料: 煤 、 石油 和 天然气 ,属 不可 再生能源;较为清洁的是 天然气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为 甲烷 ,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eq \(=,\s\up6(点燃)) CO2+2H2O。
3.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化学变化,主要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成分为CO)等。
4.石油的分馏: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属于物理变化,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重难点05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乙醇:化学式 C2H5OH ,俗称 酒精 ,充分燃烧方程式 C2H5OH+3O2 eq \(=,\s\up6(点燃)) 2CO2+3H2O 。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一方面节约 石油资源 ,另一方面可减少 汽车尾气的污染 。
2.氢能源:优点是 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 充分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 ;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
3.其他能源:可燃冰、 太阳能、风能 、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重难点01 燃烧的条件
1.(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答案】(1)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 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解析】(1)①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气球a变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说明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重难点02 灭火的原理
2.(2023·江苏南京·一模)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酒精灯翻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高层楼房失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酒精灯翻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说法正确;
B、厨房内天然气泄露,不能打开排气扇 ,电器通电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等危险,说法错误;
C、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以免触电,说法错误;
D、 高层楼房失火,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以免被困发生危险,说法错误。
故选A。
重难点03 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3.(2023·江苏淮安·三模)吸烟有害健康,下列表示“禁止吸烟”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该标识表示易爆品,选项错误;
B、该标识表示禁止燃放鞭炮,选项错误;
C、该标识表示禁止明火,选项错误;
D、该标识表示禁止吸烟,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3·江苏徐州·一模)最近两个月我国发生了几起较大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主要安全措施是
A.关闭坑道B.保持通风、严禁烟火C.戴好呼吸面具D.经常点火检验
【答案】B
【解析】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严禁烟火,也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B。
重难点04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5.(2023·江苏扬州·三模)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氢能C.太阳能D.风能
【答案】A
【解析】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符合题意;
B、氢能是新能源,可再生,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D、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燃烧时放出热量
C.使天然气充分燃烧需要提供足够的空气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答案】A
【解析】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时放出热量,故B正确;
C.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故C正确;
D.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末,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A。
重难点05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7.(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A.地热能B.太阳能C.水能D.化石燃料
【答案】B
【解析】A、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指太阳的热辐射能,能源储量巨大,但是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符合题意;
C、水能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3·江苏徐州·二模)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②太阳能、氢能等属于新能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②淀粉能使碘单质变蓝,但碘盐中碘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不能检验淀粉的存在,正确;故B符合题意;
C、①酒精能溶于水、汽油不溶于水,但是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因此酒精或汽油失火,不能用水扑灭,错误;②煤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①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起重大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正确;②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适当摄入常量元素钙可预防骨质疏松和佝偻病,不能预防贫血,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错误。
故选:B。
2.(2023·江苏盐城·二模)在2023年江苏省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展示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土壤是可燃物B.土壤不会改变石蜡的着火点
C.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物理变化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蜡烛蒸气
【答案】A
【解析】A、“泥土蜡烛”的燃烧是石蜡沸腾后,石蜡蒸气在燃烧,土壤不是可燃物,故A符合题意;
B、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即土壤不会改变石蜡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作用输送蜡烛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江苏徐州·二模)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②太阳能、氢能等属于新能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②淀粉能使碘单质变蓝,但碘盐中碘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不能检验淀粉的存在,正确;故B符合题意;
C、①酒精能溶于水、汽油不溶于水,但是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因此酒精或汽油失火,不能用水扑灭,错误;②煤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①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起重大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正确;②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适当摄入常量元素钙可预防骨质疏松和佝偻病,不能预防贫血,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江苏连云港·二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使火焰更旺
B.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动时带来大量的空气
C.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要迅速用水灭火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A、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火焰更旺,故A正确;
B、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动时带来大量的空气,氧气增大,使燃烧更旺,故B正确;
C、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要迅速用抹布盖灭,故C错误;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
故选C。
5.(2023·江苏南京·一模)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
B.在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发生火险后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A
【解析】A、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所以要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B.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D.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B
【解析】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符合题意;
C、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D、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江苏无锡·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木屑的着火点高于纸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可以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
D.液体B和固体C可以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答案】C
【解析】A、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可证明木屑的着火点高于纸屑,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
C、产生的CO,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不可取,符合题意;
D、液体B和固体C可以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甲烷 (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充足的氧气
(2)可再生
(3)
【解析】(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
(2)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故其属于可再生能源;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2023·江苏南京·二模)燃烧、燃料、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见下图)。
I.将的热水从长颈漏斗注入集气瓶,但不浸没燃烧匙,此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II.继续加水,浸没两支燃烧匙,白磷火焰熄灭。
III.打开K,从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热水回流至长颈漏斗,白磷露出水面再次燃烧。
①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I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③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为 。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 。
(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综合利用方案。
①反应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反应Ⅱ若只生成一种产物X,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X不可能是 (填字母)。
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
【答案】(1) 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Ⅰ中白磷燃烧,而Ⅱ中白磷没有燃烧
(2)移出可燃物
(3) BC
【解析】(1)①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红磷着火点为240℃,则Ⅰ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③Ⅰ中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而当加水浸没白磷后,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釜底抽薪”,是指移出锅下面的木柴,则灭火原理为移出可燃物。
(3)①由图可知,反应Ⅰ为C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于CO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若生成物只有一种,则生成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也为1:1,而甲醇、乙酸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但甲酸、乙醇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不为1:1,故选BC。
10.(2023·江苏宿迁·三模)燃料的变革。
(1)木柴
柴火灶是我国占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1.柴火灶中的 (填序号)可使空气充分对流,木柴充分燃烧。
(2)油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
①夹瓷盘(如图2)是省油灯,用棉绳做灯芯;上层盏盛油,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使油温升高,保持油灯持续燃烧;下层盏盛水,可吸收热量,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目的。
②“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出的水会减少。对该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数目减少 B.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受热分解
(3)化石燃料
①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 。
②石油古称“洧水”。《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洧水之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烟”的主要成分为 。
(4)新能源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首次实现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以下供电没有使用清洁能源的是 (填序号)。
A.燃煤发电 B.光伏发电 C.风力发电
【答案】(1)②
(2) 热 C
(3)天然气 碳
(4)A
【解析】(1)柴火灶中的通风口可使空气充分对流,使木柴充分燃烧,故填②。
(2)①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下层出的水减少,说明水受热蒸发,蒸发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且水减少,则分子数目减少,故选C。
(3)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其中比较清洁的燃料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
②“其烟为墨,黑光如漆”,说明“烟”的主要成分为碳。
(4)A、煤不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B、光伏为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C、风力为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3·江苏南通·三模)天然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I.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
(1)天然气是一种化石能源,再列出一种你知道的化石能源 。
(2)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热量的对比如图1所示。据图1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
(3)已知同温同压下,分子数相同的气体体积相同。要使CH4充分燃烧且恰好完全反应,则CH4和O2的体积比为 。使用天然气的灶具燃烧时如发现火焰呈黄色,锅具底出现黑色物质,应 (填”调大”或“调小”)进风口。
Ⅱ.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甲烷高温下重整可制得合成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可制得不同的物质,下列仅以合成气中的CO、H2为原料通过化合反应,不可能制得的物质是 。
A.甲醇(CH3OH) B.乙醇(C2H5OH) C.尿素【CO(NH2)2】
Ⅲ.天然气转化为H2,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燃料
(5)一定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发生的物质转化为CH4+CO2→CO+H2;该转化技术可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答案】(1)煤/石油
(2)生成的CO2少,产生的热量多
(3) 1:2 调大
(4) CH4+H2OCO+3H2 BC/CB
(5)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解析】(1)天然气是一种化石能源,石油和煤也是化石能源。
(2)由图1知,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生成的CO2少,产生的热量多。
(3)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CO2 + 2H2O,同温同压下,分子数相同的气体体积相同,则CH4和O2的体积比为1:2。使用天然气的灶具燃烧时如发现火焰呈黄色,锅具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天然气不完全燃烧,氧气量不足,故应调大进风口。
(4)如图2,该反应为甲烷和水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不变,故反应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生成物中也应该为此三种元素,且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1。
A、甲醇含C、H、O三种元素,且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1,选项正确;
B、乙醇含C、H、O三种元素,但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选项错误;
C、尿素含C、H、O、N四种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BC。
(5)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后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12.(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氨气(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含氢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是比较好的储氢介质。
(2)工业烟气中常含有SO2,直接排放会造成 等环境问题。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方式,最终产物(NH4)2SO4在农业上可作为 。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
(3)如图是电解合成氨工艺综合利用流程图。
①空气分离装置内一般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的意义是:燃烧速度快、 。
③如图流程中产生氨气的反应总方程式为 4NH3+3O2。
④现有火力发电设施可以直接通入氨气燃烧,燃烧后会生成氮气和水,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结合以上题目信息,谈一谈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 。
【答案】(1)17.6%
(2) 酸雨 氮肥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铵根离子
(3)物理 燃烧更充分,节能环保
(4)用氨气作燃料,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会生成二氧化碳,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比较环保
【解析】(1)氨气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工业烟气中常含有SO2,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
硫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在农业上可作氮肥;
铵根离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故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铵根离子;
(3)①空气分离装置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意义是:燃烧速度快,燃烧更充分,节能环保;
③由图可知,产生氨气的反应为氮气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用氨气作燃料,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会生成二氧化碳,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比较环保。
13.(2023·江苏淮安·三模)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墨经》中记载了“立窑烧烟法”制墨。将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2)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锅。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看,属于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有_____。
A.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B.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3)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实现燃料在较温度下燃烧。以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下:
①反应器1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Ni(固体)的颗粒越 (选填“大”或“小”),则反应越充分。
②一定温度下,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容器中反应引发后,不需要再加热,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不完全
(2)BCD
(3) 化合反应 小 CH4+4NiOCO2+2H2O+4Ni 反应放热
【解析】(1)将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说明生成了碳,所以“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不完全燃烧。
(2)A.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隔绝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还会隔绝氧气,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BCD。
(3)①反应器1中是镍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镍,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为化合反应,Ni(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则反应越充分。
②一定温度下,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为甲烷和氧化镍反应生成镍和二氧化碳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4NiOCO2+2H2O+4Ni,该容器中反应引发后,不需要再加热,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本身放热。
14.(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
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
途径1: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与催化重整为与CO。
途径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工艺。
途径3: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 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
(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的一条途径: 。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
(3)我国科学家将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R的化学式是 。
(4)写出和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与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
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
【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
(2)电能
(3)C2H4O2
(4)
(5)abc
【解析】(1)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4个氧原子,故R为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R的化学式为:C2H4O2。
(4)由流程图可知,CO2和H2在M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a、由流程图可知,CO2和H2可以转化为甲醇和水,甲醇和水又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所以H2 、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说法正确;
b、途径2是催化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使用时,再利用甲醇释放出氢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继续加氢生成甲醇,储存甲醇的成本相比储存氢气要低很多,说法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是作为反应中的循环气体,氢气则是作为产物,所以是尽量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达到生成氢气,可以看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说法正确。
故选abc。
15.(2023·江苏连云港·二模)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原动力,能源革命在演变。
(1)古代,原始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迈进了植物能源时代,钻木取火中“钻木”过程相当于满足燃烧条件中的 。
(2)18世纪,化石能源取代植物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
(3)当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革命,氢气的开发与储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用氢]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以氢气为燃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氢能可以实现零碳排放的理由 。
[制氢]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和天然气催化重整的方法获取氢气,其中天然气催化重整制氢涉及的反应原理为:
(第1步),(第2步)
Ⅰ.第1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 种。
②该反应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③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的是 (填元素符号)。
Ⅱ.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以吸收CO2,从而提高H2的百分含量。H2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2。从t1起,H2体积分数降低且CaO吸收CO2的速率变慢,可能的原因是 。
[储氢、释氢]:CO2和H2在Pd和MgO的催化下(如图3)可实现CO2的再利用和储氢。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
(2)石油
(3) 产物只有水,水中不含碳元素 2 1∶3 O
CaO吸收CO2产生CaCO3难溶于水覆盖在CaO表面阻碍吸收进行
【解析】(1)钻木取火中“钻木”过程摩擦发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
(3)用氢: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中不含碳元素;
制氢:Ⅰ、根据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式为:;
①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H2O、CO两种;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
③CH4中碳元素显-4价,氢元素显+1价;H2O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CO中碳元素显+2价,H2中氢元素显0价,故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的是O;
Ⅱ、CaO吸收CO2产生CaCO3难溶于水,覆盖在CaO表面阻碍吸收进行,所以H2体积分数降低且CaO吸收CO2的速率变慢;
储氢、释氢: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催化剂是Pd和MgO的混合物,生成物是甲烷和水,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2023·江苏南通·二模)燃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燃烧是如何发生的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和,从处缓慢通入50mL氧气,再关闭和,称量装置总质量为g。
步骤4:?,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g。
(1)补全?处的操作内容:步骤1 ,步骤4 。
(2)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3)、、的大小关系是 。
(4)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
(二)如何调控燃烧
资料:
①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
②为了加快燃烧,农村用的炉灶以及历史上的铁匠铺都常用到风箱。
③锅炉燃烧常用到鼓风机,还会把煤块粉碎成颗粒更小的煤粉。
④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5)阅读以上信息你觉得为了促进燃料的燃烧通常要考虑:① ;② 。
(三)未来的燃料是怎样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家用燃料发生的变化如下图:
(6)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以及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请你对未来燃料提出一个设想: 。
【答案】(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
(2)步骤2中白磷不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
(3)
(4)缓冲气压
(5) 有足够多的空气 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6)使用太阳能发电等
【解析】(1)步骤1:由于该探究中涉及气体,则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组装装置后,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4:由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则充入氧气后,应再次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2)步骤2中白磷与二氧化碳接触不燃烧,但步骤4时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对比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的大,则等体积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氧气的质量,则m1>m2,又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m2=m3,则m1>m2=m3。
(4)红磷燃烧放热,则气球的作用为缓解压强。
(5)将“煤球”制成“蜂窝煤”,将煤块粉碎成颗粒更小的煤粉等,均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且使用鼓风机、风箱,能加速空气流通,提供更多的空气,从而燃烧也会更充分。
(6)未来可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17.(2023·江苏无锡·模拟预测)氢气的开发利用是氢能研究的热点。
(1)制氢:
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没有碳排放而得到的氢为绿氢,下列方式不能得到绿氢的是:①水力发电制氢 ②太阳能制氢 ③火力发电制氢
A: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主要流程如下:
①转化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600℃时加入CaO的作用是
B:下图为水在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 /CQDs)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图
③其中反应 II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储氢
①物理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是广泛应用的储氢技术,即通过高压将氢气液化至气瓶中加以储存。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充装释放氢气速度快,但其缺点是
②化学储氢:如图表示CO2和H2在Pd和MgO的催化下,实现CO2的再利用和储氢的原理。图示中生成的CH4与H2O的质量比为
(3)用氢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以氢气为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氢燃料电池汽车“领跑”氢能应用,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1) 除去二氧化碳 分解
(2) 存在泄露爆炸隐患,安全性能较差 4:9
(3) 化学
【解析】(1)①转化①为甲烷与水蒸气在催化剂和650℃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600℃时加入CaO,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氢气;
③由图可知反应Ⅱ为过氧化氢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 /CQDs)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2)①高压气态储氢是广泛应用的储氢技术,即通过高压将氢气液化至气瓶中加以储存,氢气易燃易爆,所以存在泄露爆炸隐患,安全性能较差(合理即可);
②CO2和H2在Pd和MgO的催化下,实现CO2的再利用和储氢的原理,生成的CH4与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甲烷与水的质量比为16:(2×18)=4:9;
(3)①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8.(2023·江苏苏州·二模)能源关乎国家大计和社会民生。
(1)《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此处“石脂水”即为石油。汽油是通过石油的 (填“过滤”或“分馏”)提炼出来的,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其目的是 。
(2)2022年发布的《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2020、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仍处于主体性地位
B.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均属于清洁能源
C.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3)氢能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将占据重要地位,低耗能制氢及高效储氢是氢气大规模应用的前提。
①分解水制取氢。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以上过程: 。
②HCOOH催化制氢。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的原理如图2.HCOOH催化制氢同时还获得 (填化学式)。若用HCOOD(D代表一种氢原子)代替HCOOH催化制氢,生成氢气的化学式为 。
③镁基储氢材料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储氢材料之一,利用(一种镁铝合金)储氢及释氢的过程如图3所示,理论上释放的氢气 储存的氢气(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
【答案】(1) 分馏 使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2)B
(3) 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CO2 HD 大于
【解析】(1)汽油是通过石油的分馏提炼出来的,其原理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其目的是使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2)A、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仍处于主体性地位,说法正确;
B、煤炭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均属于清洁能源,说法错误;
C、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说法正确;
故选B;
(3)①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则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在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②由图可知,.HCOOH催化制氢同时还获得CO2;
若用HCOOD(D代表一种氢原子)代替HCOOH催化制氢,即为HCOOD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HD,故生成氢气的化学式为HD;
③由图可知,氢气先是转化为氢化镁,氢化镁再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第一步只是将氢气贮存,而第二步中氢化镁还吸收水中氢元素变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释放出的氢气大于储存的氢气。
19.(2023·江苏扬州·二模)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Ⅰ.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
(1)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
(2)结合图2分析,目前电解水制氢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的可能原因是 。
(3)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存在碳排放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燃煤发电
(4)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重要方法之一,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有:
a.,b.
①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使a中生成的CO在b中全部转化,目的是 。
②催化重整体系中还需要投入一定量的CaO用来吸收 ,提高H2的体积分数。H2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3,从t1起,单位时间内CaO消耗率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Ⅱ.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5)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方法二:先通过Mg、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5)。化合物MgH2中的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13克MgH2全部与水反应,释放出H2的质量为 克。
【答案】(1)天然气和煤
(2)电解水制氢成本高
(3)C
(4)除去CO 二氧化碳/CO2 降低
(5)混合物
(6) -1 2
【解析】(1)由图1可知,天然气和煤占比最大,所以制取氢气的最主要源料是天然气和煤;
(2)结合图2分析,目前电解水制氢成本高,所以目前电解水制氢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
(3)A、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不存在碳排放,不合题意;
B、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存在碳排放,不合题意;
C、燃煤发电是利用煤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存在碳排放,符合题意;
故选C;
(4)①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使a中生成的CO在b中全部转化,目的是除去CO;
②由于CaO可吸收二氧化碳,使生成氢气的反应正向移动,氢气体积分数增大,所以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提高H2的体积分数;从图像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CaO的消耗率变慢,而氢气的体积分数下降,则可推测有物质阻碍了CaO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则单位时间内CaO消耗率降低;
(5)铝镁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6)储氢过程是在高温和氩气做保护气的作用下,氢气和Mg2Cu反应生成MgH2和MgCu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合物MgH2中的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氢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2x=0,解得x=-1;
设释放出H2的质量为y
y=2g
则释放的氢气为2g。A.化学与能源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太阳能、氢能、天然气等都属于新能源
B.化学与生活
①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
②用碘盐溶液不能检验淀粉的存在
C.化学与安全
①酒精或汽油失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②夜间煤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
D.化学与健康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②适当摄入常量元素钙可预防贫血
A.化学与能源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太阳能、氢能、天然气等都属于新能源
B.化学与生活
①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
②用碘盐溶液不能检验淀粉的存在
C.化学与安全
①酒精或汽油失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②夜间煤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
D.化学与健康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②适当摄入常量元素钙可预防贫血
(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5 燃烧 燃料 能源-专题训练.zip: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5 燃烧 燃料 能源-专题训练.zip,文件包含重难点05燃烧燃料能源原卷版docx、重难点05燃烧燃料能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4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微观模型-专题训练.zip: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4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微观模型-专题训练.zip,文件包含重难点04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微观模型原卷版docx、重难点04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微观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训练.zip: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训练.zip,文件包含重难点03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卷版docx、重难点03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