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8 与朱元思书(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8 与朱元思书(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猛浪若奔 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C.蒙络摇缀 络:缠绕D.心乐之 乐:以⋯⋯为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 吾妻之美我者
C.相与步于中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
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景物各有特色。甲文富春江雄奇秀丽,乙文庭院月色空明澄澈,丙文小石潭静谧清幽。
B.选文均景中传情。甲文含避世退隐之心,乙文有幽微难言之情,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
C.选文均用侧面描写。甲文以“直视无碍”证明水清,乙文以竹柏影子烘托月明,丙文以鱼影突出水清。
D.选文写景方法各异。甲文多角度多感官写景;乙文虚实结合;丙文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结合。
【答案】1.A 2.C 3.C 4.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故选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顺承,就/表假设,如果;
B.代词,代小石潭的景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介词,在/介词,在;
D.表修饰,不译/表转折,但是、却;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澈,穿透;俶尔,忽然;
故译为: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联系《小石潭记原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有误;
故选B。
【参考译文】
(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2023·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②轩邈(miǎ):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5.《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人名)
6.《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____________”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_____(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________之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从流飘荡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
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9.《与朱元思书》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_________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_______,_______”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5.柳宗元 6. 万里送行舟 忧伤(凄苦) 思乡 7. 跟从,跟随 同“返”,返回 8.D 9. 信,书信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奇峰众多 山上长满奋发向上,奇特雄姿的树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万里送行舟”相似,“万里送行舟”一句表面写家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行,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和不舍;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过程和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其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渡荆门送别》一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表达了对家乡的依依不舍,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从,跟随。
②句意:观赏到这山谷,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急湍:急流的水;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因此翻译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故选D。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书信的意思;“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或抒发情志。
第二、三空,结合“水的清澈见底”“侧面描写”可知,《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通过描写水中鱼儿清晰可见的情形,侧面描写出水的清澈见底;
第四空,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岸的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由此可知,作者不仅写山势的险峻,还写了群山上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奋发生长的树木。
【参考译文】
【小石潭记】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2023春·甘肃兰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④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⑤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⑥者,窥谷忘反。横柯⑦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碧]青白色。②[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③[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④[千转]长久不断地叫。⑤[鸢飞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⑥[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⑦[横柯]横斜的树枝。
1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 竹树环合
B.斗折蛇行 大道之行也
C.伐竹取道 虽有至道
D.记之而去 去以六月息
11.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小石潭景色的画面描绘,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参差披拂。
画面:小石潭周围那些青翠的细枝长蔓长短不齐,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婀娜多姿。
【乙】明灭可见。
画面:小石潭曲径通幽,两岸形状交错不齐,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12.结合语境,下列语句中不能表明“水清”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同样是面对优美山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柳宗元和吴均面对美景时的感受。
【答案】10.D 11.甲 12.D 13.示例:面对小石潭美景,柳宗元先有“心乐之”的愉悦,后有“悄怆幽邃”的忧伤;面对富春江美景,吴均既有“从流飘荡”的自由惬意,也有沉醉美景之中的流连忘返。
【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环:名词,玉饰/动词,环绕;
B.行:动词,前行/动词,实行;
C.道:名词,道路/名词,道理;
D.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
故选D。
1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乙,“明灭可见”是“时隐时现”的意思,联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因此本项中“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是错误的;
故选甲。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A.“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从侧面表现了“水清”;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从侧面表现了“水清”;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意思是: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直接写“水清”;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写水流速度之情,没有表现“水清”;
故选D。
1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
《小石潭记》中,由“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可知,当听闻水声时作者“心乐之”;由“似与游者相乐”可知,以小鱼的自由来衬人的心情;由“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写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抑郁和孤寂。所以作者的心情由愉悦到忧伤;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根据文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知作者尽享自然山水的自由惬意;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2023春·广西防城港·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①足荡累②颐物,悟衷③散赏。
(有改动)
[注释]①信:真,确实。②荡累:消除疲劳。③悟衷:内心领会。衷,内心。
14.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B.“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以正侧面描写极言水之清澈,照应“异水”。
C.“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美景令人忘却世俗功名,点明主旨,意境高远。
D.此文风格简淡清新,文辞隽永,语言如诗,情景皆美,属骈文山水佳作。
15.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这种用法叫作词类活用。请你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义。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7.《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均出现了“猿”和“鸟”,分别说说它们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作用。
18.郑振铎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此“三书”“皆为绝妙好辞,能以倩巧之语,状清隽之景”。请你结合《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的内容,谈谈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答案】14.A 15.①向东或向西 ②奔跑的骏马 ③向高处远处伸展 16.(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只有雄鸡还在啼叫不止。 17.《与朱元思书》中的“猿”和“鸟”增加了景物的声音,生动描写出了山间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或反衬山间的寂静);《与施从事书》中的“猿”和“鸟”使文章与前文一起构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的描写,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 18.①语言以四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且多用对仗;②富有音韵和意蕴之美,描摹风景准确生动,传神写意;③多视角、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④在写景中抒发自己对山水的热爱,表现自己热衷于在山水中找到心中的愉悦,消除官场琐事的烦恼,流露出作者对名利鄙弃淡漠的心境。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自己泛舟湖上的悠然自乐,并非“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向东或向西;
②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奔:奔跑的骏马;
③句意: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2)晦:昏暗;不已:不停。
17.本题考查意象和写作手法分析。
结合【甲】“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猿则百叫无绝”可知,【甲】文描写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以及猿不停地啼叫的情景,“猿”和“鸟”的叫声增加了景物的声音,生动描写出了山间幽静美妙,反衬出山间的寂静;【乙】文“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意为: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作者通过描写“猿”和“鸟”的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画面美和层次感,为山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1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结合【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和【乙】文“绿嶂百重,清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可知,两文以四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且多用对仗,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结合【甲】“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和【乙】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等内容可知,两文写景采用多感官相结合手法,细致全方位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摹的景物生动准确,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结合【甲】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乙】文“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可知,两文作者在写景之余均流露出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怀,抒发作者渴望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参考译文】
【乙】故彰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极高,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2023·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
(2)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 ________________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乙】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③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④。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⑤,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⑦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⑧,以记其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⑤皋:近水处的高地。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⑦率:即兴。⑧乡里:指籍贯。
21.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鲂鲤跃鳞于将夕______________
(2)不复乃为嗟叹 _____________
2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欣 对 不 足 率 共 赋 诗 悲 日 月 之 遂 往 悼 吾 年 之 不 留。
23.分别找出甲、乙两篇选文的关键性词句,并说说两篇选文共同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9. 向东或向西。 飞奔的马 至、到达 20.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1. 将要 再 22.欣 对 不 足/ 率 共 赋 诗/ 悲 日 月 之 遂 往/ 悼 吾 年 之 不 留。 23.甲文的关键性词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乙文的关键性词句:风物闲美。两篇选文共同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动词活用名词,飞奔的骏马。
(3)句意: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戾:至、到。
2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要先按照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重点词有:
激:冲击、拍打;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好:美丽的;相互:互相和鸣,互相鸣叫;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太阳即将落山,鲂鱼和鲤鱼争相跃出水面。将:将要。
(2)句意: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复:再。
2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句意为: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其中,“欣对不足”是“率共赋诗”的原因,中间可断开;“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结构一致,都是“赋诗”时所流露出的情感,中间可断开。故此句可断为: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2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提炼能力。
题目有两个要求分别是找出两篇短文的关键句及两篇短文的共同特点。提炼关键句要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关键句子的提炼一般可以在开头或结尾中寻找答案。
甲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写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自然山水风光。①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勾勒全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其中“绝”字点出山水之美;②③段具体描述了富春江的水和山。所以甲文关键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意思是:奇异的山,灵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风景。
乙文中的第①句交代了游览的背景,说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后文具体描写所见之景,其中有傍晚时欢快的游鱼、水鸥,有曾城美景。因此在乙文中“风物闲美”是关键句,意思是:风光景物宁静优美。
两篇短文都是作者游览山水时所见所闻之作,都描写了山水景物。因此可以概括出两篇选文共同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普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普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普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注释】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24.对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B.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C.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D.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25.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远)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树木的枝干)
D.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屏障)
2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景顺序先“水”后“山”,详写“水”略写“山”,由近及远。
B.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直接描写水流之清澈。
C.乙文从视听角度,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了一年四季的山水美景。
D.两文都抒发了热爱自然,寄情山水,不愿为世俗所累之情。
2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答案】24.B 25.C 26.D 27.(1)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百臂相接。
【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结合句意及句子成分进行划分。句意为: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故鄣县东三十五里”做主语,其后应划分停顿;“有青山”与前句一起满足主谓宾结构,其后应停顿;“绝壁干天”“孤峰入汉”是“青山”的两个特点,其间应划分停顿。应断句为: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故选B。
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奔腾的骏马;
B.句意: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
C.句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柯:树木的枝干;
D.句意:绿树浓密,山路崎岖,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嶂:绿树;
故选C。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甲文详写“山”略写“水”;
B.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明水中细石可以看得清楚,是从侧面直接描写水流之清澈;
C.根据乙文中“秋露为霜”可以,是描写秋季的景色,并没有描写一年四季的山水美景;
故选D。
2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
(1)激,飞溅;鸣,鸣叫。
(2)归,归巢;竞,竞相。
【参考译文】
【乙】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
B.余怜而售之怜:怜惜,喜爱。
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
30.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31.翻译下列句子。
(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28.B 29.C 30.A 31.(1)不满十天我就找到两处风景胜地,即使是古代爱好山水的人,或许未能到过这些地方。 (2)(村中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因此断句为: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故选B。
29.C.以效兹丘之下: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效:效力。故选C。
30.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余怜而售之”,即“我”喜欢它。故选A。
3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不匝旬,不满十天;虽,即使;或,或许。
(2)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
【参考译文】
【乙】(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词语
意义
用法
任意东西
①
名词活用作状语
猛浪若奔
②
动词活用作名词
互相轩邈
③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7 核舟记(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6 马说(含解析),共30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4 北冥有鱼(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