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0 愚公移山(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0 愚公移山(含解析)01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0 愚公移山(含解析)02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0 愚公移山(含解析)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0 愚公移山(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0 愚公移山(含解析),共35页。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②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
    【注释】①牸(zì)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④咎繇(jiù yá)为理:咎繇为法官。咎繇是人名。
    1.下面句子有两处必须断句,请用“/”标示出来。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3.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告管仲
    A.何以战(《曹刿论战》)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D.以刀劈狼首(《狼》)
    4.将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为以公名之?
    5.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帮助务实组和求真组完成比异求同探究单。
    【答案】1.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 同“返”,返回 诚心,真诚 确实,的确 上朝 3.C 4.(1)你太不聪明了!(2)你(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5.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修明内政(告诉齐桓公监狱断案不公正) 愚公不愚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分析,“傍邻闻之”中“傍邻”是主语,“闻”是谓语,“之”是宾语,句子成分完整,故在“之”后断句;“以臣为愚”中省略了主语,“以……为愚”是谓语,“臣”是宾语,故在“愚”后断句;再结合句意“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可断句为: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始一反焉”句意:才往返一次。结合释义方法【指出通假】可知,“反”同“返”,返回;
    “帝感其诚”句意: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结合释义方法【借助工具书】可知,“诚”是第①种释义,诚心,真诚之意;
    “公诚愚矣”句意:你(老人家)确实够傻的。结合释义方法【借助工具书】可知,“诚”是第②种释义,确实,的确之意;
    “明日朝”句意:第二天上朝。结合释义方法【同类现象】可知,“朝”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上朝之意。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例句中的“以”是介词,把;
    A.介词,凭借;
    B.介词,因为;
    C.介词,把;
    D.介词,用。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中注意重点词语“甚(很),惠(聪明)”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词语“何为(为什么),名(起名,命名)”要理解正确。
    5.本题考查理解探究文章内容。
    结合【甲】第②段“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从愚公的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以看出他相信人力是无穷的,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结合【乙】文第②段“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可知,管仲明白了老人的用意是借解释地名来告诉齐桓公监狱断案不公正,借以让齐桓公修明政治;据此得出结论,两文中的愚公都不愚。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2023·湖南邵阳·统考二模)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卖蒜老叟》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6.(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年且九十( )
    ②观者如堵(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面山而居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敏而好学 C.朝而往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B.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C.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D.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8.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奋拳击之。
    9.【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0.你从【甲】【乙】两文获得了哪些启示?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答案】6. 将近 墙 C 7.A 8.(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9.我懂得了技艺无止境的道理。(或懂得了即使你技艺精湛,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言之成理即可) 10.示例:甲文:学习愚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乙文:千万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有一些人夸奖你,你就以为自己当世无双了。要时刻虚心求教,不要目中无人。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解析】6.(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①年且九十:年纪快到90岁了。且:将近。
    ②观者如堵: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堵:墙。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A.连词,表转折,但是;
    B.连词,表并列,并且;
    C.连词,表修饰,不译;
    D.连词,表转折,但是;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
    “有卖蒜叟”交代人物,“咳嗽不绝声”写声音,“旁睨而揶揄之”写神态和语言,分别断开。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1)易:交换。始:才。反:返回。
    (2)奋:举起。击:击打。之:代词,指卖蒜老叟。
    9.本题考查主旨。小故事类的文章,其道理主旨或者找议论性语句,或者从人物的行动、结果分析。
    杨二拳术高超,得到了周围人的夸奖和追捧,卖蒜老叟表现出不屑、嘲笑的态度,杨二觉得对方侮辱了自己,于是要打老叟一拳来展示自己的本领,结果正如卖蒜老叟预料那样,拳头打在卖蒜老叟的肚子上,被其夹住,出不来,杨二求饶后,卖蒜老叟才鼓腹纵之,让其跌出石桥之外。杨二有了一点本领就骄傲自满,卖蒜老叟本领高强却低调不起眼,由此我悟出技艺无止境的道理。(或懂得了即使你技艺精湛,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0.本题考查启示。
    (1)《愚公移山》。
    愚公面对高万仞的大山、路途远、工具简陋、人少、年龄大的困难,依然坚持移山,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表现出目光长远的形象,这些都值得学习。
    (2)《卖蒜老叟》。
    杨二仗着有一点拳术本领,受到周围人的追捧、夸奖,高傲自大,被卖蒜老叟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老汉打败,启示我们:要时刻虚心求教,不要目中无人。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参考译文】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他可以用两个肩膀扛起两艘船站起来,几百个船工用篙刺他,篙碰到他的地方,就一寸一寸地断裂,凭着这一点他名声大震,名动一方。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习武弄棒,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众人很惊骇,跑去告诉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笑着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
    老人让杨二歇息了三天,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2023·湖北咸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①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之。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②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③,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铄哉是翁也!”遂遣援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曰:“吾受厚恩,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后汉书·马援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梁伯孙;即梁松;②愍:同“悯”;③顾眄:回头看、转头看。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方”是古代的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B.甲文的“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句中,“易”是更替之意,“反”同“返”,是往返的意思。
    C.乙文的“援尝有疾”句中,“疾”是“病”的意思,在古汉语中,“疾”多指小病,而“病”多指严重的大病。
    D.乙文“遂遣援将四万余人征五溪”句中,“将”一词的用法和意思与《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句中“将”不同。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遣援将四万余人征五溪
    B.以残年余力 以示可用
    C.惧其不已也 公卿已下莫不惮之
    D.其如土石何 帝愍其老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1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大人奈何独不为礼?
    15.填空:两文都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愚公在与智叟的对话中表现出对移山有着①_________的态度,马援在与诸子的对话中表现出②______________的节操,还在与友人的对话中表达了为国捐躯的愿望。
    【答案】11.D 12.A 13.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14.(1)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2)为什么唯独大人您不行礼呢? 15. (1)坚定不移(意同即可) (2)不媚权贵(意同即可)
    【解析】11.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
    D.“遂遣援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意思是:于是派马援率领四万多人征伐五溪。将:带领,率领。“上使外将兵”意思是: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将:带领,率领。这两句中的“将”意思相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副词,都是“于是”的意思;
    B.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
    C.动词,停止/方位词,同“以”,以下;
    D.副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
    故选A。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时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恐惧,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2)奈何,为什么;独,唯独;礼,行礼。
    1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根据甲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认为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不会怕挖不完,表现了愚公对移山有着坚定不移的态度;根据乙文“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可知,即使是身为皇帝的女婿的梁松来探望马援,因马援与梁松父亲是朋友,而不用对梁松行礼,即使梁松很显贵,也不对他行礼,表现了马援不媚权贵的节操。
    【参考译文】
    【乙】马援常生病,虎贲中郎将梁松来探候他,在床下独自跪拜,马援不答礼。梁松离开后,众子问说:“梁伯孙,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非常显贵,受到尊重,从公卿到下面的官员,没有一个不畏惧他。大人为什么唯独不回礼呢?”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他即使显贵,我怎么能够失却彼此的辈份呢!”梁松因此怨恨马援。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五溪蛮夷,深入敌境,全军覆没,马援于是请求前往。(马援)这一年六十二岁,皇上可怜他年纪大,没有答应他。马援自己请求说:“我还能穿甲衣骑马。”皇上命令他试一试。马援扶着马鞍左右看看,来表示还可以任用。皇上笑着说:“真精神啊!这老头儿!”于是派马援率领四万多人征伐五溪。马援夜里和送行的人告别,对朋友说:“我受国家大恩,时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恐惧,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第二年春天,军队到临乡,遇上贼兵攻打县城,马援迎击,打败贼兵,斩杀俘获二千多人,其余都散逃进竹林之中。
    (2023·北京大兴·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①子也。孝武皇帝②时,以武为癷中③监④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⑤厚衣并束之日暴⑥,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⑦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钺⑧汤镬⑨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⑩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匈奴绐⑪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慕义归武。汉尊武为典属国,显异于他臣也。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苏建:苏武之父。②孝武皇帝:汉武帝。③癷(yí)中:厩名,厩为养马场。④监:主管某一事务的官员。⑤旃:同“毡”,一种丝织品。⑥暴:同“曝”,晒。⑦由:同“犹”,像。⑧斧钺:腰斩、砍头的刑具。⑨汤镬(huò):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⑩竟:终于,终究。⑪绐(dài):哄骗。
    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毕力平险 何苦不平 四海升平 平分秋色
    B.以君之力 亡以应 如愿以偿 全力以赴
    C.惧其不已 诛而不惧 临危不惧 无所畏惧
    D.愚公移山 守节不移 斗转星移 矢志不移
    17.翻译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妻子的话说明她对移山存有疑虑,担心愚公的力量,是很关切的态度。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理解:面对智叟的担忧,愚公进行了无情地回击与讽刺,说明他移山的态度很坚决。
    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翻译:天帝被操蛇之神的诚信感动,命夸娥氏次子背走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理解: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终于被移走了,从此以后,愚公出来进去再也无需绕远了。
    D.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
    翻译:于是卫律停止供给苏武饮食,很多天苏武都不投降。
    理解:卫律以高位诱惑、不提供饮食均是希望苏武投降,目的未达成后将苏武杀死了。
    18.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愚公和苏武两个人物形象的相同点。
    【答案】16.C 17.A 18.愚公为移走两座大山,率领子孙,无惧寒暑,下定决心,坚持到底。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拒不投降,十多年坚守节义和爱国忠国之心。他们都是无畏困难、坚毅顽强的人。
    【解析】16.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铲除/铲平/太平/平均;
    B.凭借/来/连词,表顺接/投入;
    C.均为“害怕”;
    D.移动、搬运/改变/移动/改变;
    故选C。
    17.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和理解。
    B.“愚公进行了无情地回击与讽刺”理解有误,愚公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没有讽刺智叟;
    C.“天帝被操蛇之神的诚信感动”翻译有误,句中“诚”,应为“诚心”之意;
    D.“目的未达成后将苏武杀死了”理解有误,结合后文“匈奴慕义归武”可知,苏武后来回到了祖国;
    故选A。
    18.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甲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结合“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为移走两座大山,率领子孙,无惧寒暑,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乙文叙述了苏武宁死不屈终不投降的故事。结合“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的内容可知,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拒不投降,十多年坚守节义和爱国忠国之心。
    综上分析可知,他们都是无畏困难、坚毅顽强的人。
    【参考译文】:
    【乙】苏武是已故的右将军、平陵侯苏建的儿子。汉武帝时,任命苏武为癷中监,派他出使匈奴。当时匈奴派到汉朝的使者有很多都归降了汉朝,所以匈奴也想使苏武投降,以便取得相当的补偿。单于派显贵大臣归降的汉人卫律劝说苏武,苏武不答应。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重要的官职(来诱惑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于是卫律停止供给苏武饮食,很多天苏武都不投降。又遇上盛夏酷暑,给他穿上用毡制成的厚毛衣服并且把他捆起来在太阳下面暴晒,苏武的意志更加坚定,始终不肯屈服。(他)说:“臣子为君主效劳,就像儿子为父亲效劳。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坚守节义毫不动摇,即使被大斧砍死,被放在沸水的大锅里烹死也无所畏惧,高官显爵也不以为荣。”匈奴也因此而敬重苏武。苏武被拘留了十多年,始终不肯降服,可以说是坚守节义的忠臣了。《诗经》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转动;我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以卷起来。”说的就是苏武这样的人。匈奴欺骗(汉朝)说苏武已经死了,后来汉朝了解到苏武还活着,就派使者去寻求苏武,匈奴倾慕苏武的大义,就放还了他。汉朝推崇苏武,委任他为典属国,他的尊贵显荣远远超过别的大臣。
    (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选自苏轼《晁错论》)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于汉阴 阴:指水的南面B.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C.决大河而放之海 河:河流D.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 患:祸患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其功之未成也
    A.其真无马邪B.安陵君其许寡人
    C.其喜洋洋者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中愚公和禹,从事的都是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的伟大事业,都取得了成功。
    B.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这两则历史故事中的愚公和禹,都有坚忍不拔之志,不畏艰难之举。
    C.甲文中,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笑而止之”都能侧面衬托移山的困难。
    D.甲文中,愚公和智叟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人,智叟的目光短浅、知难而退对比衬托出愚公目光长远、知难而进的形象。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答案】19.C 20.D 21.B 2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3.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河:黄河。
    故选C。
    20.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方其功之未成也”句意为: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其”是代词,意思是“他的”;
    A.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B.表示祈使语气;
    C.指示词,那;
    D.代词,他的;
    故选D。
    2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愚公移山”不是历史故事,是寓言故事。
    故选B。
    2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遂(于是)”“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用箕畚装土石)”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当祸患发生的时候就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事至不惧”和“而徐为之图”分别点明了禹在面临祸患时和处理问题时的态度,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是以得至于成功”写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前面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参考译文】
    【乙】有史以来凡是做大事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所以当祸患发生的时候就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2023·浙江宁波·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24.用“/”标出乙文中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拔 其 拳 已 夹 入 老 人 腹 中 坚 不 可 出
    2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2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27.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28.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24.拔 其 拳/ 已 夹 入 老 人 腹 中 /坚 不 可 出 25.C 26.B 27.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28.我懂得了技艺无止境的道理(或懂得了即使你技艺精湛,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24.本题考查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语法结构并结合内容理解为划分依据。
    此句句意为: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故可断为: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2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叩:挖/磕头;
    B.且:将要/况且;
    C.相同,之:都是代词,他;
    D.许:赞同/左右;
    故选C。
    26.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B.句意:才能往返一次。始,才能;而非“开始”;
    故选B。
    2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以,凭借;损,削减;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如……何,把……怎么样;
    ②重点词:故,特意;于,在;奋,举,举起。
    28.本题考查主旨把握。
    《卖蒜老叟》讲述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有一些人夸奖你,你就以为自己当世无双了。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时刻虚心求教,不要目中无人。要知道,技艺是无止境的。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可骄傲自大,要时刻记住只有不断努力,才会战胜别人。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脚,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武艺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老态龙钟,不停的咳嗽,他斜着眼看杨二练武,并出言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还有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2023·山东东营·校联考一模)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29.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1)汝之不惠
    (2)子何恃而往
    (3)吾一瓶一钵足矣
    (4)越明年
    30.阅读两篇文章,你分别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至少总结两个角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1.甲文和乙文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29.(1)惠:同“慧”,聪明。(2)恃:凭借、依靠。(3)足:足够。(4)越:到。 30.示例:甲文: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才有可能成功。
    乙文:不仅要树立奋斗的目标,更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才能实现目标。只要肯做,那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31.示例: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用智叟的平庸愚蠢、鼠目寸光衬托愚公的不畏艰险、大智大勇、有宏伟抱负和坚定信念。用富者犹豫畏缩、终未能行衬托贫者意志坚定、知难而上、敢想敢做。
    【解析】2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真的太愚蠢了。惠,同“慧”,聪明;
    (2)句意:您凭借着什么去呢?恃,凭借、依靠;
    (3)句意: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足:足够;
    (4)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
    3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启示。
    根据甲文中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知,愚公不仅有移山的志向,而且有实际的行动,打算世世代代挖下去。说明人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还要有实际的行动。
    根据乙文中的“吾一瓶一钵足矣”“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可知,贫者不仅有去南海的志向,而且有实际的行动,果真到了南海,第二年自南海回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31.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
    结合甲文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可知,《愚公移山》用智叟不“智”与愚公不“愚”进行对比,以智叟的平庸愚蠢、鼠目寸光衬托愚公的不畏艰险、大智大勇、有宏伟抱负和坚定信念。
    结合乙文中“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可知,《为学》用贫和尚的“立志而为”和富和尚的“无志不为”进行对比,以富者犹豫畏缩、终未能行衬托贫者意志坚定、知难而上、敢想敢做。
    由此可知,两文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
    【参考译文】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023·上海·模拟预测)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①,芒②针为钩,荆蓧③为竿,剖粒④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⑤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⑥之弋也,弱弓纤缴⑦,乘风振之,连双鸧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⑨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⑩,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蓧(dià):楚国产的细竹。④剖粒:剖开的米粒。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纤缴: 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⑧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拢的泡沫。
    32.【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______。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寒暑易节_______
    (2)五年始尽其道______
    34.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B.大王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C.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D.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3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36.【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_______。【乙】文中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_______”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
    37.【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其作用是侧面反映_____________,【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32.列御寇 33. 交换 全部 34.D 35. 愚公在智叟的嘲笑下前赴后继挖山不止,最终感动神灵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 做事时,有时能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6. 大智大勇 以柔克刚 37. 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意在告诫执政者修养自身,才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这个道理
    【解析】3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其中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据此此空应填:列御寇。
    3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冬夏换季。易:交换。
    (2)句意为: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尽:完全、全部。
    3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画线句“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意为: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故选D。
    35.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概括及情感主旨。此类题目,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概括主要事件,并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感主旨即可。
    通读甲文可知,主要讲了北山愚公面对大山的阻塞,动员家中人员以人力移山,即使面对河曲智叟的嘲笑,依旧前赴后继地挖山不止,最终感动神灵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启示我们克服苦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通读乙文可知,文章主要讲了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联系文章第二段“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⑩,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可知,詹何用心专一,采用合适的方法钓鱼颇丰,告诉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空,甲文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可以看出,智叟面对愚公移山的行为,不思考其长久的可能性,而直接予以否定,联系后文愚公的回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认为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山总有移完的一天。通过两人的语言及行为对比,以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大智大勇。故此空填:大智大勇。
    ②空,乙文中的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为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联系后文中“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可知,詹何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的原因在于其能够以弱胜强、以轻致重。故空填:以柔克刚。(意对即可。)
    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空,甲文结尾借神力解决问题,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富有浓厚的想象力。愚公的行为感动了天帝,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
    ②空,结合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可知,詹何利用自己以特殊的钓鱼方式,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的示例,劝诫执政者要修养自身,才能治理好国家。
    【参考译文】
    【乙】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为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听我已经逝去的父亲说过,古代善射的人蒲且子射箭,曾经用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连射两只在云间的黄鹂鸟,(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模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不能扰乱(我的心神)。鱼看见我的钓饵,就像看见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吞食它不会怀疑。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楚王说:“说的好。”
    (2023·上海闵行·统考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
    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38.【乙】【丙】都选自《列子》。列子,原名______,是战国时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
    39.解释下列加点字。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2)汝之不惠( )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句子。
    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41.【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_____和_____(人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想法。
    42.【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
    B.京城氏遗男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支持移山。
    C.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
    D.智叟嘲笑、制止,认为愚公无法处理土石。
    43.经历了困难险阻,【甲】文中作者对理想的态度是_____;【乙】文“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_____;【丙】文中关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_______”。
    【答案】38. 列御寇 道 39. 终将 同“慧”,智慧 40.治理国家和修养身心也都像这样 41. 姜尚/姜太公 伊尹 希望得到重用 42.C 43. 积极乐观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克服困难 “所以然”
    【解析】38.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列子,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
    3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句意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会:终将。
    (2)“汝之不惠”的句意是: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智慧:。
    4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为国(治理国家)、身(修身)、皆(全,都)、如之(像这样)”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1.考查对诗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典故,典故中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终将像姜尚和伊尹一样受到朝廷的重用。据此填写作答。
    4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从【乙】文中愚公的妻子提出“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的疑问,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对愚公移山的批驳和反对。
    故选C。
    4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第一空,从【甲】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看出,诗人对未来理想的实现是积极乐观的。
    第二空,【乙】文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第三空,从【丙】文“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可知,尹子提出要“守”的是“所以然”。
    【参考译文】
    【甲】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丙】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事情的结果,而是关心为什么会这样。
    (2023·山东枣庄·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面山而居
    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⑷贫者语于富者曰
    45.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聚室而谋曰 子何恃而往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吾欲之南海,何如
    D.其如土石何? 其一贫,其一富
    4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⑵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47.乙文经“蜀鄙之僧”的例子证明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道理,这个道理在甲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甲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44.⑴面对着(名词用作动词) ⑵即使 ⑶通“无”,没有 ⑷告诉 45.B 46.⑴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⑵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47.在别人看来,愚公移山的条件不充分:年龄大、力量小、山太大,无处放土石;但在愚公看来,只要坚持去做,哪怕一代人不行,几代人坚持做,总能成功的,最后他也确实成功了。这正印证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章思对即可)
    【解析】4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面,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对着。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虽,即使。
    (3)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亡,通假字,同无,没有。
    (4)贫者语于富者曰: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语,告诉。
    4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将尽;况且。
    B.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C. 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D. 副词,难道;代词。
    故选B。
    4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⑴遂,于是。荷,挑。叩,敲。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一种装土石的工具。于,到。⑵去,距离。至,到。而,连词,表转折。
    4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2)愚公想要移山,而且是两座给出高大的山,愚公面临着年老体衰,工具简陋,人少,路途长等困难,但是愚公面对困难没有屈服,而是看到努力的去做,去叩石垦壤,运于渤海之尾,并且他看到了山不加增,子孙无穷匮也的未来,更坚定了信心,最终打动神明,移山成功。这正印证了乙文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参考译文】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023·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4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49.【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50.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1.【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____。
    52.【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3.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答案】48. 将近 正在 同“返”,往返 说 49.D 50.(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5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53.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解析】48.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且:将近。
    (2)方磨铁粹: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正在。
    (3)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4)媪自言姓武:那老妇人自称姓武。言:说。
    4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知道这些词语有几个解释,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A.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
    B.凭借/用来;
    C.代词,他/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D.都是代词,代指这件事;
    故选D。
    5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固:顽固。彻,透彻,明白,通达。
    (2)感:被……感动;卒:终于。
    5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甲文中“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可知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可知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由乙文中“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欲作针”可知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此题考查人物形象。
    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都在从侧面烘托移山的困难,从而烘托出愚公不怕困难,有决心有毅力,想要造福子孙的人物形象。
    53.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从甲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乙文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可以看出愚公和老妇人都有面对困难时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023·山东东营·模拟预测)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①,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②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③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④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注:①腠理:中医学名调,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院和肌肉、皮肤故理。②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熨,用粗盐成艾章等东西外用热数。③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④火齐: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国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
    5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始一反焉。 反:_________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功: ________
    ③桓侯不应。 应:________ ④桓侯遂死。遂: ________
    55.分别概括两文所表达的寓意。
    56.简要说明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相同之处。
    【答案】54. 同“返”,往返。 功绩,成绩。 答应,理睬。 于是,就。 55.甲文告诉人们,只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乙文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 56.示例一: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智叟的目光短浅与愚公的目光长远、大智大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愚公有远大抱负、有坚定信念、不畏艰难。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讳疾忌医。
    示例二: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愚公与家人和智叟的对话,表现愚公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突出他高大的形象。扁鹊耐心进谏,道出桓侯患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相关治疗方法,表现其医术高明和善意规劝,桓公说“寡人无疾”,突出桓公讳疾忌医的严重程度,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5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2)句意为: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功:功绩,成绩。
    (3)句意为:蔡桓公不理睬他。应:答应,理睬。
    (4)句意为:蔡桓公于是病死了。遂:于是,就。
    55.本题考查寓意。
    结合甲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事物是发展的,只要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乙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
    56.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方法。
    示例一: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甲文,结合“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这里写出了智叟的目光短浅与愚公的目光长远、大智大勇,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愚公的远大抱负、有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乙文,“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写扁鹊的反复劝说,“寡人无疾”“桓侯不应”“桓侯又不应”写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扁鹊的尽心负责、医术高明,桓公的骄横自大、讳疾忌医。
    示例二: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甲文,“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表现愚公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突出他高大的形象。乙文,“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写扁鹊的反复劝说,道出桓侯患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相关治疗方法,表现其医术高明和善意规劝,“寡人无疾”表现了桓公的固执、自负、讳疾忌医。
    【参考译文】
    (乙)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文言现象
    原文语句
    解释加点字(填写文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通假字
    始一反焉
    (1)______
    【指出通假】具答之(同“俱”,详尽、全部)
    一词多义
    帝感其诚
    (2)______
    【借助工具书】
    ①诚心,真诚;②确实,的确;③果真,如果;④诚信。
    公诚愚矣:
    (3)______
    词类活用
    明日朝
    (4)______
    【同类现象】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
    比异求同探究单



    (甲文)
    依据一:愚公有远大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
    依据二:愚公相信人力无穷,从“①____”一句中可以看出。



    (乙文)
    依据: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一句可以看出,管仲明白了老人借解释地名②____的用意。
    探究结论:③____
    篇目
    所叙之事
    寄寓之理
    【甲】
    (1)_____
    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
    【乙】
    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 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
    (2)_______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7 核舟记(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7 核舟记(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4 北冥有鱼(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4 北冥有鱼(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20 愚公移山(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