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77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78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78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79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794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796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800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554946/0-171175952802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知识课件,共19页。
题组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商和西周时期,“中国”指的是最高统治者所住之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大的诸侯国也将本国国都或本国称为“中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A.诸侯维护传统的礼乐文化B.王室的衰微与社会的剧变C.先秦时期中国疆域的变迁D.商和西周集权统治秩序崩溃
【解析】 “商和西周时期,‘中国’指的是最高统治者所住之城”,凸显了王室的权威;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也将本国国都或本国称为‘中国’”,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的膨胀和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减弱,故选B。诸侯国僭越称“中国”破坏了礼乐文化,排除A。诸侯国将本国国都或本国称为“中国”,不代表中国疆域有了变化,排除C。商和西周时期未实行集权统治,排除D。
【解析】 “商和西周时期,‘中国’指的是最高统治者所住之城”,凸显了王室的权威;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也将本国国都或本国称为‘中国’”,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的膨胀和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减弱,故选B。诸侯国僭越称“中国”破坏了礼乐文化,排除A。诸侯国将本国国都或本国称为“中国”,不代表中国疆域有了变化,排除C。商和西周时期未实行集权统治,排除D。
2[2023山东临沂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表明( )A.宗法观念瓦解B.国家制度成熟C.礼乐文化鼎盛D.族群融合加强
【解析】 据材料“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氏族群体之间的融合加强,推动地域组织的兴起,故选D项;宗法观念在宗法制瓦解后长期影响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社会,排除A项;“国家制度成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排除C项。
题组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3 [2023武汉调研]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缟,鲁缟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缟,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此外,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材料表明( )A.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战争阻碍多元一体进程C.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D.经济手段助推诸侯争霸
【解析】 齐国管仲的做法使许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从而使鲁国粮食减产,因此鲁国不得不高价购买齐国的粮食,导致鲁国经济实力被削弱;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也起到了打击对手的作用,有助于齐国的争霸,这表明经济手段助推诸侯争霸,故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论,故A项排除;材料未提到战争对多元一体进程的影响,故B项排除;从材料中看不出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故C项排除。
4[2023杭州二模]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上述举措有利于( )A.打击贵族世袭特权B.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C.促进庄园经济发展D.奠定秦朝统一霸业的基础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吴起规定逐步取消世袭的爵禄,商鞅规定按军功授爵,由此可见二人都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吴起、商鞅对旧贵族世袭特权的打击,没有体现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庄园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奠定秦朝统一霸业基础的是商鞅变法,不包括吴起治楚,排除D项。【名师点拨】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共同内容: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富国”是变法的重点,通过奖励农民或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来调动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发展生产,为争夺天下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兵”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各国把重点放在军队的建设和改革上。实现君主集权,是改革的主要目的,它以打击旧贵族、抑制分裂叛逆势力为核心。
题组3 孔子和老子
5[2023济南学情检测]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老子曰:“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两人都强调( )A.维护奴隶主统治B.健全礼与道的体系C.重视自身的修养D.恢复宗法分封体制
【解析】 孔子强调君子没有什么可与人争的事情,如果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了;射箭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再上场,射完后退下场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由此可知,孔子强调了谦逊礼让的重要性。老子强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讲究的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修养。综上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
6《大武》以诗歌乐舞来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作为周代的礼乐制度,往往被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孔子对《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高度赞扬,但对其歌颂战争功绩的内容却有所不满,称其“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主要表明,孔子( )A.肯定商周鼎革的进步意义B.推行仁为核心的政治实践C.要求恢复周制的政治理想D.重视发挥礼乐的教化功能
【解析】 据材料可知,孔子对《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态度的差异,体现孔子希望用礼乐来导人向善的理想,表明他对礼乐教化功能的重视,D项正确;孔子对《大武》歌颂战争功绩的内容表示不满,不能体现其对商周鼎革的肯定,排除A项;孔子对《大武》的态度,反映出孔子追求的政治理想,但不能反映孔子的政治实践,排除B项;孔子对周代礼乐制度形式和内容的态度存在差异,C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项。
题组4 百家争鸣
7[2023山东枣庄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指出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以及“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些言论( )A.表明宗法礼乐制度已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8传统文化[2023山东烟台一模]墨子要求人们顺应天意,认为“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主张“万事莫贵于义”,“有义则治,无义则乱”;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提出选贤任能。这些主张( )A.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色彩B.强调了重义轻利的理念C.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D.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项华夏民族认同与秦汉国家统一课件,共15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综合检测课件,共18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疑难点专练课件,共13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