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08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09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10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102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107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110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113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555790/0-171178531116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之阅读专题课件(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1)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分析,增分技巧,小说标题的作用,答题模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分技巧及答题模板
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小说阅读而言,它属于文学性较强的体裁,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应当加以重视。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2.命题形式一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2017年开始选择题由以往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为6分,共计15分。3. 选材特点受篇幅限制,以中外微型小说为主,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有时也选取经典的中长篇小说作品片段。字数一般为1200字左右,题材内容侧重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所选取的小说或有情感熏陶的作用,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引导的作用,以当代文学作品为主。
4、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考查内容主要有: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人物】;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情节】;环境作用【环境】;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题】;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等。
考点指向:三要素+主题+语言
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 义小说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2.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
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撷取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细节、侧面,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点是受命题者青睐的命题点。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造出的小说,一般认为“科幻性”“人文性”“文学性”是其三要素。
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促使人物性格形成和影响人物言行思想的诸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分析自然环境(时令、气候、地理等)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第四步:多方联系,初识主旨除要联系小说三要素看主旨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综合考虑,准确概括小说主旨。
1.人物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三要素及主题关系图
二、掌握读文技法,准确理解文意考场小说快速阅读“四步法”这里要讲的“四步法”只是初识文本的阅读,大体对文本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几个要素有初步了解。真正的精读须结合考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特别提示]“四步法”用于具体小说时不是全部适用的,如有的小说,其环境描写不突出,就可以略去“第三步”。
考查重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常考题型:近几年来,新高考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中,题目的数量一直是4个。题目的类型有三种: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为16分。热点预测:近年来,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都考查了小说,考查点是基本固定的:对作品内容的分析综合,对作品形象的赏析,对情节安排的作用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三个角度:概括、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及作用;概括、分析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增分意识】1.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做到心里有数,知识点准确,答题有的放矢,力求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主观题,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3.术语意识。现代文阅读I主观题套路性特别强,到底是按照赋分点来解答试题,尽量做到写上采分点,一般情况下,六分答六点,还是三点;是筛选整合,还是归纳提炼,还是联系实际探究,每种题型设问不同,答题的模板存在着差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用术语作答,体现出考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专业性。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表面意思(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深层意思(即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漏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等)。指代意思、引申意思、隐喻意思、象征意思。(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一语双关,双层含义(一表一里、一虚一实)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隐喻象征义。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交代交代写作对象(主要的人物形象、物象)和故事发生的环境。2、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3、概括小说主要事件(主要内容情节)。 4、寄托作者情感。5、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①表明人物……性格(品质), ②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6、①贯穿全文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7、突出主题。含蓄或形象的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8、①有暗示隐喻象征的作用,引人深思,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②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写大,以实写虚//③照应开头或结尾,或与之对比反衬//④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修辞手法 :①使用某种修辞,新颖独特,引起阅读兴趣;②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深思。 双关、比喻、拟人,对比反衬、象征、讽刺 标题语言:富有诗意、清新雅致//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 //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韵味……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突出小说主题;③线索作用、设置悬念的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①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③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3、以人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4、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5、以事件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的作用。6、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本节考点】
①小说题目题②小说主题
命题角度 ①小说题目题
考点突破、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不少小说的标题,微言大义,往往有暗示主题的作用。只要细细品味标题,往往可以窥见主题的蛛丝马迹和作者的创作深意。如《药》,浅层含义,无非是人血馒头——迷信中认为可知痨病的偏方;深层次的含义,则是作者希望寻找一剂疗救国民愚弱灵魂的良药。《装在套子里的人》,也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套子即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害怕新事物,拒绝社会变革的思想。《活着》,一看这个标题,便会陷入沉思,究竟为什么活着?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
考点突破、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小说中,作者对传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进行了解构:通常一提到为什么而活着,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说道,小而言之,为实现某种人生价值而活,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而活,总之,都是为活着本身之外的东西而活,而小说中旨在揭示,就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之外再无意义。福贵的一生,虽然充满了生命的韧性,但绝不是个“硬汉”形象,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始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设问方式1.“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4.小说以“×××”为题,有何含意?请简述。5.小说以“×××”为题有什么用意?请加以赏析。6.小说以“×××”为题,有何丰富内涵?
解题思路
解读小说标题“二角度”
1.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意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意;深层含意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意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意。2.根据标题特点分析标题作用(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4)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文章以××为题目,具体含意是……,深层含意(寓意)是……;有比喻象征、强化渲染、点明激发……的作用。例2:速读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完成问题。小说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6分)剖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考生可先看标题是否使用表达技巧,本标题将三个名词组合;然后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本标题概括了故事情节;最后理解标题的深层义,本标题意在构成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答案: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标题的表层义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杀敌报仇。该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所叙故事情节:“林教头”点明故事的主人公,“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山神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②深层义: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所以解答标题、主旨题,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文章的写作意图。
题型一 理解主旨
题型一 理解主旨 这里说的主旨,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答题技巧】落实“5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1)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2)抓情节。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3)抓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4)抓环境描写。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5)抓作者的思想倾向。具体就是: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题型二 理解标题
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常见设问】1.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2.“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3.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理解标题意蕴“三步骤”: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所要表示的最㳀层的意思分析出来。第三步,挖掘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注:标题没有使用表达技巧的,分析标题意蕴时可以忽略第一步。
考向二 分析标题作用
【答题技巧】分析标题作用“5角度”:(1)从标题与情节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不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不是对情节的概括。(2)从标题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为塑造或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不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3)从标题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4)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5)从标题与读者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命题角度②
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考小说关于主题鉴赏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①概括主题,包括原因概括题。对主题比较单一的文本,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原因概括题,是小说主题考查的一种变体,有时候问题是就全篇而设,有时候是就某个局部发问。这类题类似于全国卷中的概括内容要点,不同之处是,所概括的内容往往揭示了作品的主题,需要考生准确筛选出答题的区间,然后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概括。答案一般采用分条陈述的方式。②评价或探究主题、内涵。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的文本,往往以评价或探究的形式来考查,要求考生把主题同人物、情节、结构等结合起来有理有据地探究论述。
了解了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再来分析、归纳和评价小说的主题,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那么,常见的分析方向又有哪些呢?分析小说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 注意标题。从小说题目角度看主题。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有些小说的题目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或是一语双关,或是画龙点睛。分析小说题目的修辞手法、命制意图,阐释小说题目的言表意与言内意,进而揭示其深层内涵,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小说标题与主题的内在关联,进而分析归纳出小说的主题。《祝福》便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主题。
②抓关键性语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③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主题。
④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和作家的相关状况,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环境主要是为人物的行动与命运提供生动的舞台,为展示人物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提供“合理性”;同时,环境描写也从侧面暗示了主题理解的指向。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探寻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破译小说的主题意蕴。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要以此为方向。
⑤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尤其情节的突转,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手法。小说作品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必然的关联。通过分析小说的构思手法,诸如对比、反差、反讽、抑扬、象征、虚实、悬念、意外、巧合等手法运用及其意图,可以归纳出小说的主题。如《炮兽》结尾场景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赏功与罚罪的对比,成功塑造了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冷静、果断、赏罚分明。小说主题基本思路: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了……暗示了……抒发了(呼吁)……
⑥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小说的主题常常在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表现出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内涵与人物彼此间的关系,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要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以及这个(些)人的个性际遇、命运归宿等,因为个人总联系着社会生活,投射出特定的历史文化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进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如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那守旧、封闭、胆小、无耻告密等言行中,就能明白沙皇专制统治的残酷性。
⑦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小说的主题常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情节内容。分析情节,要善于梳理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因果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从中发现情节包蕴的主题思想。如理解《边城》主题,不仅要分析课文节选情节,还需阅读原著,从天保、傩送兄弟一死一走、翠翠独守渡船的结局,引起读者对农业文明造成人与人之间封闭、孤独的反思,而这也是原著所要表达的一大主题。
⑧从小说叙述者角度看主题。小说叙述者的语调、视角和情感倾向,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人称的选择、小说中的议论性语句,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显得比较亲切、自然、真实。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
不少小说,尤其是当代的微型小说,往往截取生活的横断面,贴近真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洞烛世相,入木三分。《太阳老人少女》,如果从老人的境遇看,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描写,则可以概括出“亲情的冷漠”这一主题。最近阅读的《未婚妻》,同学们深入思考后发现了一处不易觉察的对比:初次相见的农民夫妇对我的热情、关爱与身边人的冷漠、缺乏温情构成对比,即“熟悉的陌生人”和“陌生的熟悉人”之间的对比,反映出人情冷漠的社会现实,渴望人间温情等主题。《剃刀侠》的环境描写,主要是社会环境,不仅真实再现了社会生活、民俗的画卷,也透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匍匐在皇权、威权、强权之下,惟其如此,剃刀侠的不畏强暴更显得难能可贵。
概括主题类试题一般的设问方式有: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小说的某一局部安排(如结尾、高潮)的意图的理解;③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意图的理解。而此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则可为: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了……,暗示了……,抒发(呼吁)了……
评价或探究主题内涵类试题一般的设问方式有:①读了这篇小说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的体会;②联系作品主题,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和情感倾向;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这类试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解题方法一般要把握如下几点:①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探究小说的环境观;②从人与人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人生启示;③从人与历史的角度探究小说体现的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④从人与时代的角度探究小说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⑤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文本的深层意义,如象征义、双关义等。答题时可以采用的一般步骤是:先亮出观点,再分项论述(举出理由,从文本中寻找根据)。
例1:速读小说《祝福》,完成问题。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剖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抓人物形象(祥林嫂是主题性人物)和作者的倾向,先从小说中找出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理解归纳。答案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中控诉。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本文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并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同时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1、鉴赏方法: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第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第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2、常见命题方式: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3、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有的题目就是小说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突出主题。“钉子上的帽子”是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提炼、人物塑造、结构情节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汝龙译)【答案】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深刻、内涵丰厚。①选取生活中含有深意的小事件,截取生活中富有深意的横断面,对当时的俄国社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剖析。②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畸形状态,彻底暴露了在等级制度压迫下扭曲病态、丧失人格、丑陋不堪的灵魂。③其中蕴含着作家复杂的思想:既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又有对世事炎凉的感叹;既有对惨淡社会的愤怒,又有对时事弊端的针砭;既有对官僚的批判,又有对人性的鞭挞。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情节会表现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感悟。)(主题性人物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表明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生的哲理;主题性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或人性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典型性格或人性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就展现作品的主题(歌颂或批判);主题性人物对特定社会环境的客观认识和心理状态具有普遍价值,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所在。)典例分析:从“宝玉挨打”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么。答:“宝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训儿子的家庭小事,实则是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贾政望子成龙,希望重整家业,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在外私结戏子,又与母婢金钏有说不清的嫌疑,种种不肖,使贾政大为失望,大为光火,认为宝玉这样下去必定会“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于是对宝玉大打出手。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美好的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着腐朽的正统保守势力。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文中运用了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对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所起的作用。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在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通过描写……,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揭示了等)……。
4、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8)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分析,增分技巧,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模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7)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分析,增分技巧,答题模板,命题角度③情节作用题,命题角度④情节手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6)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分析,增分技巧,答题模板,命题角度③情节作用题,命题角度④情节手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