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2021年9月份以来,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全国一些地方采取有序用电,个别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对工业生产乃至民生造成影响,部分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迫在眉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行业中,最需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一组是( )
A.食品、生物制药B.水泥平板玻璃
C.炼油、电子仪器D.服装机械制造
2.下列措施与减少“拉闸限电”频次不相关的是(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率
C.调整区域产业结构D.跨区域调配能源
下表为1990-2010年三峡库区主要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比例(%)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三峡库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域增速最慢B.建设用地增速最大
C.耕地变化最小D.林地和草地增速相当
4.影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质B.水文特征C.科学技术D.社会经济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
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
6.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
①地震、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回答下列各题。
10.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B.海洋生物资源C.淡水资源D.油气资源
11.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生态旅游业
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
D.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象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13.形成“赤潮”的主要污染物为( )
A.重金属B.甲基汞
C.氮、磷等营养元素D.有机氯农药
14.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
2004年11月18日,我国最大的火电厂——北仑电厂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动工。这是浙江省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解决酸雨危害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下题。
15.长期以来浙江全省酸雨危害严重,其成因与下列情况相关最密切的是( )
A.浙江省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B.多山地地形,森林覆盖率低
C.火电厂多为燃煤发电机组D.位于西北季风的下风向
16.下列措施中对浙江防治酸雨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加快中心城区建设B.南水北调
C.西电东输D.建跨海大桥
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华北地区
18.针对上题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古代城市,在一万多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目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到这座“海底古城”考察的科学家面临的环境有( )
①狂风
②巨浪
③黑暗
④低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海底古城”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得益于海底( )
①低温
②温度变化平缓
③空间开阔
④水流缓慢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粮耕价值比即粮食作物产值与耕地经济价值的比值,其中耕地经济价值由耕地上粮食作物总产值与经济作物总产值共同构成。粮耕价值比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耕地利用中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揭示耕地“非粮化”的总态势。下图示意2004~2020年中国粮耕价值比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2004~2020年我国粮耕价值比总体下降是因为( )
①粮食作物产值降低
②耕地经济价值降低
③种粮比较效益降低
④经济作物产值上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我国粮耕价值比总体下降会导致( )
A.耕地“非粮化”现象增多B.大量耕地荒废无人耕种
C.从事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23.为提高粮耕价值比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粮食规模化生产
③增加种粮补贴
④推广经济作物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海洋作为地球表面的主要水体,储存了地表93%的二氧化碳。联合国《蓝碳报告》把由海洋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岸带)吸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定义为“蓝碳”。完成下面小题。
24.有利于海洋固定更多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
A.海洋营养物质减少B.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海洋天然气开发增加D.海洋碳酸盐沉积增多
25.发挥蓝碳潜能、激发蓝碳价值可通过( )
①开发蓝碳交易市场
②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③增加围海造陆工程
④发展海洋交通运输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6.下图是1990年和2016年新疆和田地区四种土地利用方式面积示意图,和田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加剧B.土壤盐渍化减轻C.生物多样性增强D.土地荒漠化加剧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20世纪80年代,“洋垃圾”开始进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工业发展一种难得的“资源捷径”。2022年10月21日,我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我国当时进口洋垃圾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生产成本B.缓解能源供应不足
C.减少本土资源消耗D.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28.目前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是因为( )
A.难以分类B.环境污染C.来源减少D.利润下降
29.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承担“减排”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不用承担“减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30.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重点是( )
A.静态水资源B.动态水资源C.地下水资源D.海洋水资源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达3.68亿吨,同比增长12.1%。
材料二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突破60%。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材料三 中国石油供需演变图。
材料四 我国进口原油中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提出了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
(1)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2)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滇池处于云贵高原中部,是昆明市百姓生产生活的主要供给水源。滇池流域也是全国有名的蔬菜、花卉生产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已严重威胁着流域内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分析滇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通过治理,滇池的环境不断改善,试推测其主要治理措施。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使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对区域内物种的正常迁移和物质交换造成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建立生态网络为物种迁移以及物质交换提供通道,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生态廊道构建。
(1)指出土默特左旗生态廊道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说明土默特左旗生态廊道构建的生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依据“部分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迫在眉睫”题意,重点行业多为高耗能行业,在我国当前包含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8个重点行业,需要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行业能效水平,B正确。食品、服装属于轻工业,电子仪器属于新兴工业,关系民生和就业,耗能相对较少,不属于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重点,AC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减少“拉闸限电”频次是为了保障需求端的稳定,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从供应端着手,两者并不相关,A正确。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可减少“拉闸限电”频次,B错误。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缩减高耗能的重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拉闸限电”频次,C错误。我国能源分布地区分配不均,跨区域调配能源有助于减少“拉闸限电”的频次,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表中数据表明,水域仅在2000~2005年间出现负增长,其它时间段面积变化比例均为正值,相对草地和耕地,水域增速不慢,甚至是较快的,A错误。表中数据表明,各时间段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比例均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因此建设用地增速最大,B正确。表中数据表明,耕地面积变化比例在1995~2000年间为正值,其它时间段耕地面积比例为负值,耕地面积比例缩小的幅度较大,因此耕地变化不是最小,表中数据表明林地变化最小,C错误。表中数据表明,林地从1990~2010年面积比例略有增长,而草地面积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两者增速不相当,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表中数据表明,各时间段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比例均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因此建设用地增速最大,说明当地城市、交通发展迅速,因此影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D符合题意。地形地质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起到的作用有限,排除A。水文特征对水域面积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对建筑用地面积比例变化影响不大,排除B。科学技术对当地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影响不明显,不是主导因素,排除C。故选D。
5.答案:A
解析:地方病是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而产生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次生盐碱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后者为主。A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地震、泥石流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②③正确,故选B。
7.答案:A
解析: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现象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A正确。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B错误。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形成环境的污染。C错误。环境问题有人为也有自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D错误。故选A。
8.答案:A
解析:该岛国需要通过储存雨水和地表径流来保证供水,说明该岛国的用水量较大;进一步推测可知,该岛国的降水量较丰富,这样在雨季时,水资源供过于求,才可能通过储水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如果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储存后就不能利用。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该国淡水供给不足,可以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由上题可知该国降水量
10.答案:D
解析:土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而油气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A符合题意。发展生态旅游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导致的一种水体环境的污染,因此,说赤潮与人类活动无关是不正确的,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本题题意。
13.答案:C
解析:重金属、甲基汞和有机氯农药这些都和赤潮无关,可知ABD错误,氮、磷等营养元素在水体中的含量众多容易导致赤潮的发生,可知C正确。
14.答案:D
解析:珠江口一带纬度低,水体温度较高,再加上这一带经济活动量大,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所以珠江口一带最容易爆发赤潮,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15.答案:C
解析: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C正确;浙江省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A错误;浙江多丘陵,森林覆盖率较高,且森林主要吸收二氧化碳,森林覆盖率高低与酸性气体关系较小,B错误;位于西北季风下风向与酸雨危害严重关系较小,且西北季风是冬季风,冬季降水较少,酸雨发生频率相对较低,D错误。故选C。
16.答案:C
解析:西电东送,直接为浙江省提供电力,能减少浙江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酸雨,C正确;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城市人口、产业增多,对能源耗用量增加,可能会加重酸雨,A错误;南水北调是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跨海大桥是交通工程,均与酸雨关系较小,BD错误。故选C。
17.答案:D
解析: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径流量小,水资源缺乏,再加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严重缺水;西北地区虽然降水更少,水资源不足,但工农业规模小,耗水量小,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综合上述分析,D项正确。
18.答案:A
解析: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都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解决缺水问题不能依靠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人类对自然可以进行适度的改造,可以进行人工增雨。人工降雨成本太高。综合上述分析,A项正确。
19.答案:B
解析: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狂风、巨浪是海洋表层的环境。故选B。
20.答案:D
解析:古城得以保存,是因为温度变化平缓,水流缓慢,侵蚀作用小。海底低温和空间开阔不是长时间保存的条件,故选D。
21.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作物的产值高于粮食作物,①错误;且经济作物产值上升速度也远比粮食作物产值上升速度快,由此可知,耕地经济价值提高、种粮比较效益降低、经济作物产值上升,②错误,③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答案:A
解析:粮耕价值比下降,说明粮食种植的效益低下,这样必然导致部分耕地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即耕地“非粮化”现象增多,A正确;但粮耕价值比总体下降不会导致大量耕地荒废无人耕种、从事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C错误;粮耕价值比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无关,D错误。故选A。
23.答案:B
解析:扩大耕地面积不一定能得到种粮增多的结果,①错误;粮食规模化生产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从而提高粮耕价值比,②正确;增加种粮补贴同样可以提高粮耕价值比,③正确;推广经济作物会加大耕地“非粮化”,降低粮耕价值比,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答案:D
解析:海洋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海洋生物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盐沉积,D正确;海洋营养物质减少,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长,不利于固定二氧化碳,A错误;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长,不利于固定二氧化碳,B错误;海洋天然气开发增加,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固定二氧化碳,C错误。故选D。
25.答案:A
解析:开发蓝碳交易市场,有利于激发蓝碳价值,①正确;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有利于海洋生物生长,有利于固定二氧化碳,②正确;增加围海造陆工程,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固定二氧化碳,③错误;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固定二氧化碳,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1990年和2016年各土地利用方式面积的变化,耕地由2653.9km2变为4692.2km2,林灌草地由7936.1km2变为7418.2km2,水域由1257.8km2变为1059km2,建设用地由156.6km2变为648.9km2,其中耕地面积、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而林灌草和水域面积减少;和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的生态问题为荒漠化,植被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会加剧气候的干旱,导致荒漠化加剧,故D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地区,该地区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A错误;植被和水域减少,加剧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加强,土壤盐渍化加重,故B错误;植被和水域减少,加剧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错误。故选D。
27.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洋垃圾”开始进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工业发展一种难得的“资源捷径”,有利于降低工业生产成本,A正确;缓解能源供应不足,减少本土资源消耗,提高垃圾处理水平,不是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
28.答案:B
解析:现在禁止洋垃圾进口,由于垃圾数量太多,提取后的废物难以处理,造成环境污染,B正确;利润下降和难以分类的情况在过去也存在,因此不是主要原因,AD错误;由于时代发展,各国的垃圾增加,垃圾的来源也增加,C错误。故选B。
29.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但不能说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A错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但也应积极承担“减排”的义务,B错误;国际环保中,不同的国家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故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需要本着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等原则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挑战,C错误,D正确。故选D。
30.答案:B
解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其特点是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被开发利用,短期不易恢复,因此不是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点,A错误;动态水资源包括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速度快,是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点,B正确;地下水资源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其中浅层地下水为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点,而深层地下水不是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点,C错误;海洋水是咸水,不是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点。D错误。故选B。
31.答案:(1)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已探明储量有限,生产量小;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矛盾越来越大。
(2)①进口地区多元化;②增加战略石油储备;③石油市场国际化,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④节能和提高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⑤加强石油的勘探等。
解析:(1)主要从我国目前自身的生产量和需求量两方面回答。我国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有限,生产量小;经济发展快,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快;国内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量,因此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2)结合材料,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分析,如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加大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32.答案:(1)滇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水体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周边农业中的化肥、农药残留进入滇池;昆明人口增加迅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等。
(2)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大投入,对城区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周边农业中的农药、化肥使用量;调整滇池流域内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跨流域调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流域管理,建立滇池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解析:(1)由材料可知,滇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可从污水排放和水体自净能力的角度展开分析。因滇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水体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污染物净化速度慢;滇池周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残留进入滇池,导致滇池中磷元素等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昆明人口增加迅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等,加重滇池水污染。
(2)滇池的环境不断改善的措施从个人、产业、政府的角度入手可作答;对个人而言,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产业角度看,加大投入,对城区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减轻污染;减少周边农业中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污染物质来源;调整滇池流域内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跨流域调水,增加水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从政府角度看,加强流域管理,建立滇池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33.答案:(1)分布特点北:部生态廊道较为集中,东部与南部生态廊道较为匮乏;总体连通水平较低。原因:北部区域生态源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密集,东部与南部缺少源地或源地面积较小。
(2)构建生物迁移与扩散的最佳路径;促进生物的迁徙和移动;扩大生物的栖息活动范围;提高连通性,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由图中生态廊道分布可知,北部生态廊道较多,形成网状,较为集中,东部与南部生态廊道单一,较为匮乏,总体生态廊道数量较少,连通水平较低。
从图中生态源地分布可知,北部区域生态源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密集,东部与南部缺少源地或源地面积较小,生态廊道需求南北不均,故呈现北多南少局面,生态源地分布集中,缺失区域多,总体连通水平较低。
(2)生态廊道的建设能够构建生物迁移与扩散的最佳路径,对生物生存和扩散意义重大;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促进生物的迁徙和移动;扩大生物的栖息活动范围,改善生物生存条件;提高连通性,保持不同区域物种的交流和繁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主要地类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2005-2010
1990-2010
耕地
-0.40
0.41
-0.27
-0.35
-0.20
林地
0.11
-0.25
0.18
0.07
0.06
草地
0.40
-0.63
-0.33
-0.09
-0.22
水域
1.26
4.54
-1.83
2.64
1.74
建设用地
2.91
6.43
3.66
6.72
9.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地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