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文言文练习(含答案)第1页
    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文言文练习(含答案)第2页
    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文言文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文言文练习(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咸来问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桃花源记
    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 诣太守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不足: 未果: 问津: 垂髫: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 。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 。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 。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 。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1、东晋 陶渊明
    2、顺着、沿着 遇到 花瓣 走尽 开阔 同“邀”邀请 摆、 邀请
    告诉 作标记 到 顺着 从前 计划 不久 渡口
    3、繁多的样子 开阔明亮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愉快的样子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 隔断 不用说,更不必说
    不值得 没有实现 访求,探求 指小孩
    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
    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7、 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8、 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9、 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10、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11、 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12、 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13、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往来种作”和“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豁然开朗。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落英缤纷。
    14、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15、景物描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
    《小石潭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该文选自《 》,作者 ,唐朝著名 。
    2、注音:
    篁( ) 洌( ) 翕( )邃 ( ) 坻( )
    3、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 ;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 。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
    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幽邃: )
    ⑸隶而从者 (隶: )
    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8、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 、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0、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
    ⑵清:水尤清洌( ) 以其境过清 ( )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11、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写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阅读理解、分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②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15、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柳河东集》;柳宗元;文学家
    2、(huang2) (lie4) ( xi1) (sui4) (chi2 )
    3、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4、B
    5、⑴向西⑵凭借,依靠⑶像狗的牙齿那样⑷寂静得使人忧伤⑸跟随
    6、愉悦;抑郁忧伤
    7、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
    8、游鱼、阳光、影子、水、水
    9、CFG
    10、玉制的装饰品;环绕;清澈;凄清;大约;可以,能
    11、日光……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2、D
    二、
    13、①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②(游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4、①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②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意近即可)
    15、①“鸣佩环”比喻“水声”的嘹亮。②“空”,意为空中,比喻水的透明度。③不是比喻,“似”表示作者的猜想。
    16、一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二段:写潭的水源。三段:写潭四周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17、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 (2)贻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
    (7)天启壬戌 (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l.①wǎng ②yí ③ruò ④jī ⑤sǎn ⑥rán ⑦rén xū ⑧zhuàn
    2.①无不 ②曾经 ③极 ④同“屈”,弯曲 ⑤篆字图章 ⑥神色 ⑦还 ⑧长而窄
    3.清 张潮《虞初新志》 明 魏学洢
    4.大苏泛赤壁 奇巧 技亦灵怪
    5.古汉语中无专门的量词,常用数词加名词表示数量。
    二、
    (1)C (2)C (3)诎屈弯曲 (4)D (5)[ ]
    A.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B.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c.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6)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
    《关雎》《蒹葭》选择题练习
    1、. (1)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 (3)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2、.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北冥有鱼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并写出一个含有跟该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
    ①怒而飞。 怒: 成语:
    ②志怪者也。 志: 成语:
    ③则芥为之舟。 芥: 成语:
    ④适千里者。 适: 成语: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野马也,尘埃也。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背负青天
    D.腹犹果然
    (3)说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两句的论证特点和表达作用。
    答:________
    (4)有关蜩与学鸠的分析,是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效果?
    答:________
    答案:
    2.D;解析:
    (1)①怒:奋发;百花怒放。②记载;开张志喜。③小草;视如草芥。④往,到;适可而止。
    (2)句中义:(吃得)饱饱的样子;现代汉语义:副词,表示跟预料的相同。
    (3)比喻论证。用浅水托不起大舟这一喻体,说明没有崇高的志向,心灵终究飞不远。
    (4)对比论证。用没有远大志向的蜩与学鸠反衬鲲鹏的雄才大略。
    答案
    《虽有佳肴》导学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 》(《 》),又名《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 ② 弗食( ) 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
    ⑦教学相长( )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 ⑾然后能自强( ) ⑿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 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 今义:( )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 今义:( )
    学学半 古义:( ) 今义: ( )
    5.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合作探究: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 yá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 促进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 勉励 ⑿学学半 教
    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
    合作探究: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 与: 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
    (3)男有分,女有归 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 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
    (3)可爱者甚蕃。 通 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 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 作:
    (4)故外户而不闭 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 ”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1)yǔ mù (2)ɡuān (3)fèn (4)wù
    2.(1)“与” “举” 推举
    (2)“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3)“蕃” “番” 多
    (4)“说” “悦” 愉悦、高兴
    3.(1)分:职分 归:女子出嫁
    (2)恶:憎恶
    (3)乱:造反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6.(1)西汉 戴圣 49
    (2)论语 孟子 礼记
    7.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一)8.mù ɡuān fèn wù
    9.(1)信:诚信 修:培养、修致
    (2)货:财货
    (3)贼:指害人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10.,,,。,,,,,,,。,;,。,,,
    11.(仅作参考)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马说》练习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1.在文中给”食”注音:
    2.填空
    《马说》选自 ,作者 ,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 ,有文 之称,被列为 之首。与 共倡古文运动,合称“韩柳”。
    二、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 ⑷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⑹才美不外见
    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⑻策之不以其道: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⑾执策而临之: ⑿其真无马邪:
    ⒀其真不知马也 (14)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3、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 ,意思是
    才美不外见 同 ,意思是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 ,意思是
    其真无马邪 同 ,意思是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2)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 虽有千里之能 执策而临之
    (6)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 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9)虽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5、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三 、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本文的主旨是: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马说》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⑷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⑹才美不外见 通“现”见 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 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⑾执策而临之:面对 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 、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9、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卖炭翁》检测题
    一.填空题
    1.满面尘灰烟火色, 。
    2. ,心忧炭贱愿天寒。
    3.夜来城外一尺雪, 。
    4. ,黄衣使者白衫儿。
    5.半匹红绡一丈绫, 。
    6. ,回车叱牛牵向北。
    7.本诗歌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8.“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
    9.“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
    10.“黄衣使者”是指 ;“白衫儿”是指 。
    11.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
    12.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
    13.“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卖炭翁》检测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13题 答案 略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宫市的霸道不公 。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 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词:(12分)
    ①见: ②庇: ③丧乱:
    ④安得: ⑤突兀: ⑥何由彻: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12分)
    ①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倚杖”与“_____________”相照应.
    3.此诗选自《 》,题目中的“___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6分)
    4.群童抱茅单是“欺我老无力”吗?这一情节对后文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状,既显示_______之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_______________”, 表示宁愿“__________”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10分)
    6.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本文中的哪些诗句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诗中加点词:(4分)
    俄顷: 何由彻:
    8.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9.填空:
    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 的伟大胸襟蓄势。(10分)
    10.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举出一例:
    参考答案:
    1.①通“现”,出现 ②保护,庇护 ③指安史之乱
    ④如何能得到 ⑤高耸的样子 ⑥略
    2.①安得……欢颜。 ②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③风怒号。
    ④唇焦口燥呼不得 ⑤老无力
    《 》 歌 忧国忧民
    4.不是。因为穷困。是结尾的伏笔。
    5.茅屋为秋风所破 风力 焦急和痛苦 天下寒士 吾庐独破
    安得广……亦足。
    7.一会儿 通(彻夜,通宵)
    8.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9.时间;气氛,氛围;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10.例如:
    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③……(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下面是其中看法之一: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请你对谁是胜者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固然 (2)顺着,沿着 (3)代词,鱼的快乐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3.惠子求实的态度近乎呆板,而庄子极富灵性,有诗人一般的心境。
    4.机智、幽默、富有想像力。
    5.“略”。

    相关试卷

    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案: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逢十是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