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回延安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人。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主要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形式,它曲调朴素、高亢、悠长,常为两句一节,情感抒发热烈、饱满。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联想丰富,感情深切。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或一韵到底。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的艺术手法。
更好诵读红色经典,需要了解诗歌内容。本诗围绕“延安”,用最简洁的文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并分析每个部分侧重叙写的内容。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更好诵读红色经典,要把握诗歌情感。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1.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2.共五章,第一章,语速较快,充满期待,有些着急;第二章,语速适当减慢,饱含深情;第三章,节奏轻快,语言跳跃;第四章,用明朗的语调,语调上扬;第五章,音量适中,加强咬字的力量,语调激昂,最后可以适当延长。
诗歌的情感在诵读中得以传递,细腻丰富。
更好诵读红色经典,需要把握诗歌形式特点。这是一首陕北民歌“信天游”,诵读时要注意民歌特点。
1.叠词的运用。请从诗中找出来,按表格加以分类。叠词该如何朗读?
叠词是陕北民歌中比较常见的语言形式。叠词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表现亲昵的情感。后一个字为了凑足音节,可以轻声朗读,并可以适当加快语速。
2.“比兴”手法的运用。请你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说说其表达效果,又该如何朗读?
3.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请你在诗中找出相关诗句,说说其表达效果,又该如何朗读?
1.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是陕北乡村特有的景观。
2.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都带有红色意象,有着特殊年代陕北的独特记号。
3.融入陕北特色,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回延安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回延安课前预习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回延安教课内容课件ppt</a>,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课回延安,课前导学,积累运用,新题专列,课内精读,课外赏读,创新微写作,澎湃激情,养育深恩,回延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回延安教学课件ppt</a>,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民俗文化知识简介,读一读,课文指窑洞的顶上,词语注释,课前预习,课文精讲,比兴手法,党的培育之恩,拟人形象鲜明可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