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展开1.下列有关细胞中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酶都一定含有C、H、O、N
B.酶的专一性与酶空间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已经变性的酶都能重新恢复活性
D.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能相同
2.已知药物a能使淀粉酶和淀粉结合的机会减少,但不会影响淀粉酶活性;施加药物b能使淀粉酶活性丧失。图为淀粉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乙组使用了少量药物a处理。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0~t1时,甲、丙两组均可能使用了药物a处理
B.在t1时,丙组可能适当提高了反应温度
C.在t1后,甲、乙两组中的淀粉酶活性均小于丙组
D.在t1后,甲组可能因使用药物b而导致曲线不再上升
3.某实验室新近研制出一种X酶,为测出X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a、25 ℃、b(a<25 ℃A.一定在25 ℃左右
B.一定在a~25 ℃之间
C.一定在25 ℃~b之间
D.低于a或高于b或在a~b之间都有可能
4.生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B.可利用唾液淀粉酶处理植物细胞,用于获得无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C.在pH分别为6、7、8、9的条件下可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D.在H2O2的分解实验中,加热、加入Fe3+与过氧化氢酶均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5.分别用0 ℃和100 ℃的温度处理某种蛋白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是( )
A.经过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 ℃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
D.经过100 ℃处理的酶被水解成氨基酸
6.如图1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体内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1中可知pH=7时植物体内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图1中可知若使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则该酶活性逐渐升高
C.图2中影响AB、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
D.图2中曲线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7.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须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酶较过氧化氢酶更适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注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2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9.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蔗糖溶液和等量的蔗糖酶溶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均低于最适温度)反应,产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支试管所处的温度大小关系为 。若适当提高甲试管的温度,则A点如何移动? 。当反应时间为t1时,甲、乙曲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2)若乙试管:3 mL3%的过氧化氢溶液+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丙试管:3 mL3%的过氧化氢溶液+2滴3.5%的FeCl3溶液。则乙、丙曲线的不同说明酶具有 ,若适当增加过氧化氢的量,则丙试管的曲线中B点会 移动。
二、提升练
1.某科研小组从田间一处土壤中筛选出能合成淀粉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淀粉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酶合成后不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B.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时可将该酶液与碘液混合,观察混合液是否呈现蓝色
C.测定淀粉酶活性时,应选择淀粉作为该酶作用的底物
D.测定淀粉酶活性时,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下图中,曲线甲表示最适温度条件下某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乙、丙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点适当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B.在B点适当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将增大
C.图中C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pH,D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D.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等
3.科学家研究发现,完整的核糖体中rRNA约占2/3,其余为蛋白质,在核糖体的肽键形成区域内没有蛋白质,只有RNA。该项研究不能为下列观点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细胞内存在化学本质为RNA的酶
B.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在翻译过程中不起作用
C.核糖体中的rRNA具有催化肽键形成的作用
D.进化过程中先有RNA后有蛋白质
4.如图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某酶促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某兴趣小组据图探究经过t4条件处理的该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或反应物的消耗速率表示
B.图中t1和t5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都为0的原因相同
C.该探究实验应该设置分别在t3和t4温度下进行保温处理的两个对照组
D.该探究实验实验组应该先在t4温度下保温处理,再在t3温度下保温处理
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图1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活性是指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填两项),但是 (填一项)不影响酶活性却会影响反应速率。
(2)酶C催化的反应是物质A生成B,酶的作用机理是 。
(3)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T2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
(4)某种重金属离子能与酶C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请参照图2画出相应的曲线。
课时规范练7 降低化学
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基础练
1.C 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均含有C、H、O、N四种元素,A项正确;酶的专一性与酶空间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项正确;剧烈的环境条件使酶变性后,酶不能重新恢复活性,C项错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能相同,D项正确。
2.C 在0~t1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丙三组产物浓度逐步上升,且变化曲线一致,已知其中乙组使用了少量药物a处理,据此可推断甲、丙两组均可能使用了药物a处理,A项合理。在t1时,丙组可能适当提高了反应温度,从而使酶的活性升高,反应速率加快,B项合理。在t1后,甲组中应该加入了药物b导致酶失活从而出现了图示的曲线,因此甲组淀粉酶活性小于丙组;丙组可能是适当提高温度使酶活性升高,也可能是增加了底物浓度使得曲线表现出产物浓度上升,因此丙组的酶活性不一定高于乙组,C项不合理。在t1后,甲组曲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物浓度不再上升,可能是使用药物b导致的酶失活,D项合理。
3.D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b(a<25℃4.A 酶可以作为催化剂,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所以也可以作为反应的底物被相应的酶分解,A项正确;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利用唾液淀粉酶处理植物细胞,不能去除植物细胞壁,B项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在pH分别为6、7、8、9的条件下,胃蛋白酶会失活,C项错误;在H2O2的分解实验中,加热是提供能量,并不能降低反应活化能,D项错误。
5.A 经过0℃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酶的活性可以恢复,A项正确,C项错误;经过100℃处理的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酶的活性不能恢复,B、D两项错误。
6.C 由图1可以看出,pH=7时,人淀粉酶活性最高;pH=5.5左右时,植物的淀粉酶活性最高,A项错误;由图1可以看出,pH=2时人淀粉酶已经失活,即使升高pH,酶活性也不会恢复,B项错误;图2中,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等,C项正确;图2中两条曲线相比,只能说明37℃时酶促反应速率比25℃时快,但是不能得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就是37℃的结论,D项错误。
7.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实验的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的有无及是否煮沸,其中1、2、4号管是对照组,3号管是实验组,A项正确,B项错误;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管与1、2号管对照,若3号、2号管显橙红色,1号管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项错误;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项错误。
8.C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因此不适合用淀粉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项错误;淀粉是否被分解可用碘液来检测,但蔗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不能和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不能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B项错误;新鲜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强,能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C项正确;pH为2时,淀粉酶已经失活,且不可恢复,因此将溶液pH由2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变,D项错误。
9.答案:(1)甲>乙>丙 不动(或不移动、保持不变) 底物的量不同 (2)高效性 向上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实验温度均低于最适温度,而图中甲、乙、丙三支试管的反应速率为甲>乙>丙,故所处的温度为甲>乙>丙。适当提高甲试管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但A点取决于底物的多少,不会移动。当反应时间为t1时,甲、乙曲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底物的量不同。(2)乙、丙试管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效性,因此乙、丙曲线的不同说明酶具有高效性。若适当增加底物过氧化氢的量,则生成物的量也会增加,丙试管的曲线中B点会向上移动。
二、提升练
1.ACD 淀粉酶是从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A项正确;将该酶液与碘液混合,观察混合液是否呈现蓝色,不能证明淀粉酶的化学本质,B项错误;酶具有专一性,测定淀粉酶活性时,应选择淀粉作为该酶作用的底物,C项正确;测定淀粉酶活性时,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D项正确。
2.ABC 由图可知,曲线甲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乙表示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曲线丙表示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在A点时底物浓度较小,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A项错误;反应物的量不再是B点的限制因素,在B点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会增大,B项错误;图中C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D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pH,C项错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等,D项正确。
3.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将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此时周围只有RNA,说明rRNA有催化肽键形成的作用,为一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提供了依据,A、C两项不符合题意。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题干中没有提及蛋白质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所以其是否起作用尚不明确,B项符合题意。rRNA有催化肽键形成的作用,因此翻译过程才能形成蛋白质,推测进化过程中先有RNA后有蛋白质,D项不符合题意。
4.ACD 图中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或反应物的消耗速率表示,A项正确;t1时为低温,酶的活性很低,导致酶促反应基本不进行,而t5时为高温,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丧失活性,使得酶促反应不进行,因此两种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为0的原因不同,B项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经过t4条件处理的该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所以该实验应该设置分别在t3和t4温度下进行保温处理的两个对照组,C项正确;根据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实验组应该先在t4温度下保温处理,再在t3温度下保温处理,D项正确。
5.答案:(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温度、pH 底物浓度 (2)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增大 提高反应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反应时间增加
(4)
管号
2%
H2O2
mL
缓冲
液/mL
过氧化
物酶溶
液/mL
白菜梗
提取
液/mL
煮沸冷
却后的
白菜梗提
取液/mL
1%焦
性没
食子
酸/mL
1
2
2
—
—
—
2
2
2
—
2
—
—
2
3
2
—
—
2
—
2
4
2
—
—
—
2
2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32烃的衍生物: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32烃的衍生物,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肉桂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3电离平衡: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3电离平衡,共10页。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将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