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Zn-65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梦溪笔谈》记载的下列研究成果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油烧墨,以石油为原料制取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剂钢为刃,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湿法冶铜,有铜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发生了碳的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七初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是有没有气味的气体污染物B.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D. 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属于污染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B、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其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说法不正确;
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扬尘,提升空气质量 ,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正确;
B、称量固体质量,托盘天平左盘放固体,右盘放砝码,错误;
C、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4.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 水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N——2个氮元素
B. Fe2+——铁离子
C. SO2——由硫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 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表示2个氮原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Fe2+可表示为亚铁离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C、SO2表示二氧化硫;表示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
D、NaCl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 我国在四川雅江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B. ,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
C. 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 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1,x=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锂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锂元素为+1价,氢氧根为-1价,根据化合价法则可知,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 《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D. 反应的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错误;
D、ZnO-ZrO2作催化剂,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相等,错误。
故选B。
8. 2020年4月23日下午,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突发山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山林区域虽森林覆盖率低,但树木与灌木、杂草相间,枯叶枯草层厚,极易燃烧
B. 山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山势陡峭,地势险要,扑火人员很难直接到达着火区域
C. 出动无人机投放干粉灭火弹,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山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山林区域虽森林覆盖率低,但树木与灌木、杂草相间,枯叶枯草层厚,这些都属于可燃物,极易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山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山势陡峭,地势险要,扑火人员很难直接到达着火区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投放干粉灭火弹,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山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理清化学概念间的关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化学概念间的关系有包含、交叉等。下图关系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浓稀的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A正确;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含氧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而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B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氢气燃烧是物质与氧反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相交的关系,不是包含关系关系,故C错误;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所以稀有气体属于空气,空气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10. 对下列俗语、成语、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利用的灭火原理是去除可燃物
B.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所以不怕火
C.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硬度比组它纯金属大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在高温煅烧下,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符合题意;
C、“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不符合题意;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A不正确;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用洗洁精清洗餐具,B正确;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有咸味,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NaCl的浓度大汤咸,NaCl的浓度小汤淡,即NaCl的浓度可调节汤的咸淡,C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所以用生石灰做自热米饭,D正确。
选择A。
12.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可以鉴别,故A正确;
B、盐酸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通入二氧化碳后,纸花都不能变色,不能证明CO2能否和水反应,故C错误;
D、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冒出白雾
B. 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 铁锈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D.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为蓝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呈碱性,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现象是:红棕色(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出热量,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 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 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g
D. 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则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说法正确;
B、烧杯②经充分搅拌后烧杯底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C、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设加水的质量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需加水150g,说法正确;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相当于增加溶剂的质量,氯化钾会溶解,硝酸钾也会溶解,烧杯中没有剩余固体,说法错误;
答案:D。
15. 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两者发生反应,但不能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故选项方法不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通入氧气点燃,CO2中的CO不会燃烧,故选项方法不正确;
C、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解后加热,蒸发结晶,过滤得到氯化钠晶体,故选项方法不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可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故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16.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丙为氧气,则乙可以是具有还原性物质
B. 若甲为金属氧化物,乙为碳,则丙是一氧化碳
C. 若乙为氧气,则甲可以是碳、氢气或一氧化碳
D. 符合该转化关系所涉及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丙为氧气,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与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应,若丙为氧气,则乙可以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说法正确;
B、碳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若甲为金属氧化物,乙为碳,乙能与丙反应,则丙不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
C、乙和甲能相互反应,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若乙为氧气,则甲可以是碳、氢气或一氧化碳,说法正确;
D、根据关系图,酒精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甲可以是液体酒精,乙可以是气体氧气,丙可以是固体碳,丁可以是气体一氧化碳,符合该转化关系所涉及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说法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9分)
17. 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如图1。
(1)这里所用的“法”是指___________(填净水方法)。
(2)向甑桶中的淀粉粮食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
(3)该装置适合制备沸点_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物质。
(4)酒精可作燃料,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酒精具有挥发性,应___________保存。
(5)酒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
(6)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53度”表示100 mL的酒中有53 mL酒精。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酒精度数与粘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还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饮用,但可杀菌消毒。如图3为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病菌所需时间。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酒精度数为___________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乙醇汽化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B.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
C.48度的白酒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48% D.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
(7)生活中一般选75%的酒精进行消毒。依据图3,解释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蒸馏 (2)缓慢氧化 (3)低
(4) ①. 可再生 ②. 密封 (5)分子在不断运动
(6) ①. 55.9 ②. AD
(7)当酒精的浓度为75%时,病毒的致死时间最短,即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短文可知,这里所用的“法”是指将酒精蒸发,再将其液化,则指的是蒸馏;
【小问2详解】
向甑桶中的淀粉粮食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
【小问3详解】
该装置是加热使酒精蒸发,然后冷凝得到酒精,适合制备沸点低的物质;
【小问4详解】
酒精可通过粮食发酵等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酒精具有挥发性,故应密封保存;
【小问5详解】
酒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
【小问6详解】
①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由图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粘度最大,此时口感最醇厚;
②A、乙醇汽化时,由液体变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粘度最大,不是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不符合题意;
C、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48度的白酒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8%,不符合题意;
D、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应禁止青少年饮酒,符合题意。
故选AD;
【小问7详解】
依据图3知,当酒精的浓度为75%时,病毒的致死时间最短,即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故生活中一般选75%的酒精进行消毒。
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3分)
18. 水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
(1)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M管、N管收集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请说出M管、N管收集气体体积比小于1∶2的原因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②若太空空间站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64kg氧气作原料,需要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在实验过程中,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写出以下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___________;
②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___________。
(4)水也可以作为溶剂,广泛应用在溶液的配置中。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食盐水来粮食选种。要配制150克该溶液需要蒸馏水___________克,用量筒取蒸馏水时,俯视刻度,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___________。
【答案】(1)煮沸 (2) ①. 8:1 ②.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 ③. 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
x=72kg
答:消耗水的质量是72kg。
(3) ①.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 将集气瓶中空气排尽
(4) ①. 126 ②. 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日常生活中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加热过程中将水中的钙镁物质转化为沉淀;
【小问2详解】
①M管连接的是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N管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生成氧气与氢气质量比为32:4=8:1;理论上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实际测量值却小于1:2,主要原因是同等情况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氧气减小得更多的缘故;
②过程见答案;
【小问3详解】
①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加有少量的水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②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将集气瓶中空气排尽,收集纯净的氧气;
【小问4详解】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150克16%食盐水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4g,则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150g-24g=126g;用量筒取蒸馏水时,俯视刻度,读数偏高,实际量取的水偏少,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高。
四、(本题只有2个小题,共21分)
19. 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该从多角度了解。
Ⅰ.金属冶炼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指鼓入空气)熔化。”
①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从而提高炉温。
②“点铅勾锡”是炼锡的关键步骤,加铅能使锡胶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Ⅱ.金属的活动性
(2)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
①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小红认为可以只用___________(填字母)两支试管中的实验,就能达到实验目的。
(3)小李在实验过程中,将等质量的锌、铁放入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中,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Ⅲ.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4)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
①“发蓝”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发蓝”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铁锈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Ⅳ.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5)学习小组同学欲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为___________。
【答案】19. ①. 使木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 ②. 合金的熔点低
20. ①. ②. AC 21. BD
22. ①. 化学 ②. 隔绝氧气和水 ③. 混合物
23 ①. ②. 硫酸铜##Cu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让木炭充分燃烧,该反应放热,从而提高炉温;
②加铅后形成合金,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金属;
【小问2详解】
①试管C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A可以得出锌的活动性强于铁;实验B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在氢前;实验C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实验D可以得出铜的活动性在氢后,要得出活动性:锌>铁>氢>铜,可只用AC两支试管中的实验,就能达到实验目的;
【小问3详解】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质量关系为:,每65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质量关系为:,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等质量的锌、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多,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多,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比铁快;因为加入稀硫酸的速度一样,所以产生氢气的速度是一样的,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故选:BD;
【小问4详解】
①“发蓝”过程是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铁生锈是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发蓝”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隔绝了氧气和水;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5详解】
①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铜、银不反应,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Ⅰ过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银,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溶液X中含有硝酸铜。
20. 具支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应用广泛。
Ⅰ.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1具支试管内装有细铜粉,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为30 mL。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反复缓慢推拉注射器。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实验完毕具支试管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缓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Ⅱ.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先用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将加装气球的具支试管放入盛有60℃热水的烧杯内,观察现象;然后将注射器内的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继续观察现象。
(3)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右边具支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Ⅲ.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3装置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6)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7)小红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加热至硫粉燃烧,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加热高锰酸钾,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此时观察到硫粉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硫粉燃烧结束,此时应___________,再熄灭酒精灯直至恢复至室温才能将导气管从烧杯内移出。
(8)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9)小李同学觉得该实验装置可能导致溶液倒吸,请你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内的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②. 氮气##N2
(2)铜与氧气充分接触,氧气完全反应
(3)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4)
(5)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前,白磷不能燃烧,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后,白磷燃烧
(6)
(7) ①.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 继续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
(8)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9)在导管口装上一个倒扣的漏斗,漏斗下边缘与水面平齐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的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空气的主要气体是氧气和氮气,实验完毕,具支试管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或N2)
【小问2详解】
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缓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铜与氧气充分接触,氧气完全反应;
【小问3详解】
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小问4详解】
右边具支试管内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前,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能燃烧,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右边具支试管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小问6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7详解】
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时,能够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粉燃烧结束,此时应继续用气卿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防止因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压降低,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内,引起试管的炸裂;
【小问8详解】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小问9详解】
小李同学觉得该实验装置可能导致溶液倒吸,提出改进措施在导管口装上一个倒扣的漏斗,漏斗下边缘与水面平齐。
五、(本题共1小题,共9分)
21. 某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下表,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不分解。
②除碳酸盐以外其余物质忽略与盐酸的反应。
③碱石灰的成分是生石灰和烧碱,可以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④已知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
Ⅰ.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
(1)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交流讨论】
(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烘焙过程中,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深入探究】
(4)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___________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饼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5)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l,它不与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Ⅰ质量,记录数据;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⑦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⑧重复步骤⑤,记录数据。
【交流讨论】
(6)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如果没有进行第⑦步操作,会使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偏小”)。
(8)实验后,如何证明A中残留液体中盐酸过量,下列试剂可选用的有___________;
A. 铁钉B. 石蕊试液C. 酚酞试液D. 锈铁钉E. 铜片
【数据处理】
(9)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1)稀盐酸 (2)
(3)
(4)洗涤液和残留固体分别
(5)装置的右端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左端弹簧夹,用酒精灯微热锥形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导管出现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6)确保样品中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7)偏小 (8)ABD
(9)0.212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实验结论饼干中含有碳酸盐,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说明饼干中含有碳酸盐;
【小问2详解】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洗涤液和残留固体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均有气泡出现,说明饼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小问5详解】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在装置的右端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左端弹簧夹,用酒精灯微热锥形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导管出现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小问6详解】
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是因为在洗涤的过程中,滤渣表面可能含有碳酸钠,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样品中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小问7详解】
若步骤⑦没有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会导致部分气体残留于装置中,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会使结果偏小;
【小问8详解】
实验后,证明A中残留液体中盐酸过量;
A、铁钉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若观察到产生气泡,则说明A中盐酸过量,正确;
B、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说明A中盐酸过量,正确;
C、酚酞试液与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变色,无法判断盐酸是否过量,错误;
D、锈铁钉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若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则说明A中盐酸过量,正确;
E、铜片和盐酸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ABD;
【小问9详解】
干燥管中增加质量等于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2−m1=0.088g,设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则有,解得x=0.212g,故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0.212g。A.石油烧墨
B.剂钢为刃
C.湿法冶铜
D.百炼成钢
A.熄灭酒精灯
B.称量固体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的成分是CO和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乳化油污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D
用生石灰做自热米饭
生石灰遇水温度升高
A.鉴别、NaOH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B.比较锌和铁的活动性
C.探究能否和水反应
D.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
B
除去中的CO
点燃气体
C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晶体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D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配料
营养成分(每100g)
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洋葱粉、食用盐、碳酸钙、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香葱、酵母、麦精、食用香精
能量
2017千焦
蛋白质
8.5g
脂肪
21.0g
碳水化合物
63.5g
钠
500毫克
钙
280毫克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淀粉的检验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观察到溶液变蓝
饼干中含有淀粉
②碳酸盐的检验
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饼干中含有碳酸盐
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执诚学部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执诚学部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执诚学部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执诚学部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四川省江油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四川省江油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四川省江油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四川省江油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