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资源(2)(含解析)
展开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2.如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阴影区)分布图。读图,该资源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泥石流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地震火山
3.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淡水、铁矿石B.钢铁、闪电、阳光
C.煤、石油、天然气D.玻璃、煤、铅锌矿
4.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占土地总量的( )
A.80%左右B.55%左右C.46%左右D.16%左右
5.如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要使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 )
A.平原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B.陡坡缓坡都用来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多修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6.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时应注意( )
A.搞好生态环境建设B.大量出口林木产品
C.多建别墅,大力开发房地产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7.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的总量少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多地少
8.我国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B.兴建水库C.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
9.下表是某年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分配数据表,为解决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建设的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B.西电东送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
10.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一水多用,废水利用B.大水漫灌农田
C.直接排放废水D.大量使用地下水
11.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到( )
①禁止过度捕捞
②捕养结合
③防治海洋污染
④加强近海捕捞强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B.我国沿海气候利于晒盐
C.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D.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近于枯竭
13.关于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事业的有利条件,叙述有误的是( )
A.我国近海地跨寒、温、热三带
B.大陆架宽而浅,阳光可直射海底,水温适宜
C.大量河流入海,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盐类
D.近海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易搅动,表层海水浮游生物丰富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的渭河平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众多。自古以来,物产富饶,号称八百里秦川。它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人口占陕西省的65%。
材料二:秦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引汉济渭”工程在穿越秦岭段时采用隧洞引水方式,隧洞埋藏深度都在500米以上,全长81千米。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工程通水指日可待,不久即可实现关中和陕南两地人同饮一江水的梦想。
材料三: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1)按我国的温度带划分,分别说出关中和陕南地区所处的温度带。
(2)分析关中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3)简述“引汉济渭”工程选择从汉江调水的合理性。
(4)说明“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理由。
15.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左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右上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右下为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左图)。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右下图),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右下图),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提出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阳光、土地、水、草原等。故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解析:图中阴影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内陆地区,该地区草场广布,但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故选:C。
3.答案:C
解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资源的可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以上四组资源中,土地、淡水、阳光都属于可再生资源,铁矿石、煤、石油、天然气、铅锌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闪电和玻璃不是自然资源,故选C。
4.答案:A
解析:读图,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可利用土地资源分为草地(占32.6%)、林地(占16.6%)、耕地(占13.5%)和建设用地(占15.7%)等。已利用的土地资源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78.4%。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占21.6%),例如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结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
陡坡适宜植树,缓坡适宜种植梯田,故B错误;
梯田适宜分布在缓坡地区,其他地区不适宜,故C错误;
该地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山区地面崎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应多植树、种草,特别是陡坡地应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A正确;大量出口林木产品,会使山上林木减少,破坏山区生态环境,同时造成水土流失,发生滑坡和泥石流,B错误;多建别墅,大力开发房地产,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山区环境恶化,C错误;山区地面崎岖,坡陡谷深,开垦荒地会破坏地表植被,使地表裸露,从而造成水土流失,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因此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8.答案:B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已兴建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小浪底水库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完工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水库。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故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长江三峡工程主要是为了防洪,兼有发电、灌溉、旅游等功效,A错误。西电东送工程是为了解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电力资源短缺问题,B错误。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将会缓解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C正确。西气东输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天然气资源短缺问题而进行的大型工程,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够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有些地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程度。大水漫灌农田、直接排放污水、大量使用地下水都不是水资源利用的可取方式,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废水处理后重复利用,做到一水多用。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禁渔期不能出海捕鱼、防治海洋污染、捕养结合。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海洋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A正确。
我国沿海气候利于晒盐,B正确。
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C正确。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不会枯竭,D错误。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B、C、D都是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事业的有利条件。我国的纬度位置是4°N—53°N,我国的近海是位于北温带、热带,没有寒带。故A符合题意。
14.答案:(1)关中地区位于暖温带,陕南地区位于亚热带;
(2)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该地区耕地多,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3)汉江位于秦岭以南,该河流水量丰富;
(4)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隧道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解析:(1)读图可得,关中位于秦岭以北地区,该地位于暖温带;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
(2)关中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该地区耕地多,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3)“引汉济渭”工程选择从汉江调水的合理性是:汉江位于秦岭以南,该河流水量丰富。
(4)“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其理由是: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隧道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15.(1)答案: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解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是: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2)答案:①丘陵;②黄土高原;③水土流失
解析:历史时期梯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带。人们依托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条件,将坡地改造为水作梯田,种植水稻;近现代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这里的旱作梯田既是农田,又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答案: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
建议: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
解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是: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是: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
(4)答案: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
解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针对我国耕地现状,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是: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耕地(%)
水资源(%)
北方
62
17
南方
38
83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四 北方地区(2)(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四 北方地区(2)(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方地区的作物主要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四 北方地区(1)(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四 北方地区(1)(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有,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以下描述为北方地区农业特点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六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2)(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十六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2)(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是,请简要说明理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