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高考地理-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专题九 人口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九 人口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16页。
1. 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
①工业 ②农业 ③内河运输 ④公路运输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解析]据材料推断,1790—1870 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内河运输得到快速发展,沿河地带工业发展加快,劳动力需求增加,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①③正确。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因此受农业发展的影响,人口往往呈现分散分布的趋势,②错误;1790—1870年汽车还没有出现,公路运输还没有兴起,④错误。故选A。
【知识拓展】 19世纪末,随着现代汽车的诞生,公路运输应运而生。初期主要承接短途运输业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运输不仅是短途运输的主力军,而且进入了中、长途运输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路运输迅速发展,欧洲很多国家、美国、日本等都建设了相对发达的公路网,汽车工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公路运输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龙头。目前,发达国家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货周转量约占各种运输方式总周转量的90%。
2. 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C )
A. 河流水比例上升B. 河流水用量减少C. 地下水比例上升D. 地下水用量最多
[解析]1870 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水泵等抽水机械得到了普及,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不仅河流水用量大幅增加,地下水也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但由于开发利用地下水没有利用河流水方便,因而河流水用量仍然最多,B、D错误;1870 年之后,原先很少利用的地下水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使用比例上升,河流水使用比例相应下降,A错误,C正确。
[2022江苏,6分]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3—5题。
3. “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C )
A. 京、沪B. 黑、吉C. 粤、鄂D. 渝、黔
[解析]读图时,注意以“七普”增长率为横坐标,“六普”增长率为纵坐标,读出“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即可判定答案。图中,斜虚线左上方的省级行政区,“六普”人口增长率大于“七普”人口增长率,A、B错误;斜虚线上的省级行政区,“六普”人口增长率等于“七普”人口增长率,C正确;斜虚线右下方的省级行政区,“六普”人口增长率小于“七普”人口增长率,D错误。
4. 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D )
A.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 “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 “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京、沪、津三市“六普”人口增长率大于“七普”人口增长率,且都大于0,说明三个城市“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A错误;渝“六普”的人口增长率小于“七普”,说明该市“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错误;读图可知,“六普”时京、沪、津三市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C错误;“七普”时四市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正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 )
A. 向城市群集聚B. 向中西部迁移C. 沿长江带集聚D. 分布更加均衡
[解析]北京、上海、重庆分别是我国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北京、上海、重庆的“七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向城市群集聚,分布更加不均衡,A正确,D错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我国人口的迁出区,B错误;目前,长江经济带人口总量过大,不宜再集聚过多的人口,C错误。
[2022浙江1月选考,6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 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 930人上升为15 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6—7题。
6. 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的影响是( C )
A. 劳动力的优势削弱B. 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C. 产业升级需要加快D. 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
[解析]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然庞大,且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因此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优势没有削弱,A错。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机器换人速度,B错,C对。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的成本优势将有所下降,D错。
7. 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B. 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C. 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D. 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
[解析]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群的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将进一步促进城市群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经济、科教发达,吸引了大量科技创新人才,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向主要城市群集聚,C对;迁入城市群的人口一部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这可以降低迁出地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水平,D错。
[2021重庆,6分]人口总抚养比可用公式表示为(0—14岁人口数+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947—2013年,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完成转变,且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人口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这两个时期被称为该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下图示意1947—2013年该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 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C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D.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解析]由图可知,1965—1971年是该国人口总抚养比较低、经济增长较快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期。此时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期,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故选C。
9. 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D )
A. 人口数量增长快B. 经济增长速度快C. 老年人口比重低D. 儿童人口比重低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第一次人口红利期是1965—1971年。图示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为1985—1991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B错误。第一次人口红利期及其之前,人口总抚养比波动下降,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低,相应地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儿童人口比重增加;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及其之后,人口总抚养比波动上升,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相应地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儿童人口比重降低,A、C错误,D正确。
[2021湖南,6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10—11题。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 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 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 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解析]据图可知,1990—2000年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2000—2015年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不断下降,A、B错;1990—2010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上升趋势,C错;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由约1 200万增加到约2 000万,平均每年增加约160万, 2005—2010年的务工迁移人数,由约5 000万增加到约7 200万,平均每年增加约440万,说明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对。
【据图析题】
11. 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务工迁移人口主要向沿海地区迁移,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出口企业,因国外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停工停产,务工迁移人数下降;同时,国家出台了“三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就业机会增加,也减少了务工迁移人数,①③对。刚出生的人口短期内不会成为劳动力,所以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在短期内几乎不会影响务工迁移人数,②错;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外贸订单和出口贸易减少,但由于国家及时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并没有明显降低,④错。
[2021浙江1月选考,4分]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 000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2—13题。
12. 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B )
A. 15—19岁比重增加B. 平均年龄增大
C. 25—29岁数量减少D. 男女比例失衡
[解析]据图可知,2000年15—19岁人口比重大于10%,2015年15—19岁人口比重小于10%,A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5年25—29岁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但2000—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 000万,因此25—29岁人口数量应增加,C错误;2015年人口性别比较2000年更为平衡,D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5年低年龄段劳动人口比重减小,高年龄段劳动人口比重上升,故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
13. 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 )
A. 产业结构升级B. 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 环境承载力扩大D. 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解析]由图可知,2000—2015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增大。人口迁出数量增加可能会使当地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B项所述与设问因果关系不当;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与环境承载力的扩大关系不大,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C错误;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对扩大城乡发展差距影响不大,D错误;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可能会导致某些产业进行变革,促使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
[2019浙江4月选考,4分]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14—15题。
14. 1980—2015年,我国( C )
A. 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B.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 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D.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解析]由图可知,1995—2015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数值低于2.1,该时期为低生育水平时期,故相对于1990年之前新生儿数量显著减少,A错误;由于1990年之前我国总和生育率数值大于2.1,新生儿数量较多,因而1980—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B错误;新生儿数量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符合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实际特点,C正确;我国总和生育率虽然低,但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总人口仍呈缓慢增长态势,D错误。
15. 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 C )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与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少有关,并不是因为女性人口比重低,①错误;我国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的生育意愿下降,大幅降低了我国的总和生育率,②正确;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应该有利于提高总和生育率,③错误;妇女生育观念改变,传统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不再被育龄妇女认可,④正确。故选C。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乙,12分]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 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 )
A. 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 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 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 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解析]读表可知,2010—2020年净增人口上海为-30.25+215.42=185.17万人,北京为-72.8+300.9=228.1万人,广州为129.12+468.46=597.58万人,深圳为116.88+596.68=713.56万人,说明四城市的总人口都有所增加,B、D错误。2010—2020年上海和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人口增加,故2010—2020年上海和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虽然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增加,但中心城区人口增加数量低于中心城区以外人口增加数量,说明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是下降的,A正确,C错误。
【技巧点拨】 因为是四个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所以根据2010—2020年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人口增加,可确定上海和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可快速排除B、C选项。
2. 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D )
A. 相似的空间形态B. 趋同的主导产业C. 一致的功能定位D. 相近的等级规模
[解析]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河流、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各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变化特点关系不大,A错误;受资源、劳动力、交通等区位因素影响,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分工,主导产业并不趋同,B错误;材料中四个城市规模较大,往往是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其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其他城市一般等级较高,D正确;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尽相同,C错误。
3. 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B )
A. 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 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 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 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四城市人口变化呈现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的特点,因而城市规划应该遵循人口变化的规律,引导人口从中心城区疏散,在中心城区以外的地区聚集,A错误,B正确。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强,因此可以疏解部分非核心功能引导人口向郊区转移,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压力,C错误;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布局并不均衡,D错误。
[2021山东,9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 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4—6题。
4. 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 生育政策调整B. 落户政策放宽C. 医疗条件改善D. 行政区划变动
[解析]由图可知,该市2016—2019年常住人口增长缓慢,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较小,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不大,A错;常住人口增长缓慢,但户籍人口增长较快,最可能是受当地落户政策放宽影响,B对;医疗条件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C错;行政区划变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长趋势应相似,D错。
【技巧点拨】 常住人口是指在某行政区域内居住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居住的人口,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居住的人口,其反映的是实际居住人口的情况。
5. 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D )
A. 人口老龄化加剧B. GDP增长缓慢C. 环境承载力下降D. 产业结构优化
[解析]由图可知,2007—2010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较快,说明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吸引的外来人口多;2010年之后,常住人口增长缓慢,最可能是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就业机会减少,迁入人口减少,D对。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对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影响不大,A错;由图可知,该市常住人口数量远远高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的外来人口多,GDP增长应较快,B错;环境承载力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C错。
6. 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C )
A. 采矿业B. 旅游业C. 制造业D. 物流业
[解析]该城市有大量外来人口,户籍人口较少,说明该城市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故其支柱产业最可能是制造业,C对。
[2021天津,3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010—2019年全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变化图
7. 分析我国农民工流动的特点,并推断其原因是( A )
A. 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B. 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东部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迅速
C. 向中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D. 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解析]读图可知,2010—2019年我国农民工向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流动比例有所上升,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增加,A对。2010—2019年农民工向东部地区的流动比例有所下降,B错;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C错;我国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关系较小,D错。
[2020天津,6分]读下表,回答8—9题。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8. 据表中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B )
A. 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 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 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 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解析]由表可知,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等东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多且规模在增大,中西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不均衡,A错、B对;西部经济地带中流入新疆的人口最多,C错;天津流入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73万增加到2010年的299万,增加了约3倍,增速最快,D错。
9. 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D )
A. 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 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 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 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解析]江苏、上海等地区交通发达程度并不比广东差,但没有成为人口流入最多的地区,说明交通发达不是最主要原因,A错;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B、C错;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力大,迁入的人口多,D对。
[2019海南,9分]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10—12题。
10. 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B )
A. 东北部B. 南部C. 中西部D. 西部
[解析]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
11. 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C )
A. 数量减少B. 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 迁移规模变小D. 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解析]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因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图文材料中既没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所以无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是以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
12. 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 )
A. 经济B. 交通C. 文化D. 教育
[解析]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快、提供就业机会多的地区,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人口变少,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
[2019江苏,4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 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D )
A. 人口总数减少B. 老龄化加剧C. 平均年龄减小D. 劳动力增多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大,约占80%,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大,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
【易错警示】 本题D选项为劳动力增多,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劳动年龄人口增多,因为图示2000年与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在我国,一般指男性16—60岁、女性16—50岁人口)的比例变化较小,只是平均年龄明显增大。
14. 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C )
A. 自然增长B. 医疗水平C. 机械增长D. 生育观念
[解析]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16年,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 [2021北京,4分]读材料,回答下题。
蒙古国面积约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答案]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2分)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2分)
[解析]蒙古国人口约336万,首都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首都人口接近该国总人口的一半,人口分布不均匀;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大部分人口位于城市,城乡人口差异大;蒙古国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较低,人口密度较小。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68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广东
1 505
1
2 150
1
浙江
369
2
1 182
2
上海
313
3
898
3
江苏
254
4
738
4
北京
246
5
705
5
福建
215
6
432
6
天津
73
12
299
7
山东
103
10
211
8
新疆
141
7
180
9
辽宁
104
9
179
10
内蒙古
55
15
144
11
河北
93
11
140
12
云南
116
8
123
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二十三 中国地理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十二 世界地理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六 区域与区域发展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