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二十一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二十一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01
    专题二十一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02
    专题二十一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二十一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十一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2023湖南,9分]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 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D )
    A. 金属及金属制品B. 化工制品C. 机械制造产品D. 电子产品
    [解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呈负相关,因此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应是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GDP最多的。读图可知,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故选D。
    2. 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A )
    A. 环境成本高B. 人力成本高C. 营销成本高D. 研发成本高
    [解析]读图对照横坐标可知,乙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时,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都大于甲国,说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甲国大于乙国,即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高,A正确,图中没有产品制造的人力成本和营销成本方面的信息,排除B、C;对照纵坐标可知,乙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时,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皆大于甲国,说明乙国研发成本高于甲国,D错误。
    【考情速递】 依托定量分析,最终实现定性评价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依托统计数据设置情境,要求考生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找出地理事物绝对数量增减、相对比例变化等方面的特征,进而通过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最终给出定性的评价。由此可见,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对地理问题的定性评价能力是需要加强的能力。
    3. 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 甲国应优先考虑( B )
    ①扩大国际市场②提高创新能力
    ③强化产业升级④承接产业转移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甲国大于乙国,因此甲国应优先考虑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强化产业升级,以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②③正确;甲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因此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会进一步扩大该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①错误;承接产业转移往往会接受一些别国淘汰的落后产能,这会增加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④错误。故选B。
    【技巧点拨】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2021湖北,9分]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 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C )
    A. 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B. 东高西低
    C. 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D. 北高南低
    [解析]读图可知,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南北方向上,北部为高强度、中高强度、中低强度和低强度,南部为低强度、中高强度、中低强度,D错;东西方向上,东部以中低强度和低强度为主,中西部有中高强度分布,B错;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A错,C对。
    5. 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①能源消费结构②国内生产总值
    ③能源利用技术④地区人口总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解析]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技术有关。北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碳排放强度大,①正确;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经济发达,新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较高,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较小,③正确;东部地区经济总量较高,人口总量较大,但其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较小,②④错误。故B项正确。
    6. 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A )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
    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解析]循环经济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特点,东部地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碳减排目标,①正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②正确;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碳排放量较大,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的使用量,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③正确;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但其水能资源丰富,应大力开发水能等,④错误。故A项正确。
    [2020浙江7月选考,4分]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7—8题。
    7. 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B )
    A. 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 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 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 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解析]氧化亚氮(N2O)与二氧化碳一样都是温室气体,两者增温作用的原理相同,即能够吸收大量地面辐射,B对;氧化亚氮(N2O)具有增温作用是因为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并不是因为大气辐射总量增加、地面辐射总量增加、地面反射作用增强,A、C、D错。
    8. 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D )
    A. 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 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 秸秆燃烧时的产生D. 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解析]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推测其生长过程中不会或很少排放氧化亚氮,A错;大气中氮气比较稳定,一般不易转化为氧化亚氮,B错;农田秸秆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氧化亚氮,C错;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中有相当一部分氮没有被作物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会转化为氧化亚氮,D对。
    二、非选择题
    9. [2022山东,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 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2分)
    [答案]21.7(或-21.7)(2分)
    【易错警示】 解答此类问题一般容易忽略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导致答题要点不全面。香蒲生产模式不但影响环境,对水资源、耕地资源也会产生影响,故答题时要从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两方面分析。
    [解析]读图可知,a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为32.7+2.7=35.4;b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为11.1+2.6=13.7,所以两种模式的碳排放当量差值为21.7(或-21.7)。
    (2) 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10分)(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碳减排与环境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10分)
    [解析]香蒲生产模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从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论述。资源安全方面,退耕还湿对水资源、耕地资源等会产生影响。短期来看,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影响粮食安全,但湿地面积增多,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可以储存并提供水资源;长期来看,改善了粮食种植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环境安全方面,退耕还湿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湿地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0. [2021天津,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1) 图中所示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的区域分布特征见下表,填表分析原因。(6分)
    [解析]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区域分布特征主要受气温、水温变化的影响。永久性块状冰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广阔的原因主要是极点附近纬度高、气温低;永久性块状冰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主要与北大西洋暖流和海水交换通道密切相关。例如,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有广阔的海水交换通道,使得温度较低的北冰洋海水与温度较高的大西洋海水交换频繁,邻近大西洋的北冰洋(欧洲以北海区)海水温度升高,冰块易融化或结冰少。
    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2) 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6分)
    [答案]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2分)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2分)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2分)
    [解析]如下图: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冻土、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也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3) 任选一角度(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说明上述变化影响温室效应的过程。(6分)
    [答案]角度一:温室效应增强
    ①过程:冰川面积减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3分)
    ②过程: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3分)
    角度二:温室效应减弱
    过程: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6分)
    [解析]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温室效应增强:①冰川面积变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增强;②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减弱: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减弱。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23海南,6分]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1—2题。
    1. 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B )
    A. 欧洲西部B. 南太平洋C. 南美洲中部D. 中亚地区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该区域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易淹没该区域的国家和地区,B正确。欧洲西部为世界经济发达区域,大多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C错误;中亚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D错误。
    2. 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C )
    A. 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 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 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 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解析]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人类碳排放总量,减轻温室效应,缓解全球变暖,进而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C正确。碳交易可促进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利于缓解全球变暖,A错误;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只能使碳排放量大的企业从一地转移至另一地,但碳排放总量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会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但并不能控制碳排放,D错误。
    [2022天津,6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图1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图2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回答3—4题。
    图1
    图2
    3. 据图1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B. 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
    C. 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
    D. 1990—1999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解析]结合下图分析,虽然黄河流域土壤轻度侵蚀面积变化不大,但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面积减少很多,土壤侵蚀强度减弱,最可能是因为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A正确;黄河流域土壤轻度侵蚀面积总体变化不大,且从1999年到2010年有所增大,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面积总体减少较大,但从1990年到1999年中度侵蚀面积增大,因此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并没有均减少,B错误;近30年来,黄河流域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C错误;1999—2010年黄河流域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面积下降最多,说明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D错误。
    4. 据图2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B )
    A. 矿区生态修复B. 退耕还林还草C. 沙漠裸地农垦D. 生活环境治理
    [解析]读图2可知,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措施,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102 547 km2)和沙漠裸地(26 839 km2)转化为生态建设用地,而生态建设用地中只有2 967 km2转化为城乡生活用地和2 735 km2转化为工矿生产用地,生态建设用地净增加102 547+26 839-2 967-2 735=123 684 km2,使得当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B正确。结合图2可知,工矿生产用地面积净增加1 404+2 735+3 526-190=7 475 km2,城乡生活用地面积净增加190+409+2 967+14 045=17 611 km2,两者总面积净增加7 475+17 611=25 086 km2,远不如生态建设用地净增加的面积123 684 km2,因此即使当地开展了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活环境治理工作,也不是其生态建设的最主要措施,A、D错误;沙漠裸地农垦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
    [2022浙江6月,4分]人工湿地系统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5—6题。
    5. 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 )
    A. 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 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 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 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A正确;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建设氧化塘、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大,B错误;该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受季节变化的影响,C错误;该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微生物、植物、土层等的分解、吸收、吸附、过滤等作用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污水处理速度较慢,D错误。
    6. 在湿地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B )
    A. 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 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 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 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
    [解析]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尽可能恢复和还原生态系统,以生物修复为基础。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系统,A错误;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在全球广泛分布,因此河道两岸适宜种植芦苇,种植芦苇可以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鸟类、鱼类等提供栖息、觅食的空间,充分体现了生态修复的理念,B正确;增加水域面积需要考虑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水文等),而扩大养殖规模不属于生态修复,C错误;河床上沉积的泥沙和河流两岸的河滩都是河流的组成部分,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不符合生态修复的理念,D错误。
    【技巧点拨】 有“全部、消除、彻底、完全”等绝对词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我们可以在做题的过程中直接排除,节省做题时间。如本题D选项“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我们可以快速排除。
    二、非选择题
    7. [2022湖北,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在条子泥湿地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图1)。图2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图1
    图2
    (1) 分析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10分)
    [答案]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农业围垦占用湿地,沿海地区的盐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10分)
    [解析]第一步,抓关键信息: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第二步:主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方面分析。第三步:结合信息论证问题。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故建设“720高地”的目的是将其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方面是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人类活动方面可能是不合理的活动占用了栖息地,如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使栖息地植被、鱼虾等减少,鸟类的食物来源不足。
    (2) 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8分)
    [答案]“720高地”建设:对720亩鱼塘进行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建成“720高地”。(4分)
    “720高地”的维护:加强生态修复,可以增加海洋生物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2分)加强生态管理,可以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组织农业生产,养殖用水净化后确保达标排放。(2分)
    [解析]第一步,抓关键信息: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第二步:“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需求。第三步:结合信息论证问题。改鱼塘为高地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态、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生态修复方面,增加海洋生物资源汇入和植被覆盖率,生态管理方面,组织农业生产要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净化养殖用水,确保达标排放。
    (3) 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4分)
    [答案]对当地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1分)结合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1分)以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保护湿地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修复生态湿地;(1分)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1分)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结合材料中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再按照时间顺序,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提纲。
    8. [2022北京,13分]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a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
    (1) 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4分)
    [答案]高寒草原、高寒草甸;(2分)全年气温低,降水少,大风多。(2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确定黄河源园区的气候特点和类型,进而判断植被类型。黄河源园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全年气温低,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形成了高寒气候。高寒气候孕育了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为主的植被类型。
    (2) 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4分)
    [答案]有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等注入,黄河依次汇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在扎陵湖乡流出。(4分)
    [解析]判断湖泊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一般从河流流入和湖水流出两方面寻找。结合图中山峰分布和河流流向可知,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处青藏高原的山间盆地,周围高山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汇入较多;黄河依次流经扎陵湖和鄂陵湖,湖泊有河流流入和流出,故形成淡水湖。
    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约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4万(2021年),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3) 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5分)
    [答案]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基本无种植业和工业,核心区受严格保护等。(5分)
    [解析]主要从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生产活动和环保政策等角度分析。如下图:
    永久性块状冰区域分布特征
    原因
    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
    ①极点附近地区温度更低。(2分)
    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
    ②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增温。(2分)
    ③与大西洋之间通道较宽,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2分)
    相关试卷

    专题十二 产业活动(二)工业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十二 产业活动(二)工业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 乡村与城镇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十 乡村与城镇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八 自然灾害-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八 自然灾害-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二十一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