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牛顿第三定律(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567217/0-17120562673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牛顿第三定律(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567217/0-1712056267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牛顿第三定律(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567217/0-17120562674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567217/1-17120562700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567217/1-1712056270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567217/1-17120562701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 )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优秀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3课牛顿第三定律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第3课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三同eq \b\lc\{\rc\ (\a\vs4\al\c1(同大小,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同性质))
(2)三异eq \b\lc\{\rc\ (\a\vs4\al\c1(反向,异体,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同效果))
(3)二无关eq \b\lc\{\rc\ (\a\vs4\al\c1(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3.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即学即练1】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拉时,下颚需超过单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如图所示,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关于做引体向上动作时人的受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加速上拉过程中,单杠给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给单杠的作用力
B.在加速下放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大小
C.悬垂静止时,单杠对人的作用力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加速下放过程中,在某瞬间人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无论是上拉过程、下放过程,还是悬垂静止时,单杠对人的作用力总等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A、C错误,B正确;加速下放过程中,人受到的合外力向下,故D错误.
知识点02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即学即练2】(牛顿第三定律之转换研究对象)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定为( )
A.μ1(m+M)g,向左
B.μ2mg,向右
C.μ2mg+ma,向右
D.μ1mg+μ2Mg,向左
答案 B
解析 对木块分析可知,长木板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f1=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f1;由于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对长木板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Ff2=Ff1=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长木板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方向向右,故B正确.
知识点03 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
1.整体法与隔离法
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3.受力分析的两个技巧
(1)除了根据力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判断,假设法是判断弹力、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常用方法.
(2)善于转换研究对象,尤其是弹力、摩擦力的方向不易判定的情形,可以分析与其接触物体的受力,再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判定.
(3)受力物体与周围物体的每个接触处最多有两个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即学即练3】(多选)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关于斜面体A和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四个力
B.B可能受到四个力
C.B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答案 AD
解析 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推力F,由平衡条件可知B与墙壁之间不可能有弹力,因此也不可能有摩擦力,故C错误;对B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受到重力、A对B的弹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B受到三个力,B错误;对A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受到重力、推力、B对A的弹力和摩擦力,共四个力,A、D正确.
能力拓展
考法01 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典例1】如图所示,一根轻绳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灯泡,则( )
A.灯泡受的重力和灯泡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C
解析 灯泡受的重力与灯泡对绳的拉力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B错误;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C正确,D错误.
考法02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四个方法
2.受力分析的四个步骤
【典例2】矢量发动机是喷口可向不同方向偏转以产生不同方向推力的一种发动机.当“歼-20”隐形战斗机以速度v斜向上飞行时,其矢量发动机的喷口如图所示.已知飞机受到重力G、发动机推力F1、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升力F2和与速度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Ff.下列受力分析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战斗机所受重力竖直向下,F2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Ff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选项A正确.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放在桌上的水杯几乎感觉不到晃动。图乙为高铁车厢示意图,A、B两物块相互接触地放在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比B的质量大,车厢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相对于桌面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2个力的作用
B.B受到3个力的作用
C.A受到桌面对它向右的摩擦力
D.B受到A对它向右的弹力
解析:选A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A、B受到的合外力均为零,因此分别只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的作用,因此A正确,B、C、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物体的重力与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 BD
解析 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正确;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正确.
3.判断正误:(1)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只能画该物体受到的力,其他物体受到的力不能画在该物体上。(√)
(2)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3)物体的速度为零即处于平衡状态。(×)
4.判断正误:(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5.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性质的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选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B错误;压力不是重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故C错误;物体的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支持力也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命名是任意的
解析:选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即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其中的任一个力叫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故只有D选项正确。
7.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
解析:选C 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由于没有拉动牛,可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故D错误。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多选)如图所示,体育项目“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答案 BD
解析 甲拉乙的力与乙拉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与二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当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甲才能获胜,故A、C错误,B、D正确.
2.(多选)如图,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木块A和木块B受力个数可能为( )
A.2个和4个
B.3个和4个
C.4个和4个
D.4个和5个
答案 ACD
解析 B至少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斜面的支持力三个力,A对B可能有摩擦力,可能无摩擦力,斜面对物体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有可能没有静摩擦力,B静止,则这两个摩擦力至少有一个,因此B受到4个力或5个力;而A除受到支持力与重力外,还可能受到拉力及B对A的摩擦力,因此A可能受到2个力或4个力.当B对A没有摩擦力时,A、B受力个数分别为2个和4个;当B对A有摩擦力时,斜面对物体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可能没有静摩擦力,A、B受力个数可能为4个和4个或4个和5个.故选A、C、D.
3.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两面针”牙膏,该牙膏的外壳是由铝薄皮做的,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牙膏皮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B.牙膏被挤出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作用力
C.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大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
答案:C
4.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
C.人推车加速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的大小
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解析:选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所以选项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选项B错误;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D错误。
5. 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能拉着拖车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
解析:选D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A、C错误;因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B错误;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D正确。
6.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关于这次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解析:选A 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卫星吸引地球,地球吸引卫星,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一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T=6 N,则台秤的示数比金属块没有浸入水前( )
A.保持不变 B.增加10 N
C.增加6 N D.增加4 N
解析:选D 对金属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F=G-FT=4 N,方向竖直向上,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金属块对水的作用力大小为F′=F=4 N,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台秤的示数比金属块没有浸入水前增加了4 N,选项D正确。
2.日本石头平衡大师Kkei Mikuni能不可思议地将石头堆叠在一起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石头对A石头的支持力大于A石头对B石头的压力
B. 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就是A石头的重力
C. B石头与A石头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
D. 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一定经过A石头的重心
答案:D
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施于A,而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
B.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答案:C
4.如图所示,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吊扇的总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电扇吊环的拉力大小为F,当接通电源,让扇叶转动起来后,吊杆对电扇吊环的拉力大小为F’,则有( )
A.F =G,F’ =F B.F =G,F’>F
C.F =G,F’<G D.F’ =G,F’>F
答案:C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该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会对物体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掌握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方法。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能把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和这个力的平衡力区分开。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4、会对物体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并解释物理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
5、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
可相互抵消
不可抵消
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来分析的方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法
解 读
假设法
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先对其做出存在的假设,然后根据该力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整体法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隔离法
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动力学分析法
对加速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求解的方法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 摩擦力优秀学案,文件包含第2课摩擦力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第2课摩擦力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2 时间 位移精品学案,文件包含第2课时间位移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第2课时间位移教师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