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汉语方言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图中汉语方言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域间的界限不明确B. 区域划分的指标多样
C. 区域没有确定的范围D. 区域内部特征不明显
2. 与我国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汉语方言区种类多,地域范围小,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B. 水源C. 地形D. 历史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汉语方言区以语言为指标进行划分,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一定的范围,内部有明显的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山川河流的阻隔;也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长期的农业经济或战争造成的分裂割据等,C正确。气候、水源、历史不会对地区汉语方言区种类,地域范围产生影响,ABD错误。故选C。
【点睛】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方言的形成跟移民以及种族融合有很大的关系。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A. 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 能源的开采量没达到最大值
C. 工业以能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
D. 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4. 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A. 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 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 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 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资源诅咒”概念可知,丰裕的资源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地区虽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没能对能源,特别是矿产能源,煤炭进行深加工,处在工业发展的低端水平,故城市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答案选C。
【4题详解】
要规避“资源诅咒”,就应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故答案选C项。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位下降
D. 地质灾害频发
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实现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利用水资源
【答案】5. C 6. D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原因是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可知附近交错带自然植被被破坏、风力侵蚀增强、地下水位下降,C正确;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小。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原因是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在流域内合理利用水资源,D正确;荒漠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植树造林;交错带生态退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地区可适量开采地下水,禁止开采地下水不可能实现。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痕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
A. 1月,海拔1000米以下B. 4月,海拔1000米以上
C. 7月,海拔1000米以下D. 10月,海拔1000米以上
8. 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A. 天敌多,食物少B. 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C. 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 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9. 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
A.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B. 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C. 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D. 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答案】7. C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可知,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9月为雨季;1月为旱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A错误;7月为雨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据材料“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可知,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长臂猿食物增多,A错误;自然保护区中有山脊、道路等将其栖息地分割,使得猿群分布比较分散,成为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B正确;无法明确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的病虫害是否增多,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A正确;加强巡山会打扰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B错误;加快道路建设,使栖息地更加破碎,不利于保护海南长臂猿,C错误;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D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某一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某一部分会影响其他部分。其整体性如此严密和具有如此的普遍性,以致“牵一发动全身”,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其他所有环节必将随之发生变化。
20世纪60~80年代,鲁尔区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成为世界传统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左图为鲁尔区目前较大钢铁企业分布图,右图为鲁尔区整治前后的三种产业构成(Ⅰ为1958年,Ⅱ为1995年)。完成下面小题。
10. 鲁尔区将部分钢铁企业迁至荷兰沿海地区,主要是为了( )
A. 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B. 改善大气污染C. 降低运费D. 加强科技协作
11. 调整产业结构是本区治理的另一重要措施。右图中的Ⅱ与Ⅰ相比,主要的变化包括( )
A. 煤炭、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减小
B. 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值下降
C. 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
D. 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产值占比增多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靠海运进口,将钢铁企业中的生铁冶炼业移向近海区域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费,便于就近获取原料,C正确。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改善大气污染、加强科技协作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右图中的Ⅱ与I相比,第三产业占比从25%到50%以上,因此,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大量增多,故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C正确;读图可知,煤炭、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比重下降,但看不出生产规模是否大幅度减小,A错误;汽车工业属于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B错误;图中没有反映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D错误。故选C。
【点睛】鲁尔区进行的改造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优化环境,发展科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2023年7月29日8时至8月1日11时,河北涿州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右图为白洋淀流域水系及部分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有关涿州此次严重洪涝的自然原因,从水文水系角度表述正确的是( )
①短时降水强度大②短时流量大③市政排水设施落后④集水速度快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3. 此次洪涝对白洋淀及周边的影响是( )
A. 增大白洋淀的流域面积B. 增大白洋淀的蓄洪能力
C. 淀区周边地面沉降减弱D. 淀区芦苇分布面积减小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涿州7月29日8时至8月1日11时,河北涿州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降水量超过350mm,说明短时降水量大,河流补给多,河流短时流量大,属于河流水文方面,②正确;如图示涿州有众多支流汇入,短时间内集水速度快,属于水系方面,④正确。降水强度和排水设施不属于水文水系方面,①③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流域面积是指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洪涝改变不了分水(线)岭的位置,不能增大流域面积,A错误;白洋淀的蓄洪能力较为稳定,不会因为洪涝而增大蓄洪能力,B错误;洪涝导致地表水增多,地表水下渗增多,一定程度上回补了地下水,淀区周边地面沉降减弱,C正确;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芦苇生长面积扩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部,河流下游汇入哈蒙—萨巴里湖、哈蒙—赫尔曼德湖和哈蒙—普扎克湖,形成罕见的内陆淡水湖,合称为哈蒙湿地,连接哈蒙湿地与盐沼的甲河为季节性河流。图左为哈蒙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右为赫尔曼德河源头逐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哈蒙—萨巴里湖、哈蒙—赫尔曼德湖和哈蒙—普扎克湖水域面积最大月份是( )
A. 2月B. 5月C. 7月D. 10月
15. 推测甲河流的流向是( )
A. 哈蒙湿地流向盐沼B. 盐沼流向哈蒙湿地
C. 春季哈蒙湿地流向盐沼,夏季反之D. 夏季哈蒙湿地流向盐沼,春季反之
16. 该区域形成罕见的内陆淡水湖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丰富B. 蒸发量小C. 盐分排出D. 下渗量大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推测可知,赫尔曼德河源头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降雪量较大,形成较厚的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通过河流汇入湿地且春季降水量较多、为赫尔曼德河提供较丰富的雨水补给,故哈蒙-萨巴里湖、哈蒙一赫尔曼德湖和哈蒙一普扎克湖水域面积最大的月份是5月,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春季时哈蒙湿地水域面积增大,三个湖泊连成一片,湖泊水位上涨,湖水顺着甲河流向盐沼,而夏季时积雪融水消失,哈蒙湿地面积减少,甲河流会出现断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月最大降水量70多毫米,月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的有8个月,降水稀少,A错误;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蒸发量大,故B错误;春季降水多,积雪融化多,使哈蒙湿地水域面积扩大,让三个湖泊连成一片,成为一个连片的湿地,水位升高,湖水沿着甲河流向盐沼,排出湖泊的盐分,因此哈蒙湿地的盐度降低,形成内陆淡水湖,C正确;下渗量大不是影响含盐量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湿地的成因分析 湿地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 (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中下游两岸,常见基岩山体矗立江边,峭壁悬崖,突出江中,形如半岛,称为“矶”或“矶头”,成为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标。长江中下游的矶约有110多个。观音矶地处荆江市沙市区河段拐弯处,是长江流出三峡后的第一矶,是乾隆年间建成的“人工矶头”。图1为“长江某分汉河段示意图”,图2为“观音矶位置示意图”。
荆江分洪区作为湖北省最大的分蓄洪工程,作用是分泄荆江上游的超额洪水峰量,确保荆江大堤安全,减少荆江注入洞庭湖的水沙量。1954年曾启用过该分洪蓄洪区,三峡工程启用后,该工程的使用率降低。
(1)说明图1中江心洲及汉河的形成过程。
(2)在图2中用绘出荆江分洪区的大致位置____,并指出“人工矶头”观音矶的主要作用____。
【答案】(1)矶的附近河床较窄,水流湍急;出矶后河床变宽,水速骤减,泥沙沉积,常淤积为江心洲;江心洲两侧形成分汊河段。
(2) ①. 绘图如下:
②. 观音矶削弱长江洪峰;降低江水对荆江大堤的冲击力,保护荆州、荆江大堤以及江汉平原。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某分汉河段示意图和观音矶位置示意图背景材料,涉及了荆江分洪区的大致位置,观音矶的主要作用及江心洲及汊河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及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矶头附近河床较窄,水流速度快;河流出矶后河床变宽,流速骤减,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淤积为江心洲;江心洲起到分水的作用,在江心洲两侧形成汊河。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信息“荆江分洪区作为湖北最大的分蓄洪工程,作用是分泄荆江上游的超额洪水峰量,确保荆江大堤安全,减少荆江注入洞庭湖的水沙量”可知,荆江分洪工程是长江中游防洪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荆江分洪区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观音矶地处荆江市沙市区河段拐弯处,洪水期河流流量大,观音矶对长江洪峰具有削弱作用,减轻了江水对荆江大堤的冲击力,保护了荆州城、荆江大堤以及江汉平原。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莞大朗镇于1979年引进第一家毛织厂,掀起了承接香港纺织产业转移的浪潮。20世纪90年代初,大朗镇毛织产业已颇具规模,2002年该镇被授予“中国羊毛衫名镇”称号。近年来,受到市场饱和、技术革新、成本上升等的冲击,大朗镇积极采取措施,让毛织产业焕发新精彩,逐渐在产业规模、产业配套、市场流通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材料二:珠三角位置示意图。
(1)简述大朗镇发展毛织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2)简述毛织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3)为促进大朗镇毛织产业可持续发展,请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答案】(1)国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香港,便于引入技术和资金;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城市较多,市场广阔。
(2)将区位优势转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增加税收;提高城市化水平。
(3)加强科技投入,推出新设计,提高附加值;严审产品质量,夯实品牌口碑;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技术,拓宽销售渠道;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承担服装供应链内各种服务,完善产业链。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莞大朗镇毛织产业发展的图文材料为情境,考查了大朗镇发展毛织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毛织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实现该地毛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体现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一可知,东莞大朗镇于1979年引进第一家毛织厂,主要是得益于当时我国改革开放,有国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东莞临近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大朗镇承接香港纺织产业转移;大朗镇所在东莞位于珠三角的核心位置,周边大中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且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当时东莞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租水平也不高,十分有利于毛织产业大规模发展。
【小问2详解】
大朗毛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壮大发展,成为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充分地将区位优势转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毛织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配套、市场流通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不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并且促进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小问3详解】
大朗毛织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并且“近年来,受到市场饱和、技术革新、成本上升等的冲击”,所以大朗镇毛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从研发设计、品牌形象、开拓境内外市场、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建议。如在研发设计上突出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生产环节严控品质,用实力赢得品牌口碑,树立品牌形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开拓境内外市场;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产业上、下游等各方优质资源,完善产业链,承担服装供应链内各种服务,强化服务保障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向日葵原产热带,喜日照,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该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广,葵花籽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属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乌克兰南部因过度开垦土地种植向日葵,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
材料二乌克兰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享有“欧洲粮仓”的美称。目前乌克兰出口至中国的玉米占中国进口玉米总量的90%,同时中国进口葵花籽油的95%也来自于乌克兰。中国与乌克兰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与乌克兰农业合作深度发展,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农业中心。
材料三下图为乌克兰及周边地区略图。
(1)试分析“黑风暴”现象形成原因。
(2)分析乌克兰成为世界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的原因。
(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简述中国在乌克兰投资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4)分析过度扩大向日葵种植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自然原因: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
人为原因:黑土的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2)乌克兰葵花籽产量大,含油率高,原料充足且品质高;国内市场狭小,周边国家市场广大,出口量大;交通方便,便于产品的出口。周边临近国家众多,地理位置优越绿色有机产品,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
(3)昼夜温差大,有利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地价低廉;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4)灌溉水源增加,加剧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风力侵蚀加剧,黑土退化(荒漠化加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克兰向日葵种植区及葵花籽油生产为情境,设置四道小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环境问题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黑风暴”主要是外力作用对土壤的侵蚀,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分析。自然原因为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较低,易被侵蚀;靠近冬季风风源地,风力作用强。人为原因主要是黑土的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固土作用减弱,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乌克兰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该地区夏季较为温和,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其葵花籽含油率高,质量好。由于所处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其国内市场需求较小,大量的葵花籽需出口。从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到,其南部临黑海、亚速海,西部临欧洲发达地区,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对外联系众多,便于葵花籽出口。由于乌克兰葵花籽含油率高,质量好,营养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小问3详解】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乌克兰纬度高,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有利粮食作物高产稳产乌克兰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长江流域丘陵多,平原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乌克兰地广人稀,地价低廉,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这些都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大规模种植向日葵会使灌溉水源增加,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扩大向日葵种植需要大量开垦土地,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