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四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568307/0-17120710821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四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568307/0-17120710821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四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568307/0-17120710821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光和颜色同步练习题
展开A.“明月松间照”,皎洁的月亮照耀松林,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光源
B.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因为光不能沿直线传播
C.“举头望明月,低头做试卷”,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其实是虚像
D.滚滚雾霾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热运动
【答案】C
【详解】
A. 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本身不会发光,月亮本身不是光源,故A错误;
B. 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即观察者处于飞机的影子区域内,才会留下暗影,故B错误;
C. 我们所看到的月亮是光线经过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而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 滚滚雾霾与分子相比仍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热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宅在家的小明演示了牛顿的光的色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的色散实验是牛顿使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实验
B.后来人们用眼睛在光谱外面看见了红外线
C.红绿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D.光的色散实验运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答案】B
【详解】
A.光的色散实验是牛顿使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实验,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故人们用眼睛在光谱外面看见了红外线错误,但符合题意。
C.红绿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实验运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青少年艺术节上,学校舞蹈队的演员们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舞台上表演。当红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她们的( )
A.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蓝色
C.上衣为白色,裙子为蓝色D.上衣为白色,裙子为黑色
【答案】A
【详解】
白色上衣反射所有色光,用红光照射时,反射红光,上衣为红色,蓝色裙子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色光,用红光照射时,红光被吸收,裙子为黑色,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红花黑叶B.黑花红叶C.红花红叶D.黑花黑叶
【答案】A
【详解】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出现红花绿叶,说明透明玻璃有红花和绿叶,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红花只能透过红光,绿叶无法透过红光,所以是红花黑叶,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后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再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该同学可在墙上看到(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答案】B
【详解】
由题,白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发生色散,因为各种色光折射率不同,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所以紫光进入水中偏折最厉害,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紫光处于最下端,所以在墙上出现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答案】C
【详解】
AB.不同色光经三棱镜折射时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保持光屏位置不变,则紫光的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
CD.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光光斑会上移,可能落在a点;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光光斑会下移,则应落在a点更偏下的位置。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原因是靠近镜子时所成的像会变大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答案】C
【详解】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人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是为了使视角变大,而所成的像大小是不会变的,故B错误;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灯来灭菌,故D错误。
故选C。
8.(2021·全国·八年级课前预习)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也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都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详解】
A.小孔成像中小孔的形状是任意的,故A错误;
B.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故C错误;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9.(2020·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2020年6月21日下午,苍穹上演了天文奇观——日食!这次日食被称为2020年最重要的天象奇观,日食现象的成因是( )
A.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
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
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
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挡住
【答案】C
【详解】
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地球和月球在同一直线上,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发出的光线被月球遮挡,地球上的人在某个区域看到日环食,在某个区域看到日偏食,所以日食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所成的现象是( )
A.我们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B.日食和月食
C.通过湖面看到岸上树的倒影
D.沙漠中出现海市蜃楼
【答案】B
【分析】
【详解】
A.我们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和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通过湖面看到岸上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沙漠中出现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2·全国·八年级)下列探究实例中,采用“模型法”研究方法的是( )
A.光路很抽象,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线研究它的传播情况
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从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C.从加快蒸发的方法,反向想到了减慢蒸发的方法
D.把纸板向前折,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答案】A
【详解】
A.研究光路时,引入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符合题意;
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从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科学推理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蒸发快慢的方法时,从加快蒸发的方法,反向想到了减慢蒸发的方法,应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故C错误;
D.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把纸板向前折,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运用了反证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1·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下列语句不涉及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答案】C
【详解】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树叶挡住了光,看不到泰山,故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影子的形成,故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属于声现象内容,故C符合题意;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光的直线传播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18·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
D.“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桃花红是由于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答案】C
【分析】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光可以真空中传播;
(3)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中,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即折射现象;
(4)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详解】
A.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即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光可以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缘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桃花红是由于桃花反射红光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14.(2022·全国·八年级)今年的6月21日,不仅是夏至,还出现了一次难得的天文现象——日环食,长春观察到的是日偏食,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是光源B.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D.用小孔成像的方法观察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像
【答案】D
【详解】
A.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并且是自然光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中,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大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小于像到孔的距离,成放大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等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等大的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1·辽宁铁东·八年级期中)下列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太阳、月亮、开着的电视机、荧光屏
B.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萤火虫、恒星
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
D.月亮、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太阳
【答案】C
【详解】
AD.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D不符合题意;
B.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自身都能够发光,都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固体传播声音通常比液体传播声音快
B.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ABD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固体传播声音通常比液体传播声音快,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较快,故A正确;
B.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故B正确;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C错误;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ABD。
17.(2018·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小王是个胆大的孩子,喜欢观察神奇的自然,打雷时他总是发现:________听见雷声,________看见闪电;他猜想:雷声和闪电不是同时发生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在运动会上仔细观察了竞赛时的起跑发令过程,发现:________听见枪声,________看见发令枪所冒出的烟.(选填:“先”、“后”)
【答案】 后 先 后 先
【详解】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通过相同的路程,根据公式知,闪电的光传播用的时间短,所以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同理,运动会上,发令枪所冒出的烟与枪声,同时产生,通过相同的路程,看到烟是通过光的传播看到的,所用时间短,所以先看见冒出的烟,后听到枪声.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速,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牢记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扎一个面积约为0.5mm2的三角形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状的光斑。向下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
【答案】 灯丝 小
【分析】
【详解】
[1]白炽灯泡发出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白纸上得到一个白炽灯泡灯丝倒立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
[2]向下移动小孔时,小孔到灯泡之间的距离增大,小孔到白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就变小。
19.(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 cm,直径约5 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所示的仪器(M筒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左右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___像,可以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_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___________关。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十五的夜晚,将小孔对准明月,测得月亮最大像的直径是9.1 mm,已知月地距离为380 000 km,月球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_km。
【答案】 实 直线传播 无 不变 变小 3.458×103
【分析】
【详解】
(1)[1][2][3]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4][5]如图所示:
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侧,像距不变;让物体远离N筒,△AOB与△A′OB′的相似比变大,AB大小不变,则像变小。
(3)[6]MN的距离最大时像最大,MN最大距离为
MN=OD=50cm+50cm=100cm=1m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B=3.458×106m=3.458×103km
20.(2022·上海·八年级)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
(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
(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
【答案】 色散 Ⅲ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蓝 黑 绿 不能 白
【详解】
(1)实验一: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
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
(2)实验二:
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
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
(3)实验三: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
21.(2022·全国·八年级)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如图甲所示,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的形状与小孔形状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_______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________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无关。
【答案】 不合理 无关 C 无关 圆形
【详解】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不合理的,因为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2]为了验证猜想b: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由图甲知,在控制小孔与地面的距离不变时,小孔的形状不相同,但通过小孔形成的光斑的形状却是相同的圆形,这说明小孔成像时的形成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3]为验证猜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ABD中孔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只有C保持孔的形状不变,孔径越来越小,故选C最科学。
[4]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4)[5]小孔成像发光物体是太阳,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无关。
22.(2021·江苏江阴·八年级期中)晴天正午,为了“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的关系”,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探究工具:在一张不透明的卡片纸上用小刀刻出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的孔,孔的边长为5cm。如图甲所示。
(1)小明先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水平置于白纸上方1m的位置,让太阳光垂直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孔,观察到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由此得出:当____时,光斑的形状由孔的形状决定;
(2)小明选取卡片甲上的三角形孔,仍水平置于距地面距离1m处,用另一张不透明的卡片覆盖在孔上,遮住孔的一小部分,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通过三角形孔,地面白纸上出现亮斑。缓慢向左移动覆盖卡片,改变透光孔的大小,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时,白纸上光斑的形状是____,但大小逐渐减小;当透光孔的边长约为5mm时,白纸上光斑形状是圆形,持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透光孔大小,圆形光斑的大小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光斑的亮度____(选填 “变亮”、“变暗”或“不变”)。由此推理得出,圆形光斑是____的像;
(3)如果在该小孔上方用绿色的“F”形状的光源替代太阳发出的光经过小孔,进行实验,我们会观察到白纸上“F”的像是____(选填“黑白”或“绿色”)的。
【答案】 孔较大 三角形 不变 变暗 太阳 绿色
【详解】
(1)[1]由图甲知,孔的形状不同,且孔径较大时,通过小孔所成的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即这种情况下,光斑的形状由孔的形状决定。
(2)[2]由图乙知,孔是三角形的,用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孔上,向左缓慢移动,改变透光孔的大小,一开始白纸上,光斑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3][4][5]当透光孔的边长约为5mm时,光斑为圆形,持续向左移动覆盖卡片,即减小小孔的大小,光斑的大小不变,但光斑的亮度会变暗,因为卡片的遮挡,通过小孔的光线减少。由此可知: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当光斑是圆形后,小孔大小改变,但光斑的大小不变,原因是太阳的大小不变,小孔离地面的距离也不变,所以其像的大小也不变。
(3)[6]在以上探究中,用绿色的F形状的光源替代太阳,则经过小孔在白纸上所成的F的像是绿色的,因为F形状的光源只发出绿光,透过小孔的也只有绿色光,所以在白纸上的像也是绿色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课后复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新生命诞生于图中哪个结构,下列关于生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课堂检测</a>,共16页。
初中浙教版第2节 走向成熟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a href="/kx/tb_c566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走向成熟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