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练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展开1[2022湖北·2,3分,]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解析】 秦汉时期家国同构模式并未改变,B项排除。“大一统”的观念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开疆拓土、平定海内的史实,未涉及华夏认同的问题,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2022江苏·2,3分,]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解析】 由“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可知,汉初重用文吏,并且规定文吏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察举制度重视品德才能,这与“汉初”的时间背景不符合,A项错误。汉初的主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皇族与士族相互依赖,并且士族政治的形成是在魏晋时期,D项错误。
3[2022辽宁·2,3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解析】 材料“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都带有四海一家的意思,即体现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4[2021浙江6月·4,2分,]《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才)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解析】 隋朝首推科举制,故排除A项。汉武帝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体系,故选B项。汉武帝时期对外征战,改变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故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而非“重新确立”,故排除D项。
5[2021河北·2,3分,]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解析】 从图中可以判断,这反映的是汉代的中外朝制度,这一制度下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故C项正确。尚书参与决策,但其并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故A项排除;王国问题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D项排除。
6[2022湖南·2,3分,]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
【解析】 材料“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体现了汉武帝不增加农民田租负担的农本(重农)思想,A项正确。由“东巡西幸”“奢靡”可知B项错误。“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属于“与民争利”,而不是“藏富于民”,C项错误。由“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可知,汉武帝此举的目的在于解决财政危机,但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解决了财政危机”这一结论,D项错误。
7[2021全国乙·25,4分,]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解析】 由材料中豫章、零陵两地在西汉末、东汉中期的民户数发展情况可知,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故A项正确。C项夸大材料内容,排除;B、D项表述与史实相悖,排除。
8[2023新课标·26,4分,]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9[2021辽宁·2,3分,]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解析】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其日益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这在本质上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项正确。修家谱体现世家大族显赫地位,与道德修养和经济特权无关,排除A、D两项;辨别大宗小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10[2022广东·2,3分,]“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解析】 由材料可知,由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大权逐渐被国相把持,这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故D项正确,B项排除;A项结论由材料无从得出,排除;“封国大权操于国相”显然不是便利外戚干政,排除C项。
以《后汉书》等文献中关于东汉时期几位良吏与老虎的记载设置情境,要求考生挖掘古代文化中对地方良吏形象的构建,突出对考生基本技能和学科思维的考查。11[2022全国乙·42,12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能力提升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能力提升课件,共29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知识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知识课件,共19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创新题专练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创新题专练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新题专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