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题试做 自我体验,讲练结合 整体把握,跟踪练习 落实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
    2.小说常见主题
    (二)文体种类
    一、新题试做 自我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节选)
    梁晓声
    第一场春雨降临了。
    我们开垦的乌油油的沃土,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人们都习惯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女,可是当她在“满盖荒原”上旅行时,却更像一位庄重的夫人,脚步懒散而从容,带着唯一的颜色——淡绿,所到之处,漫不经心地随意点染,画出了绿的世界。
    副指导员有一天昏倒在“流浪者”河边,她病了。她接连两天昏迷不醒。医药箱里所有的药,都不能减退她的高烧。第三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首先把妹妹唤到地铺前,问:“还有多少粮食?”
    妹妹回答:“只剩一点点了。”
    她亲切地环视着我们,微笑了,说:“伙计们,我代表连队谢谢大家。我要建议党支部,给大家都记一功,放进档案里。现在,这里留下几个人就够了,其余的全部回老连队去,帮助老连队迁移来……一定要赶在‘鬼沼’化之前!”她轻轻地拉着妹妹的一只手,“你留下吧,没有你在身边,我会寂寞的。”
    妹妹说:“副指导员,我留下!”
    我说:“我也留下。”
    “摩尔人”看着副指导员,问:“如果你同意,我也留下。”
    副指导员默默地点了点头。
    “满盖荒原”上就留下了我们四个人。
    四天过去了,连队没有到达。“鬼沼”彻底开化了!“流浪者”河,这条我们在“满盖荒原”上信任的朋友河,它出卖了我们!它跟“鬼沼”卑鄙地联合了起来,向我们示威!当我、妹妹、“摩尔人”第四天早晨走出帐篷时,都被惊慑得呆住了!清可见底的“流浪者”河,不知从哪里汇集了那么多水,隔夜之间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浊流湍急,打着漩涡,夹杂着雪坨、冰块儿、枯枝断树,甩了一个直角弯,奔泻而下……
    妹妹忧愁地说:“今天连队再不到达,我们就一点吃的也没有了。”
    将近中午,妹妹的喊声突然从远处传进帐篷:“哥哥,哥哥,快来呀!……”
    我和“摩尔人”同时跳了起来,奔出帐篷,但见妹妹像一只小猎犬,在追赶一头弱小的狍子。她一扬手,将镰刀飞抛出去,砍中了狍子后腿,狍子一头栽倒。她猛扑上去,却扑了个空。那小动物挣扎着跳了起来,带着伤向沼地里逃窜,妹妹跟在后面紧迫不舍。小狍子在沼地边沿停了一下,似乎还回头看了她一眼,跃进了沼地,一拐一拐地向沼地深处逃去。
    “站住!”
    “小妹!”
    我和“摩尔人”对妹妹大声喊。
    妹妹追到沼地边,欲罢难舍,焦急地来回奔跑。她终于停住了,望着陷住四蹄寸步难移的狍子,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向“鬼沼”迈出了一步。
    “回来!危险!……”“摩尔人”高吼一声。我和他同时朝妹妹跑去。
    妹妹回过头来望了我们一眼,挥动了一下手臂,好像是在任性地说:“你们别管我!……”她跑进了“鬼沼”。
    当我和“摩尔人”追到沼边时,她已捕住了小狍子。她和那小动物在沼泥中扑斗了几下,一眨眼间,忽然深陷了下去,一下子被吞陷到胸部!还没等我和“摩尔人”有所反应,沼泽中便只露出了她的一只小手。那小手也只来得及在空中抓了几下,倏忽间便从眼前消失了!
    “哥哥!别过来……”她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击响我的耳鼓!
    “小妹!……”我发出一声可怕叫喊,不顾一切地向沼泽冲去。
    “摩尔人”两条有力的手臂,从后面紧紧将我搂抱住了。我挣动了几下,眼前一黑,昏倒在他怀里。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帐篷里了。妹妹的那只小手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一样,重复地在我眼前出现。我耳边又响起了母亲临终的叮嘱,泪水刷地一下子淌了出来。我硬撑起身,看见“摩尔人”那高大的身躯,一动也不动地伫立在帐篷外。惨白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将他的身影衬托得格外分明。“鬼沼”那边,传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异的鸟叫,也许是“收魂鸟”将妹妹的魂灵收走了罢?我盯着“摩尔人”的身影,心中突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憎恨!甚至思路狂乱起来。如果不是他搂抱住我,我相信我是一定可以救出妹妹的!对小妹的死他是有罪过的!
    我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出帐篷。“摩尔人”听到我的脚步声,缓缓地转过身来。他骇然地瞪大了眼睛,也许他看到了我怒不可遏的狂乱的脸色,本能地朝后退了一步。
    我霍然对他扬起了拳头。
    “你!……”他惊愕地朝后退了一步。
    “我恨你!”我咬牙切齿地说出了这三个字。
    他的目光,盯在我脸上,低沉地说:“如果是因为你的妹妹,那我有权替自己辩护。你以为我有一颗魔鬼的心吗?你以为我就不为你妹妹的死难过吗?如果当时我的生命能换取她,甘愿躺在沼底的是我!如果你是因为她……”他朝帐篷里看了一眼,“那你尽管动手!只要她还没有宣布做你的妻子,我就有权爱她,追求她!”
    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好像为我的小妹志哀,我垂下了头。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
    “摩尔人”注视了我一瞬间,慢慢朝我背转了高大的身躯,朝荒原黝黑的深处走去,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
    注:①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副指导员“还有多少粮食?”之问是全部情节展开的基础,正是这一问才有了妹妹追豹子牺牲的情节,才引出“摩尔人”和“我”的一系列举动。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故事真实性,“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作为矛盾的一方,对“摩尔人”具有反衬作用。
    C.小说对“鬼沼”开化的描写,采用了抒情化的笔法,水患汹涌但不恐怖,人们惊呆而不惊恐,这样写便于表现垦荒者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D.小说最后写“摩尔人”高大的身躯,用以烘托其崇高人格,直接表达“我”的忏悔之意,并以“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象征“摩尔人”与荒原同在。
    2.“摩尔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为标题 ,其中的“神秘”一词,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内容试作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D项,“直接表达‘我’的忏悔之意”于文无据。上文写到:“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前句表明此时“我”感到“摩尔人”是一个可怕的情敌,后句则表明“我”还没有走出丧妹的悲痛。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还没有清理自己的思想,不可能有“忏悔之意”。
    2. = 1 \* GB3 ①不怕风险,勇于担当。明知“鬼沼”开化有风险,仍然主动要求留守,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 2 \* GB3 ②善良友爱,与人为善。见“我”妹妹走向“鬼沼”,立即冲出进行阻拦。 = 3 \* GB3 ③理智清醒,拒绝鲁莽。知道“鬼沼”的危险,放弃对“我”妹妹的救援。 = 4 \* GB3 ④秉公而行,不夹私情。“我”是他的情敌,却在“我”丧失理智时强行抱住“我”,使“我”免遭死亡之灾。 = 5 \* GB3 ⑤坦荡为人,胸无城府。作为“我”的情敌,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追求。(任取3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归纳分析。比如,抓住主动要求留守,可分析出不怕风险,勇于担当;抓住立即冲出去阻拦“我”妹妹,可分析出善良友爱、与人为善;抓住放弃对“我”妹妹的营救,分析出理智清醒,拒绝鲁莽;等等,只要答出3点即可。
    3. = 1 \* GB3 ①肥沃美丽。这片土地十分肥沃,一经春雨,遍地绿野。 = 2 \* GB3 ②荒蛮神秘。这片将开垦的土地,有鄂伦春人所称的满盖荒原,有“鬼沼”和“流浪者”河,有“收魂鸟”传说,充满荒蛮和神奇。 = 3 \* GB3 ③这片土地上有一群垦荒者,他们为了垦荒事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精神不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从土地本身和垦荒者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就土地本身而言,可结合第2段对满盖荒原春景的描写,以及水患肆虐、“收魂鸟”传说等内容,从“肥沃美丽”“荒蛮神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就垦荒者而言,可从忠于垦荒事业、精神世界饱满神奇进行概括。
    二、讲练结合 整体把握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对人物形象的欣赏除通过在情节中把握外,还要注重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相关语句。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具有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要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持有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物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易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某一处,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描写中。考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一、(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江上①
    冯至
    【①】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②】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A)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1】“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2】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3】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B)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③】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4】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5】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6】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④】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7】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8】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 ①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第一步 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开端【①】:伍子胥来到昭关以外。
    发展【②】:伍子胥听别人讲季札的故事。
    高潮【③】: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
    结局【④】:渔夫拒剑。
    第二步 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1】通过老人的话,反映了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
    【2】年轻人的话说明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3】内心独白,说明伍子胥非常渴望遇到知己。
    【4】心理描写,展现了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由平静到激动,说明仇恨深入其骨髓。
    【5】动作描写,展现了渔夫内心的宁静。
    【6】对比,展现了两个人不同的心态。
    【7】对话描写,伍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8】语言描写,展现了伍子胥知恩图报的特点。
    第三步 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社会环境:A处,交代了当时战乱不断的局面。
    自然环境:B处,自然环境描写,优美宁静,展现人物性格,营造祥和的氛围。
    第四步 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多方联系:季札的故事,伍子胥的遭遇,村民的谈话。
    ●获取主旨:小说借一个“心境是多么平坦”的渔夫的歌与行,展现了伍子胥从焦灼变得沉稳的心理变化历程。文中所说的“引渡的恩惠”“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即含此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B.“只有……才……”错误。此时的子胥是在享受渔夫带给他的“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
    2.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D.“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错误。“季札的退耕田园”体现了他对高洁品质的坚守,渔夫泛舟江上,体现了他的散淡平和,这两个人物都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伍子胥体现出来的。伍子胥对渔夫的两首渔歌的感念,特别是第二首中的“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以及“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等语句体现了伍子胥对仇恨的释怀;文章最后两段,写伍子胥以后一定要找到渔夫,他把渔夫当作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想把自己的宝剑留给渔夫,这体现了渔夫对伍子胥的重要影响。综合来看,文章主要表现的是伍子胥思想的转变过程。
    3.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一走上船,江上的风景使伍子胥心态平和宁静;②船到江中央,水流急骤,他内心起伏,想到父亲和哥哥被杀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胀起来;③渔夫平坦豁达的心境,纾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他希望自己能从血海深仇中解脱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变化。①“一走上船……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这一段景物描写,表现伍子胥登舟之后宁静平和的心态。②“船到江中央……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这几句写江水引发的联想,伍子胥想到父兄的遭遇,父兄被杀的家仇,他的心情又难以平静。③“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一段,写由渔夫引发的思考。伍子胥把渔夫当作恩人,看作最亲密的朋友,是因为渔夫的歌唱出了他的悲痛,也让他受到了启发。“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伍子胥从渔夫摇橹的姿态,体验到了平和与柔情,并希望自己能从仇恨中走出来。
    4.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 ①渔夫拒剑并自杀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渔夫的侠肝义胆,与普通人的生活较远,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②作者通过写渔夫的歌声、平淡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对伍子胥的影响,表现了伍子胥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③体现了冯至小说“诗化”的特点,本文中的渔夫疏散平淡,对伍子胥赠剑不为所动,驾舟翩然而去,凸显了作品诗意化、散文化的隽永意味,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④渔夫不仅摆渡伍子胥过江,还摆渡了他的灵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原故事侧重表现渔夫的侠义精神,本文将渔夫当作一个普通人来写,内涵就丰富多了。侠义精神,指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机智勇敢;扶贫济困,惩恶扬善;为人仗义,肯于助人;路见不平,替天行道。这样的人拯救帮助伍子胥似乎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但从对伍子胥的影响和对读者的感召方面来说均不如设置安排一个普通人更有影响力和感化效果。②从内容上看,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其心境平淡,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与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的子胥形成鲜明对比,渔夫悠扬的歌声、平淡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使伍子胥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强烈的复仇心理到灵魂片刻的安适,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美好“世界”,子胥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彰显冯至小说“诗化”的特点。同是拒剑的渔夫,本文中的渔人并不是明知伍子胥的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相反本文中渔人眼中的伍子胥,只是“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他也不理解伍子胥为什么要离乡背井走得那么远,拒剑后也没有为了消除子胥的疑虑而自尽,而是转身驾舟翩然离去,这样,更凸显本文诗意化、散文化的隽永意味。④从主题上看,本文的渔夫是一个普通渔人,他选择的是恬淡的人生,子胥承受的则是生命的沉重,“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身为普通人的渔夫不仅帮助伍子胥渡江,还摆渡了他的灵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渡人者”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石门阵
    卞之琳
    【①】“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扬扬,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1】”
    【②】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2】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3】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A)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4】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5】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6】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7】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8】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9】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10】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11】”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12】”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③】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13】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第一步 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
    第一部分【①】:王木匠为大家讲八阵图的故事,引出下文石门阵的故事。
    第二部分【②】:王木匠为大家讲石门阵的故事。
    故事开端:鬼子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准备侵略村子。
    故事发展:鬼子到达村子里,发现村里都是石头门。
    故事高潮:鬼子中了游击队的石门阵,仓皇而逃。
    故事结局:王木匠讲完故事,说明故事来自“一点新闻”。胡老三印证新闻的真实性。
    第三部分【③】:王木匠表达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渴望。
    第二步 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1】语句短小,简洁明快,符合说书人的语言特点,现场感强。“得意扬扬”“焦头烂额”等词语形象生动。
    【2】“干咳”“打量”说明王木匠讲故事时,能在适当的时候设置悬念,吸引听众,是个讲故事的高手。
    【3】列举描写听书人的表情神态动作,三个偏正短语,四个倒装句,都是短语,也是口语,语言简洁,且都抓住了人物面部最显著的特征,如同一个个特写镜头,表现出村民对所讲故事的渴望,也侧面体现了王木匠讲故事水平的高超。
    【4】描写王木匠的动作和“干咳”声,使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凸显听众对故事的渴望。
    【5】“转过头来望望”,王木匠的动作增添了说书的现场感。
    【6】自问自答,显示了鬼子兵的愚蠢和胆怯;反复手法的运用,强调了鬼子兵的谨慎小心。
    【7】“心是在……里”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点带面,表现了侵略者无耻、贪婪的丑恶心态。
    【8】两次“不作声”,运用反复手法,设置悬念,也为后面“石门阵”的出现作了铺垫。
    【9】看似不耐烦的神情和言语,符合观众的心理状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0】“勒转”“踢”“转”“横冲直撞”“连奔带蹿”等词语惟妙惟肖,写出了“皇军”的狼狈相。
    【11】胡老三的话是补充引证,与上文王木匠说的“一点新闻”遥相呼应。
    【12】“大门、二门”的说法寓意深刻,体现了王木匠对国家与个体的紧密关系的理解: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凸显了主题。
    【13】体现了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凸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王木匠:心灵手巧的木匠,说书技艺高超,富有爱国精神。
    第三步 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社会环境:A处,“鬼子兵”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
    第四步 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多方联系:王木匠所讲的石门阵的故事、洪子店的战事、苏家峪的木门阵、王木匠做精致衣橱的梦想。
    ●获取主旨:小说运用“故事套故事”的方式,叙述了善于讲故事的王木匠给人们讲述了一个用“石门阵”击退日本兵的故事,刻画了擅长讲故事的王木匠这一人物形象,既表现了故事中的人民英勇抗日这一中心,也表现了小说中的人民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渴望。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在后文未见照应。C.“‘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错。这些人物只是王木匠在讲故事时使用的称呼,是他自己编的,从文中看不出“确有其人”。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错。文中只是说“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可见他是因为战乱才不能做。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项,“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错误,小说的主题就是表现抗日战争中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并不能使主题更加多元。
    7.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

    答案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回到原文,寻找到王木匠讲石门阵故事的内容,从中找到使用反复手法的地方:“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重复,“小耳朵的心是在……”“八字胡子的心是在……”“麻子的心是在……”重复,“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重复,“麻子还在想……”“八字胡子还在想……”“小耳朵还在想……”重复。然后结合王木匠讲故事的背景、小说具体内容和反复手法的一般作用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

    答案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希望实现“夜不闭户”。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重要意象丰富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筛选出与“门”相关的内容,然后结合相关情节和小说主题来分析“门”的含义。“门是用砖头堵的”,这里的“门”是真实的门;“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等句中的“门”是经过故事加工了的门;“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前一个“门”指国门,后一个“门”是指百姓自家的门。
    三、跟踪练习 落实巩固
    信使(节选)
    铁凝
    室内的煤炉子特别引人注目,炉盘一尘不染,光明可鉴,泛着蓝幽幽的光泽。这炉盘在起子家从母亲起每天要用猪皮反复擦,擦了二十几年,生是把一块粗糙的铁炉盘擦成了镜子。此刻,炉子上坐着一把熟铝壶,壶中水已烧开,壶盖噗噗响着,壶嘴冒出缕缕水蒸气。
    她和他对坐在炉边,这次他没有空着手,给她开门便及时送上捏在手中的信封,仿佛以此迎接她将带给他的好消息。她迅速把信揣进大衣兜里,就像生怕这信会遭遇不测。
    开口是艰难的,但她必须开口。她向起子道了对不起,说再等等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这明显的官腔让起子十分不悦,他举了某某熟人因为有关系而进入了似乎不可能的单位。
    她打断他说,在我们家真的不行。
    他直视着她,放慢语速说,要是不行也得行呢?
    她这才有点警惕地向后捎着身子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我不是在央求你,是在要求你。
    她觉出了他的无礼和过分,但大衣口袋里那沉甸甸的信封可是经由他的手抵达她手中的,她努力使自己克制并且客气。她站起来说,等李花开回来咱们再一起商量也许更合适。
    起子也站起来,果决地告诉陆婧不用商量,他就是要去陆局长所管辖的那些单位。
    她恼火起来,边向门口走边提高嗓音说,你有什么权力命令我啊,你以为你是谁!
    在她背后传来起子的声音。我知道我是谁,更知道你是谁!你不就是肖大团长的小软木塞吗?
    她那刚伸向门把手的手缩了回来,后脑勺仿佛遭遇了棒击,似有一个黄豆大的小气球在颅内的某个位置炸了,一个瞬间,嗡的一声,她脑海里一片白色。她还是顶着一颗白色的头颅转过了身,并努力站稳自己,身体却已有点瑟缩,像曾经有过的梦境:她裸体着站在街上,到处找不到要穿的衣服。
    起子就像听见了她那无声的感受,加码似的继续抖搂:是啊,不怕你笑话,我全看过,七十七封信,包括现在你大衣兜里这封。
    她一边下意识地将手伸进大衣口袋,死命握住那信封,好比攥住了肖恩的手,一边咕哝着你怎么能、你怎么能……
    我怎么不能?起子复又在炉边坐下。凭什么你们里里外外、明的暗的都是体面,又体面又浪漫,我就非得窝在这儿画一辈子彩蛋不可呢?我,我们全家还得替你收着、守着这些个不体面的信。说到不体面,我的要求不过是要通过这些不体面的信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了我们全家、我们未来的孩子,这有什么过分吗?
    她不动地方地站着,拼力捕捉着他话里的信息。她想到了李花开,她的闺密,她曾答应自己代收肖恩的信。她不敢去想这是他们夫妻的合谋,可难道他们不是夫妻吗?恋爱袭来之后,陆婧目中已无他人,所有的时间更不情愿分配给他人,识趣的李花开也久已不主动和她联系了。她不甘心,喃喃着:李花开知道你……
    他不等她说完,截住她的话说,知道怎样?不知道又怎样?用不着假装清高,也别想对我使用什么不好听的词儿。我就这么一件事,陆局长动动小手指头的事,有什么办不了的呀。
    清高,陆婧想到了父亲。本来她有些抱怨父亲那决不通融的清高的,但在这时,她忽然感叹世间毕竟还存在着这么点清高。为了这点清高,她决不打算接受这蛮横而阴暗的命令。她不接受,还得显出不示弱,她一字一顿地对炉边的男人说,还——就——是——办——不——了!
    起子站起来,遭受了冤屈似的,走到摞在地上的彩蛋箱子跟前,从最下面的箱子里拽出一只白得刺眼的纸袋,举起来冲陆婧晃着,叹了口气说,都在这儿呢,六十七封。我用微距拍好,借朋友暗房冲印出来的,后来的十封没来得及冲洗,不过已经足够了。说着从中抽出一张印满小字的黑白放大照片,送至陆婧眼前。
    陆婧只瞄一眼便认出了肖恩的笔迹。起子这层层递进的胁迫宣告着陆婧的节节败退,她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惊恐和侮辱。她的小腹突然开始酸胀下坠,伴随这酸胀下坠的是两条腿的绵软。她迈前几步,本能地伸手要夺下那刺眼的白纸袋把它投进炉火。起子将纸袋背到身后说,胶卷还在我这儿,烧有什么用呢?如果陆局长帮了我,我肯定当着你的面连胶卷一股脑儿烧了它。不然,你能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她腿软着,绝望地站在他面前,望着这个在炉子边上踱着小步的男人,就像望见了一个非人类的物种。她把涌到嘴边的所有形容词都压了回去,她的绝望使所有的词语都已失效,这绝望却也迫她从溃败的谷底捞起了她久已失散的自尊。她被亮在眼前的杀手锏打蒙的同时,仿佛也被打醒了。当她确信自己的两条腿能够带她迈出这间屋子时,她把大衣扣子一个一个扣好,接着,她以自己也未曾料到的动作,突然奔向那炉子,拎起坐在炉盘上那把沉甸甸的铝壶,高高提起,壶嘴向下,向着那炉火正旺的炉膛猛地浇灌起来。霎时间水火交战的炉膛发出刺刺嘎嘎的怪响,一股股灰白色气体伴着浓烈呛人的臭屁味儿冲上屋顶,弥漫着房间,也吞噬了炉边的男人。烟雾中她把空壶“哐当”丢在地上,拼力拉开屋门,又狠劲把门摔上,就像将一切的担惊受怕,一切的提心吊胆,一切的错愕、愤怒乃至一切的恶心,全都摔在了身后。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选部分构思巧妙,不作背景介绍,而在“当下”的描写中透露事情的原委:李花开为闺密传递情书,她的丈夫起子趁机进行敲诈。
    B.起子不把陆婧当人看待,说她是“肖大团长的小软木塞”, 陆婧感到自己受到极大侮辱,仿佛裸体着站在街上而到处找不到要穿的衣服。
    C.小说人物语言描写十分精妙,如陆婧的“还——就——是——办——不——了!”,一字一顿,面对要挟而不妥协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D.用开水浇火炉是小说最为成功的细节描写,这一细节让人物在被敲诈胁迫之际焕发出本能的力量,在生命意志上完成了对陆婧的形象塑造。
    7.下列对文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子是卑劣无耻的小人,他利用信使身份窥视他人隐私,并以告密相胁迫,让陆父利用责权为他调动工作。
    B.李花开是陆婧的闺密,却也是起子的同谋,她故意不与陆婧保持联系,以便帮丈夫从容地实施自己的阴谋。
    C.陆婧有错在先,被起子抓住把柄,在发现起子的阴谋后,毅然决然地与之决裂,保持了自己的清高和尊严。
    D.陆局长虽未出场,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拒绝了女儿为起子调动工作的请求,坚持原则,不走后门。
    8.小说开头描写煤炉子有哪些作用?请分条阐述。(6分)
    9.请联系现实,简要阐述陆婧这一人物形象有何深刻的社会意义。(6分)
    答案与解析
    6.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对人物语言理解有误。“小软木塞”是肖恩情书里的话,起子的“你不就是肖大团长的小软木塞吗?”,其恶毒不在于说陆婧是物不是人,而在于警告陆婧:自己看过肖恩情书,你有把柄抓在我手。
    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思想特征的能力。B项,“同谋”“故意不与陆婧保持联系”等分析错误。从文本可以看出,李花开久已不主动和陆婧联系,是陆婧一心恋爱而不与李花开联系了,李花开才“知趣”地不与陆婧联系的,“同谋”“故意”之说没有根据。
    8. = 1 \* GB3 ①描写室内物件,展现人物活动空间; = 2 \* GB3 ②为下文用开水浇火炉作伏笔,前后照应,行文更自然; = 3 \* GB3 ③兼有隐喻作用,暗示起子外表光鲜而内心却是阴暗邪恶的。(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技巧的能力。火炉是室内物件,可视为环境描写,而环境描写的一个很大作用是展现人物活动空间,作答本题亦可依次思路考虑。设题内容在文章的开头,而选文最后的情节也与此有关,故可以从伏笔和照应的角度思考作答。描写特别写到炉盘的锃亮,可以努力探寻象征意义,阐述对人物的暗喻作用。
    8.(示例)陆婧有错,被人抓着把柄,但她身处险境而不向邪恶屈服,仍然坚守自己的人格。(2分)陆婧这一形象启示我们,人可能一时犯错,但无论如何不能因此而放弃操守,与邪恶同流合污。(2分)现实中一些官员因为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而被人利用,结果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放弃原则,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性社会意义的能力。作答本题,要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要归纳出陆婧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即被人抓着把柄而不向邪恶屈服;其次,要归纳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即犯过错误也不放弃操守,与邪恶同流合污;再次,联系反腐现实,总结某些贪官的教训,即因小错而被人利用,成为反面教材。

    相关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7赏析小说的艺术技巧: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7赏析小说的艺术技巧,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题试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7:赏析小说的艺术技巧: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7:赏析小说的艺术技巧,共1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7:赏析小说的艺术技巧: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7:赏析小说的艺术技巧,共1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