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在学校“行走绿城”研学活动中,你们小组选定的主题是“探寻路名文化”,下面是小组成员初步完成的研学报告,请你参与完善。
选题意义
城市道路名可记录历史变迁,体现人民意愿,① (A反应 B反映)当地文化。留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很多路名别俱匠心,如南京的乌衣巷、西安的未央路、我们郑州的铭功路等。小小路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② (A内涵 B内含);寻常巷陌,一头镌刻着过去与现在的印记,一头延伸向希翼中的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探究路名来了解脚下这片厚土,守护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
(1)括号中的同音词应该选用哪一个?请根据语境给出正确选项。
①_____②_____
(2)画线的三个词语中有两个出现了错别字,请把正确的词语写出来。
探索发现
(一)区域路名各不同。
(3)请简要阐释图示区域道路的命名方式。
我们发现郑州市内各区道路命名方式各异。比如,金水区有些区域的道路命名融入了地理知识(如下图所示): 。高新区的道路多以花木命名,一般东西向称“××街”,南北向称“××路”……
(二)小小路名藏诗意。
(4)请选择适当古诗文名句,将上面的文段补充完整。
漫步大街小巷,我们发现很多路名充满诗意,让人浮想联翩。“玉盘街”让我们联想到李白的“①_____,②____________”(《行路难》),“丹青路”让我们联想到文天祥的“③_______,④____________”(《过零丁洋》)。“景明街”的灿烂阳光,让我们联想到“⑤_________,⑥_________”(《岳阳楼记》)的洞庭美景;“林荫大道”的鸟雀争鸣,让我们想起了“⑦______,⑧______”(《醉翁亭记》)的琅琊山道。
(三)“里”香不怕巷子深。
听说二七区有条网红小巷叫“连心里”,我们慕名前去打卡。小巷不长,尽头坐落着它的命名单位——二七区民政局。小巷两侧,砖红墙上刷着“爱情词典”,墙头铺着古朴的灰色简瓦,墙外的青枝翠蔓从墙头垂下,别有一番味道。看来,这条小巷走红网络是有原因的——
(5)“连心里”走红网络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图文,在破折号后简要说明。
收获感悟
对于路名,我们常熟视无睹。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很多路名的由来及意蕴,还明白了老师常说的“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研学感悟:“市井巷陌有文章,路名原来不寻常。 , 。”
(6)伙伴们对于小诗的后两句写什么有不同意见,下面是两种备选方案,请做出选择,并结合语境简述理由。
(A)求学莫畏羊肠道,读书方知天地宽
(B)语文功夫在课外,处处留心皆课堂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十一有一只羊
王秋珍
①“看你还干不干坏事!”
②啪啪啪,枣木棍子落在十一的屁股上,就像十一的弹弓落在芦花母鸡的翅膀上,就像弹弓上的小石头击碎别人家的玻璃。
③十一的空洞、无聊,犹如乡下泥土冒出的湿气,小孩子看不见,大人们习以为常。
④十一是第十一个孩子。他之前的哥哥姐姐死了七个,只活下他和三个姐姐。十一出生没多久,妈妈就去世了。
⑤一天到晚,爸爸必做的一件事,是找棍子。他拿起棍子,在矮木凳上狠狠地敲一下,仿佛给棍子做热身运动。
⑥矮木凳嘭地一呻吟,十一就主动扒下裤子。裤子一年到头只有一条,不能打破了。当然,裤子早就磨破了,洞眼儿像一只眼睛整天忧伤着。
⑦三月的一天,爸爸正要开打,门外闪过一个人影:“十一,看我带了什么!”
⑧女儿回娘家,爸爸自然收了棍子。十一来不及拉上裤子,就飞到了大姐面前。
⑨大姐拎着的深口篮子中,一只小羊,正用水一样清澈的眼睛看着十一。十一想上前,却分明后退了一步:“大姐,它多久才会长大呀?”
⑩羊实在太小了。十一真担心它经不起父亲的枣木棍子。
⑪“放心,半个月就长一岁,七个月就成年了。到时,你和爸爸就有新衣服穿啦!”
⑫十一给羊取名“十二”。自从有了羊,他就把弹弓收起来了。他再也不用一个人在路上踢小石头了,再也不用琢磨捡哪块石头打哪块玻璃了。他带着羊吃青草,和羊聊天。他有好多的话,从来没有说出口。现在,他的话停在青草上,青草冲他弯弯腰;停在羊的屁股上,羊摆了摆屁股;停在羊的眼睛上,羊就抬头看看他。
⑬十二的毛色越来越亮,头上长出了角,两只角慢慢地有了凹沟和角轮。
⑭人们纷纷夸赞:“好壮的羊啊!”
⑮“漂亮,真漂亮!”
⑯十一的头扬得高高的,他看见天上的云白白的,但它们没有他的十二白;他看见远方的山高高的,但没有他的十二高。
⑰“十一他爸,羊长大了,可以卖了。”这是邻居奶奶的声音。
⑱十一急了,他叫道:“还没长大,还没!”以前,他多么希望羊快快长大!现在,他多么希望羊能小回去啊!
⑲十一用求助的眼神,看着爸爸。他害怕爸爸说:“卖了卖了,谁出的钱高就卖给谁。”
⑳可是,爸爸没有吭声。他是没有听见吗?
㉑十一又补上一句:“我不用做新衣服。我有衣服。”他担心爸爸没听见,把声音拔得高高的。
㉒“这是你养的羊,你做主。”爸爸说的话,从来没有这么好听。十一恨不得冲上去拥抱一下爸爸,但他没有。
㉓秋风起了,气氛突然变得诡异。村里那个杀猪佬有事没事在十一的家门口转。
㉔十一身上粘的目光变多了:“这孩子,犯傻了。哪有养羊不卖的?”
㉕“你的羊,什么时候卖给我?”杀猪佬问。
㉖“不卖!”十一的声音,弹弓上的石头一样射出去,有着决绝的气势。
㉗“没有一只羊,能过得了冬天。”杀猪佬很确定地说。
㉘“为什么?”十一不想听到原因,但他还是问了。
㉙“冬天所有的草都枯死了,羊没有吃的,怎么活?”
㉚7岁的十一被问住了,不知道手该放哪儿,脚该放哪儿。沉思了几秒,十一大声说:“不用你管!”
㉛他撒腿跑进家,关上了门。
㉜家,赤贫如洗。但自从有了羊,十一就觉得自己很富有。他的眼睛变得富有,他的手变得富有,他的日子变得富有。
㉝可是,冬天所有的草都枯死了,羊没有吃的,怎么活?再说了,自己不做新衣服,爸爸也不做了吗?两人已经好几年没做衣服了,寒冷的冬天怎么过呢?十一真希望自己和爸爸都能像羊一样,全身上下都长出毛来,真希望冬天也能有满山坡的青草。
㉞深秋的一天,大姐再次登门:“十一好能干,把羊养得这么肥,过年可以有新衣服了。”
㉟十一抱着大姐的腿,呜呜地哭了。
㊱“大姐,你把羊带走吧。大姐,可以不杀它吗?大姐,可以不让它太疼吗?”十一边说边哭,一张小脸,抹成了被羊啃过的草地。
㊲大姐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㊳冬天来了。十一有了新衣服。但一直被他宝贝一样带身边的,是一副弹弓。那是大姐带来的羊骨头。十一磨呀磨,把这块羊骨头,磨成了他最爱的形状。
(1)请根据文中的时间提示,简要概括十一和他的羊的故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风起时,小羊长大了,十一顶住压力,坚决不卖小羊;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理解十一的父亲对待十一的粗暴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3)本文选用的喻体很有特点,请结合下面的语句简要分析。
①十一的空洞、无聊,犹如乡下泥土冒出的湿气,小孩子看不见,大人们习以为常。
②裤子早就磨破了,洞眼儿像一只眼睛整天忧伤着。
③“不卖!”十一声音,弹弓上的石头一样射出去,有着决绝的气势。
④十一边说边哭,一张小脸,抹成了被羊啃过的草地。
(4)“自从有了羊,十一就觉得自己很富有”,你认为十一富有吗?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3.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问题。
方言俗称地方话,指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逐渐被边缘化。对于日渐衰微的方言,是该尽力挽救,还是顺其自然?班级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辩论。
请你作为正方辩手,根据己方准备的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①语言学家刘丹青:方言是一种思维方式。
——《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摘选)
②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国家关于方言保护的政策是怎样的?
③刘丹青(著名语言学家):十多年前开始,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就提出了语言资源的保护。这个概念很重要。过去,方言被很多人视为阻碍国家发展、阻碍普通话推广的因素;提出“语言资源”概念以后,就意味着所有的语言、方言一定程度上都是资源,都有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④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就是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把方言保护好,传承下去。
⑤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方言,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儿?
⑥刘丹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注重保护各地濒危的语言。它有一个核心观点:每一种语言,包括每一种方言,都形成了观察这个世界的一套独特视角,当这种语言丢失,这种视角也就会没有。比如说在一些地区生活的人们,对某些现象观察得特别细,对某些事物的分类也特别细,对植物、动物、生态、地貌、气候都有独特的描写,就像物种一样宝贵,这是语言和方言很重要的价值。
材料二
①我们常称方言为“土话”,但也恰恰是这种泥土气,让方言那么鲜活,那么亲切。方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纽带。我们听到乡音,听到那个属于家乡的腔调,也就唤起了乡愁。
②方言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当地的地理、民俗、文化背景等息息相关。方言中的一些词汇,还保留着古汉语的影子,让我们产生古今相通之感。例如,“喝粥”在潮汕方言中叫“食糜”,汉代《释名•释饮食》中说:“糜,煮米使糜烂也。”方言词“食糜”实际就是古代语言的留存。
③杭州某村的方言电线杆,武汉、重庆一些街巷的方言墙,体现了方言对各地文化的保护,而它们屡屡吸引人们打卡拍照,则体现了方言本身的生命力。让本地人有认同感,让游客有新鲜感,这便是方言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刷着方言的电线杆,也是展示文化的窗口》2024﹣02﹣24光明日报客户端)
材料三
①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和热议。诸如《繁花》《山海情》《人世间》等颇具代表性又独有韵味的优秀方言影视作品,不仅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颇受观众青睐。
②在讲述小人物家长里短的影视剧中,方言的运用堪称制胜密码。方言贴近生活,带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它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所不能及的,在影视中,人物一开口,带有地域特色的市井气和烟火味就显现出来,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也更加浓郁。
(摘编自《方言影视剧“有滋有味”》2024﹣02﹣04齐鲁晚报)
材料四
①《德国留学生在豫求学8年,一口“河南话”圈粉无数》
(2023﹣01﹣20 大河网)
②《太原方言博物馆:听闻乡音留住乡愁》
(2024﹣01﹣30 山西晚报)
③《方言是为小说增色的“大杀器”》
(2024﹣02﹣27 新民周刊)
④《师生合唱云南民谣<螃蟹歌>网友:是时候展现云南方言的魅力了》
(2024﹣03﹣02 新华网)
⑤《首场“沪语大讲堂”在上海长宁区开讲》
(2024﹣03﹣04 长宁文明网)
(1)为什么要尽力挽救方言?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己方的观点,再补充三个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队友们准备的上述材料能否有力地支持己方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3)为了更好地应对反方的批驳,队友小语要和你进行一次模拟辩论,请合理利用以上材料中的信息对小语做出反驳。
小语(扮反方):方言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它的消失乃大势所趋,我们根本无法挽救。
你(扮正方):________。
三、整本书阅读(5分)
4. 金圣叹评点水浒人物,说吴用“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你认为吴用当得起“心地端正”的评价吗?请结合下面回目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五十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九十八回: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5. 阅读《西游记》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大闹天宫时孙悟空,十万天兵天将都不是他的对手,取经路上面对妖魔鬼怪却经常要去请菩萨搬救兵,作者这样设计合理吗?请从孙悟空这一形象和小说主题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6.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本二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不得返。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实熟,遂跻险援葛①至其下,各噉②数枚,饥止体充。复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③叶流下,甚鲜新。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④饭。乃相谓曰:“此近人家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忻然⑤如旧相识,曰:“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⑥,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其馔⑦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既还,乡邑⑧零落,已十世矣。
(选自干宝《搜神记》,有删改)
[注]①跻险援葛:登上高险处,攀着葛藤。②噉:吃。③芜菁:植物名,块根可食。④胡麻:芝麻。⑤忻然:高兴的样子。⑥绛罗帐:用红色丝网做的帐子。⑦馔:饭食。⑧乡邑:这里指家乡。
(1)根据语境,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意思相同,“寻向所志”和“寻病终”的“寻”意思不同。
B. 第③段中两个“具”意为“详细”,从中可以看出渔人为桃花源人答疑解惑非常尽心。
C. 从“黄发垂髫”和“怡然自乐”看,这些老人虽白发稀疏、老态龙钟,但神情满足而愉悦。
D. “乃……无论……”既表现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之久,又传达出渔人对这种隔绝状态的惊异。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本一和文本二写的都是虚构的故事,但前者比后者更让人觉得真实,为什么?请从人物、情节等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奇遇,而思想境界却高下有别,请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上面两首诗都写到了“东风”,但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作文(50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到底什么是成功?《现代汉语词典》把成功定义为“获得预期的结果”。而有人说“成功并不是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有人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有人说“人生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1)上述材料让你想起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别样的成功”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成功定义,你是如何理解成功的?请参考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