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解银线——新高考“学科素养” (一)理论保证——唯物史观 学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解银线——新高考“学科素养” (五)价值追求——家国情怀 学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解银线——新高考“学科素养” (三)必要途径——史料实证 学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解银线——新高考“学科素养” (二)学科本质——时空观念 学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打通串联线——新高考“命题情境” (一)学习情境 学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解银线——新高考“学科素养” (四)能力要求——历史解释 学案(含答案)
展开1.内涵阐释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而且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2.命题视角
1.考查“现象性解释”
(2023·新课标卷)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2.考查“内涵性解释”
(2023·全国甲卷)西方某一文学思潮挑战和反叛了强调“主观”“创造”“情感”“想象”的文学成规,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实”。据此可知,该文学思潮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考查“本质性解释”
(2023·海南高考)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4.考查“联系性解释”
(2023·广东高考)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考查“规律性解释”
(2023·山东高考)(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如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1.(2023·厦门湖滨中学毕业班质检)《明史》载,“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宗守仁者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我意识的觉醒
B.文化权力的下移
C.传统文化的转型
D.专制思想的弱化
2.(2022·常州高三三模)19世纪80年代,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指出“若夫朝廷得人而官之……乃取士之制,只凭制义、试律、土饭尘羹,既空疏而无用”,此后,他又表示:“因西学为当务之急,遂于上海一隅,创立中西书院。”据此可知,林乐知的认识( )
A.找到了晚清落后的根源
B.提出了完全西化的主张
C.意识到近代转型的需要
D.推动了教会学校的普及
3.(2023·厦门湖滨中学毕业班质检)从1985年起,国家对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企业的工资改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把职工的工资同本人肩负的责任、贡献和成绩密切结合起来。这反映了( )
A.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B.按劳分配原则的形成
C.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D.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
4.(2023·苏州三模)某同学设计以下演示文稿来表现欧洲历史演进的某一主题。该主题是( )
A.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
B.人文主义思想的扩展
C.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
D.战争危机的逐步蔓延
5.(2023·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下图为1913—1926年俄国(苏联)农业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农业发展助推工业化建设
B.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计划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
D.分配政策调整有利于经济恢复
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代江南的地质、地形不但给予明清江南城市、市镇、乡村的空间分布以某种规定性,同时也对城市、市镇、乡村之间的联系给予了某种约定。市镇一般距离县治都比较近,与乡村则为郊邻,步行便可抵达。江南市镇在空间上与县、州城市形成辅翼,在经济和文化上既互相支撑,又有一定的自足性。市镇的繁荣使江南具有了突出的经济地位,至清代中叶赫然位于世界前列了。
——摘自罗时进《明清江南市镇及其文学群落的形成》
材料二 只要稍加注意我国都市之发展情形,便知道很多畸形变态。例如近百十年来的都市,很多偏在沿海一带,且每一大都市,多以外国经济势力作中心,甚至被划定了许多租借区域,行使外国行政权。这种都市,无疑是适应外力侵入产生的,非由本身之自然生长,故于我们国家民族的利益,颇不相容。——张笃伦《漫谈市政建设》(1948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基本脉络
——摘自刘淑妍、张斌《中国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思考》
(1)依据材料一,简述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空间布局状况。并结合所学,指出在这种布局状况影响下的江南市镇的发展趋势。(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百十年来的都市”“畸形变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析导致这种“畸形变态”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6分)
(四)能力要求——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印证
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为《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强调其不可破坏性,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故B项正确;波斯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亚述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935—公元前6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埃及位于北非地区,与材料“西亚地区”不符,D项错误。]
2.C [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C项正确;古典主义崇尚理性,要求履行公民义务,以理性节制个人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排除A项;浪漫主义的思潮是基于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B项;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排除D项。]
3.C [巧克力豆最初因稀少被当作货币使用,到19世纪成为大众消费品,这是由于西方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殖民者引种和改进技术等是出于经济目的而非政治目的,所以答案选C项,排除D项。物种交流对可可豆种植扩展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因素,故排除A项;欧洲商业格局变迁无法解释可可种植由美洲扩展到亚洲、欧洲和非洲,故排除B项。]
4.A [由材料的时间“汉初”,可联系其经济残破,统治者以黄老无为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无治国之意”“无忧天下之心”的无为理念达到了“天下大治”的有为结果,故选A项。材料中的无为思想与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均不同,故排除B、C项;汉初无为思想主要是解决政局动荡、经济凋敝问题,而加强中央集权的指导思想则是儒家的大一统理念,故排除D项。]
5.证据1:文字材料中提及英国提出与其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博览会计划是在20世纪初,但在一战后才正式举办。
证据2:图片材料中的工业馆、工程馆的展示内容及围绕在其周围的殖民地、自治领馆。
证据3:图片材料中的政府馆的展示内容。
证据4:图片材料中自治领展馆及印度馆处于博览会布局的中心位置。
证据1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维护英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力挑战,一战前德国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一战后德国战败,协约国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而作为战胜国,英国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示自己的胜利,而一战后欧洲优势地位动摇,英国传统经济优势丧失,英国就更需要一次展览向世界宣告自己依然是世界霸主。基于此,英国举办这次博览会。
证据2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彰显英帝国的工业实力。
理由:工业馆和工程馆展示了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轻重工业、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生物材料、城市治理等多领域的成就,体现英国将科学研究与技术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而平面图中,工程馆和工业馆位于示意图的中心,环绕周围的是殖民地及自治领展馆,这样的空间布局设计体现了生产力的纵向发展带动了世界横向联系的加强,正是由于英国在工业上的杰出成就才使得英国依靠贸易与坚船利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势力范围”。
证据3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保持其在帝国内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理由:政府馆展示英国在军事、经贸交流、海外移民等领域的成就,尤其是世界地图浮雕呈现了英国与其自治领、殖民地的全球性商业网络,凸显英国在帝国内的核心地位。
证据4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凝聚英帝国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
理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1884年列强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和“地图上作业”的原则,英国占领了包括埃及、苏丹、南非等地在内的非洲大量地区。“南非馆”的展出即是一种主权宣示。而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其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兴起,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意识显著增强,埃及和苏丹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1922年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虽然英国保留了大量特权。帝国内部矛盾加剧。基于此,英国举办这次博览会。
精准对点训练
1.A [据材料“宗守仁者别立宗旨……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可知,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影响扩大,其强调主观能动性,士人对阳明心学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想界对个性自由的提倡,反映了当时人民自我意识的觉醒,故选A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依然是官方统治思想,并未体现文化权力下移,排除B项;当时中国传统思想并未完成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型,排除C项;明清时期专制统治强化,排除D项。]
2.C [19世纪80年代,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指出晚清教育“只凭制义、试律、土饭尘羹,既空疏而无用”,这是对科举制度较为客观的评判,他又提出“因西学为当务之急,遂于上海一隅,创立中西书院”,主张通过中西学院的创建,改革中国教育,其看法和主张均符合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C项正确。]
3.A
4.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历史演进由希腊、罗马到西班牙、葡萄牙再到西欧各国,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政治经济优势明显,而后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各国政治经济优势明显,体现了欧洲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故选A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复兴于意大利,高潮在法国,与伊比利亚半岛无关,排除B项;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近代并未建立民主政治,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5.D [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后,俄国农业指数上升,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与工业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政策和计划经济体制均形成于斯大林上台之后,排除B、C项。]
6.(1)状况:受地理因素影响大,邻近城市和乡村,是城市的辅翼。趋势:商业化、城市化。
(2)表现:分布不平衡;具有殖民地性;损害国家利益。
原因:中国城市分布历史上的不均衡(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中国近代城市化受列强侵略而启动;通商口岸及租界、租借地集中在沿海沿江区域。
(3)关系:相互促进。
阐释: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带来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促使城市治理的转型升级;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交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水平
质量描述
表现要点
水平1
能够概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能够简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
历史讲述、历史概述和历史叙述
水平2
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
在概述、简述历史事物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能够把握古今和中外历史的联系;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
分析历史结论、区分史实和解释、运用专业术语解释历史
水平3
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
尝试从历史语境、观点立场、意图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有价值的材料并准确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并以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
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并对不同的历史解释做出原因分析、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
水平4
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有价值的史料,准确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并以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综合各种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合理且富有独到见解的历史解释
尝试论证已有的历史解释或提出新的历史解释
层次
内容
第一层:现象性解释
用准确、简明的文字叙述某历史事物的基本史实
第二层:内涵性解释
叙述该历史事物出现的背景、原因、条件、内容和结果(影响)
第三层:本质性解释
指出该历史事物的表象与其内在属性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联系性解释
找出与该历史事物相关的其他历史事物,并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层:规律性解释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该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
项目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005-2009年
2010年后
城市发展导向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城市群推进城镇化
城市交通特征
人多车少
车多路少
路多、拥堵增多
方式增多、服务少
治理策略
自行车出行
增加道路供给
出行需求管理
合作治理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打通串联线——新高考“命题情境” (三)社会情境 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打通串联线——新高考“命题情境” (三)社会情境 学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涵阐释,命题视角,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打通串联线——新高考“命题情境” (二)生活情境 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打通串联线——新高考“命题情境” (二)生活情境 学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涵阐释,命题视角,具有初等英语基础;,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抓金线——新高考“价值导向” (一)关注五史教育 坚定四个自信 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抓金线——新高考“价值导向” (一)关注五史教育 坚定四个自信 学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点情境引领,命题视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