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附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3(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4(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难点强化针对练1难点1: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循环定向集中练1定点1:论述类阅读(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二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化常识+文言句子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8(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5(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5(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群和羊群。”但是,过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孩子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会在初现的晨曦中温暖身子。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因为口渴,把沉重的桶提上井沿。口渴,使他的步伐、他的双臂、他的眼睛都充满了意义,就像一首诗。有些人若不在辛苦中获得信仰,欢乐也不会找上他们。
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而不是自己走着去听。没有人爬上山坡,大好风景也无人欣赏。但让人抬着送上山顶,你看到的不过是 ① 的景物,你怎能赋予它实质的意义呢?
一个对现状深感满意的人,必是经过努力后方能有 ② 的享受——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调整山河,推平村庄的砾石路。这个景色起自他的胸臆,他感受到的快乐也是孩子感受到的快乐——他排列了石子,建造了城市,于愿已足。看到一堆未经自己努力而成为风景的石子,哪个孩子会 ③ 呢?我若不身体力行,就不存在任何历险;我若不用尽心力,一切就没有意义。
我想说的是,你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因为,不做这件事,便要做那件事——你们必须长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分别使用了“我”和“他”,“我”和“你们”的称谓,请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 ?按照黄永年先生的说法,古籍整理就是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今译等加工,其目的是使古籍更便于今人和后人阅读利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传承下来的文献典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无可比拟的。这些文献典籍,我们概称为“古籍”。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这些文献典籍进行搜集、校勘、编订、抄刻、传播的整理工作从未中断过。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 ② ,已经很不容易了。除了今人对古人的社会生活产生隔膜的影响之外,古籍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错误,使得我们使用起来很不放心。 ③ ,大多数古籍使用的是古代汉语,而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白话文运动”的推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知识界、教育界的主流。由于这种现象持续近百年之久,造成今人对古籍的阅读使用,生出越来越多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组织全国的学术和出版力量,以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基础,其中的优秀成果成为体现古籍整理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作和传世之作,为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5.请对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字。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 ”一句写大鹏“怒而飞”后翅膀的状态,“ ”一句写“水之积也不厚”的结果。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比起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他只喜爱莲花的“ , ”,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引用刘裕北伐的典故,表现出刘裕统率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心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 , ”,则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2)屈原《离骚》一文中“ , ”两句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
(3)苏轼《赤壁赋》用高超的手法描写了动人的音乐,“ , ”两句,通过蛟龙和寡妇的反应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 , ”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 ”。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人的思念和抒写回乡感受的两句是“ , ”。
三、诗歌鉴赏
(一)[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 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0.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石鼻城①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 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15公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1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
小题基础天天练5
1.答案:①平淡无奇 ②气定神闲 ③欢欣雀跃
解析:①依据语境“没有人爬上山坡,大好风景也无人欣赏”可知爬上山坡可以看到大好风景,“但让人抬着送上山顶”没有用心去发现大好风景,看到的就是一般的景色,可填“平淡无奇”。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突出的、出色的地方。②依据语境“一个对现状深感满意的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调整山河,推平村庄的砾石路。这个景色起自他的胸臆,他感受到的快乐也是孩子感受到的快乐——他排列了石子,建造了城市,于愿已足”可知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内心会悠然自在,可填“气定神闲”。气定神闲:形容一种悠然自在镇定的心境与状态。③依据语境“看到一堆未经自己努力而成为风景的石子”“我若不身体力行,就不存在任何历险;我若不用尽心力,一切就没有意义”可知主人公并不会满心欢喜,再依据“哪个孩子会……呢”是一个反问句,可填写与之情况相反的成语:欢欣雀跃。欢欣雀跃:高兴得像鸟雀一样地跳跃,形容非常高兴。
2.答案:(1)人称灵活变换应用,使行文更流畅,思维不受阻碍。(2)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态度,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
3.答案:①什么是“古籍整理” ②当代人要读懂这些古籍 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解析:第一空是问句,后文是回答,结合后文“按照黄永年先生的说法,古籍整理就是……”可知是对“古籍整理是什么”的回答,所以可以填:什么是“古籍整理”。第二空后文“除了今人对古人的社会生活产生隔膜的影响之外,古籍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错误”是对今人很难读懂古文的原因的分析,这里应该是说今人要读懂古籍不容易,可以填:当代人要读懂这些古籍。第三空前文“除了今人对古人的社会生活产生隔膜的影响之外,古籍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错误”是对今人很难读懂古文的原因的分析,后文“大多数古籍使用的是古代汉语,而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白话文运动’的推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知识界、教育界的主流”也是原因分析,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所以这里可以填: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4.答案:这种现象持续近百年之久,造成今人对古籍的阅读使用,出现越来越多的障碍。
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由于这种现象持续近百年之久,造成……”句式杂糅,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除“由于”。二是“生出越来越多的障碍”搭配不当,应该是“出现……障碍”。所以改写为这种现象持续近百年之久,造成今人对古籍的阅读使用,出现越来越多的障碍。
5.答案:古籍整理目的是使古籍更便于今人和后人阅读利用。今人对古籍的阅读使用,出现越来越多的障碍。政府重视古籍整理工作,古籍整理为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答案:(1)其翼若垂天之云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7.答案:(1)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8.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9.C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故选C。
10.答案: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11.B 颔联上句,“新”即新出来的,刚经历过的,石鼻城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下句“残山”谓山将尽处,一“送”字,谓度过时的轻松,石鼻城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不同感受。B项,“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说法错误。故选B。
12.答案: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的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对诗人的观点态度要多方位把握。首联说,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城古今变迁,说的是变,“征夫自不闲”说的是不变,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说石鼻城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不同,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说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由“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到“道边修竹水潺潺”,由“愁”到“风景变”,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相关试卷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3(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3(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2(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一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小题基础天天练2(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基础滚动练8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基础双练+名篇名句默写: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基础滚动练8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基础双练+名篇名句默写,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基础双练,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