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05 病句辨析
展开考察趋势
【课标要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说明:
应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语法知识的学习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从中考命题的角度来看,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语法的考查一般以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为主,以此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语文知识点做以详细讲解。
【考点透视】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用词不当;
成分残缺;
表意不明;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不合逻辑;
赘余。在试题设置上,同一道试题中大多包含多种病句类型,需要仔细辨析,才能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
【题型概述】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卷中考查这一知识点的试题进行分析,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种考查形式均出现在“语文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较少部分以主观修改题的形式考查,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思维导图
解题方法
一、理解句子结构
1. 主谓结构
- 确定主语和谓语,注意主谓一致
- 注意分辨主语和宾语、补语等
2. 并列结构
- 分辨并列成分,注意连词的使用
- 注意平衡并列成分,避免句子不通顺
3. 复合结构
- 分辨主从句,注意从属连词的使用
- 注意主从句的逻辑关系,避免语义混乱
二、分析错误类型
1. 语法错误
- 主谓不一致、时态不一致等
- 确定错误类型,修正错误
2. 语义错误
- 词义混淆、概念错误等
- 分析错误原因,选出正确答案
3. 标点符号错误
-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 分析标点符号的含义和作用,选出正确答案
三、解题技巧
1. 理解上下文
- 分析句子的语境和语义
- 确定句子表达的意思,判断病句的类型
2. 分清关键词
- 注意关键词的语法和语义特点
- 分辨关键词的不同含义和作用
3. 对比选项
- 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 分析选项的语法和语义,选出正确答案
4. 确定错误类型
- 分析错误类型和原因
- 确定需要修正的部分,选出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病句辨析解题技巧主要包括理解句子结构、分析错误类型和解题技巧三个方面。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语法、词汇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对病句进行分析和判断,选出正确答案。同时,需要注意考试时间,合理安排答题顺序,避免时间不足的情况。
复习要点
以下是以下是中考一轮复习病句辨析的复习要点:
一、理解题目
1. 读懂句子
- 读懂整个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 弄清楚句子的主要信息和语义逻辑
2. 确定病句类型
- 确定病句中存在的错误类型,如语法、标点、词义等
- 确定需要修改的部分和错误原因
二、分析错误类型
1. 语法错误
- 确定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的搭配关系和一致性
- 确定时态、语态、语气等语法要素的正确性
2. 语义错误
- 确定词义的准确性和语义的连贯性
- 弄清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色彩
3. 标点符号错误
- 确定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 弄清楚标点符号的作用和影响
三、解题步骤
1. 梳理句子结构
- 将句子成分分离出来,分辨主句和从句,确定句子的主要结构和逻辑
- 确定各个成分的搭配关系和一致性
2. 分析错误类型
- 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逻辑,分析病句中存在的错误类型
- 弄清楚各种错误类型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对比选项
- 将选项逐一对比,分析它们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 弄清楚选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分析它们的优劣势
4. 确定答案
-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需要修改的部分和错误原因
- 确定正确的语言表达和意义,选出正确答案
四、练习技巧
1. 多做练习
- 做大量的病句辨析题,熟悉各种错误类型和解题方法
- 提高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加强对语法、词汇和标点符号的掌握
2. 关注错题
- 关注自己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
- 总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犯错
3. 提高速度
- 训练快速阅读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 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综上所述,中考一轮复习病句辨析的复习要点主要涉及理解题目、分析错误类型和解题步骤三个方面。在实践中,需要熟悉各种错误类型和解题方法,掌握语法、词汇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多做练习,加强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同时,需要关注自己的错题,总结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知识点覆盖
1.看关联词语
可能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词语。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解析:“无论……都……”表无条件,“无论”后只能带由“还是”“或”组成的词语,而不能带并列短语,“干部和群众”应改为“干部还是群众”。
2.看句子主干
可能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1.用来酿制红酒的葡萄皮中含有的白藜芦醇,能够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解析:谓语和宾语不搭配,“提高”应改为“增加”。
3.看修饰成分
可能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
1.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简单记忆方法:属--数--动--形--名(中心词)]
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②指称或数量词;
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4.看并列短语
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党的指示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解析:“坚定”和“勇气”搭配不当。
5.看数量短语
可能是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几个”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
6.看否定词
可能是是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位置不当。
1.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解析:多重否定不当,“不因为”的“不”字去掉。
7.看两面词
可能是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
两面词: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解析:“能不能”表两面,后面陈述的只表一面,不照应。
8.看介词
可能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造成歧义。
1.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终于使我醒悟过来,我真的错了。
解析:“经过”使主语残缺,应去掉。
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9.看代词
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1.这支采访的外国球队给我们的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解析:“他们”指代不明,可指“外国球队”,也可指“我们的青年队员”。
10.看副词
一些表时间、地点、范围、程度或心理活动的副词作修饰语时,要特别注意与后面的中心语是否有语意重复毛病。
1.专家们特别指出:推广普通话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目前的当务之急。
解析:“目前”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应删去“目前”。
11.看助词
常见的助词是“的”“了”,使用助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
1.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解析:“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12.长宾语
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解析: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13.看多个谓语
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14.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同时出现
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解析: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15.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
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解析: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16.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
可能是语意重复。
1.《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解析:“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17.出现了“的”字的短语
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解析: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18.出现了“避免”、“防止”等词语
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19.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
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主语残缺,应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0.判断词“是”
可能是主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判断不明确。
1.中等教育是开发人的能力的最好时期。
解析:“中等教育”后应加“时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12 小说阅读: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12 小说阅读,共1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11 记叙文阅读: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11 记叙文阅读,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题型更加灵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07 名著鉴赏: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梳理+解题方法专题07 名著鉴赏,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典型题目选登,理解文本信息,解读文本信息,练习题目解答,名著赏析与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