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9 主观题之阐释说明类课件PPT
展开阐释说明类题目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主要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理性分析就是在坚持史论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把历史事物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清楚,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对历史事物做出价值判断。在高考历史新题型中,这类题目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题型。
作答此类主观题时需要注意:首先,明确阐释或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历史现象还是历史结论,亦或是其他,如果要阐释或者说明的对象不够明确,需要对题干材料进行凝练,提炼出要阐释的对象。其次,分析要阐释或者说明对象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说明对象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使用历史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客观、全面、深入地分析、评价,表述成文。
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北魏和唐朝前期均田制授田情况表
注:露田死后还官,桑田为世田,无须还官,公田解职时移交后任。——据[唐]杜佑《通典》编制有学者认为:“均田制之用意并不在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有一限度,贫者亦有最低之水平。”请选择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答案 从材料来看,不同阶层授田的亩数并不相同,即使是最低官员,其土地也是平民男子的数倍,北魏的官僚地主还可通过奴婢、耕牛获得更多土地,可见均田制并非是要实现田亩数量的均等。北魏和唐朝前期都是在战乱之后,把无主荒地授给农民且大部分授田属国家所有。这种做法一方面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另一方面使无地少地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因此被称作“只求富者有一限度,贫者亦有最低之水平”。
2.(2023·潍坊二模)(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杂志 新青年图一、图二是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及目录(节选)。提取材料信息,对《青年杂志》的封面及目录加以阐释。
答案 辛亥革命的失败引发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他们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杂志定名为《青年杂志》、封面正上方的青年群体、文章《敬告青年》以及《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等说明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将启迪的主要对象放在青年身上,希望青年承担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法文书写的“青年”、文章《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等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法国启蒙思想,力图对人们进行思想启蒙;把卡内基作为封面人物并加以介绍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希望新一代的青年应该具有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品质;
杂志对当时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进行介绍,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希望新一代的青年要有世界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封面采用花边、艺术字体等元素进行设计,这体现出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新文化取代晦涩难懂的旧文化,更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青年杂志》的封面及内容反映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创办杂志,推动思想革新,启蒙民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出不懈努力。
3.(2023·济南高三期中)(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漫画与历史请给漫画确立一个主题,并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加以阐释。(要求:史实准确,解读合理,阐释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主题:人民的解放(或中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阐述田间衣帽破烂的稻草人,象征着旧中国农民生活的苦难;路上推着自行车、牵着牲口、手里提着新买来的东西,正行走着的衣着光鲜、笑逐颜开的农民,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改革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或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仅使农民政治上翻了身,也使农民彻底地摆脱了地主阶级的剥削。
4.(2023·东北三省四市一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编写的《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纵观了西方宗主国中心与非西方依附性外缘的相互联系的演变,同时又探索了彼时西方人极不关注的第三世界革命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势。此书将近500年的历史进程分为4个阶段: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选择一个解读材料的角度并提出你的观点,结合具体事实进一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观点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角度: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科技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阐释: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利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贸易发展,荷兰凭借雄厚的商业资本成为海上马车夫;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工业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电力和内燃机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大企业时代到来,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0世纪中期以来的科技的新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带动了自身的发展。
示例二角度: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进程。观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阐释: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的残酷统治和传染病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迅速在美洲建立了殖民统治。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高,殖民主义帝国要求获得原料和市场,英国对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欧洲殖民者逐渐放弃黑奴贸易,转而全面入侵非洲,古老的亚洲和非洲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实际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11 主观题之史料价值类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11 主观题之史料价值类课件PPT,共19页。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12 主观题之评价评述类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12 主观题之评价评述类课件PPT,共18页。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13 主观题之主题观点类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13 主观题之主题观点类课件PPT,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