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附相对原子质量,香椿芽中富含的谷氨酸,劳动赋能,助力青少年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试卷共二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铵态氮肥可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
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胆上的水垢
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为了达到此目的,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少开私家车一定程度上能减少PM2.5的排放
B.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大力提倡绿化、增加居民区绿化带
3、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用于外太空核反应堆的高强韧钼合金。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42
C.原子质量为95.96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42
4、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燦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下列化学品与所贴警示标志不相符的是( )
A.乙醇 B.黑火药 C.氢氧化钠 D.大理石
5、香椿芽中富含的谷氨酸(C5H9O4N)有降低血压、健脑等功效,下列关于谷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谷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
B.一个谷氨酸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C.谷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
D.谷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下列客观事实及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7、劳动赋能,助力青少年发展。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验气体 C.干燥气体 D.收集气体
9、学会归类是形成化学观念的学习任务之一,下列物质归类中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酒精、石油、天然气
B.酸性液体:雨水、胃液、肥皂水
C.糖类物质:蔗糖、淀粉、葡萄糖
D.金属材料:水银、硬铝、玻璃钢
10、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念:石墨、矿泉水、铁锈都属于混合物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宏微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
D.证据推理:置换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1、下列能通过“主要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别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2℃时,将20g甲放入50g水中,形成70g甲的饱和溶液
B.在a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乙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清除CO2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包括LiOH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
LiOH清除利用了LiOH与CO2的化学反应,由于LiOH不可再生,该技术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
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研究发现,CO2分压和温度对CO2吸附量有影响,如图1所示。
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水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CO2吸附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
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CO2清除技术,以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原文作者杨乐,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航天器中的CO2清除技术有 (写出一种即可)。
(2)已知LiOH具有与NaOH类似的性质,Li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图1可得到,CO2分压对CO2吸附量的影响的结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LiOH不可再生,因此不能用于载人航天任务。
B、图2中,温度和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比沸石B的CO2吸附量大。
C、分子筛对CO2的吸附能力强,且可循环利用,多用于长期航天任务。
14、(6分)氧气、二氧化碳是航空母舰中的常用储备气体,在急救、灭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内容,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有下列操作步骤;①过滤;②洗涤;③溶解;④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编号)。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则B中产生的气体为 ,小试管的作用是 。
15、(6分)高纯度、低成本的大量制取和储存氢气已成为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图就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
(1)在制得氢气和氧化铝(Al2O3)的反应中,金属镓的作用可能是 。
(2)氢气是理想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1点即可)。
(3)氧化铝可以借助太阳能重新变成氧气与金属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5)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收氢气得到MgH2和Al,该合金通常选择真空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 。
16、(6+3分)化学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3组与“酸碱中和反应”有关的实验。
【第一组】提出问题: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否放热。
进行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匀速加入稀盐酸。
(1)符合这一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为 。
(2)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发现温度明显升高。为确定该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需补做下列实验:分别向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实验所得图像分别如图1:
分析讨论:由图可知, (填序号)稀释时放热,但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A.只有氢氧化钠溶液
B.只有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第二组】实验目的: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
查阅资料:
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离子浓度指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数目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②相同温度下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分析讨论:
(3)①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烧杯内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②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用文字描述)。
【第三组】发现问题:进行下图实验后,取试管C中的无色溶液加热浓缩,“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4)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pH>8.2的溶液中呈红色。
分析讨论: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 离子,加热蒸发,其浓度增大,使溶液的颜色变红。
迁移拓展:另取一组药品进行如上图实验,并取C中溶液用精密仪器测得Na+、K+、SO42-的离子个数之比为1:1:1,则该溶液应为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17、(5分)某品牌牙膏生产企业,购进一批牙膏摩擦剂(CaCO3和SiO2的混合物)。为了测定这种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20g该牙膏摩擦剂和足量的稀盐酸,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测定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计算该牙膏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此实验方案的设计导致计算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B2、C3、C4、D5、B6、A7、B8、D9、C10、C
11、B12、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1)LiOH清除(合理即可);(2)2LiOH+CO2=Li2CO3+H2O;(3)压强越大,CO2吸附量越大;
(4)BC。
14、(6分)(1)锥形瓶;
(3)③①②④;氧气;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15、(6分)(1)催化作用;(2)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3)2Al2O34Al+3O2↑;
(4)铝、镓;(5)防止镁、铝与氧气反应。
16、(6+3分)(1)B;
(2)A;HCl+NaOH=NaCl+H2O;
(3)acbd;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降低,曲线下降;
(4)氢氧根;中性。
17、(5分)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0g-363.4g=6.6g,
设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x=15g
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75%。
(2)锥形瓶内残留有二氧化碳,使得反应后装置和药品总质量减少偏小,则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选项
事实
对事实的解释
A
浓硫酸试剂瓶敞口放置后溶液浓度变小
水分子不断运动
B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C
酸碱盐的溶液均不显电性
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D
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白醋除去瓷砖上的铁锈痕迹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
烧烤时,将木炭架空
增大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木炭燃烧更充分
D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水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组别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①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铜网
②
鉴别棉纱和羊毛
取样,点燃并闻气味
③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刚好无气泡产生
④
鉴别固体(NH4)2SO4、K2SO4
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反应前装置和药品总质量
充分反应后装置和药品总质量
370g
363.4g
相关试卷
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附相对原子质量,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明德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
这是一份12,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明德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2(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2(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