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试范围:必修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物质在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跨膜运输过程中,其运输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的四种曲线可分别对应某种(些)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对这四种曲线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曲线①可以对应细胞排出CO2的方式,运输CO2的速度和细胞内外CO2浓度差呈正相关
B. 若曲线②也对应被动运输方式,其与曲线①不同原因是方式②运输物质需要蛋白质协助而方式①不需要
C. 曲线③不能对应主动运输方式,但可以表示O2这种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D. 限制曲线④运输速度不再增大的因素包括载体蛋白的数量或活性,但和通道蛋白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转运蛋白的扩散方式 。
2、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详解】A、曲线①中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故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可以对应细胞排出CO2的方式,A正确;
B、曲线②中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有关,且物质浓度超过一定值后,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受物质浓度的影响,故曲线②为协助扩散,需要蛋白质协助,而曲线①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正确;
C、曲线③表示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故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也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转运某种物质的过程。O2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受自身浓度影响,与曲线③不相符,C错误;
D、曲线④表示该运输过程消耗能量,故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限制曲线④运输速度不再增大的因素包括载体蛋白的数量或活性,但和通道蛋白无关。D正确。
故选C。
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是肽链能够盘曲折叠,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重要原因
B. 核糖体被称为“蛋白质的合成机器”,但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有一定的活性
C. 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之所以能被人体组织吸收,是因为胶原蛋白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
D. 人体中虽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但是每种蛋白质都是由21种氨基酸组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详解】A、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A正确;
B、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并非所有都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有活性,比如原核生物就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真核生物的一些胞内蛋白也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错误;
C、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之所以能被人体组织吸收是因为胶原蛋白被分解成了氨基酸才被组织吸收,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组织吸收,C错误;
D、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并不是每一种蛋白质都由21种氨基酸构成,D错误。
故选A。
3. 科学家们可以将研究一种生物所得到的知识用于其他生物,科学家们将这类生物叫“模式生物”。如: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拟南芥、果蝇、小白鼠、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非洲爪蟾等生物,它们通常具有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等特点。下列关于“模式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以上“模式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储存遗传物质的结构
B. “模式生物”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都可在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C. “模式生物”的研究和其生命活动都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模式生物”不能体现细胞的多样性,但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BC、“模式生物”中的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需要用宿主的活细胞培养;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的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模式生物”的研究都能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B错误,C正确;
D、除噬菌体外,“模式生物”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模式生物”的细胞各种各样,也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②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③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④所有的酶和ATP 都含有C、H、O、N、P元素
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⑥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⑦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⑧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A. 一项B. 二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ATP元素组成: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水解时远离A的特殊的化学键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①正确;
②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有关,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②错误;
③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而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③错误;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C、H、O、N,不一定含有P元素,④错误;
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也达到平衡状态,⑤错误;
⑥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⑥错误;
⑦只要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即可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某些好氧细菌,⑦正确;
⑧人体细胞中的CO2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一定在线粒体中产生,⑧正确。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尿酸是嘌呤类碱基代谢的终产物,如果体内尿酸滞留过多,会导致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升高,进而引起体内的尿酸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沉积于关节以及关节周围。吞噬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后,这些结晶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引起吞噬细胞自溶死亡,同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导致炎症反应的物质会被释放出来,进而引发急性炎症,形成痛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因此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B. 溶酶体膜等参与构成的生物膜系统中不同膜的组成和功能相同
C. 吞噬细胞摄取尿酸盐结晶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而属于主动运输
D. ATP、ADP、DNA、RNA的分子组成中都含有嘌呤类碱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细胞中的酶仓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其功能表现为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因而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错误;
B、生物膜系统中不同膜的组成很相近,但功能各不相同,B错误;
C、吞噬细胞摄取细胞外液中的尿酸盐结晶属于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D、ATP、ADP中的A为腺苷,是由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的,DNA和RNA共有的碱基为A、G、C,所以ATP、ADP、DNA和RNA的结构中都含有嘌呤类碱基,D正确。
故选D。
6.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人体内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成LDL—受体复合物,以复合物形式进入细胞。如图表示LDL进入细胞的方式及部分代谢途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溶酶体中的多种酸性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
B. 细胞膜上LDL受体的合成和运输依次经历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 溶酶体与内吞体形成的囊泡融合后,产生的氨基酸、脂肪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
D. 在LDL受体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主要由线粒体氧化分解葡萄糖为其供应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其中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线粒体提供能量;大分子蛋白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
【详解】A、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溶酶体中的多种酸性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
B、细胞膜上LDL受体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修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以囊泡形式运输至细胞膜,B正确;
C、溶酶体与内吞体形成的囊泡融合后,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可将其中的物质分解,分解后的氨基酸、脂肪酸等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C正确;
D、在LDL受体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能量供应,该过程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但线粒体只能氧化分解丙酮酸,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7. 一个细胞周期可为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如图1所示,一个细胞周期存在多个检验点,只有经过各检验点检验合格后,细胞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研究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可使a时期细胞顺利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已知DNA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图2表示MPF活性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c→d的顺序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若用某种药物抑制DNA复制,则细胞不能通过检验点2
C. 若向a时期细胞显微注射适量的MPF,可使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提前
D. 若用某种药物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不能通过检验点5
【答案】A
【解析】
【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指从一次分裂完成到S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该时期主要完成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DNA复制进行物质准备;S期指DNA复制的时期;G2期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该时期主要完成RNA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分裂期即M期,细胎分裂开始到结束,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详解】A、根据题意,DNA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即d时期对应S期,MPF可使a时期细胞顺利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即a时期为G2期,b时期为M期,c为G1期,则c→d→a→b的顺序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DNA复制发生在S期,即对应图中d时期,若用某种药物抑制DNA复制,则细胞不能通过检验点2,B正确;
C、MPF是一种有丝分裂促进因子,若向a时期细胞显微注射适量的MPF,可使G2期细胞提前进入M期,C正确;
D、纺锤体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对应图中b期,若用某种药物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不能通过检验点5,D正确。
故选A。
8. 如图为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某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获得的某时期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时期正在发生中心体复制
B. DNA含量及染色体数目加倍均发生在图示时期
C. 图中DNA荧光标记集中区域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D. 下一时期该细胞会在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A、由图可知DNA分布在两极,因此该细胞此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错误;
B、DNA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示时期,B错误;
C、图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因此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
D、该图为高等生物的细胞,因此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故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
故选C。
9. 为探究月季紫红叶片中的色素种类和性质,某实验小组使用不同的试剂作为层析液对该叶片色素提取物进行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组层析液中各种色素的溶解度差异较大
B. 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因此无水乙醇适用于光合色素的分离
C. 分析甲、乙组实验结果可排除紫红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可能性
D. 分析丙组实验结果可推测紫红色素可能是位于液泡的水溶性色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甲组色素分离效果较好,各种色素区别较明显,说明在该组层析液中各种色素的溶解度差异较大 ,A正确;
B、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因此无水乙醇适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B错误;
C、甲组胡萝卜素明显分离开来,同时紫红色存在于滤液细线位置,同时乙组实验结果也表现为紫红色处于滤液细线位置,而此时的胡萝卜素却没有分离开来,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紫红色素不属于类胡萝卜素,C正确;
D、丙组实验的层析液是水,此时紫红色素分离开来,说明该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因此,可推测紫红色素可能是位于液泡的水溶性色素,D正确。
故选B。
10. 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增加的因素是酶量不足
B. 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反应速率值,可用图一中的曲线c和d表示
C. 对于图二中曲线b来说,若酶量减少,其走势可用曲线f表示
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可能变为曲线f;增大pH,可能变为曲线e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限制图一A点增加的因素是底物浓度,限制图二C点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温度过高、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变性(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不可恢复;但低温只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酶不会变性,当温度升高时酶的活性会逐渐恢复。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图一中横坐标是时间,确定“时间”是该实验中的自变量,酶量、温度等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小,而酶量不变,由此推测曲线a中,A点后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是因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应为反应物浓度,A错误;
B、在图二中,B点、C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值是一个定值,不能用图一中曲线c和d表示,B错误;
C、图二曲线中,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反应速率降低,可用曲线f表示,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因此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均降低,曲线b都可能变为曲线f,不可能变为曲线e,D错误。
故选C。
11. 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密闭实验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 量的变化。已知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aHCO3 溶液可以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 CO2
B. 单色光照射时,相同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用红光比用 绿光测到的 O2 量多
C. 氧气传感器测到的 O2 量就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量
D. 拆去滤光片,改变光照强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 线可推知其光饱和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A、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给光合作用提供CO2,A正确;
B、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单色光照射时,相同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用红光比用绿光测到的O2量多,B正确;
C、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量就是金鱼藻净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即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的差值,C错误;
D、拆去滤光片,改变光照强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可推知其光饱和点,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装置图,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学生能够识记色素的吸收光谱,明确装置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掌握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同时明确测到的O2量表示额净光合作用量。
12. 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来设计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B. 探究酶的高效性,因作用机理不同,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D.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简要流程可以是:向各组试管中加入等量酶液→调节各试管酶液的pH→向各试管加入等量底物→混匀并进行保温→观察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详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但碘液不能检测蔗糖,而蔗糖和淀粉水解的产物都是还原糖。故探究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斐林试剂设计实验,A错误;
B、探究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的活化能更显著),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但二者的作用机理均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而使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故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碘液来设计实验,C错误;
D、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自变量是pH,实验步骤为:加酶→调pH→加底物→混匀→观察;由于酶具有高效性,不可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调节pH,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向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B. 0~8h内酵母菌的能量转换效率逐渐降低
C. 有氧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葡萄糖的浓度下降
D. 酒精开始产生时有氧呼吸已经完全停止
【答案】A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0~6h间,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6-8h间,酵母菌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但有氧呼吸速率逐渐降低,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增加;8-12h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速率快速增加。
【详解】A、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有利于酵母菌繁殖,A正确;
B、0~8h内随着氧气的消耗,酵母菌有氧呼吸逐渐减弱,其中6-8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转换效率逐渐降低,B正确;
C、有氧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氧气浓度下降,C错误;
D、6-8h开始有酒精产生,此时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B。
14. 下图为天竺葵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过程,其中 X物质和Y物质是两种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是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Y是丙酮酸
B. ④过程的场所可能是细胞质基质,也可能是线粒体基质
C. ③过程需要消耗 O₂,并同时产生大量ATP用于生命活动
D. ①过程产生的 NADPH通常与O₂结合生成 H₂O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为水的光解,②过程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Y物质为丙酮酸,④为丙酮酸分解为CO2,⑤为CO2的固定,X物质为C3。
【详解】A、X物质在NADPH的作用下形成葡萄糖,故X物质为C3,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故Y物质为丙酮酸,A正确;
B、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B正确;
C、图中③过程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ATP合成,但不消耗O2,有氧无氧均可进行,C错误;
D、图中①过程为水的光解,其产生的是NADPH,与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不是同种物质,故不能O2结合生成H2O,D错误。
故选CD。
15.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蛋白复合体I、Ⅲ、Ⅳ等构成的电子传递链能传递e-。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将e-传递给O2生成水
B. 当H+由线粒体基质被转运到线粒体膜间隙时,会推动ATP的合成
C. 丙酮酸通过自由扩散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
D. 皮肤破损较深时,破伤风芽孢杆菌通过进行图示生理过程大量繁殖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据题意可知: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2、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图中可以看到线粒体内膜上蛋白复合体I、Ⅲ、IV传递e-,并在蛋白复合体IV处传递给O2生成水,A正确;
B、据图可知当H+被转运到线粒体基质时,会推动ATP的合成,B错误;
C、据图可知丙酮酸与H+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过程借助了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
D、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图示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部分过程,D错误。
故选BCD。
16.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三个时间段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 A 时间段每条染色体上仅 1 个 DNA分子
B. 图 B可能表示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
C 图C一定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D. 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那么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着丝粒的分裂
【答案】A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 A 时间段染色体:核DNA=1:1,每条染色体上仅 1 个 DNA分子,A正确;
B、由图B可知,此时期细胞内无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都是4N,染色体数目是该生物体细胞的2倍,则该细胞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由图C可知,此时期细胞内,核DNA分子和染色体都是数目4N,染色体数目2N,则该细胞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错误;
D、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则B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C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和染色体的加倍是着丝粒的分裂导致的,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 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填名称)上,图乙中A是____,它的作用是____。
(2)图乙中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_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NADPH、④C3)。
(3)根据图丙,对a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klx以上才能使该植物处于生长状态。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丙中M点的位置理论上会向____(选填“左”“左下”“右”或“右上”)移动。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NADPH(或还原性辅酶Ⅱ) ③. 还原C3(或还原C3并提供能量)
(2) ①. CO2的固定(C5与CO2反应生成C3) ②. ①②③
(3) ①. Y ②. 左下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是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②是叶绿体基质,③表示基粒;由于类囊体中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导致叶片呈绿色。图乙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A表示[H],过程①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图丙表示a、b植物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与b植物相比,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最大净光合强度大。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据图乙分析A是还原性辅酶Ⅱ,即NADPH,其作用是为还原C3提供能量和作为还原剂。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图乙中①表示的过程是CO2与C5形成C3,即二氧化碳的固定。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则光反应强度减弱,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短时间内CO2固定速率不变,故C3含量增多,C5的变化与C3相反,C5含量减少,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①②③。
【小问3详解】
对a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当每小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每小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大于0时,才能使a植物处于生长状态。由题图可知,平均光照强度在Yklx以上时,每小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2)-每小时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产生量(2)大于0。25℃为a植物光合速率所需的最适温度,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是30℃,所以若将温度提高到30℃,a植物的光合速率将下降,呼吸速率将上升,故题图中M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的位置理论上的变化是向左下方移动。
18. 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对,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为20小时,各时期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图2表示处于某分裂时期的根尖细胞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M期:细胞分裂期
(1)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____(填结构)运进细胞核。
(2)下列生命活动中,发生在G1期的是______。
A. 染色质丝螺旋缠绕
B. 核膜解体
C. 合成DNA复制需要的酶
D. 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
(3)细胞内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时细胞处于____期。植物有丝分裂末期,赤道面上一些囊泡彼此融合,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____。
(4)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____(填“垂直”或“平行”)于纺锤体中轴的一个平面上,该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3的____(填罗马数字)阶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
(5)据图1分析,将该植物根尖细胞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1.6小时(设处于G1与S期交界处的细胞也算S期,则S期细胞所占比例变为____(提示:需要考虑M期细胞分裂产生了子细胞)。若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小时后,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有____条。
【答案】(1)核孔(核孔复合体) (2)C
(3) ①. 中 ②. 质膜(或细胞膜)
(4) ①. 垂直 ②. Ⅲ ③. 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5) ①. 7/12##58.3% ②. 12
【解析】
【分析】1、细胞核的功能:(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的主要场所,DNA上携带遗传信息;(2)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物质合成、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使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
2、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2)结果: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 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小问1详解】
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属于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核孔复合体运进细胞核。
【小问2详解】
A、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A错误;
B、核膜解体发生在前期,B错误;
C、G1期细胞内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会合成DNA复制需要的酶,C正确;
C、G2期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小问3详解】
若细胞内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时,则细胞处于中期,这个时候染色体结构最稳定,数目最清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
【小问4详解】
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一个平面上,该细胞所处时期是中期,所以对应图3的Ⅲ阶段,图3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减半,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小问5详解】
分析题图:图示1表示G1期、S期、G2期、M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细胞周期时长为20h,则某时期的时长=细胞周期×该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故G1期为1h,S期为10.4h,G2期为7h,M期为1.6h。DNA合成抑制剂能抑制DNA的复制,而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因此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处于S期的细胞立即被抑制。假设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的植物根尖细胞数量为100,则G1期细胞数为5、S期细胞数为52、G2期细胞数为35、M期细胞数为8;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1.6小时后,M期细胞正好完成分裂,细胞数目加倍;此时根尖细胞总数增加至108,而进入S期细胞数目为52+5+0.6/1.6×16=63,所以S期细胞所占比例为7/12。若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小时后,细胞应该进入G2期,那么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有12条。
19. 图甲表示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m和1分子a构成的化合物b。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一条多肽链,与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血压调节具有密切关系。图乙是神经肽Y的部分氨基酸组成示意图和谷氨酸(Glu)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为脱氧核糖,m为G,则化合物b称为____________,其构成的大分子物质主要分布在生物细胞的____________中;T2噬菌体和乳酸菌内含有的碱基m分别有____________种和____________种。
(2)据图分析,甲、乙共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若神经肽Y上含有4个Glu,则神经肽Y至少含有____________个羧基。
(3)图乙连接Leu和Ala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__,若该化学键发生水解,所需水中的氢用于形成____________。
(4)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Y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5)从鱼体内提纯神经肽Y并喂养小鼠后,小鼠的摄食行为和血压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鸟嘌呤脱氧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②. 细胞核或拟核 ③. 4##四 ④. 5##五
(2) ①. C、H、O、N ②. 5##五
(3) ①. 肽键 ②. —NH2和—COOH(或氨基和羧基)
(4)遗传信息(DNA/基因)不同
(5)神经肽Y被小鼠消化而失效
【解析】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组成DNA的是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是4种核糖核苷酸。核苷酸可水解成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脱水缩合: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小问1详解】
若图甲中a为脱氧核糖,b为脱氧核苷酸,m为G,则化合物b称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其构成的大分子物质是DNA,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拟核。T2噬菌体只含有DNA,碱基有4种(A、T、G、C),乳酸菌细胞内含有DNA和RNA,其碱基共有5种(A、T、G、C、U)。
【小问2详解】
甲是核苷酸、乙是部分肽链,其共有的元素是C、H、O、N。Glu的R基上有1个羧基,若神经肽Y上含有4个Glu,则神经肽Y至少含有5个羧基。
【小问3详解】
Leu和Ala脱水缩合后通过肽键连在一起,水解和脱水缩合可看作物质上相反的反应,水中的氢用于形成氨基和羧基。
【小问4详解】
鱼和人的神经肽Y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其根本原因是鱼和人的遗传信息(基因或DNA)不同。
【小问5详解】
神经肽Y在小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水解,而失去效果,因此从鱼体内提纯神经肽Y并喂养小鼠后,小鼠的摄食行为和血压没有发生变化。
20. 菠菜属于C3植物,其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玉米属于C4植物,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共同完成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固定CO2的酶(PEP段化酶)与CO2的亲和力强于C3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维管束鞘细胞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反应,理由是____,C3还原需要的ATP和NADPH来自____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丙酮酸除了来自C4的分解,还可来自____(填生理过程)。
(2)与菠菜相比,玉米适宜种植在CO2浓度____(填“高”或“低”)的环境中。
(3)若CO2供应突然减少,菠菜叶肉细胞中C3/C5的比值短时间内将_____。
(4)玉米叶肉细胞结构完整,但不能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原因可能是____。
【答案】20. ①. 不能 ②. 玉米维管束鞘细胞无基粒(或无类囊体) ③. 叶肉细胞 ④. 细胞呼吸
21. 低 22. 减小
23. 缺少暗反应相关的酶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图可知,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基粒(类囊体),而光反应所需的光合色素和酶位于类囊体,故玉米维管束鞘细胞不能进行光反应。C3还原需要的ATP和NADPH来自光反应,据图分析可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含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故C3还原需要的ATP和NADPH来自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图中C4可分解成丙酮酸,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也能产生丙酮酸。
【小问2详解】
菠菜属于C3植物,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如玉米的叶肉细胞中的PEP羧化酶对CO2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可以把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固定下来,并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被利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见与菠菜相比,玉米适宜种植在CO2浓度低的环境中。
【小问3详解】
CO2是暗反应的原料,若CO2供应突然减少,则CO2的固定减弱,C5的消耗减少、C3的生成减少,菠菜叶肉细胞中短时间内C5的含量增加、C3的含量减少,C3/C5的比值将减小。
【小问4详解】
玉米叶肉细胞结构完整,虽然含有类囊体,但不含Rubisc,缺少暗反应相关的酶,故不能独立进行光合作用。
21. 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一昼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当光照强度大于6klx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若超过呼吸作用最适温度,a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________mg/100cm2/h,此光照下,该植物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点。 若突然停止光照,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5的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增加”或“不变”或“减少”)。向该密闭的玻璃温室中充入14C标记的14CO2,在植物体内最先检测到含有14C标记的化合物是________(不考虑14CO2)。
(4)据图乙分析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______(“增多”或“不变”或“减少”)。
【答案】21. ①. CO2浓度 ②. 向上
22. ①. 6 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3. ①. h ②. 减少 ③. C3(三碳化合物)
24. 减少
【解析】
【分析】1、分析图甲: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a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点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饱和点。
2、分析图乙:曲线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1详解】
当光照强度大于6klx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净光合速率不变,此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此时温度最适宜)。若超过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则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减弱,a点的移动方向是向上。
【小问2详解】
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代表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由图可知呼吸速率6mg/100cm2/h,是因此当光照强度为2klx时,呼吸速率=光合速率,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6mg/100cm2/h。植物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该植物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小问3详解】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f~h段CO2不断减小,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会释放氧气,h点以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会从外界吸收氧气,所以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h点。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抑制了暗反应C3的还原,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5的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减少。暗反应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故在植物体内最先检测到含有14C标记的化合物是C3。
【小问4详解】
据图乙分析一昼夜后,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高于初始值,说明在这段时间中,植物表现为向空气中净放出CO2,即呼吸产生的CO2浓度多于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浓度,因此,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减少。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日新班):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日新班),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