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展开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如图所示,在匀速行驶的高铁列车的窗台上有一枚硬币屹立不动,小明认为硬币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为()
A.座椅上的小明B.路边远去的树C.匀速行驶的列车D.列车的窗台
在图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B.
C.D.
一个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A.立即停止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运动速度越来越慢D.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如图所示,其中一个力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用力压弹簧
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
撑杆被压弯
用力拉开弓
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足球鞋底做了鞋钉B.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
C.书包背带做得很宽D.切蛋器上装有细钢丝
一位女同学用水平力推讲台,但没有推动,则此时()
女同学的推力和讲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女同学的推力大于地面对讲台的摩擦力
女同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的摩擦力
女同学的推力等于地面对讲台的摩擦力
小方同学利用两玩具小车研究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车甲的速度为6?/?
前3?内小车甲做加速直线运动
小车乙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
两小车同时到达目的地
如图所示,左右手指用力按时,左右手指的感觉是:左手不疼,右手疼。对它的合理解释是:两手指受到压力,左手手指所受压强右手手指(填 “相等”、“大于”或“小于”),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图所示装置中所用的机械为滑轮。当用力?拉动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滑动时,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属于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不计滑轮与绳间的摩擦,若拉力?的大小为5牛,则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牛。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
14.3
13.8
13.7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跑得最慢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玩滑板车是中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人站在车上、一只脚用力向后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即使不再蹬地了,滑板车还能够继续向前运动,这由于物体具有;滑板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且人的两脚站立在滑板车上时,人受到的支持力与(选填“人的重力”、“车的重力”或“人与车的总重力”)是平衡力。
生活中有很多利用物理知识的实例:如图甲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铅垂线来确定所砌的墙壁是否
;如图乙赛艇的船桨可以看成杠杆,那么船桨属于杠杆,这种杠杆的优点是可以省。
如图记录了在0−40?内甲、乙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由图可知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甲”或“乙”);前10?,乙车平均速度甲车平均速度(选填“>”、“=”或“<”);运动过程中,牵引力大于阻力的是(选填“甲”或“乙”)车。
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可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法。比较图甲和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压
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是物体的重心,请在图中作出它所受重力和它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请用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上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的绕法。
如图所示,工人用水平推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货箱而未推动,推力已画出,请画出货箱所受其它力的示意图。
如图,在“测小车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方便测量
。
若图中表每格为1?,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时间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实
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相同。 (2)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运动。
汽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前方有行人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幸亏系着安全带,才没有破窗飞出。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答:刹车前人和车都是的。刹车后车速突然减慢,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由于具有,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若不系安全带就可能会破窗飞出。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用剪刀把卡片从中间剪掉,目的是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
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这个实验方案不如小华的实验方案好,其主要原因是木块受到较大的力的影响;
利用图丙装置(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1.一个四轮电动汽车质量是1600??,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2,? = 10?/??,求: (1)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对地面的压强。
22.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的速度行驶400?,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的速度行驶100?。求: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23.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带着“月球土特产”安全着陆。嫦娥五号探测器由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四部分组成。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组合体降落至月球表面后完成月球采样,最终,独自携带1731?月球样品的返回器先以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后再重新进入大气层才安全返回地面(如图1)。 (1)摄影机的镜头拍摄了探测器着陆的情景,镜头是(选填“凸透镜”、“凸面镜”或“凹透镜”),国旗上的五角星呈现黄色是因为五角星只(选填“反射”或“吸收”)黄光;
返回器加速下降的过程中,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打水漂”,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安全返回的返回器将地面砸出个大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如图2是降落伞带着返回器匀速下降的情景,如果把它们看作一个物体,这物体的总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向上的空气阻力。
1731?月球样品到达地球后,质量,重力(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小明最近学习了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便迫不及待的用物理知识去认识身边的运动。
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他认为:如果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运动(选填“左”或“右”);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快的物体是(选填“小 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丙所示,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ℎ,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ℎ;
高速公路上最高允许时速一般是120??/ℎ,约等于?/?(保留一位小数),大货车的限速要低于小汽车,这是因为越大,惯性就越大,车就越难停下来;
图丁所示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选填“急刹车”或“被追尾”)时造成的危害。
25.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题目。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固定在钉槽内的弹簧给订书钉一个弹力,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订书钉的减少,这个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堆放一摞相同的书。若从这一摞书中水平抽出?或?中任一本书,抽出?书更容易,此现象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如图丙所示,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有关,还跟力的有关。如图丙,给门轴上的铰链加润滑油,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如图丁所示。实验中会发现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选填“长”或“短”),这是因为滚动摩擦力(选填“大 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解:?、以座椅上的小明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以路边远去的树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硬币是运动的,故 B 符合题意;
C、以匀速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 C不符合题意; D、以列车的窗台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
【解析】解:?.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不正确;
B.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B不正确;
C.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C正确;D.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D 不正确。
故选:?。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答案】?
【解析】解:因为物体原来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平衡力突然消失后,物体不再受任何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当物体受到的力突然消失,物体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下去。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属基础题。
【答案】?
【解析】解:?、用力压弹簧,使弹簧的形状发生变化;
B、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C、撑杆跳运动员对竿的拉力,使撑杆的形状发生变化;
D、用力拉开弓,使弓的形状发生变化;
由此可知,?图中力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这两种效果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所以做这类题学生会感觉难度不大。
【答案】?
【解析】解:
A、足球鞋做了鞋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A 不符合题意;
B、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B 不符合题意; C、书包背带做得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 C 符合题意; D、切蛋器上装有细钢丝,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时利用好控制变量法,本题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有意义!
【答案】?
【解析】解:?、女同学的推力和讲台的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
???、女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结果没有推动,则讲台桌仍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
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人对讲台的推力与地面对讲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 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由外力决定,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本题考查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解析】解:
A、由图得出,3?内甲通过的路程?
= 6?,甲车的速度?=?甲=6?=2?/?,故A错误;
甲甲?甲
3?
B、由图得出,甲车的?−?图象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 B 错误;
?可知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故
C、由图得出,在3?内,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由? = ?C
正确;
D、由图可知6?的路程,甲先走完,故 D错误。故选:?。
在物体的?−?图象中,平行于横轴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得出,3?内甲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的速度;
甲车的?−?图象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两个小车的?−?图象中,取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 (4)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物体的?−?图象、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答案】相等 小于 受力面积
【解析】解:(1)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 指受到的压力相等。
(2)由于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压强不同;右手笔尖与手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大。故答案为:相等;小于;受力面积。
(1)从铅笔所处的平衡状态入手,分析两手指的受力大小关系。手指所受铅笔的压力等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分析两手指所受压力的大小时,容易与手对铅笔的压力混淆了,这要用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转化。
【答案】定 滑动 5
【解析】解:(1)图示装置所用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则为定滑轮;
因为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滑动,所以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力。
不计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因为滑轮是定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为5牛,则木块?受到绳子的拉力也为5
?,又因为木块?是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滑动,所以木块?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大小为5
?。
故答案为:定;滑动;5。
根据滑轮使用时滑轮的轴是否固定不动即可判断;知道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根据摩擦力的定义:阻碍物体间的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以及摩擦力的分类进行解答。
本题通过定滑轮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断、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摩擦力的分类,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答案】丙 甲 路程
【解析】解:甲、乙、丙三同学跑的路程都是100?,丙用的时间最少,甲用时最多,所以丙跑得最快,甲跑得最慢,采用的方法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的跑得快。
故答案为:丙;甲;路程。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路程大、运动得快;二是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运动得快。
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①相等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②相等时间比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③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越大,运动越快。
【答案】相互 惯性 人的重力
【解析】解:(1)人站在车上、一只脚用力向后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使不再蹬地了,滑板车还能够继续向前运动,这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滑板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且人的两脚站立在滑板车上时,人受到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相互;惯性;人的重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对力的作用相互、惯性、平衡力等的理解与应用,属基础题。
【答案】竖直 费力 距离
【解析】解:(1)铅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工作的,用铅锤线可以确定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2)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这种杠杆的优点是可以省距离。
故答案为:竖直;费力;距离。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人们据此制成了铅锤线;
根据船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确定船桨属于哪一类杠杆。本题考查了铅垂线的原理、杠杆分类,属于基础题目。
【答案】甲 <乙
【解析】解:(1)由图知,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甲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
(2)由图知,前10?,甲车的路程是300?、乙车的路程是200?,所以在10?内甲车的路程大,根据? = ?可知,
前10?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在行驶过程中,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牵引力等于阻力,;乙车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加速直线运动,乙车的牵引力大于阻力。
故答案为:甲; <;乙。
根据甲车和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和乙车的运动状态; (2)分析前10?甲车和乙车的路程,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判断;
(3)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牵引力等于阻力,;乙车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加速直线运动,乙车的牵引力大于阻力。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判定和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利用速度公式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
【答案】转换法 乙 明显
【解析】解:
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可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故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答案为:转换;乙;明显。
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答案】解:
(1)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
(2)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
如图所示:
【解析】(1)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
(2)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注意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要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答案】解: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解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本题中,要求最省力,属于第二种。
此题主要考查滑轮组承担物重绳子股数,滑轮组的绕线方法不同,拉力的方向不同,达到省力程度也不同,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
【答案】解:如图所示,用水平推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货箱而未推动,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货物箱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解析】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在分析物体受力状态时通常分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讨论。
能否根据平衡状态分析出货箱的受力情况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
18.【答案】? = ?小 小车运动时间 50.12小于
?
【解析】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全程? = 60?? = 0.6?,全程所用时间? = 5?,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 ?=
0.6?=0.12?/?;
5?
由图可知小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3?,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为5?−3? = 2?,小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所用时间越短,小车的速度越快,所以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1)? = ?;(2)小;小车运动时间;(3)5;0.12;小于。
?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3)图中表每格为1?,据此读出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根据路程相等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要掌握测量原理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属于基础题目。
【答案】速度 小 慢 匀速直线 运动 惯性
【解析】解:(1)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这样就要求我们控制变量:初速度,而从同一点滑下,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分析三个不同水平面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三个小车主要不同为距离的不同,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所受阻力的不同,所以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最远;小车在毛巾表面上速度变化得最快;
由三个水平面上距离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外推,想象到,如果物体不受阻力,小车速度将不再发生改变,它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刹车前人和车都是运动的,刹车后车速突然减慢,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若不系安全带就可能会破窗飞出。
故答案为:(1)速度;(2)小;慢;(3)匀速直线;(4)运动;惯性。
实验中控制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速度; (2)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3)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结论;
(4)利用惯性定律解释不系安全带的后果。
本题考查理想实验,应理解理想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答案】相反 钩码个数 旋转 不在同一直线上 同一物体上 摩擦 能
【解析】解:
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要探究一对平衡力在同一直线上,可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两端的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小华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可以忽略,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小明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还是小华的实验方案好; (5)因为小卡片很轻,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
故答案为:(1)相反;钩码个数;(2)旋转;不在同一直线上;(3)同一物体上;(4)摩擦;(5)能。
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转动卡片,卡片受到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卡片转动说明卡片受到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卡片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探究二力平衡时,验证两个力需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把小卡片分成两半变成两个物体; (4)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实验要考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5)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只要装置能符合这几个要素的探究要求,即可以达到探究目的。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探究过程;在该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平衡,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探究其中的一个条件时,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这也是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实验目的主要依据。
【答案】解:
车对地面的压力:
? = ? = ?? = 1.6 × 103?? × 10?/?? = 1.6 × 104?; (2)车对地面的压强:
? =
?=
?
1.6×104
4×0.02?2
= 2 × 105??。
答:(1)车对地面的压力为1.6 × 104?; (2)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 × 105??。
【解析】(1)根据? = ??计算重力,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2)已知压力和接触面积,利用公式? = ?得到压强。
?
本题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等于
其重力。
?
22.【答案】解:(1)由? = ?可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1
?1400?;
=== 50?
?18?/?
?
(2)由? = ?可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 = ?2?2 = 20?/? × 100? = 2000?;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 = ?1 + ?2 = 400? + 2000? = 2400?,总时间:? = ?1 + ?2 = 50? + 100? = 150?,
?
则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
2400?= 16?/?。
150?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为50?;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2000?;(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16?/?。
?
【解析】(1)已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根据? = ?可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
?
(2)已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根据? = ?可求出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3)根据题意求出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答案】凸透镜 反射 运动状态 形状 等于 不变 变大
【解析】解:(1)摄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国旗上的五角星呈现黄色是因为五角星是不透明物质,只反射与自己相同的颜色;
返回器加速下降的过程中,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打水漂”,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安全返回的返回器将地面砸出个大坑,说明力改变了地面的形状;
降落伞带着返回器匀速下降时,它们的总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4)1731?月球样品到达地球后,虽然位置改变了,但质量不变;回到地球后?变大,质量不变,故重力会变大。
故答案为:(1)凸透镜;反射;(2)运动状态;形状;(3)等于;(4)不变;变大。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不透明物质只反射和自己颜色相同的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物体作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或者不受力: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根据? = ??来判断重力的变化。
本题是简单的综合题,难度不大。
【答案】右 小轿车 800.4533.3质量 被追尾
【解析】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选择小轿车为参照物时,大卡车的位置偏右了,所以大卡车以小轿车为参照物时是向右运动的。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小轿车通过的距离最长,所以小轿车的速度最快。
(2)由图乙可知,速度表的分度值是4??/ℎ,由指针位置可知,该车此时的速度? = 80??/ℎ;
?
? =
?36??
由?可知,车匀速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80??/ℎ=0.45ℎ。
(3)120??/ℎ =120 ×1?/?≈ 33.3?/?;
3.6
大货车的限速要低于小汽车,这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车就越难停下来。
(4)汽车被追尾时,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很容易向后撞去,因此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被追尾时造成的危害。
故答案为:(1)右;小轿车。(2)80;0.45。(3)33.3;质量。(4)被追尾。
①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才可以做出判断。
②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有可能不同。
③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是相同的时间看物体移动的距离,也可以是相同的距离比较物体所用的时间。 (2)根据速度表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出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车匀速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
(3)(4)1??/ℎ = 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 3.6
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速度表的读数和速度公式的应用、惯性与惯性现象等,涉及到力学的很多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非常强的题目,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答案】减小 压力 作用点 减小 短 小于
【解析】解:(1)随着订书钉的减少,固定在钉槽内的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变小,固定在钉槽内的弹簧给订书钉的弹力将越来越小;
一摞书中水平抽出?或?中任一本书,抽出?书更容易,因为?处受到的压力比?处小,故此现象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图丙中,两个人的力的大小、方向不同,作用点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给门轴上的铰链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
根据图书两次运动时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化,比较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书在桌面上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书在铅笔上时,书受到的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书在铅笔上运动时,橡皮筋的长度变短,这说明:在压力相同时,运用滚动摩擦力可以减小摩擦力;
故答案是:(1)减小;压力;(2)作用点;减小;(3)短;小于。
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是: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
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情况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书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书在铅笔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本题考查了弹力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力的三要素等,综合考查了力学的多个知识点,设计的内容较全面,体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八年级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八年级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