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试卷篇)第四单元比例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A4+解析卷)人教版
展开第四单元比例检测卷【B卷˙提高卷】
难度系数:;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2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卷面(2分)。我能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空。(每空1分,共19分)
1.(本题3分)写出两个比值是0.75的比:( )和( ),并组成比例是( )。
【答案】 3∶4 30∶40 3∶4=30∶40
【分析】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例如:3÷4记作3∶4;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结果为比值,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据此解答。
【详解】3÷4=0.75
30÷40=0.75
3∶4=30∶40
写出两个比值是0.75的比:3∶4和30∶40,并组成比例是3∶4=30∶40。(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和比例的意义。
2.(本题1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
【答案】4
【分析】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那么那么两个外项的积也是最小的合数,据此分析。
【详解】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4。
【点睛】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本题2分)的等于的,因、均不为0,则∶=( )∶( )。
【答案】 9 8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根据题意可得=,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比例式,一个外项是,一个内项是的比例,则和相乘的数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相乘的数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据此写出比例,再化简即可。
【详解】=
∶=∶
=(×12)∶(×12)
=9∶8
的等于的,因、均不为0,则∶=9∶8。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比例基本性质的逆运用,要注意: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
4.(本题2分)如果a=3b(a、b均不为0),那么a和b成( )比例关系;如果(x、y均不为0),那么x和y成( )比例关系。
【答案】 正 反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根据比例的性质,
a=3b
解:a∶b=3∶1
a∶b=3
a和b的比值一定,如果a=3b(a、b均不为0),那么a和b成正比例关系;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解:x=5÷y
xy=5
x和y的乘积一定,如果(x、y均不为0),那么x和y成反比例关系。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和辨识。
5.(本题2分)如图:
当a和b成正比例时,是( );当a和b成反比例时,是( )。
【答案】 16 25
【分析】当a和b成正比例时,则a与b的比值相等,据此列出正比例方程,求出的值;
当a和b成反比例时,则a与b的乘积相等,据此列出反比例方程,求出的值。
【详解】当a和b成正比例时
∶=∶20
解:=20×
=4
÷=4÷
=4×4
=16
当a和b成反比例时
=×20
=5
÷=5÷
=5×5
=25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正、反比例方程,并解比例。
6.(本题4分)用一个弹簧秤各种物品时,物品的质量与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弹簧本身的长度是( )cm。
(2)从图上看,弹簧伸长的长度和物品的质量成( )比例关系,因为( )。
(3)用这个弹簧秤55g的物品时(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长度是( )cm。
【答案】(1)20
(2) 正 图象是一条直线
(3)33.75
【分析】(1)从图中可知,物品的质量是0时,弹簧的长度是20cm,由此得出弹簧本身的长度。
(2)根据图象是一条直线,符合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据此判断弹簧伸长的长度和物品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3)根据物品的质量∶弹簧伸长的长度=挂1g物品弹簧伸长的长度(一定),比值一定,据此列出正比例方程,并求解。
【详解】(1)弹簧本身的长度是20cm。
(2)从图上看,弹簧伸长的长度和物品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因为图象是一条直线。
(3)解:设用这个弹簧秤55g的物品时,弹簧的长度是cm。
=
40(-20)=55×(30-20)
40(-20)=550
-20=550÷40
-20=13.75
=13.75+20
=33.75
用这个弹簧秤55g的物品时(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长度是33.75g。
【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关系的辨识以及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7.(本题1分)有两个高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第二个圆柱底面半径的比是2∶5,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答案】15
【分析】第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第二个底面半径的比是2∶5,因为圆的面积的比等于半径的平方的比,所以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之比是4∶25,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圆柱的高,高一定时,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由此可得圆柱的体积之比是4∶25,因为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由此即可求出第二个圆柱的体积。
【详解】根据分析得,两个圆柱高相等时,
体积之比=22∶52=4∶25
12÷4×5
=3×5
=15(立方厘米)
即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
【点睛】此题灵活应用圆的面积的比等于半径的平方的比以及当高一定时,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得出圆柱的体积之比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本题1分)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384
【分析】长方形按4∶1放大,相当于把长和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别用6×4和4×4即可求出扩大后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6×4=24(厘米)
4×4=16(厘米)
24×16=384(平方厘米)
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384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放大。
9.(本题2分)如图是小丽从家到梅花山的路线图。她早晨8:00从家里出发,以12千米/时的速度骑自行车去梅花山,( )时( )分可以到达。
【答案】 8 1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比例尺是1∶40000,通过度量可知小丽家到城东车站是4厘米,城东车站到博物馆是3厘米,博物馆到梅花山是2厘米,总共是4+3+2=9(厘米),据此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值算出实际距离,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时间,进而解答最后到达梅花山的时间。
【详解】4+3+2
=7+2
=9(厘米)
9÷
=9×40000
=360000(厘米)
360000厘米=3.6千米
3.6÷12=0.3(小时)
0.3小时=18分
8时+18分=8时18分
她早晨8:00从家里出发,以12千米/时的速度骑自行车去梅花山,8时18分可以到达。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灵活变形列式解决问题。
10.(本题1分)王师傅做一项工程,想知道粗细均匀的10千克铁丝有多长,于是剪下10米长的一段称重大约是200克,那么10千克铁丝的长度约是( )米。
【答案】500
【分析】设10千克铁丝的长度约是x米,根据总铁丝长度∶总质量=剪下的长度∶剪下的质量,列出比例求出x的值即可。
【详解】200克=0.2千克
解:设10千克铁丝的长度约是x米。
x∶10=10∶0.2
0.2x=100
0.2x÷0.2=100÷0.2
x=500
【点睛】用比例解决问题只要等号两边的比统一即可。
二、仔细推敲,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1.(本题1分)给3、5、9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有3个。( )
【答案】√
【分析】选3和5为两个内项,或选3和9为两个内项,也可以选5和9为两个内项,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求出另一个外项,组成比例式解答。
【详解】3×5÷9=
3×9÷5=
5×9÷3=15
所以这个数可以是,,15,共3个。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本题1分)A∶B=时,那么5A=8B。( )
【答案】√
【分析】先求出A∶B=8∶5,再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判断即可。
【详解】A∶B=,可得A∶B=,A∶B=8∶5,所以5A=8B。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13.(本题1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成正比例,面积与直径成反比例。( )
【答案】×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圆的周长÷它的直径=π(一定)商一定,所以,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成正比例;
圆的面积÷直径的平方=(一定),商一定,所以,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例,但和直径不成比例。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作判断。
14.(本题1分)如果甲数的等于乙数的,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为8∶15。( )
【答案】×
【分析】根据条件“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可得:甲数×=乙数×。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如果甲是一个外项,则是另一个外项,如果乙是一个内项,则是另一个内项,据此写出比,然后化简比即可。
【详解】如果甲数×=乙数×;
则甲数∶乙数=∶
∶
=(×24)∶(×24)
=15∶8
所以甲数与乙数的比为15∶8,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同时考查了比的化简。
15.(本题1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12和5,如果一个外项是10,则另一个外项是6。( )
【答案】√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先求出内项积,再除以一个外项即可求出另一个外项,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12×5÷10
=60÷10
=6
所以另一个外项是6。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明确内项积等于外项积是解题的关键。
三、反复比较,合理选择。(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5分)
16.(本题1分)把改写成比例,正确的是( )。
A.1.2∶B.C.D.4∶
【答案】D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将选项的比例写成积的形式找出符合题意的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A.1.2∶a=4∶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4a=1.2b,不符题意;
B.a∶12=b∶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12b=4a,不符题意;
C.12∶4=a∶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12b=4a,不符题意;
D.4∶a=1.2∶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1.2a=4b,符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关键灵活运用性质转换为乘积的形式再判断。
17.(本题1分)下图是( )的图像。
A.B.C.D.
【答案】A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递增的直线,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且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缩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图像是正比例的图像,任取一点,当x=2时,y=1,
所以y÷x
=2÷1
=2
所以y=2x
所以图像是y=2x的图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图像的辨识,知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本题1分)m是n的4倍(m、n为非零自然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m一定是偶数②(m,n)=4③n是m的25%④m∶4=n∶1⑤(n÷10)×(4÷10)=m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⑤
【答案】B
【分析】①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4一定是偶数,因为m是n的4倍,m=4n,根据倍数的定义,所以m一定是偶数;
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数,所以(m,n)=n;
③假设n为1,则m为4,根据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乘100%,则用1÷4×100%即可求出n是m的百分之几;
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是两个外项之积,所以m∶4=n∶1;
⑤(n÷10)×(4÷10),先计算出4÷10=0.4,再计算出n÷10=0.1n,所以(n÷10)×(4÷10)=0.04n,所以0.04n≠m。
【详解】①根据分析可知,
4n=m
m一定是偶数,原题干说法正确;
②(m,n)=n,原题干说法错误;
③假设n为1,则m为4,
1÷4×100%=25%
n是m的25%,原题干说法正确;
④因为4n=m
所以m∶4=n∶1
原题干说法正确;
⑤(n÷10)×(4÷10)
=0.1n×0.4
=0.04n
0.04n≠m
所以(n÷10)×(4÷10)≠m
原题干说法错误。
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偶数的认识、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比例的基本性质等,要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
19.(本题1分)下面的数量关系中成比例关系的有( )个。
①梯形的面积一定,上底与下底的和与高;
②圆的周长一定,圆周率和它的直径;
③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圆锥的体积和高;
④用链条来带动两个齿轮,每个齿轮转动的周数和它的齿数;
⑤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A.2B.3C.4D.5
【答案】B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
【详解】①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即S×2=(a+b)h,则梯形的面积一定,上底与下底的和与高的乘积一定,所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与高成正比例;
②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因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不能随着圆的直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圆周率和圆的直径不成比例;
③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可知,3V÷h=S(一定)即商一定,则圆锥的体积和高成正比例关系;
④每个齿轮转动的周数×它的齿数=转过的总齿数(一定),所以每个齿轮转动的周数和它的齿数成反比例;
⑤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即长与宽的和一定,所以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成比例。
则成比例关系的有①③④,共3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正反比例的判定,明确正反比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0.(本题1分)姐姐沿着8千米长的环形跑道跑步(如图)。她从起点出发,用15分跑了一圈的,照这样的速度,她共用多少分跑完一圈?如果设她用x分跑完一圈,以下方程正确的( )。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答案】C
【分析】把跑完全程的时间看作单位“1”,已知15分跑了一圈的,也就时跑完全程的时间×=15分钟,设她用x分跑完一圈,列方程为x=15;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则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所以可列比例为1∶x=∶1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列比例为15∶x=∶1。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可列方程为x=15和15∶x=∶1,即②和③。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决问题,找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29分)
21.(本题8分)直接写得数。
∶( )=0.5
0.04∶1=( ) ∶50
【答案】5;1;;;
4;1;;2
【详解】略
22.(本题12分)求的值。
【答案】;;
;
【分析】(1)先求出方程左边小数乘法的积,再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9,最后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
(2)先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4,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
(3)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
(4)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详解】(1)
解:
(2)
解:
(3)
解:
(4)
解:
23.(本题9分)看图按要求计算。
(1)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2)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单位:dm)
(3)求下面图形的实际面积。
【答案】(1)401.92cm2;602.88cm3
(2)468.9dm3
(3)80m2
【分析】(1)圆柱的表面积S=2πr2+2πrh;圆柱的体积V=πr2h;
(2)分别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让圆柱体积减去圆锥体积即可解答。
(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实际距离,在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底×高÷2,即可求得。
【详解】(1)3.14×42×2+3.14×4×2×12
=100.48+301.44
=401.92(cm2)
3.14×42×12=602.88(cm3)。
(2)8÷2=4(dm)
3.14×42×12-×3.14×42×8
=602.88-×401.92
≈468.9(dm3)
(3)5÷=1000(cm)=10(m)8÷=1600(cm)=16(m)
10×16÷2=80(m2)
【点睛】本题为综合试题,考查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体积的求法,最后考查了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牢记公式,认真计算。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共8分)
24.(本题8分)按要求规范作图。
(1)将图形A绕点0逆时针旋转,得到图形B。
(2)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3)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与图形C轴对称的图形,得到图形D。
(4)按画出将图形D缩小后的图形E。
【答案】见详解
【分析】(1)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2)作平移后的图形步骤:找点-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定方向、距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画线-过关键点沿平移方向画出平行线;定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连点-连接对应点。
(3)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4)把图形按照1∶n缩小,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n。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
六、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共34分)
25.(本题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它的长和宽是按一定的比例做成的。
【答案】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已知国旗的长和宽,即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一定的,所以长和宽成正比例关系,据此设宽是x厘米,列出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宽是x米,
2.4∶1.6=5∶x
2.4x=1.6×5
2.4x=8
x=8÷2.4
x=
答:宽是米。
【点睛】此题应先判断国旗的长和宽是成什么比例,再列式解答。
26.(本题5分)修一条全长2400米的水渠,前6天完成了,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用比例知识解)
【答案】9天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全长看作单位“1”,前6天完成了,还剩下(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则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据此设修完这条水渠还需x天,列方程为:∶6=(1-)∶x,然后解出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修完这条水渠还需x天。
∶6=(1-)∶x
∶6=∶x
x=6×
x=
x=÷
x=×
x=9
答:修完这条水渠还需9天。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的应用,判断相关联的量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本题6分)在一幅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B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是15cm。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和小轿车的速度比是,这两辆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千米/小时;千米/小时
【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依据公式求出实际距离,用实际距离除以时间求出客车和小轿车的速度和,再按比例分配求出他们的速度。
【详解】15÷
=15×3000000
=(厘米)
=450(千米)
(千米/小时)
150÷(2+3)×2
=30×2
=60(千米/小时)
150÷(2+3)×3
=30×3
=90(千米/小时)
答:客车的速度是千米/小时,小轿车的速度是千米/小时。
【点睛】此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明确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8.(本题6分)小林和小华共读一本文学名著,小林每天读20页,6天读完。小华每天读30页,几天可以读完?(用比例解)
(1)分析: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成( )比例关系。
(2)请你用比例方法来解答。
【答案】(1)反;(2)4天
【分析】(1)根据xy=k(一定),x和y成反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
(2)设x天可以读完,根据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总页数(一定),列出反比例算式解答即可。
【详解】(1)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总页数(一定),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2)解:设x天可以读完。
30x=20×6
30x=120
30x÷30=120÷30
x=4
答:4天可以读完。
【点睛】关键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积一定是反比例关系。
29.(本题6分)北京到南京高铁全程大约为1023km,北京到济南大约495km。一辆高铁从北京出发开往南京,当行驶到济南时用了1.65小时。按照这个速度,还需要多少小时到达南京站?
【答案】1.76小时
【分析】设还需要x小时到达南京站,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列出正比例算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还需要x小时到达南京站。
(1023-495)÷x=495÷1.65
528÷x=300
528÷x×x =300×x
300x=528
300x÷300=528÷300
x=1.76
答:按照这个速度到济南还需要1.76小时。
【点睛】关键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商一定是正比例关系。
30.(本题6分)亮亮家造了新房,准备用边长是0.4米的正方形地砖装饰客厅地面,这样需要180块,装修师傅建议改用边长0.6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请你算一算需要多少块?(请用比例解答)
【答案】80块
【分析】因为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客厅地面的面积(一定),所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地砖的块数成反比例。也就是边长0.4米的地砖的面积×边长0.4米的地砖的块数=边长0.6米的地砖的面积×边长0.6米的地砖的块数,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比例解答。
【详解】解:设需要x块。
0.6×0.6×x=0.4×0.4×180
0.36x=0.16×180
0.36x=28.8
0.36x÷0.36=28.8÷0.36
x=80
答:需要80块。
【点睛】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只要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只要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a
b
20
x∶15=8∶
x=15
15∶x=∶1
8∶x=∶15
①
②
③
④
(分层试卷篇)第四单元比例检测卷(C卷·拓展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A4+解析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分层试卷篇)第四单元比例检测卷(C卷·拓展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A4+解析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四单元比例检测卷C卷·拓展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docx、第四单元比例检测卷C卷·拓展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分层试卷篇)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A4+解析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分层试卷篇)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A4+解析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docx、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分层试卷篇)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A4+解析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分层试卷篇)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A4+解析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docx、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检测卷B卷·提高卷-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A3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