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卷(附答案)

    辽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卷(附答案)第1页
    辽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卷(附答案)第2页
    辽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卷(附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对于化学反应,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酚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A.B.C.D.
    2.学生承担家务是一种劳动教育的方式。某学生做小葱拌豆腐时,选用的下列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小葱B.豆腐C.盐D.香油
    3.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大理石雕像B.塑料水管C.陶瓷餐具D.黄金首饰
    4.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大型客机 C919 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铝锂合金。已知锂元 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1 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10-26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g
    B.1 个锂原子的质量约为 1.38×10-25kg
    C.LiAlH4 中 Li 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8.3%
    D.锂铝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铝的硬度小
    5.2020年6月26日 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分子本质未发生改变
    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氧分子体积变大
    D.氢气和氧气转化成液态以后,分子是静止的
    6.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
    7.对于化学反应:,其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稀硝酸 B.转移蒸发皿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溶液的pH
    9.酚酞(C20H14O4)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酚酞由38个原子构成B.酚酞中C、H元素质量比是20:14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8gD.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 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将30gNH4HCO3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 T2℃的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将100gNa2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a2CO3晶体
    D. 将T1℃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科技助力氢能
    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市场的支柱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化石能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且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不均匀性。现在,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第三次革命,从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向可再生能源、氢能等多元化结构。环境要求是本次能源革命的主要动因。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几乎没有现成的氢,因此必须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物质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硫化氢)及各种生物质等。
    美国拉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最先提出了一种零排放的煤制氢技术,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该系统输入煤和水,产生电能和热,整个制氢过程几乎不产生污染物,达到近零排放的目的。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构成宇宙的物质的元素中,氢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地球之母——太阳,就是依靠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合反应生成巨量的热和光,温暖着地球,照耀着地球。使用氢作为能源,就是回归宇宙法则,“替天行道”。
    (1)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填字母序号) 。
    A.煤B.汽油C.天然气
    (2)如图气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C+H2OCO+H2,CO+H2OCO2+H2。向重整器中加入CaO的作用是 ;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A.CaOB.H2OC.H2
    (4)氚可用于核能发电,氚是一种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原子。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的是 (填序号)。
    A.B.C.D.
    (5)化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已知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不同元素
    B.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2.(14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如图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
    第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步化学符号表达式 。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其原因可能是
    A.集气瓶底部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
    C.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并计数 D.漏气
    ③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二)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余同学认为氧化铜肯定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淳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小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第二次精确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和1.2g氯酸钾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发现木条很快复燃.小淳同学这样做目的是 ,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写出实验②反应的表达式
    (三)有趣的改进实验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 火焰.
    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 .你推断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13.(8分)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铭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老师告诉小铭黑色物质与稀盐酸发生的是化学反应,则黑色物质R的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4)小铭同学利用以下实验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A .实验Ⅰ中有一种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B .实验Ⅲ中使用了点滴板,其优点之一是 。
    C .实验Ⅴ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仪器②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D .长久使用的水杯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若除去该物质,则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合理即可)。
    14.(12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人类对于二氧化碳的探究脚步从未止步。
    【二氧化碳发现史实】
    (1)公元三世纪,西晋时期小华所著《博物志》记载有“烧白石()作白灰(CaO)……”,同时产生石灰窑气(主要气体成分为二氧化碳)。请写出烧白石作白灰的化学方程式 。
    (2)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之后产生一种气体(二氧化碳),他把这种气体称之为“森林之精”,并发现烛火在该气体中会自然熄灭,则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
    (3)实验室利用装置Ⅰ的反应制取,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
    (4)川川同学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 ,于是对大家宣布已收集满一瓶气体。
    (5)化学兴趣小组对这瓶气体的纯度产生了质疑,决定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采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的含量并记录收集时间,数据如下表:
    (说明:装置Ⅰ以燃着的木条熄灭为集满标准;装置Ⅱ以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开始收集,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为集满标准。)
    ①利用装置Ⅰ和装置Ⅱ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 。
    ②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再利用】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攻关,创制一条利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合成淀粉的人工路线——ASAP路线。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全合成。
    科学层面上,这项突破性进展的人工合成淀粉路线——ASAP路线,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备绿氢(H2),并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加氢还原合成甲醇(CH3OH)等含能分子(也称液态阳光)。第二阶段,淀粉的合成。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聚合成碳三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支链和直链淀粉,这条化学生物杂合新途径的淀粉合成效率比自然光合作用提高8倍以上,为解决粮食和饲料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
    (1)光合作用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短文出现的下列物质中,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填标号)。
    A.氢气B.二氧化碳C.甲醇D.淀粉
    (3)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总反应方程式:
    (C6H10O5)n+n nC6H12O6。
    (4)甲醇(CH3OH)是一种碳一化合物。 个碳一化合物分子可以合成1个碳六化合物分子。
    (5)理论上,利用太阳能分解36g水能获得 g绿氢。(2分)
    (8)若人工精准合成己糖技术广泛应用,其具有的实际价值是 (答一点即可)。
    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除14(10)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1.(6分)
    【正确答案】(1)B
    (2) 吸收二氧化碳
    (3)ABC
    (4)A
    (5)B
    12.(14分)
    【正确答案】 4P+5O2eq \(=====,\s\up7(点燃) 2P2O5 BCD 检查装置气密性 能够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气体受热膨胀部分逸出,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同时操作更简单 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消耗的时间 小 验证氧化铜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验证氧化铜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蓝紫色 S+O2SO2 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13.(8分)
    【正确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
    (2)FeS
    (3)人体胃液中含有稀盐酸,能与FeS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2+
    (4) 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不与酸反应 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合理即可) 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14.(12分)
    【正确答案】(1)
    (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4)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5) 未能将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后便开始收集 能
    (6)化学变化
    (7)D
    (8)H2O
    (9)6/六
    (10)4
    (11)人工精准合成反应与传统制糖相比所需的时间短或能减少温室气体
    实验序号
    氯酸钾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二氧化碳含量
    集满一瓶二氧化碳需要的时间
    向上排空气法
    77%
    17.33s
    排水法
    91%
    9.01s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B
    B
    A
    D
    C
    D
    D

    相关试卷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选择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丹东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附参考答案,共10页。

    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选择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