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和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A. K2SO4B. CO(NH2)2C. K2CO3D. Ca(H2P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K2SO4含有钾元素,是钾肥。
B、CO(NH2)2含有氮元素,是氮肥。
C、K2CO3含有钾元素,是钾肥。
D、Ca(H2PO4)2含有磷元素,是磷肥。
故选B。
2. 下列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B. 酒精挥发C. 光合作用D. 丹桂飘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挥发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丹桂飘香过程中只是微粒的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海水中含有大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经晾晒除杂后可得NaCl。以NaCl为原料可制取Na、Cl2、Na2CO3、NaHCO3、NaOH、盐酸等。钠可冶炼金属钛:TiCl4+4NaTi+4NaCl。
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Na2CO3的俗名:苏打B. 两个钠离子:Na2+
C. 2Cl2表示:两个氯原子D. Na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
4. 钠冶炼金属钛的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2CO3易溶于水,可用于生产玻璃
B. 盐酸具有较强的酸性,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 NaOH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于去除油污
D. NaHCO3受热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3. A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A.Na2CO3俗名为苏打、纯碱,故A正确;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故B错误;
C.氯原子用氯的元素符号Cl表示,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因此2个氯原子可表示为:2Cl,故C错误;
D.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NaCl中Cl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A.钠冶炼金属钛的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钠冶炼金属钛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
C.钠冶炼金属钛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钠冶炼金属钛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A.Na2CO3易能够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从而促进玻璃的熔化和混合,可用于生产玻璃,故A错误;
B.盐酸具有较强的酸性,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B正确;
C. NaOH在空气中易潮解,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NaOH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去除油污,故C错误;
D.NaHCO3显弱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D错误。
故选:B。
6. 下列图示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制取O2
B. 稀释浓硫酸
C. 取用溶液
D. 收集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取用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7. 实验室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模拟选种,步骤如下:
步骤一: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密度约为1g/cm3)的质量。
步骤二: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步骤三: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步骤四:用玻璃棒搅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一计算的结果是需16g氯化钠和134g水
B. 步骤二中氯化钠可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
C. 步骤三量筒量取水时正确的读数方法如图所示
D. 步骤四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促进氯化钠溶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50g×16%=24g,需要水的质量=150g-24g=12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应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均放相同大小的白纸,将氯化钠放在白纸上称量,以免氯化钠粘在托盘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给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8. 下列有关钙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20B. 缺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D. x=18
9. 下列有关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B. 含有1个H2O分子
C. 磷、氢原子个数比为3:1D. 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钙的原子序数为20,符合题意;
B、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不符合题意;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0=2+8+x+2,x=8,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题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羟基磷酸钙由Ca、P、O、H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羟基磷酸钙分子中含10个钙原子、6个磷原子、26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中磷、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2=3:1,符合题意;
D、羟基磷酸钙中Ca、P、O、H元素的质量比为:,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测定肥皂水的pH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其pH,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石灰水和氢氧化钠都是碱性溶液,滴加酚酞后都会变红,再滴加盐酸,红色均褪去,所以无法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点燃乙醇,在火焰上方依次罩一个干燥烧杯和内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过一会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醇含有碳元素,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证明乙醇含有氢元素,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1. 用图1所示实验I、II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II中所需氧气可用图2所示装置来制取
B. 实验I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II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 实验I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 实验I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A正确;
B、实验I热水中的白磷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而II中的白磷接触到了氧气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错误;
C、实验I热水中的白磷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而II中的白磷接触到了氧气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正确;
D、实验I薄铜片上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而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B。
12. 不同温度下,固体X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比在溶剂B中的小
B. 随着温度升高,X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均增大
C. 20℃时,若X在A、B、C中溶解均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
D. 适宜用冷却结晶方法将X从它的B溶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故说法错误;
B、据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X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减小,故说法错误;
C、20℃时,X在A、B、C中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C>B,所以20℃时,若X在A、B、C中溶解均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C>B,故说法错误;
D、据图可知,X在溶剂B中受温度影响最大,所以将X从它的B溶液中分离出来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故说法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3.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1)衣:聚酯纤维因出色的抗皱性而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聚酯纤维属于______(填字母)。
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2)食: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铁、钙、磷等营养物质。
①纤维素属于_______(填字母)。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②铁、钙、磷中,属于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住:建造房屋过程中大量使用钢铁制品,在其表面刷漆可防生锈,原理是_______。
(4)行:以锂电池作能源的电动汽车逐渐取代燃油车。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①磷酸铁锂是由、Fe2+和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
②跟燃油车相比,使用电动汽车的优点是_______。
【答案】(1)a (2) ①. b ②. Fe
(3)隔绝氧气(空气)和水
(4) ①. Li+ ②.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聚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选a;
【小问2详解】
①纤维素属于糖类。
故选b;
②铁、钙、磷中,属于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是铁,元素符号为Fe,钙、磷属于常量元素;
【小问3详解】
建造房屋过程中大量使用钢铁制品,在其表面刷漆可防生锈,原理是隔绝氧气(空气 )和水;
【小问4详解】
①根据磷酸铁锂(LiFePO4)化学式可知,磷酸铁锂由、Fe2+和Li+构成;
②跟燃油车相比,使用电动汽车的优点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14. 铜、锌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以炉甘石(ZnCO3)、赤铜矿石(Cu2O)为原料,通过焙烧、酸洗、结晶等步骤可制备Cu和ZnSO4•7H2O。
(1)焙烧:将炉甘石、赤铜矿石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铜锌合金。
①铜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_______(填“高”或“低”)。
②焙烧时主要发生3个反应:I.______;II.2ZnO+C2Zn+CO2↑;III.2Cu2O+C4Cu+CO2↑。请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2)酸洗:将铜锌合金粉碎后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搅拌,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金属Cu。
①写出酸洗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过滤”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两个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3)结晶:硫酸锌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0~100℃范围内,硫酸锌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②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从“酸洗”所得的滤液中获取ZnSO4•H2O晶体,需控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低于40℃ b.40~60℃ c.高于60℃
【答案】(1) ①. 高 ②.
(2) ①. ②. cf
(3) ①. 0~6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0~1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 c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合金的硬度与组成它的纯金属高,所以铜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高;
②ZnCO3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锌排在氢前能与酸发应,铜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酸洗过程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②过滤需要用到烧杯承接液体,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用到漏斗制作过滤器,用铁架台支持过滤器,不需用到蒸发皿和坩埚钳,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坩埚钳用于夹持仪器或物品进行加热,
故选:cf;
【小问3详解】
①由图可知,0~100℃范围内,硫酸锌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为:0~6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0~1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由图可知,温度在0~40℃时结晶出的晶体为ZnSO4•7H2O晶体,40~60℃时结晶出的晶体为ZnSO4•7H2O晶体,60~100℃时结晶出的晶体为ZnSO4•H2O晶体,
故选c。
15.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是一种蓝绿色固体,难溶于水,应用广泛。兴趣小组以“碱式碳酸铜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和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铜绿的组成与结构
(1)铜绿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铜离子,“”,表示碳酸根离子,则“”表示________。
【任务二】探究铜绿的性质与转化
(2)兴趣小组基于“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猜想铜绿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Cu2(OH)2CO3+4HCl=2X+CO2↑+3H2O。
①产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猜想的依据是铜绿中含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兴趣小组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验证。若猜想正确,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将22.2g铜绿置于坩埚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T1℃时,残留的固体物质为________(填字母)。
a.Cu2O b.CuO c.CuCO3 d.Cu(OH)2
【任务三】了解铜绿的应用与制备
(4)铜绿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可用硫酸铜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加热进行制备: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CO2↑+2Na2SO4。
为了探究适宜反应温度,进行如表三个实验:
①实验II中所用Na2CO3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制备时适宜的反应温度为________℃。
②不能用铁质容器制备铜绿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氢氧根离子
(2) ①. CuCl2 ②. ③. 石灰水变浑浊
(3)a (4) ①. 24 ②. 50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知,“”表示氢氧根离子;
【小问2详解】
①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5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除2X外,共含有5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2X中含有2个铜原子、4个氯原子,故X为CuCl2;
②铜绿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作出猜想:铜绿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正确;
【小问3详解】
22.2g铜绿中含有铜元素质量为:;根据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不变,若剩余固体为Cu2O 时质量为:;若剩余固体为CuO 时质量为:;若剩余固体为CuCO3时质量为:;若剩余固体为Cu(OH)2时质量为:;
故选a;
【小问4详解】
①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变变量,根据I、III可知,实验II中所用Na2CO3溶液的体积为2.4mL;
根据实验II反应速度适中,所以制备时适宜的反应温度为50℃;
②制备铜绿需要用到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式为:,所以不能用铁质容器制备铜绿。
16. 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兴趣小组以“甲烷制氢”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1)高温裂解制氢:高温下,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制氢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I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会被部分生成的C覆盖而导致催化能力下降,可在高温下将其置于_______(填化学式)气流中来除去表面的C。
③若用甲烷高温裂解的方法获取100kg氢气,理论上消耗甲烷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2)重整制氢:高温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在Ni、Fe催化下,通过反应①~③制得H2和CO(如图1)。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熔融金属法制氢:利用液态金属(如铁)作为传热介质和催化剂,使甲烷在液态金属中直接裂解生成H2和C。装置如图2所示。
①C浮于液态铁液面上的原因是_______。
②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③所得的C中常混有少量的Fe。请补充完整除去C中杂质Fe的实验方案:将混有少量Fe的C置于烧杯中,_______,用少量水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C。【从CuSO4溶液、稀盐酸或NaOH溶液中选择一种合适的试剂】
【答案】(1) ①. ②. O2 ③.
设消耗甲烷质量为x,
(2)
(3) ①. C的密度比液态铁小 ②. 甲烷 ③.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甲烷分子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产生,CH3和H,符号表达式为:;
②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当催化剂表面因覆盖C而导致催化能力下降,可在高温下将其置于O2气流中来除去表面的C;
③见答案;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②为铁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碳的熔点高,密度比液态铁小,因此C能浮于液态铁液面上;
②反应过程中甲烷既作了反应物,又作了反应的生成物,所以可以循环利用;
③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不与酸反应,所以除去C中杂质Fe还可以将混有少量Fe的C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少量水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C。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测定肥皂水的pH
将pH试纸润湿后浸入肥皂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C
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加盐酸,观察现象
D
证明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点燃乙醇,在火焰上方依次罩一个干燥烧杯和内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编号
Na2CO3溶液体积/mL
CuSO4溶液体积/mL
反应温度℃
实验现象
I
2.4
2.0
20
反应速度慢,得到蓝色沉淀
II
2.0
50
反应速度适中,得到蓝绿色沉淀
III
2.4
2.0
90
反应速度快,得到浅蓝色沉淀,逐渐变为黑褐色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8,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硫酸亚铁可用来制蓝黑堡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