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形成赤道板
B.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间期
C. 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的变化和DNA的复制
D. 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亲代细胞所有遗传物质平均分到子细胞,从而保持了亲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详解】A、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形成细胞板。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位置,不是具体的实体结构,A错误;
B、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中心粒发生倍增,B正确;
C、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是同样有DNA的复制,C错误;
D、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持了在细胞的亲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除了染色体中的DNA外,还有细胞质中的DNA,这一部分DNA并不是精确地平均分配,D错误。
故选B。
2. 如图所示,甲~戊为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剪取5cm根尖,按照解离→漂洗→制片→染色的顺序制作临时装片
B. 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核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
C. 高倍镜下,处于戊状态的细胞数目最多
D.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一个细胞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细胞处于分裂末期,丙细胞处于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戊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详解】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剪取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A错误;
B、图丙(前期)中的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均与图戊(中期)相同,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和2个DNA,B正确;
C、高倍镜下,处于甲状态(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C错误;
D、由于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有丝分裂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3. 科学家用被32P标记的磷酸盐溶液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图中数据显示,蚕豆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9.3h
B. 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
C. 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C时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2N
D. 上图中,AB段、CD段和EF段的细胞都经历了因着丝粒断裂而使染色体数增加的过程
【答案】B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B~D或D~F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间为21.3-2=19.3h,A正确;
B、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DNA,一般用35S标记蛋白质,B错误;
C、图中C点表示进入分裂期,由于间期DNA的复制,所以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均加倍,因此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C时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4N,C错误;
D、上图中,AB段、CD段和EF段表示分裂期,分裂期的细胞都经历了染色体数增加和减半的过程,增加是因为着丝粒分裂,减半是因为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正确。
故选BC。
4.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间期,核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末期,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前期出现(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
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
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
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D错误。
故选D。
5. 下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B. ②过程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C. 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 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
D.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据图可知,①过程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故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但该过程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
C、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中两条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因此其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C正确;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6. 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网格部分表示NaOH扩散的区域,空白部分表示琼脂块未被NaOH扩散的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浸泡时用勺子翻动琼脂块,若挖破其表面会影响实验结果
B. NaOH在边长1cm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最大
C. 本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D. 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采用琼脂块、NaOH、酚酞作实验材料,观察NaOH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详解】A、若挖动琼脂块表面会改变其体积和表面积,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
B、图中显示NaOH在各种边长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等,B错误;
C、本实验可说明,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C正确;
D、本实验通过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进而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③用甲紫溶液是为了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
⑥植物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A. ①②B. ③④⑤C. ①⑤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室培养洋葱根尖直到根长约5cm,接着进行装片制作: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染色)-制片(使细胞分散,有利于观察),最后进行观察:先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到高倍镜下观察。
【详解】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①正确;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解离液中的盐酸,避免解离过度,也利于着色,防止影响染色效果,②错误;
③用甲紫溶液是为了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③正确;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细胞,以防细胞重叠,便于观察,④正确;
⑤观察的细胞已经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⑤错误;
⑥植物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⑥错误。
所以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③④,D正确。
故选D。
8. 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做出的判断是( )
A. 图C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将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也加倍
B. 图B中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此时共有4条染色体
C.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B→C→A→D
D. 图D中,内质网产生的小泡形成细胞板,将来成为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图C中的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A错误;
B、由图可知,此为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期图像,植物细胞分裂前期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
C、据图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B→C→A→D,C正确;
D、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B. 细胞凋亡仅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C. 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总是同步的D. 细胞的呼吸速率随细胞衰老而不断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A正确;
B、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B错误;
C、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细胞的衰老,C错误;
D、细胞衰老时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D错误。
故选A。
10. 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基攻击DNA时可能引起生物性状改变
B 自由基攻击酪氨酸酶时会使人患白化病
C. 自由基通常是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
D. 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时会产生新的自由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 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
(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
(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详解】A、自由基攻击DNA时,可能会引起碱基对的替换、缺失,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因此可能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A正确;
B、白化病是遗传病,自由基攻击酪氨酸酶时,使酶的活性下降,黑色素合成量减少,但不会患白化病,B错误;
C、自由基通常是指氧自由基,是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C 正确;
D、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时会引发雪崩式的反应,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11. “中风”又称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由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患者的局部神经结构和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干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细胞分化
B. 发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脑细胞的呼吸强度增高
C. 患者局部神经细胞结构损伤是细胞衰老的体现
D. 卒中患者的神经元可能比正常人的神经元更容易衰老和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神经干细胞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细胞分化,A错误;
B、发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的脑部血管供氧不足,所以脑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强度可能会增高,有氧呼吸强度降低,B错误;
C、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卒中患者局部神经细胞结构损伤是由病理性刺激引起的,不属于细胞衰老的表现,C错误;
D、卒中患者的神经元由于缺血更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可能比正常人的神经元更容易衰老和凋亡,D正确。
故选D。
12. 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是肝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肌动蛋白基因
B. 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TP合成酶基因
C. 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均处于活动状态
D. 三个都处于活动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TP合成酶基因是管家基因,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胰岛素基因、肌动蛋白基因属于奢侈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详解】A、胰岛素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是特定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A错误;
B、ATP合成酶基因属于维持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在活细胞中都可表达,故题图中ATP合成酶基因在该细胞中是处于活动状态的,B正确;
C、只有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才能表达,所以该细胞中Ⅰ号染色体上的胰岛素基因处于关闭状态,C错误;
D、胰岛素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在肝细胞中处于关闭状态,ATP合成酶基因是管家基因,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D错误。
故选B。
13. 动物细胞的存活与存活因子有密切关系。存活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部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程序的启动,下图表示其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直接调控Bc1-2基因的表达
B. 凋亡的细胞中BcI-2基因表达量增加,促进细胞加速凋亡
C. 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
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的表达和外界环境因子共同调节;存活因子作为调节凋亡的信号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引发Bcl-2基因的表达,其产物Bcl-2蛋白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
【详解】A、据图可知,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转录因子进而调控Bc1-2基因的表达,A错误;
B、据图可知,BcI-2表达后产生的BcI-2蛋白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B错误;
C、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基因都相同,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故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C正确;
D、不是所有细胞都经历裂、分化、衰老、凋亡过程,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即无分裂、分化等过程,D错误。
故选C。
14.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b),核DNA分子数(c)的关系如图所示,此时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核DNA分子的复制
B. 细胞中央形成细胞壁使细胞一分为二
C.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后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
D. 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且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2:2,说明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据图可知,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2:2,说明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有丝分裂中期,核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与题意不相符,A错误;
B、细胞中央形成细胞壁使细胞一分为二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与题意不相符,B错误;
C、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后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与题意不相符,C错误;
D、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选D。
15. 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为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为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 )
A.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B. 该蜥蜴的体温变化能引起体色的可遗传变异
C. 控制蜥蜴体色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中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型决定,也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控制蜥蜴的体色,体色同时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详解】A、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生物性状,因此该实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
B、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该蜥蜴体色是由基因控制的,该蜥蜴的体温变化引起体色的变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可遗传变异,B错误;
C、控制蜥蜴体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
D、由题意知,蜥蜴的颜色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 黑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毛兔
C. 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D. 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 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这属于性状分离,A不符合题意;
B、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没有发生性状分离,B符合题意;
C、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同时出现长毛兔和短毛兔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不符合题意;
D、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这属于性状分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某学校实验小组成员欲利用高茎和矮茎豌豆植株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 同学一“亲本杂交时,不需要对母本去雄,可直接对雌花进行套袋→授粉→套袋处理”
B. 同学二“亲本杂交时,可对母本去雄,并将其与父本植株一起隔离即可”
C. 同学三“模拟F1自交时,为提高成功率,尽量进行人工授粉”
D. 同学四“子代植株成熟后,可用统计学分析植株性状比,检测杂交是否成功”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交是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
【详解】A、豌豆为自花传粉的双性花植株,需要去雄后进行套袋→授粉→套袋处理,A错误;
B、去雄可以防止自花授粉,并与需要杂交的植株单独隔离培养,可以实现杂交,B正确;
C、人工授粉可以提高授粉的成功率,C正确;
D、高茎和矮茎为植株性状,需要收获种子种下去,下一年才能统计分析,通过分析植株性状比,可检测杂交是否成功,D正确。
故选A。
18. 向日葵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向日葵矮秆突变体自交,F1出现性状分离,淘汰高秆植株,F1矮秆植株自交后代群体中矮秆植株所占比例为( )
A. 5/6B. 5/8C. 9/16D. 3/4
【答案】A
【解析】
【分析】向日葵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为杂合子。
【详解】设向日葵的高秆和矮秆是由A、a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向日葵矮秆突变体自交,F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且矮秆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Aa,自交得到的子一代为AA∶Aa∶aa=1∶2∶1,淘汰高秆植株,剩余的矮秆植株基因型为AA∶Aa=1∶2,F1矮秆植株自交后代群体中高秆植株所占比例为2/3×1/4=1/6,故矮秆植株所占比例为5/6,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如图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则乙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B. 每只小桶内的D和d两种小球数量必须保持一致
C. 该同学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D. 该实验重复4次后获得结果一定为DD∶Dd∶dd=1∶2∶1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模拟的是一对遗传因子杂合子自交的情况,一个小桶代表一种性别的生殖器官,其中含有显性遗传因子配子和隐性遗传因子配子,两种配子数量相同,用两种标记的小球来表示。
【详解】A、“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一个小桶代表一种性别的生殖器官,若甲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则乙代表雄性生殖器官,A正确;
B、一个小桶代表一种性别的生殖器官,其中含有显性遗传因子配子和隐性遗传因子配子的数量相同,B正确;
C、每个小桶中两种配子数量相同,用两种标记的小球来表示,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从每个小桶中任取一个小球,两个小桶同时取出的两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表示受精作用形成一个受精卵,模拟了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该实验需要有足够的重复次数样本才可获得结果近似于DD∶ Dd∶dd=l∶2∶1,仅重复4次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偶然性太高,不具有说服力,D错误。
故选D。
20.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或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只白羊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①是测交;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用杂交来判断,②是杂交;
③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因为杂合体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体,并淘汰隐性个体,③是自交;
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测交来判断,④是测交;综上,①~④依次对应测交、杂交、自交、测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1. 下图表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等优点
B. 该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为母本
C. ①为去雄操作,应在高茎豌豆开花前进行
D. ③操作完成后要对矮茎的花套袋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花是两性花,在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详解】A、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等优点,A正确;
B、该杂交实验中对高茎豌豆授粉,高茎豌豆为母本,B正确;
C、①为去雄操作,应在高茎豌豆开花前进行,避免自交,C正确;
D、③操作完成后要对高茎的花套袋处理,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关于孟德尔运用的“假说一演绎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1自交是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
B. 对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假说的内容
C.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 实施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提出的假设要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如纯种高茎亲本(DD)和纯种矮茎亲本(dd)杂交产生杂种F1(Dd)。由于D为显性遗传因子,d为隐性遗传因子,所以F1表现出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高茎)。(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F1自交属于观察并提出问题,A错误;
B、对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错误;
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是假说的内容,不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遗传因子,C错误;
D、实施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D正确。
故选D。
23. 水稻花粉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用纯种的非糯性和糯性水稻杂交得F1,取其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中,呈现蓝黑色的花粉约占( )
A. 1/2B. 1/4C. 1/3D. 2/3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相关基因用W、w表示。现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F1的基因型为Ww,根据分离定律可知,F1产生的花粉类型有两种,分别为含W和w的花粉,且比例为1∶1。
【详解】由分析可知,用纯种非糯性和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为杂合子,经过减数分裂会产生两种花粉,一种带有非糯基因,一种带有糯性基因,且二者的比例为1∶1,因此经过碘液染色后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半花粉呈橙红色、一半花粉呈蓝黑色,显然,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黑色的花粉约占1/2,即A正确。
故选A。
24. 对某家庭内成员进行调查发现,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单基因决定的,下图中Ⅲ-1、Ⅲ-3两位成员都无耳垂,其他成员都有耳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方形表示男性,圆形表示女性。
A. Ⅲ-1与有耳垂女子结婚,所生女孩一定是无耳垂
B. Ⅲ-2与无耳垂女子结婚,后代有耳垂的概率为2/3
C. Ⅲ-3与有耳垂男子结婚,所生后代会出现无耳垂的概率是1/2
D. Ⅲ-4与无耳垂男子结婚,生了一对龙凤胎,女儿无耳垂,则女儿基因型纯3合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
【分析】设控制耳垂的等位基因为B、b。根据Ⅱ-3、Ⅱ-4和Ⅲ-3可知,无耳垂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用bb表示。
【详解】A、设控制耳垂的等位基因为B、b。根据Ⅱ-3、Ⅱ-4和Ⅲ-3可知,无耳垂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用bb表示。则有Ⅲ-1基因型为bb,Ⅲ-2基因型为B_,Ⅲ-1与有耳垂女子(B_)结婚,不一定能生出基因型为bb的后代,A错误;
B、Ⅲ-2的基因型为B_(1/3BB,2/3Bb),其与无耳垂女子(bb)结婚,后代无耳垂的概率为2/3×1/2=1/3,故后代有耳垂的概率为1-1/3=2/3,B正确;
C、Ⅲ-3基因型为bb,其与有耳垂男子(B_)结婚,因男性的基因型未指明,故子代有耳垂的概率可能为1(男性基因型为BB时)或1/2(男性基因型为Bb时),C错误;
D、Ⅲ-4基因型为B_,其与无耳垂男子(bb)婚配,所生女孩无耳垂,即该女孩基因型一定为bb,故该女孩基因型纯合的概率为1,D错误。
故选B。
25. 等位基因B+和Bb分别控制山羊胡子的无胡子和有胡子。不过,在雄性中Bb为显性,在雌性中B+为显性。有胡子纯合雌羊与无胡子纯合雄羊杂交产生了F1,然后F1的雌雄个体再交配得到F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F1中雌性表现为有胡子
B. F1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
C. F2纯合子中有胡子雌山羊占1/4
D. F2雄山羊中有胡子个体占1/4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无胡子雄山羊B+B+与有胡子雌山羊BbBb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A错误;
B、无胡子雄山羊B+B+与有胡子雌山羊BbBb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B错误;
C、无胡子雄山羊B+B+与有胡子雌山羊BbBb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B+Bb,F2基因型有1B+B+(雌雄都表现为无胡子)、1BbBb(雌雄都表现为有胡子)、2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由于雌雄比例为1∶1,因此纯合子中有胡子雌山羊占1/2×1/2=1/4,C正确;
D、无胡子雄山羊B+B+与有胡子雌山羊BbBb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B+Bb,F2基因型有1B+B+(雌雄都表现为无胡子)、1BbBb(雌雄都表现为有胡子)、2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由于雌雄比例为1∶1,因此F2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为无胡子∶有胡子=1∶3,显然雄山羊中有胡子个体占3/4,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如图甲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出现的螺旋化和解螺旋的周期性变化,图乙为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丙为某生物细胞周期各时a期图像(未排序)。
(1)由图甲可知,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染色质与染色体两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其中,染色质处于细丝状,有利于______等生命活动(至少答一条):而染色体呈______状态。
(2)请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
(3)图丙中D时期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图丙中A时期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段(填写字母)。
(4)图丙中结构1的名称是______。若乙、丙两图表示同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乙中的2n=______。
【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高度螺旋
(2)af或gl (3) ①. 中 ②.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 ③. de或jk
(4) ①. 细胞板 ②. 6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小问1详解】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形态结构不同的同种物质,有利于不同时期的生命活动进行,染色质处于细丝状,有利于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而染色体呈高度螺旋状态,有利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移动并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小问2详解】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细胞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图乙中的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字母是af或gl。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图丙中的D细胞中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丙中A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相当于图乙的de段或jk段。
【小问4详解】
图丙中结构1的名称是细胞板,以后扩展成为细胞壁;从图丙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所以图乙中的2n=6。
27. 番茄叶片有普通叶型和薯叶型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叶片类型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番茄叶型的一对基因遵循______定律。
(2)番茄的叶型中,______是显性性状,这一结论可依据实验______得出。
(3)实验1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实验2中的普通叶型C为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4)实验3得到的后代中普通叶型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统计实验3最初的几株后代时,发现没有出现理论上的分离比,原因是______。
(5)实验3得到的普通叶型后代与一杂合普通叶型植株交配,后代中薯叶型个体占比为______,实验3的普通叶型后代自交,后代中的普通叶型植株占比为______。
【答案】(1)分离 (2) ①. 普通叶型 ②. 2或3
(3) ①. Bb、bb ②. 纯合子
(4) ①. 1/4 ②. 统计的后代数量少/样本数量少
(5) ①. 1/6 ②. 5/6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实验3中普通叶型A×普通叶型D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控制番茄叶型的一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由实验2普通叶型C×薯叶型B,F1只出现了普通型叶,或者实验3普通叶型A×普通叶型D,F1普通叶型∶薯叶型=3∶1可知,普通叶对薯叶为显性。
【小问3详解】
由表格判断出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实验1普通叶型A×薯叶型B→普通叶型∶薯叶型=1∶1,此为测交实验,故亲代普通叶型A基因型为Bb,薯叶型B基因型为bb;实验2普通叶型C×薯叶型B,F1只出现了普通型叶,说明普通叶型C基因型为BB,是纯合子。
【小问4详解】
实验3普通叶型A(Bb)×普通叶型D(Bb),F1普通叶型(1BB、2Bb)∶薯叶型(bb)=3∶1,后代中普通叶型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实验3得到最初的几株后代时,发现没有出现理论上的分离比,可能是统计个体的数量少,不足以体现分离比。
【小问5详解】
实验3得到的普通叶型后代(1/3BB、2/3Bb)与一杂合普通叶型植株(Bb)交配,后代中薯叶型个体(bb)占比为2/3×1/4=1/6,实验3的普通叶型后代自交,即1/3BB、2/3Bb自交,后代中的普通叶型植株占比为1/3+2/3×3/4=5/6。
28.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有______,表型有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的毛色。
结果预测: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答案】(1) ①. Aa1、Aa2、a1a2 ②. 黄色、灰色
(2) ①. Aa2、a1a2 ②. 1/8
(3)6##六 (4) ①. 黑 ②. Aa1 ③. 黄色和黑色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死亡)、Aa1(黄色)、Aa2(黄色)、a1a2(灰色),即子代表现为黄色和灰色。
【小问2详解】
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可推知后代中有a2a2个体,从而可进一步推知其双亲均有基因a2,根据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a2a2)雄鼠的概率为1/4×1/2=1/8。
【小问3详解】
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由于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AA致死,只有3/4存活,预期每窝平均生8×3/4=6只小鼠。
【小问4详解】
黑色小鼠(a2a2)为纯合子,要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Aa1或Aa2),对于动物而言最简便的方法是测交,即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统计并观察后代的毛色:
①若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则相应后代性状表现应该为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即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
②若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则相应后代性状表现应该为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即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实验组
亲本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普通叶型
薯叶型
1
普通叶型A×薯叶型B
499
501
2
普通叶型C×薯叶型B
980
0
3
普通叶型A×普通叶型D
1508
502
表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