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课件
展开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6、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8、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1、能够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2、能够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3、能够分析某生态系统收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向一:生命特征及现象的判断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①庄稼需要浇水施肥;②兔子吃草;③蘑菇的培养需要有营养的物质。
①鲸呼气时产生水柱;②人游泳时不能长时间在水下;③保存植物种子必须用透气的纸袋。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①人体排汗;②动物排尿;③植物落叶;④叶子排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①向日葵向阳生长;②望梅止渴;③人从黑暗的屋子里走出来会眯眼。
①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幼苗由小到大,开花结果;②孔雀开屏;③家鸡产卵。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①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②细菌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需营养,要呼吸,代谢废物要排出;
能生长,可繁殖,外界刺激反应急;
能遗传,能变异,病毒特殊要牢记。
考向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和调查
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调查法的要求是:①明确调查目的。②明确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用肉眼观察;二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调查也有两种方式,一是为了最接近真实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普查);二是在调查范围大、调查对象多,难以进行全面调查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时,要注意选取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细菌、金针菇、灵芝等都属于其他生物。
水生生物、陆生生物。鲫鱼、海豚、海豹归为一类;水稻、玉米、高粱归为一类。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鸡、鸭、鹅归为一类;狗、猫归为一类。
1.(2023·贵阳)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2.(2023·河南)风吹麦浪,稻花飘香,夏蝉低吟,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A.春日和煦B.夏荷绽放C.秋风送爽D.冬雪飞舞
3.(2022·石家庄)在学习生物分类时,有同学将柳树、田鼠、喜鹊、月季归为一类,将鲤鱼、水草、荷花、 河虾归为了另一类。他的归类依据是( ) A.生物生活环境的不同B.生物形态结构的不同C.生物现存数量的不同D.生物应用价值的不同4.(2022·秦都)在调查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将其拔出来带回家B.花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去了,也要把它记录下来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其他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D.发现一只大老鼠,太恶心,不记录
考向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的分布: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常见实例
温度: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
水分: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
光: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4、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①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②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③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阴暗处长势就不好。④“万物生长靠太阳”。⑤初冬,大雁往南方迁徙。⑥大雨后,蚯蚓爬到地面上。⑦沙漠植物种类稀少等。
生物能适应环境:①枯叶蝶--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枯树很像。 ②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 ③青蛙冬眠。 ④鱼的身体呈梭形。 ⑤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境,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等。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①大树底下好乘凉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③蚯蚓疏松土壤④植物防风固沙等。
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我们可以将题干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地判定是谁影响了谁。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的判断:一般给出的环境比较特殊,其他生物都不能生存,而且对环境作出一定的改变。
考向二: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及原则
1、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欲处理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
对照性原则: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他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相等”。
可重复性原则:一次实验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1.(2023·济南)济南的冬天,垂柳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种现象体现了( )A.垂柳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垂柳更高等C.垂柳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垂柳和松树存在着竞争关系2.(2023·资阳)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阳光C.空气D.温度
3.(2022·梧州)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4.(2023·宜昌中考)如表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它修改正确的是( ) A.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B.两侧都应是阴暗环境C.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D.两侧的土壤都要是潮湿的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
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也叫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判断一个范围是否是生态系统,先判断它的组成是否同时具备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再看其生物部分是否完整,即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
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依靠吸取被寄生植物的营养物质生活,属于消费者;蚯蚓、蜣螂等是动物,但是它们是以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为食,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植物重新利用,属于分解者。
1.(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2.(2023·长沙)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C.消费者 D.分解者
3.(2022·大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2022·宿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个池塘C.骆马湖里所有的鱼D.生物圈
考向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④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生物富集: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2023·黔东南)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下列对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B.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草C.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草D.增加蛇的数量可彻底消灭老鼠2.(2023·牡丹江)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3.(2023·赤峰)某草地生态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生物及相关指标后绘制了部分图示,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共有五条食物链,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B.图2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D代表图1中的草C.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能量流动会沿着图3中丁→丙→甲→乙进行并逐级递减
4.(2023·十堰中考)“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①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1.(2023·衡阳)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2.(2023·怀化)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 )A.商业步行街B.山背梯田C.五强溪水库D.雪峰山森林公园
【2024年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要求,学习目标,真题再现,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数目多,巧识妙法-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0 人体的营养-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0 人体的营养-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要求,学习目标,真题再现,考向二食物的消化,巧识妙法-食物的消化,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无维生进大肠,早中晚34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09 人的由来-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09 人的由来-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要求,学习目标,从猿到人的进化,真题再现,考向一人的生殖,生殖系统的组成,发育过程,考向一青春期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