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二 微专题19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最值与范围问题课件PPT
展开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其基本题型是根据已知条件求某个变量的范围、最值,比如向量的模、数量积、夹角、系数的范围等.解决思路是建立目标函数的解析式,转化为求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的最值或应用基本不等式.同时向量兼顾“数”与“形”的双重身份,所以还有一种思路是数形结合,应用图形的几何性质.一般难度较大.
考点一 求向量模、夹角的最值(范围)
依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a-c)·(b-c)=0,
令b2=t,则a2=4b2=4t,
因为关于x的方程x2+|a|x+a·b=0有实根,
因为a,b均是非零向量,且|a|=2|b|,
因为〈a,b〉∈[0,π],
因为向量a,b满足|a|=1,b=(m,2-m),|a|=|b|cs θ(θ为a与b的夹角),所以a·b=|a||b|cs θ=|a|2=1,则|a-b|2=a2+b2-2a·b=1+b2-2=b2-1=m2+(2-m)2-1=2m2-4m+3=2(m-1)2+1≥1,当且仅当m=1时取等号,即|a-b|2的最小值为1,即|a-b|的最小值为1.
考点二 求数量积的最值(范围)
连接OA,由题可知|OA|=1,OA⊥PA,
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PA|=1,
设直线PO绕点P按逆时针旋转θ后与直线PD重合,
=cs2θ-sin θcs θ
以C为坐标原点,CA,CB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则A(3,0),B(0,4).设P(x,y),
sin(φ+θ)∈[0,1],-sin(φ+θ)∈[-1,0],
如图,设等边△ABC的外心为O,又半径为1,且M是△ABC的边AC的中点,∴B,O,M三点共线,且BO=2OM=1,
考点三 求参数的最值(范围)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1),B(0,0),C(2,0),D(2,1),设P(x,y),圆C半径为r,
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
解得1≤z≤3,所以z的最大值是3,即λ+μ的最大值是3.
设AC与BD交于点M(图略),由△ABC的面积是△ACD的面积的2倍,可得BM=2MD,
又因为x>0,y>0,
所以2x+y的最小值为1.
过AB靠近A的四等分点作AC的平行线分别交AD,BC于点E,F,由题意知,点P在线段EF上,过E,F分别作AB的平行线交AC于M,N(如图所示),
平面向量最值、范围问题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第1步:利用向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将所求的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等式关系;第2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其最值问题;第3步:得出结论.
(2)坐标法第1步: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推导关键点的坐标;第2步:将平面向量的运算坐标化;第3步: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的思想、三角函数思想等求解.(3)基底法第1步:利用基底转化向量;第2步:根据向量运算化简目标;第3步: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的思想、三角函数等得出结论.
(4)几何意义法第1步:结合条件进行向量关系推导;第2步:利用向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向量所表达的点的轨迹;第3步:结合图形,确定临界位置的动态分析求出范围.
所以λ=μ=0,从而有λ+μ=0;
综上,λ+μ的取值范围是[0,1].
连接MN,如图,点N在线段CD(端点除外)上运动,因为MC=MD=CD=1,即△MCD是正三角形,
平方得到a2+b2+2a·b≤7,即a·b≤1,设向量a,b的夹角为α,
对于A选项,(a-b)·(a-3b)=a2-4a·b+3b2=-3+3=0,故(a-b)⊥(a-3b),A正确;对于B选项,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a·(a-4b)=|a|2-4|a||b|cs θ=|a|2-4|a|cs θ=-3,
对于C选项,a·(a-4b)=|a|2-4|a||b|cs θ=|a|2-4|a|cs θ=-3≥|a|2-4|a|,即|a|2-4|a|+3≤0,解得1≤|a|≤3,故|a|的最小值为1,C错误;
如图,作OE⊥OC,以O为原点,分别以OC,OE为x,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a=(1,0),b=(x,y),则2a-b=(2-x,-y),
依题意得AD∥BC,所以∠BAD=120°,
取MN的中点E,连接DE(图略),
微专题23 最值、范围问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微专题系列: 这是一份微专题23 最值、范围问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微专题系列,共12页。
微专题22 最值、范围问题: 这是一份微专题22 最值、范围问题,共3页。
微专题9 数列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这是一份微专题9 数列中的最值、范围问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