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5588945/0-17125329610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5588945/0-17125329610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5588945/0-17125329611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探究,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 代 日 本
【重点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
郭沫若先生曾赋诗曰:“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请同学们回顾中国历史,郭沫若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哪位人物的尊崇之意?(鉴真)同时“唐风洋溢奈良城”也说明了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之大。从图片奈良东大寺和身穿和服的女子,我们也能看到唐建筑、服饰的影子。日本是一个岛国,它和中国曾有怎样的交往?日本又是怎样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历程。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使者来汉朝贺,光武帝赐使者金印紫绶。”
——《后汉书》
材料三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教师提问:一、二世纪的日本处于什么状态?它与中国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朝代?
答案提示:日本处于分裂状态,境内有100多个小国。汉朝。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同时多媒体出示示意图,让学生了解5世纪大和基本实现了统一后的社会状况。
答案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山雨欲来风满楼——改革的背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中国高度发展的封建制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终于使日本古代社会越过了奴隶制而走向封建制度”“自上而下的大化改新,促成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
——吴廷璆
材料二 (7世纪)五谷不登,百姓大饥饿……老者瞰(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
(7世纪)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日本书纪》
材料三 (645年)(贵族)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征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
(645年)(贵族)各置己民,恣情驱使。
——《日本书纪》
材料四 (大贵族)苏我入鹿更是盛气凌人,试图通过发动政变左右朝政……于皇极天皇2年(643年)消灭了山背大兄王(皇子)及其一族。
——吴廷璆《日本史》
材料五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
答案提示:
(1)材料一: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猛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材料二、三:六、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
(3)材料四、五: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主持改革。因年号“大化”,故名“大化改新”。
2.力行唐风改旧制——改革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天皇直接掌握主要朝臣的任免权。
——叶渭渠《日本文化通史》
全国分为“国”“郡”“里”等行政组织,由此,将原有的氏姓贵族所统辖的大小诸国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
——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材料三 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给国家交土特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由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提示:
(1)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管理。
(2)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见仁见智话改革——改革的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大化改新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分析大化改新的影响,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教师提问:比较两国的政治结构图,你有什么发现?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明治维新是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但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日本自身特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必须立足本国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取得成功。
目标导学三:幕府统治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武士团的构成
以血缘关系结成的豪族为中心(儿辈一族可以是亲子,也可以是养子),下有家臣、家仆、喽啰组成战斗集团,邻近同类型的集团形成更大的武装势力。
材料二
教师提问: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和性质是什么?幕府统治建立的标志及统治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
背景: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庄园制在地方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性质: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幕府统治:始于12世纪晚期,镰仓幕府建立。
特点: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课堂小结】
公元646年,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新兴了一个阶层——武士集团,并逐步确立起幕府统治,与天皇朝廷抗衡。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期,直至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日本明治天皇主持了明治维新,日本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授课类型,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新课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改革到发展壮大的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