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40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基础)
展开一、选择题
1.(2023·广东广州·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2.(2023·广东广州·二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3.(2023·广东广州·三模)下列义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4.(2023·广东广州·二模)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5.(2023·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6.(2023·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取样,灼烧闻气味
B.鉴别NH4NO3和KC1固体:取样,加入CaCl2粉末,研磨、闻气味
C.除去CuO中少量的MnO2:加入足量H2O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NO3中少量的MgSO4:加入足量蒸馏水,溶解后过滤
7.(2023·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实验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8.(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AB.BC.CD.D
9.(2023·广东广州·一模)下列鉴别和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0.(2022·广东广州·二模)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11.(2022·广东广州·二模)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2.(2022·广东广州·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或所用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3.(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下列除杂或鉴别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B.鉴别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铜溶液:观察颜色
C.区别硬水与软水: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活性炭
D.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
14.(2022·广东广州·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15.(2022·广东广州·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
B.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硫酸镁粉末:分别取样并加入足量水
C.鉴别铁粉和炭粉:观察粉末的颜色
D.证明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向稀NaOH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
16.(2022·广东广州·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CaO(CaCO3):高温煅烧
B.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FeCl2溶液(CuCl2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后过滤,取滤液
D.Na2SO4溶液(Na2CO3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取滤液
17.(2022·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或所用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8.(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19.(2021·广东广州·二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AB.BC.CD.D
20.(2020·广东广州·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加热
C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
D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将固体溶于水,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CO2通入氢氧化钾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非金属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B
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水不燃烧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用小木条蘸浓硫酸
小木条表面碳化变黑
木条应含有C、H、O三种元素
D
将等体积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稀HCl中少量的CaCl2
通入足量CO2气体,过滤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
如加入适量Mg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NH4Cl和K2CO3固体
取样,加入CaCl2粉末,研磨、闻气味
D
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加酚酞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aO中的CaCO3
溶解、过滤
B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除去CuSO4溶液中的H2SO4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D
鉴别BaCl2溶液与Ba(NO3)2溶液
分别滴加稀硫酸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和Na2SO4溶液
取样,滴加BaCl2溶液和稀HNO3
B
鉴别化肥硫酸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或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C
除去CuSO4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除去Ba(NO3)2溶液中的少量Ba(OH)2
加适量稀HCl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分离KCl和KMnO4固体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C
鉴别CO2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检验CO2中的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N2
O2
燃烧的木条
B
CuO粉末
C
在氧气流中灼烧
C
KCl固体
MnO2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O2
CO
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
打开瓶塞,观察现象
B
鉴别氧化铜和碳粉
分别通入CO并加热,观察现象
C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的锌粉,搅拌,过滤
D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nO2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 (Cu)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O2 (CO)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2SO4
加入适量的碳酸钡
B
除去MnO2中的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肥皂水、草木灰水(含K2CO3)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分别加入Cu(NO3)2和AgNO3溶液中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除去CH4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通过装有浓盐酸的洗气瓶
B
分离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D
鉴别NaCl、NaOH、NH4NO3固体
用水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少量的NaCl
蒸发结晶,过滤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搅拌,过滤
D
鉴别CO2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除去CH4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通过装有浓盐酸的洗气瓶
B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CO2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
C
除去KOH固体中的K2CO3
取样,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
鉴别NaCl、NaOH、NH4NO3固体
用水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盐酸
硫酸
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NaNO3溶液
NaCl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或操作
A
除去碳粉中混有铁粉
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C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通入适量氧气,再将气体点燃
D
除去硝酸铜溶液中混有的硝酸银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aO
CaCO3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B
KCl固体
MnO2粉末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C
铁粉
碳粉
加入足量稀H2SO4,过滤、洗涤、干燥
D
NaOH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K2CO3溶液,过滤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羊毛富含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合成纤维不含有蛋白质,灼烧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能够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除去氯酸钾带入二氧化锰,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了原物质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硝酸铵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该方法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 将CO2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易溶于水,所以没有产生白色沉淀,此选项错误;
B. 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水不燃烧,说明棉花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此选项错误;
C. 小木条表面炭化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脱出木条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后剩余碳元素,说明木条应含有C、H、O三种元素,该选项正确;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也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该选项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CO2的不能和CaCl2反应,则不能除去杂质,故A错误;
B.Na2SO4和MgCl2不能反应,则不能除去杂质,故B错误;
C.NH4Cl和K2CO3固体均不与CaCl2发生反应,无现象,故C错误;
D.NaOH溶液部分变质,部分会变成Na2CO3,加入BaCl2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4.C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氧化钙和水反应,所以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虽然可以除去碳酸钙,但是也将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除去了原物质,故A错误;
B、CO与CH4燃烧都是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鉴别CO与CH4通过鉴别燃烧后的生成物,故B错误;
C、加足量氧化铜粉末,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与硫酸铜反应,过滤可以除去过量的氧化铜,该方法可以除去硫酸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
D、滴加稀硫酸,氯化钡和硝酸钡与硫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硝酸银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故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无法鉴别硝酸银和硫酸钠溶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是白色固体,磷矿粉为灰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硫酸铵和磷矿粉,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后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磷矿粉中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后无明显现象,故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或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来鉴别硫酸铵和磷矿粉,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向混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铁与稀硫酸和硫酸铜都会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无法得到硫酸铜溶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除去硝酸钡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钡,若加入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虽然除去了杂质氢氧化钡,但引入了新的氯化钡杂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A、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合成纤维即化学合成纤维。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时能闻到特殊的气味,所以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可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故A正确;
B、硝酸铵和氯化钾均不与氯化钙反应,故该方法无法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钾固体,故B错误;
C、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均不可溶于水。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加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无法除去氧化铜中的二氧化锰,故C错误;
D、硝酸钾和硫酸镁均溶于水,所以加入足量蒸馏水,溶解后过滤无法除去硝酸钾中的硫酸镁,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u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反应到最后,碳粉转化为气体,Cu粉转化为氧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KCl固体和KMnO4固体都可溶于水,用溶解、过滤方法无法分离,故B错误;
C.鉴别CO2和CO,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故C正确;
D.CO2和HCl的水溶液都显酸性,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法检验CO2中的HCl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方法错误;
B、C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和氧气反应,可以除杂,方法正确;
C、氯化钾可溶于水,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方法除杂,方法正确;
D、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杂质,方法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打开瓶塞,浓硫酸无现象,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选项正确;
B、鉴别氧化铜和碳粉,分别通入CO并加热,碳粉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被还原为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选项正确;
C、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后与硫酸亚铁反应,硫酸亚铁被反应掉,无法达到除杂目的,C选项错误;
D、除去固体中少量,加入适量水氯化钾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晶体,D选项正确。
故选:C。
10.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Fe能与稀盐酸反应,Cu不与稀盐酸反应,不但不能把杂质除去,反而把原物质除去,故错误;
B、CaCO3粉末不溶于水,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除去杂质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故错误;
C、硫酸能与CuO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硫酸铜溶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碳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在溶液中加入碳酸钡后不能除去硫酸钠的杂质,不能达到目的,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后过滤出二氧化锰,然后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二氧化锰,可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肥皂水和碳酸钾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所以不能达到目的,故C错误;
D、将Zn分别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中,锌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证明金属活泼性锌>铜;锌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说明金属活泼性锌>铜。综上所述可知,可以判断出金属活泼性锌>铜,锌>银,不能判断铜和银的金属活泼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干燥甲烷,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过滤、洗涤,然后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滤液中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时,不能被点燃,不能通过点燃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A选项方法不正确;
B、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中都含有铜离子,两种溶液均显蓝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硫酸铜与氯化铜溶液,故B选项方法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区别硬水与软水,区别硬水与软水,应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C选项方法不正确;
D、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如果含有氯离子,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会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如果不含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无明显现象,D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 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因此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采用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滤渣溶解,故A错误;
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过滤即可,而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钠,故B错误;
C、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利用,搅拌,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粉末,故C正确;
D、鉴别CO2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两者本身不燃烧也都不能支持燃烧,木条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A、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杂质,且过量的氯化钙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钙,错误;
B、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镁能溶于水,加水可以鉴别,正确;
C、铁粉和炭粉都是黑色固体,观察粉末的颜色不能鉴别,错误;
D、稀NaOH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两者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不能断定反应进行,错误;
故选B。
16.D
【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详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方法正确;
B、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和氧化铜反应,可以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方法正确;
C、氯化铜可以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可以除去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铜,可以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方法正确;
D 、氯化钡可以和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不仅能除去杂质,也会除去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法错误。
故选:D。
17.D
【详解】A、浓盐酸不能吸收水蒸气,且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由于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至有二氧化碳一种,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熄灭并不能证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KOH、K2CO3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水溶解,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8.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硫酸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9.D
【详解】A、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碳粉不与硫酸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方法错误;
B、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硫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方法错误;
C、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可燃性,通入适量氧气,再将气体点燃,均能燃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方法错误;
D、足量铜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法正确。
故选D。
20.B
【详解】A、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加水后,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原物质被反应,故A错误;
B、氯化钾中含有二氧化锰,因为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于水,所以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后可以分离,故B正确;
C、铁粉中含有碳粉,加入稀硫酸后,铁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原物质被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钙,加入适量碳酸钾后会引入新杂质钾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专题17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7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7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三年(2018-2020)真题汇编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共存: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三年(2018-2020)真题汇编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共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