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今年,遵义开展了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含汞电池集中处理B.工业污水随意排放
    C.垃圾分类处理D.使用可降解塑料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B.飞船上氧气的制造
    C.确定飞船的运行轨道D.研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涂料
    3.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4.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5.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B.玉石雕印
    C.粮食酿醋D.火药爆炸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2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C.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g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7.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D.出门佩戴口罩
    8.近日,山东对健康码进行升级,出示健康码时,会同步显示7天核酸检测标牌。如果7天内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记录,标牌变成黄色。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病毒核酸检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制订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9.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0.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11.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观察B.②为结论C.③为设计实验D.④为实验现象
    12.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下面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白烟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D.蜡烛内焰最明亮
    14.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AB.BC.CD.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水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16.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原子都很小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构成分子
    17.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
    A.小茗同学乐于助人,用酒精灯帮阳阳同学引燃酒精灯
    B.进入实验室后,阳阳看到了,于是尝了一小口
    C.阿志今年十四岁了,看了《最好的我们》,于是偷偷去化学实验室把钠拿出来了
    D.木木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B.加热液体
    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
    19.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
    ⑥试管向上倾斜,没有与桌面约成45°角。
    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20.丁丁用试管作实验,实验不同试管口的朝向也不同(如图),丁丁正确的作法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①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如图③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④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先如图②再如③最后如图①
    A.abB.cdC.bdD.abcd
    二、填空题
    21.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由______构成,每个水分子由______构成,用符号______表示。氢气由______构成,化学符号为______。氧气是由______构成,化学符号______。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22.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_.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_____.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______.
    23.完成下列实验的部分内容。
    (1)填写下表中实验现象:
    (2)结合上面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燃镁条时,要用______夹持镁条,镁条燃烧时要在实验台上放一张______,便于承接生成的新物质。
    ②判断镁条燃烧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______。镁条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_能和______能。
    24.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E______;F______;H_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用于加热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_;
    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有______;
    ⑤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______;
    ⑥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
    ⑦用于分离、过滤和导流液体的是______;
    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
    (3)使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盖灭酒精灯,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2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填“大”或“小”,下同),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
    (4)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类型是______。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没有发生变化。
    (5)芳芳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是什么?有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a.白烟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c.白烟是______。
    为了验证假设,他做了如下实验: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他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为假设______(填序号)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了假设__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含汞电池集中处理,能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错误。
    B、工业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正确。
    C、垃圾分类处理,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错误。
    D、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B、飞船上氧气的制造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氧气,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C、确定卫星的运行轨道没有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D、研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涂料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C。
    3.答案:D
    解析:D项,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A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4.答案:D
    解析: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高温煅烧石灰石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玉石雕印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A错误;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避免试剂污染,B错误;
    C、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只需盖满试管底部,C错误;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可用湿抹布盖灭,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酒精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保持社交距离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佩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病毒核酸检测”,是一个进行实验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
    故选:C。
    9.答案:B
    解析:B项,实验中的所有现象都值得被深入研究,看到现象却不予理睬,不符合探究的精神,故B项做法错误;
    A项,反复实验,和本次实验进行对比,故A项做法正确;
    C项,查找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符合探究实验的做法,故C项做法正确;
    D项,遇到不确定的问题可以自己进行研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积极讨论、思考,故D项做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可能是含量较低造成的,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故B正确;
    C.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
    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发热发光,故选项正确;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水是新物质,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而不是白烟,故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时产生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表示物质有毒,属于危险化学品,不符合题意;
    B、表示物质有腐蚀性,属于危险化学品,不符合题意;
    C、表示物质是易爆物品,属于危险化学品,不符合题意;
    D表示节约用水,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水的化学式为,则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1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甲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不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而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够结合成分子,例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
    B.在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药品,故B错误;
    C.实验室的药品不能随意拿出实验室,故C错误;
    D.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倒流使试管炸裂,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加热固体,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破裂,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A错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错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C错误。
    19.答案:C
    解析:①由于酒精的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不选;
    ②试管外壁有水,会使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应选;
    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灯芯的温度很低,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应选;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会使液体喷出,但不会使试管炸裂;故不选;
    ⑤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会使试管因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故应选。
    ⑥试管向上倾斜,没有与桌面约成45°角,造成受热面积小,不会使试管炸裂;故不选。
    故选:C。
    20.答案:B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呈45°角,试管如图③,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试管如图①,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如图④正确: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试管先如图②再如图③最后如图①,正确。
    故选B。
    21.答案: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原子
    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用符号表示。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化学符号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化学符号。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2.答案:(1)打破试管
    (2)腐蚀标签
    (3)污染别的试剂
    (4)发生火灾
    解析:(1)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污染别的试剂。
    (4)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发生火灾。
    23.答案:(1)①产生大量气泡
    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③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2)①坩埚钳;陶土网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光;热
    解析:(1)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能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锌粒逐渐减少;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2)①点燃镁条时,镁条用坩埚钳夹持,因为生成物温度较高,故在实验台上放置一张陶土网:
    ②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镁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镁条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储存在镁条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24.答案:(1)集气瓶;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坩埚钳
    (2)①C
    ②A
    ③E
    ④E和F
    ⑤G
    ⑥H
    ⑦D
    ⑧B
    (3)灯帽;C
    解析:(1)仪器A为集气瓶;B为烧杯;E为胶头滴管;F为量筒;H为坩埚钳;
    (2)①用于加热药品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C;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故填A;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E;
    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EF;
    ⑤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故填G;
    ⑥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坩埚钳,故填H;
    ①用于分离、过滤和导流液体的是漏斗,故填D;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故填B;
    (3)使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吹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原因有两个,一:酒精燃烧后,产物中有水,可使产物水挥发,避免水蒸气留在灯帽中,冷凝后聚集在灯芯上,不利于下次的点燃;二:平衡气压,避免下次使用无法打开;不存在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的原因,故选C。
    25.答案:(1)小;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4)c
    (5)石蜡固体小颗粒
    ①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对白烟的检验
    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③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解析:(1)用小刀能把蜡烛切下一小块说明蜡烛硬度小,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证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小;
    (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外焰、焰心,根据实验观察到与外焰a接触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则能得出结论外焰的火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放一只烧杯,观察到烧杯的内壁有水雾产生,则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取下烧杯后立即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蜡烛燃烧产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综上得出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与二氧化碳,故填: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4)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可以看出蜡烛燃烧的同时伴随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故选:c;
    (5)根据燃烧时的现象结合燃烧的产物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填:石蜡蒸气(或:石蜡固体小颗粒);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因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并不能快速的散去,所以石灰水一定会接触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故填: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对白烟的检验;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故填: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③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故填:c、a和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A
    B
    C
    D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将几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稀盐酸
    ①______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②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③______

    相关试卷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9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月考):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月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溶液与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